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台时政新闻要增加受众的认同感

2014-10-29 19:36张宏宇
记者摇篮 2014年7期
关键词:岗子鞍山认同感

张宏宇

随着各省级电视台上星以及以网络为主要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发展,广大受众接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快捷。各城市地方电视台的新闻,尤其是时政新闻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观众在逐步流失。如何留住和吸引更多的观众,更好地宣传政令,反映百姓心声是摆在各城市地方电视台面前的重要课题。

无论是增加新闻的可视性还是压缩领导政务活动,各地方台都在积极进行着尝试,笔者认为,这些新闻改革的归结点都要落脚在增加新闻的观众认同感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焕发地方时政新闻的活力,从而实现上情下达、喜闻乐见的效果,才能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

毋庸讳言,以往众多地方台时政新闻的主要内容围绕领导活动展开,语言八股,形式固定,信息含量有限,难以吸引普通群众,让大家产生疏离情绪,导致收视下滑,宣传效果也受到影响。

那么如何增强地方时政新闻的受众认同感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尝试。

准确及时,减少和压缩会议、会见类新闻的时间,增加新闻的信息量,传递信息是新闻的主要作用。对于日常工作性质的会议,尤其是缺乏实际内容的会议报道,应该能少则少,能免则免。对于一些涉及民生类的重要会议,则要尽量丰富报道内容,从会议中挖掘涉及群众关心的问题,说清、说透,让群众尽量在报道中了解知道自己所关心的实质内容,进而增进新闻的可视性。比如2012年5月,《鞍山新闻》在涉及市领导会见鞍山市汤岗子新城投资商的报道中,记者在简单介绍投资商的概况后,将大量笔墨放在投资商的投资规划以及汤岗子新城的目前实际建设情况上,让受众更好地了解汤岗子的发展,以及此次会见将给汤岗子带来的变化,有效解答了大家关心的汤岗子新城的发展前景,以及此次投资带来的新进展,让人耳目一新。

摒弃政文报道的语言八股,用生动鲜活的语言增强受众的认同感。言之有物、准确生动是写好新闻、吸引受众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受众认可了你的说话方式,才能更好地接受你传递的信息,否则,非要坚持固有的播报风格,难免形成“鸡同鸭讲”的结局。以往政文类新闻往往在新闻中过分使用口号式的八股语言,让人很难有新鲜感。总有一种按程式、套模式的感觉。要想更好地抓住受众,灵活新颖的语言变化必不可少。以《新闻联播》为例,2013年改版后的新闻联播语言俏皮鲜活了不少,不时有网络、生活中的新词汇充实其间,使原本刻板、生硬的节目和受众接近许多,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这一变化非常值得地方台学习和借鉴。

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心声,汇聚百姓智慧,有效实现下情上达。2012年开始的走基层活动,为记者贴近群众、了解群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种形式要长期坚持下去。只有贴近群众,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制作出反映真实民声的新闻,才能使节目内容更为群众接受,也才能更好地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另外,基层单位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也会给党委、政府或是其他部门以启迪,利于工作的开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2013年9月,《鞍山新闻》报道了立山街道通过征求民意,利用有条件居民的住宅,设立社区活动站分站的内容,这一前所未有的做法,有效弥补了目前各社区活动场地不足的困境,缓解了因老龄化带来的新问题,得到了全市民政部门和各街道的重视,并相继试行。来自基层的点子,有效解决了基层的问题。

关注热点,开展新闻监督,传递正能量,树立地方媒体的良好责任形象。毋庸讳言,有效的新闻监督不仅能够帮助百姓解决困难,更能树立媒体的责任形象,向社会传递出积极的正能量。对于热点问题不回避,积极主动调查监督,代表群众发声,一方面有利于纾解情绪,一方面也督促政府部门工作效率。有为才能有位,群众才能更认可和接受。有理、有力、有节地监督,才会成为群众信任的媒体。2012年,鞍山电视台接到投诉,通过暗访和配合纪委调查等形式对铁西区共和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上班期间打麻将,无故脱岗推诿群众诉求的事件进行了曝光,不仅在全市掀起了整顿工作作风的热潮,更使困扰百姓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其中,电视台和纪委联合监督的做法和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得到了好评。

面对越来越激励的竞争,地方媒体只有找准方向,贴近群众,丰富报道内容,灵活报道语言,有效合理开展舆论监督才能真正地融入百姓并获得他们的认同,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单位:鞍山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岗子鞍山认同感
鞍山烈士纪念馆
关于西岗子煤矿水库防洪抢险应急预案的分析
疗养胜地汤岗子温泉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东山头遗址与岗子遗址
鞍山“网格式”服务解难题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鞍山的新突破
基于实证的高职教师组织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护士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