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传导层次及其功能

2014-10-30 00:11王毅武陈祥敏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传导职能层面

王毅武 陈祥敏

摘要:现代管理活动的过程一般由三个层次构成,即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基本职能的理论层次,包含战略与决策、配置与协调的传导层次,以及包括一系列具体管理活动的实践层次。管理传导是联结管理职能与管理应用的必由环节,是管理理论得以转换与落实为管理实践的关键层次。客观、正确理解与把握管理传导在中国现代管理理论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对于认识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创新性甚为重要。

关键词:管理学;中国现代管理理论;传导;管理传导;传导层次;传导功能;战略与决策;配置与协调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4)06-0045-04

现行的管理学一般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层次,即理论(职能)层次与实践层次,没有传导概念与传导层次。实际上,从管理职能的理论概括到实际应用的目标实现应该既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是一个管理各职能、层面、功能、环节等依次有序地展开、传导、调控的交互、践行与实现预期的有机过程。一般来说,从理论到实践,往往会有必要的、系列性的中间层次与环节的传递与导入,例如,生产力各要素的具体结合,不能没有生产关系的存在,规律的认识与应用不能离开人们的实践活动,正如组织目标的实现不能没有管理一样。管理实践告诉我们,管理不是盲目性、跳跃性与随意性的行为与过程,而是具有指导性、连续性与实践性的,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之间存在着重要的传导环节,起着不可或缺的承上启下作用。换言之,管理从理论层次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到实践层次的一系列具体的管理活动,往往要通过战略与决策、配置与协调的传导层次,并按一定的模式、机制、程式、路径有序运行,没有这个层次的传递程序与指导功能,管理的理论性、实践性及其有效性就会受到直接的影响。

所谓管理传导,即管理职能通过传递、导入等管理行为过渡到实现具体组织目标的衔接性功能、机制与程序,体现为衔接、导向、有序、系统的动态性管理行为与管理过程,是管理全过程的中间、中介环节与层次。管理传导的功能、机制与程序客观地存在于管理过程之中,但由于其过渡性与衔接性的特点往往被管理理论所忽视。

管理传导的实现必须依托传导层次。传导层次就是从管理职能到管理实施过程中必要的、系列性的中间环节,具有明显的传递性、导入性、衔接性与过渡性,主要包括战略与决策、配置与协调两个层面。换言之,传导层次是管理传导的载体,也是管理传导的动态实现;管理传导是传导层次的内涵与功能,决定着传导层次的模式、程式、方式及其机制、路径等。一方面,战略与决策、配置与协调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直接体现,是这些管理职能的进一步功能化;另一方面,战略与决策、配置与协调虽然也体现为管理理念、行为与过程,但同时又是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指导意图与过程调控,还不是具体、到位、落地的管理行为。可见,战略与决策、配置与协调具有明显的导向性、传递性与过渡性。没有管理活动的传导层次,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结合缺乏必要的衔接、传递与过渡,因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些管理职能的理论概括在管理活动中的实施实现就会显得生硬、教条、死板,缺乏必要的适合性、机动性与弹性。

一、管理传导的内涵与特征

在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研究中,引入传导概念并建立传导理论在现代管理理论中还是第一次。传导,原为科技名词,通常应用于物理学与医学。如物理学的热传导、电传导等,指热或电有指向地从物体的一部分传到另一部分,也可以是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在医学中,传导则是指兴奋沿着细胞膜向目的点或周围传递、传达的过程。传导在经济学中也有应用,如通货膨胀传导、企业风险传导等。一般来说,从管理活动开始到最终目标实现之间有一系列必要的内在功能与机制起作用,这些功能与机制的程序性衔接与有效运作就是管理传导。管理传导与管理的传导层次使管理活动的一系列过程得以实现有机联系并体现承启关系。揭示管理传导与传导层次的作用与意义,就是要探讨管理职能是通过何种方式与手段实现组织的预期与目标的。

