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评” 促“长” 享“美”

2014-10-29 05:34曹群芳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4年10期

曹群芳

摘 要: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评价可谓是“点睛之笔”,它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笔者试图从情意性评价,让美术活动激活起来;创意式评价,让美术活动灵动起来;信息化评价,让美术活动形象起来三大方面,实现优“评”、促“长”、享“美”,也就是优化美术活动的多元评价,促进幼儿美术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让孩子们享受到美术活动带来的情趣和快乐。

关键词:情意性评价 创意式评价 信息化评价

评价是有效性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巧用评价,可以增强幼儿对美术的表现力、对美的感受和鉴赏力。但是,在日常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不能恰当地使用评价、活用评价,而造成评价缺乏创意、关注个性不够、削弱情意因素,使得幼儿美术课堂不能激活,降低了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评价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点睛之笔”,如何有效地通过美术教学活动的评价手段,激发幼儿美术创作的欲望,笔者试图从情意性评价,让美术活动激活起来;创意式评价,让美术活动灵动起来;信息化评价,让美术活动形象起来等策略,加以推进,使美术课堂呈现出激活悟性、滋养灵性、彰显个性的光泽。

一、情意性评价,让美术活动激活起来

情意性评价是运用“爱”“境”“赏”等情感性元素,关注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情感心理需求。尊重、关爱、呵护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所涌动的情感,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引领幼儿进入美术活动意境,确立幼儿表现绘画的信心,立刻把激活美术活动。

(一)用“爱”评价,愉快体验

“爱”是构建美术评价的基础,充满“爱”的评价才是愉悦的、快乐的,才能真正引发幼儿的共鸣。用“爱”走近幼儿,关爱幼儿,努力构建一个充满爱心的评价环境,把幼儿把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发挥了出来,帮助幼儿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如:美术活动《轮滑》,芳芳小朋友没有画轮滑,而是画了一个小朋友在公园里拍皮球。我发现这个孩子的绘画的内容与老师要求的绘画内容背道而驰时,没有马上指出他的错误,而是立在孩子的立场上,充满信任与关心地引导:“芳芳,你的画得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吗?芳芳说:“上回我摔了一跤,脚上都流血了,我不敢玩轮滑,我要拍皮球。我听了关爱地询问:“芳芳,现在还疼吗?”“不疼了”“虽然上次受伤了,但是芳芳是个勇敢的孩子,是吗?”芳芳点点头说:“等我画好了拍皮球,我再画玩轮滑。” “芳芳,你真是个不怕困难的好孩子!加油!你一定会学会轮滑的!”在这充满“爱”的评价氛围中,蹲下身子,轻叩开孩子的心门,孩子们获得了愉快的体验,激活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热度。

(二)用“境”评价,身临其境

“境”是指美术活动中渗透一定的情境和意境,可以是故事的情境或生活情境。用“境”评价,能让幼儿在身临其境中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如:美术活动《大树》,作品呈现时,我们布置了一个“快乐森林”,请幼儿充当小鸟去快乐森林玩;用水彩颜料装饰白色纸扇时,请幼儿将扮演“小小舞蹈家”,用自己设计装饰的扇子进行舞蹈等。美术活动《花背心》,幼儿穿上自绘的背心,当起了“时装模特”……在这样的情境中让幼儿介绍和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作品,能使他们集中注意力,产生积极情意,获得心理满足,从而进一步调动了幼儿的创作热情,提高了对美的感知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用“赏”评价,建立自信

“赏”是指用接纳、赞赏的态度评价幼儿的作品,善于发现每副作品的闪光点与不同点,使用一些称赞和鼓励性的言语,激励幼儿个性化地创作。用“赏”评价摒弃以往对幼儿作品 “画得好”与“画得不好”的简单评价,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追求评价的语言美和艺术美。

如:美术活动《阿凡提》,在欣赏故事《阿凡提》后进行,虽然孩子对这个故事非常感兴趣,更是佩服阿凡提的勇气和智慧。可是,让孩子们用绘画形式表现阿凡提的故事时,孩子们美术技能没有达到如此高的程度,所以展现出来的作品都非常稚嫩且粗糙。但我还是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委婉地告诉幼儿,“你画得很有进步,如果再加把劲,肯定会更棒”、“ 相信你下一张会画得更好” “老师相信你,你是最棒的!加油!”等。赏识性评价能让每一位幼儿看到自己的进步和闪光点,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到美术学习中。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多用“赏”评价孩子,做一个有心人,让每一位幼儿的心灵都有放飞的空间,让每一次想象都能插上飞翔的翅膀。

二、创意式评价,让美术活动灵动起来

创意式评价,是根据幼儿不同的潜能、不同的个性,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进行创意设计,从而进行美术教学活动的智慧实践。创意式评价,尊重幼儿的个性体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使美术活动更鲜活、灵动。

(一)个性体验的投票式评价

“投票”是一种当下流行的评价方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为自己喜欢的作品投票,并通过统计得票,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巧手奖、最佳色彩奖等奖项。“投票”评价,关注幼儿的个性体验,让每个幼儿有不同的想法和思路。

如:美术活动《小丑》,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每个幼儿的作品都是与众不同,颜色、表情、服饰都各有创意。我将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后,开展投票评价,但规定:每个幼儿只用一张“电影票”(观看小丑表演的门票),且一张电影票只能投给自己喜欢的一张作品。又如:美术活动《花园里的花朵》,我设置了“蝴蝶卡”,请“蝴蝶卡”投给自己的喜欢的花朵。投票式评价,鼓励幼儿自由自在地评价心中认为的美,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

