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清闲献余晖

2014-10-28 03:27
中国扶贫 2014年17期
关键词:小组长志愿者儿子

《水浒》里的英雄人物宋江,乐善好施,家喻户晓,人送外号“及时雨”。在江苏泰兴市姚王镇十里甸村,一个77岁的古稀老人戴恒义,有着同样的称号。

戴恒义出生于1937年11月,中共党员。近年来,他克服自家老伴多病、儿子患肌肉萎缩症等困难,真情帮助当地30多户贫困家庭,获得群众一致好评,被亲切称为“及时雨”。

扶贫小组长自己也不富裕

一套旧棉衣、一双传统的大棉鞋、一个旧皮包,眼前的戴恒义老人,全身“行头”加起来不足百元。他自己并不富裕,又是如何走上扶贫道路的?

戴恒义回忆说,2005年,十里甸村村支书找到他,说村里想组织一个扶贫小组,帮助村里那些生活困难的家庭。“你当过村主任,对组织工作有经验。希望你能担任扶贫小组长,带领大家帮助贫困户脱贫。”村支书诚恳地说。

当时戴恒义从村主任位置上退下来已有20年,他有些犹豫。而且他自己并不富裕,全家7口人,老伴多病,丧失劳动能力;儿子患有肌肉萎缩症,常年卧床;儿媳妇在外打工,孙子要上学,家中7亩多田全靠他一个人打理。老两口每年收入也就1万多元。

戴恒义坐在儿子床前,想起在村中工作时的点点滴滴,“家庭虽然不富裕,但吃穿不愁。村里还有许多人生活比我更艰难,拉一把,他们就能生活得好些。”最终,戴恒义决定出任这个无权无职、唯有奉献的扶贫小组长,成为一名扶贫志愿者。这一年,戴恒义69岁。

这个老人一直在做善事

“这个老人不简单,一直在做善事。”在十里甸村,提起戴恒义,人人都竖大拇指。

最让当地村民称道的是,戴恒义对27岁青年戴青(化名)长达10年的帮扶。戴青是个孤儿,从小被收养,但由于缺少管教,少年时养成了赌博、小偷小摸等不良习气。10年前,因偷本村一羊肉店的羊肉,戴青被打得鼻青眼肿。热心的戴恒义自掏腰包为他赔付了80元,并从此关心上了戴青。每天晚上一有空,戴恒义便把戴青喊到家中,嘘寒问暖,拉拉家常,教育他走正道。

2004年,戴恒义与本村的一个建筑包工头协商,推荐戴青去浙江做瓦工。临行前,戴恒义与戴青约定:每年上交8000元代为保管,留着盖房。2007年,戴青“上交”给戴恒义的钱款有了3万多元,戴恒义便张罗着帮他建起了新房。

“戴爷爷,感谢您!要不是您教育我、帮助我,我这辈子也活不出个人样。”如今,戴青开始自己理财,但他依然和戴恒义保持联系,每次都不忘汇报自己的“家底”。

当上扶贫小组长后,一生节俭的戴恒义多了一个习惯,出门必须带着三五百块钱。他说,当困难群众有急需时,这可能会成为救命钱。

村民张龙庆的妻儿先后去世,剩下他孤身一人。去年他突然患了白内障,双目失明,几乎想自杀。戴恒义获悉后,当天就带他到医院治疗,并在手术后14天连续照料他。

事后,张龙庆才知道,自己手术期间,戴恒义的儿子因患萎缩性肌肉炎生命垂危。白天,戴恒义要照料儿子,晚上要到医院照顾张龙庆,10多天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张龙庆的眼疾治好了,戴恒义的儿子却不幸去世。张龙庆拉着戴恒义的手泣不成声,戴恒义安慰他,“你放心,我活着一天,都会尽力帮助你。”