抽象思考,管理的实质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拥有的基本要素(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市场资源等)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既定目标的行为与过程。从理论层面看,主要包含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等基本职能;从实践层面看,则具体体现为一系列的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与过程。其实管理不是跳跃性的,不是断续性的,而是衔接性、连续性的,从理论层次到实践层次,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相应的传导功能与机制,而这种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管理“要素与环节”的组合、整合与综合正是管理的传导层次。传导概念及传导层次的确立,进一步提升了管理理论的逻辑性、系统性及科学性:一方面可以深刻剖析管理理论的构建;另一方面则进一步深化了对管理理论的认识。

回顾与考察现代管理理论的研究,《新编战略管理咨询实务》(马瑞民,2008)一书(以下简称《实务》)与《现代管理学教程》(王毅武,2008)一书(以下简称《教程》)都曾针对管理理论提出了三个层面的划分,其中都提到了理论层次和实践层次,但对于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中间或中介层次却有着不同的见解。厉以宁教授在《实务》一书中提出“管理技术层次”,即有一个把最新的和适用的管理理论转变成可操作、可执行的管理实践的层次,这个层次的推动者主要就是管理咨询公司。王毅武教授《教程》中提出的管理三层次,强调的是有一个重要的“传导层次”,介于理论层次和实践层次之间,直接关系到现代管理理论的框架构建、内在逻辑及其内容结构,是关于创建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新学科的重要理论问题。管理传导理论的提出,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创新。

认真、周全考察管理的全过程,可以将管理传导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导向性。科学的意义在于人们对于世界或事物的认识与把握并应用于实践。传导层次的导向性更多的是通过其第一传导层面(战略与决策)表现出的,但是,决不能说第二传导层面(配置与协调)没有指导性。战略与决策依据管理职能所确定的目标与方向是一种原则性和总体性的规定,主要着眼于组织的未来预期与发展趋势,是关于长远利益与根本性问题的谋求与规划;配置与协调是按组织目标具体落实战略与决策的指令与要求,优化配置、化解矛盾、协调关系、整合力量,切实实现资源与要素的恰当、有效、优化组合,其指导意义既体现在选择资源与优化配置的过程中,也体现在协调关系与整合力量的努力中。管理的基本职能在管理实施的过程中转换为战略与决策、配置与协调的管理传导;战略与决策、配置与协调的管理传导则在管理过程中实现着管理职能。管理传导的过程有着明确的目标、科学的方法、必要的程序,是一个系统而又完整的行为与过程,具有重要的引领、管控、校正、纠偏作用。不仅如此,管理传导对于组织资源的效用与配置效益有放大(当然也有可能缩小)与监控效应,同时对于组织活动的效率以及效果也有提升(当然也有可能降低)与校正作用,因而管理传导的导向特征也就更为显著了。

2. 传递性。管理实际上是由若干不同职能、环节、功能与作用的层面、环节、机制等组成的,不同的层面、环节、机制等有不同的意义。层面与层面、环节与环节、机制与机制以及层面与环节之间,信息的传递必不可少。管理传导便是担负这一传递功能与作用不可或缺的必要载体。有了管理传导层次的传递性,管理的信息在管理的层面、环节、机制之间顺畅联通,从而管理的指导性与有效性得以落实,管理预期与组织目标也得到实现。。

3. 衔接性。应当说,管理的各职能是依次有序的,也是交互渗透的,然而各职能的独立性与各自的功能性也是明显的,不能不特别关注。由此便产生了管理各职能间的衔接性问题,包括管理的战略与决策、配置与协调以及管理实践的方方面面。正因为如此,衔接性也就成为管理传导的特征之一。

4. 过渡性。管理的引导性、有效性、实践性要通过战略与决策、配置与协调的传导层次从理论层次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到实践层次的一系列具体的管理活动才能实现。没有管理传导,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结合缺乏必要的过渡与衔接,因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些管理职能的理论概括在具体管理活动中的实施就会显得教条、生硬、死板,或者难以依次有序得到执行,或者缺乏必要的适应性、灵活性与变通性。管理传导的过渡性表现在传递、传达管理职能的信息与意图,并有效衔接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两个层面。管理传导的过渡性、传递性、衔接性从另一个角度或方面考虑,表现出的重要涵义是不可或缺性。不可或缺性说明管理传导在管理中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反过来也说明管理传导的过渡性、传递性、衔接性是连续的、不间断的。