(二)诙谐幽默的儿歌式评价

儿歌式评价是利用儿歌的直观形象性,智慧启迪性等特质,带给幼儿一种快乐而幽默的情绪,在美术活动中化难为易,化枯燥为新颖,有效地激发创作的欲望,更积极主动地投入美术活动中。

如:美术活动《小猪》,活动稍稍有点难度,幼儿下笔有些迟疑,大多幼儿画得小猪特别小,画面显得空荡荡的。于是,我先用了一首儿歌进行评价:小小猪,真可怜,小脸蛋、小耳朵、小眼睛,小鼻子,好像几天没吃饭!小朋友听了哈哈大笑!我接着再念儿歌:“小猪真可怜,几天没吃饭,肚子饿得咕咕叫,小朋友快帮忙!”,小朋友意领神会,画第二只小猪纷纷胆子放大了,我看见后,又用儿歌来点评:小小猪,大脸蛋、大耳朵、大鼻子、小眼睛,肥头肥脑真可爱,我们大家都喜欢。非常新颖的评价、非常有趣的儿歌,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让孩子对画好小猪充满了信心。

(三)关注差异的印章式评价

印章式评价是用印出不同图案的印章,对应相近相似的美术作品,给予印章评价。印章式评价可以是师生间、也可以是生生间进行。这种评价方法简单有效,实用有趣,能关注到幼儿的个别差异,激发幼儿大胆作画的欲望和热情,促进幼儿美术综合能力的提高。

如:美术活动《蘑菇》时,我们对幼儿们说:“谁画的蘑菇最漂亮,小兔就会来采蘑菇”这时幼儿的画画积极性马上被调动了起来。为了招来“小兔”,他们画蘑菇的时候特别认真仔细。评价时,教师一边观察巡视,一边在幼儿的作品旁印上不同数目的 “小兔”印章。又如美术活动《毛毛虫》时,我将幼儿两两分组,每组授予一枚“树叶”印章,幼儿间通过互评获得印章。印章评价避免了单纯的评价作品的好与不好,而且还能激发幼儿画画的兴趣,提高幼儿画画的技能,从而让幼儿始终对画画活动充满着向往和迷恋。

三、信息化评价,让美术活动形象起来

信息化评价,是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所具有的声音、颜色、图画、动感等多种元素,将实物展示、投影运用、多媒体音像多种手段融为一体于美术评价活动中,使美术评价变得简易、新型、交互、愉悦,满足幼儿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目标,从而呈现多姿多彩的美术教学状态,使幼儿学习美术变得兴趣盎然。

(一)花絮回放式评价,分享过程的智慧

花絮回放式评价是将幼儿美术的过程中的花絮用录像机或照相机进行拍摄,在评价时进行回放的方法。回放评价的方式,注重绘画过程中的评价,并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讨论、交流,分享绘画过程中的智慧,让评价变得更真实、有效。

如:美术活动中《小鸡》,我先让幼儿各种动态的小鸡,然后让幼儿画“你最喜欢的小鸡”,小朋友画的小鸡形象可爱、颜色靓丽。但是,其中有一位幼儿画了黑色的小鸡,还有黑乎乎的小草、黑乎乎的小虫等。这些“正常”或是“不正常”的作品,我都进行了及时拍摄,并在活动评价环节进行回放。孩子们看着自己和同伴们的作品,兴奋不已,但也有孩子表示诧异问:“为什么有一只小鸡是黑乎乎的呢?”我顺势引导:“咪咪画的小鸡很特别,是不是有什么故事呢?我们来请他讲一讲!”咪咪说:“老师,这只小鸡本来是很漂亮的小鸡,可以黄鼠狼晚上一直吃小鸡,所以小鸡们想了一个聪明的办法,把自己身上涂上了黑色,这样,可恶的黄鼠狼就找不到小鸡了!”“哦!原来是这样!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啊!”过程回放,分享了绘画过程中的智慧,激发幼儿从与别人不一样的视角去进行思考,进行创作,保护了他们富有个性的可贵的创造性思维。

(二)趣味动漫式评价,亲历本真的生活

趣味动漫式评价,是利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动漫形象或动漫情节,对美术作品进行生动有趣、形象直观的评价。动漫式评价,将音、色、图、画融为一体,深得幼儿喜欢,能引发他们对作品的共鸣。

如美术活动 “画栅栏”,我用《喜羊羊和灰太狼》动漫情节贯穿,指导幼儿添画羊村大门上的一条条栅栏。我选取了典型的几副作品,进行快速拍摄,并导入制作好的PPT版本。评价时,如果栅栏画得有多有密,灰太狼出现后(课前录音的)就会说:“栅栏画得又多又密,我吃不到羊村里面的羊了,我还会再回来的!”如果栅栏画得又短有疏,灰太狼就会说:“嘿嘿,栅栏又短又疏,我可以转进去吃羊了!”从而提醒幼儿马上补画“栅栏”。这样的评价既有趣,互动性又强,让幼儿亲历了本真的生活,提升了他们的绘画技能。

综上所述,多元的美术评价,激活了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热度,激发了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对美的情绪体验,帮助幼儿建立了绘画的自信;有效的美术评价,使美术活动更富有创意,更灵动了;有效的美术评价,使美术活动更直观、形象了,幼儿获得了愉快的体验。总之,巧妙地、恰当地运用情意性、创意式和信息化评价,优化了美术活动的多元评价,使得美术教学活动激活、灵动、形象起来。同时,促进了幼儿美术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让孩子们享受到美术活动带来的情趣和快乐。

参考文献:

[1]赵 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09

[2]罗清旭 《创新的随机性与创新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01

(平湖市乍浦镇中心幼儿园 浙江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