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研究型阅读艺术探微

2014-10-30 18:27李健
语文教学之友 2014年10期
关键词:冬景陈情表李密

李健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型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和鉴赏教材中的经典作品时,自觉地去发现、收集与之相关的各种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鉴别和合理的运用等,以期达到解决某个问题的目的的阅读方式。教学时,引导学生运用研究型阅读法阅读鉴赏教材中的诸多经典作品,可以引导学生迅速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一、质疑式阅读法

在经典作品的阅读、鉴赏过程中,学生常常把自己所阅读的作品置于神圣的地位,除了如饥似渴地阅读、鉴赏和吸取其中的精华之外,极少对之主动提出质疑。学生这种建立在知识型阅读阶段背景中的将经典作品神圣化的做法虽然无可非议,但是不应该总是停留在这个阶段,而应该逐步升发到研究型阅读阶段,即在阅读、鉴赏任何经典作品时,都应该持一定的怀疑态度,都应该在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等对之进行合理的质疑:质疑其观点是否正确、质疑其采用的论据是否可靠、质疑其得出的结论是否有据可依、质疑其描写的自然景物是否失真、质疑其抒发的情感是否真实等。因为“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比如,教学荀子的《劝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质疑文章所论证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是否准确精练,论证的思路是否条理清晰,论证的结构是否缜密严谨,论证的方法比如大量的比喻论证等是否精妙等。

二、联想式阅读法

高中学生在对经典文学艺术作品阅读鉴赏处于知识型阅读阶段时,出于记忆知识的需要,往往将作品中出现的语文知识比如李密《陈情表》中的古代汉语知识——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词类活用、特殊句法以及李密在《陈情表》中委婉含蓄、外柔内刚的陈情艺术等加以分门别类地归纳和记忆。而对《陈情表》中诸如古代汉语知识中的通假字与古今异义字或与词类活用等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李密的《陈情表》与诸如诸葛亮的《出师表》等之间的异同这类问题,学生往往极少主动加以思考。因为学生在知识型阅读阶段,对经典作品的阅读、鉴赏的目的还比较单纯,就是增加语文基础知识。但是,教学时,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型阅读和鉴赏,学生对阅读、鉴赏的目的性就会相应加强。学生阅读、鉴赏李密的《陈情表》时,不仅会自觉地将《陈情表》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等诸多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和李密在《陈情表》中高妙的陈情艺术等纳入脑海中,还会自觉地将李密的《陈情表》与此前学过的诸葛亮的《出师表》等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联想式或者比较式阅读鉴赏。

三、读写结合式阅读法

运用研究型阅读鉴赏法阅读、鉴赏任何经典文学艺术作品,都应该是一个从作品中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过程。换言之,阅读与鉴赏经典文学艺术作品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而读写结合就是解决在阅读与鉴赏中发现问题的思维活动过程。从这个角度而言,阅读、鉴赏经典文学艺术作品与学生的写作训练是紧密联系的。学生高品位的写作训练,必须拥有足够的写作素材,必须拥有流畅、生动、鲜活、简洁、准确的写作语言,必须具备清晰的写作思路。凡此种种,我们都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鉴赏经典作品时通过借鉴或者模仿的途径而获取。以教学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为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深刻理解课文内涵、深切体味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无比热爱和无比赞叹之情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在作品中为了突出江南冬景的美丽和可爱而运用的将江南的冬景与北方的冬景、与闽粤的冬景进行对比描写的写作方式;学习作者为了赞美江南冬景的美丽和可爱而运用的拟人修辞手法等。学完《江南的冬景》后,可以引导学生借鉴、模仿《江南的冬景》一文的表达方式,以《____的冬景》或者《_____的春景》等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写景抒情散文。

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诸如荀子的《劝学》、李密的《陈情表》、郁达夫《江南的冬景》、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等课文,均因具备意蕴深邃、语言鲜活、表达真切、结构完美等诸多美学特质,而成为当代高中学生爱不释手的经典文学作品。教学时,引导学生运用研究型阅读法阅读、鉴赏上述诸多作品,不仅可以达到引导学生熏陶美好心灵的目的,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模仿和借鉴作品中的写作技巧进行随堂写作训练,以便迅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目的。

(作者单位:丰县宋楼中学)

猜你喜欢
冬景陈情表李密
至性之言,自尔动人
阅读《江南的冬景》的两种方法
吴描玉
绘就最美孝善的鄢陵画卷
冬景
早冬
《陈情表》何以能打动晋武帝
《陈情表》新读
你来帮帮我
李密的死结与瓦岗寨的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