5. 连续性。管理传导实际上是一个有序的连续过程。管理从一个环节、层次向下一个环节、层次转化,之间既不停顿,也不等待,并不存在间隔。有管理传导或传导层次存在,并不意味着在管理职能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将战略与决策、配置与协调两个层面的管理传导独立出来,在依次有序的连续性的管理过程之外进行,而是贯穿于、融通在整个管理运行与管理活动之中,管理传导不过是一个大系统的不同环节、侧面与过程而已,犹如行进中的战斗队伍由前往后传递口令一样,既不影响队伍的前进,也不影响队伍的阵容,因为管理本身就是一个连续性、不间断的衔接过程。

6. 可行性。可行性的前提是客观与科学,表明意图的可操作性。一方面,战略与决策、配置与协调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直接体现,是管理职能的进一步功能化、具体化;另一方面,战略与决策、配置与协调虽然也是比较具体的管理活动,但同时又代表着组织的一系列具体的管理活动的指导意图,还不是直接的、具体的、终端的管理行为。战略与决策、配置与协调既不是抽象的管理职能层面,也不是具体的管理实践层面,但已经进入了实际管理的功能与操作过程,把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直接联系、结合了起来,因而传导层次的可行性也体现出其指导性与实践性。

二、管理传导的功能与过程

从现代管理理论的传导方式看,包括战略与决策、配置与协调两个层面的有序组合,说明其本身是一个体现从管理开始实施到组织目标达成的承上启下形式。管理传导的功能与其说是管理各构成要素的功能体现,不如说是管理各构成要素彼此联结、交互、渗透、转化之综合作用的过程与结果。

管理是一个系统,也是一个过程。战略与决策是配置与协调的前提与基础,配置与协调是战略与决策的贯彻与实施,共同构成现代管理理论的传导层次。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组成的管理的理论层次达到管理的实践层次需要必要的过渡与衔接,需要战略与决策、配置与协调的传导层次,促使管理职能进一步机制化、功能化,同时传递对于一系列具体管理活动的指导意图,为管理活动在实施中有着更多的持续性、灵活性和实效性提供支撑与保障。因为,管理传导具有如下功能。

1. 指导功能。管理传导层次本身的意义在于从管理职能到管理实践的衔接、传递与过渡,具有导向性、传递性、衔接性、过渡性、连续性、可行性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联结着管理的理论层次与实践层次,将管理之理论层次的指导性适当地传递到管理的实践层次。实际上,管理职能的理论性,亦即指导性也正是通过管理的传导功能抵达管理实践的。传递有导入之意,导入含有导向之意;衔接、过渡、连续均有承启之意;可行性则强调践行与操作,使得管理传导的指导功能具体落地。理论分析如此,管理的现实依然如此。问题是,管理传导要保障管理理论层次的指导性信息准确与到位,不弱化、不丢失。

2. 传导功能。传导功能是管理传导的基本功能,从管理的理论层次到管理的实践层次,必要的系列性的中间层面或中间环节的传导,使一系列的管理行为、活动与过程实现有机联系及体现承启或因果关系,没有这个传导层次的传导功能与作用,管理的指导性与有效性就会受到直接的影响,整个管理理论系统及管理实践过程将会出现结构或运行方面的停滞或断离。

3. 调控功能。现代管理理论的传导属于内在机制,具有管理主体的自我可调性与对于管理客体的监管适应性。在管理的理论层面向实践层面传导的过程中,管理主体不仅不能随心所欲地改变内、外在因素,由于管理是环境的函数,还要特别注重适应内、外环境的需求与变化。但是,这并不否定管理主体的能动性,完全可以客观、正确地通过对传导机制各层面、要素或方式进行调适,包括对于管理过程中的主、客体,以适应内、外环境与条件的需求与变化,而且这种调适可以是计划性、前瞻性的,也可以是反馈性的。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出管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与统一。管理活动中主体相对于客体的权变性与灵活性,强调管理者必须适应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熟练而又灵活地运用管理的相应原则与方法,通过调适、校正与纠偏,形成恰当、适合、精到的具体措施,做到张弛有度。

