红井的故事

2014-10-27 11:13
党建文汇·上 2014年8期
关键词:木牌挖井沙洲

小学语文课本第一册里边有一篇课文叫作“吃水不忘挖井人”,说的就是瑞金沙洲坝的红井。有一首歌,歌名就叫作《红井水》,曾经唱遍了大江南北。红井是党、红军和苏区人民血肉相连的见证,红井水是幸福水。

沙洲坝是个干旱缺水的村庄,当时村民非常迷信,认为挖井会破坏当地的风水,因此没有哪家村民敢擅自开挖,群众平时要到几公里外的小河里挑水饮用,农忙季节只能挑村前的脏塘水。村外的人都说:“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无水洗手帕,旱死老鼠渴死蛙,有女莫嫁沙洲坝。”1933年4月,临时中央政府从叶坪迁到沙洲坝后,主席毛泽东就住在这个村子。他发现村民饮水困难后,召集了全村的人开了一次解决饮水困难的村民大会。大会上许多群众说:“这个地方不能挖井,挖井会受到报应,就是挖也不一定能挖出水来,这个地方是旱龙。”毛泽东听了,哈哈大笑地说:“迷信不可信,这井我来挖。”

9月的一天,毛泽东带领几个红军战士在村前几十米的地方进行了水源的勘探,并破土动工,群众见毛主席亲自在开挖井水,也纷纷带着工具一起动手,在挖到5米深的地方,一股泉水喷涌而起,井终于挖好了,并用鹅卵石砌成井壁。此后,其他沙洲坝的村民也纷纷开始挖井,村民们的吃水问题终于解决了。

1950年,瑞金人为迎接中央南方老根据地慰问团的到来,维修了这口井,并取名为“红井”,同时,在井旁立了一块木牌,上面书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以示沙洲坝人民对毛主席的怀念和感激之情,后又将木牌改为石碑。1961年3月4日,该井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endprint

猜你喜欢
木牌挖井沙洲
山地立交桥上的角逐
吃水不忘挖井人
无题(5)
闽南秘境:鱼骨沙洲
心海浪花
宾馆在哪里
海之歌
木牌指路
自私过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