送钱送物不如送项目

提起戴恒义的帮扶,80多岁的奚泉鸣老人留下了激动的泪水。儿子奚玉平患肝癌3年,孙子在西安交大上学,一家全靠儿媳戴子兰承包鱼塘维持生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戴子兰在凌晨捉鱼时不幸淹死。

事发后,戴恒义第一个赶到现场,并带去200元捐款,同时召开扶贫志愿者会议,发动募捐,半天时间筹到捐款3000多元。可谁也没料到,奚玉平当晚也病发身亡。

这是戴恒义从未碰到的事,他又捐出了400元,其他志愿者也纷纷送钱上门,连邻村的扶贫志愿者也捐来4000元,最终共筹款8.7万元。除了办好奚玉平两口子的丧事外,戴恒义把剩下的5万余元直接打到了奚玉平儿子奚宏亚的卡上,确保他上完大学。

戴恒义考虑到奚泉鸣今后生活的困境,为其多方奔走找门路。老人岁数大了,种不了地,打不了工,戴恒义就帮他搞起了小规模家庭养殖。

如今,在奚泉鸣家的院子里,搭建了两座小养殖房,里面分别养了鸽子和山羊。近期,在戴恒义的帮助下,奚泉鸣又在家中堂屋里养了四箱地鳖虫。

“有了这些项目,生活又有盼头了。”奚泉鸣笑着算了一笔账,养的肉鸽每月繁殖30只,每只15元,一年能卖5400元;去年抓的3只羊今年已经繁殖了9只,每只能卖1000元,两样加起来今年的收入有1万多元。“如果地鳖虫养殖成功的话,明年差不多就能奔小康喽。”

近年来,戴恒义不仅急贫困群众所急,还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脱贫。

村民戴云生是当地出名的困难户,2009年,戴恒义主动和他结对帮扶。戴云生有一手扎扫帚的好手艺,但缺乏生产资金,戴恒义便借给他1000元,又出面到信用社为他担保贷款4000元,为他筹足资金。当年,戴云生的扫帚作坊净赚近万元,基本脱掉了贫困帽子。此后,戴恒义又主动借给戴云生2000元买了辆电动三轮车,一次可运上千把扫帚,经济效益大大提高。如今,戴云生每年可净赚两万多元。

“如何帮助贫困户从根本上脱贫?实践中,我觉得帮助他们找到适当的创业门路是最好的途径。”戴恒义总结说,送钱送物不如送项目。

一个人带动一个团队

“他年过七旬,并不富裕,还在扶贫,我们为什么不能?”戴恒义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当地群众,在他的带动下,更多的人加入到了扶贫志愿者的队伍中。

平常,戴恒义会带领扶贫志愿者来到殷王四组80多岁的孤寡老人张龙庆家中,帮助老人干农活。几年前,张龙庆老人的妻子、儿女相继过世,生活无依无靠,戴恒义就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义务。

“他们每到农忙或者逢年过节都要来忙上一阵。”张龙庆老人感动地说,自己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这些年多亏了扶贫志愿者。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戴恒义说,我一个老头子没啥大本事,关键是发动群众,依靠大家的力量帮扶那些特困户。

近年来,戴恒义通过登门拜访、开会发动、举办茶话会,特别是发放扶贫志愿者光荣证等多种形式,发展出了一支42人的扶贫志愿者队伍,并筹集扶贫资金11.25万元,资助了 40多个贫困家庭。姚王镇掀起了向泰州市扶贫工作先进个人、“感动泰州十大人物”暨道德模范、江苏好人戴恒义同志学习的热潮,在全社会形成了“互帮互助、扶贫帮困”的良好氛围。

“这把年龄,我还能帮助别人,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事呢?只要还有一口气在,我就会继续当好这个扶贫小组长。”戴恒义说,这是一项高尚的工作,他愿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尽心尽力做好这项工作,将爱的阳光洒到困难群众心头。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组长志愿者儿子
志愿者
分餐小组长
我是志愿者
打儿子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小组长的烦恼
小组长的烦恼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