4. 践行功能。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职能体现组织的目的与要求,也是组织目的与要求的实现形式。管理的过程表现为一系列与管理职能相互关联、持续不断的行为与活动,并在管理实施中转换为战略与决策、配置与协调的机制与功能,是管理职能的机制化、功能化。介于管理职能与管理实践之间,管理传导既有管理的理论导向意义,又有管理的具体落实作用,其践行功能明显体现。可见,把握住、把握好管理传导的践行功能,对现代管理的实施与组织目标的实现甚为重要。

应当明确,战略与决策、配置与协调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一方面,战略与决策、配置与协调同处在传导层次,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直接体现,是这些管理职能的进一步功能化;另一方面,战略与决策、配置与协调虽然都是比较具体的管理活动,但并不是同一性的管理行为。虽然同时体现着组织对于一系列具体管理活动的指导性,但并不同处一个传导层面。一般而言,管理能力与水平,首先体现在战略与决策的制定与实施上,战略与决策的科学与适合与否,直接关系着配置与协调的效能与效益;配置与协调需要在战略与决策的指引下进行,其主要任务是保证战略与决策的顺利实施;战略与决策有着明确的目的,本质上是同一具体的过程,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的始终,是任何有目的的管理活动实施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配置与协调是战略与决策的体现与实现,是战略与决策的具体化与过程化。

可见,管理的传导层次依据内在逻辑关系又可分为第一传导层面和第二传导层面。

战略与决策是管理传导层次的第一传导层面。战略是现代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组织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实现长期发展而给出的整体性谋略,是组织行动的指南,是组织各项活动的总纲,是组织稳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保证,属根本性、全局性、整体性、长远性管理范畴。管理需要在战略的指引下进行,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战略的顺利实施;决策是管理主体为达到某一预定目标,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对指定的若干行动方案作出判断性的选择并予以实施的行为和过程,一般表现为战略的组成与实施。战略与决策既是现代管理传导层次的重要内容,也是管理实务与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与行为。

配置与协调是管理传导层次的第二传导层面。资源的有限性与需求的多样性是管理必要性的基本依据;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为达到预定的组织目标(需求)而最大程度地节约和保护资源,是人类的永恒使命。资源的稀缺性与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人们必须作出选择,并对选择进行优化,按照一定的要求、规则和机制有效投放和匹配资源。因而,配置概念被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研究首次成功引入,成为有限资源与永恒使命相结合的具体形式与基本过程。资源配置是各种配置的重要方面与内容,通常是指在资源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科学技术、信息等资源投向最需要、最有效的方面,以求获得最大效益,从而使组织得到稳定、协调、持续发展;协调是组织依据管理预期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促使组织的内、外各要素相互配合,协同一致,优化高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与过程。协调的前提是协商,协调的过程是管理,协调的结果是协同。随着现代管理环境的日益复杂,协调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日益显现。组织的协调能力直接影响着组织活动的绩效。配置是按实现组织目标的要求所展开的资源与要素的基本组合,其优化依赖协调的方式、方法与手段的最佳选择;协调是配置过程中矛盾与关系的调整,是和谐管理的基本方式。配置与协调是管理的基本属性与重要行为,也是管理过程中的基本方面与重要环节。配置与协调是战略与决策的贯彻与实施,也是管理过程的操作与践行面。

传导层次的两个层面实际上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过程,只不过是在理论分析时可分为第一传导层面和第二传导层面,以利于说明管理传导的意义、路径、方式等问题,但是在管理传导的实际过程中是渗透与融合的,难以分开。比如,战略与决策层面一定包含着资源与要素的基本组合以及组织的协调配合;配置与协调层面则一定体现着根本性、全局性的谋划以及重大决策性措施。只有深刻认识与把握配置与协调、战略与决策,才能更好地把握管理传导的内涵、功能与方式,进一步提高管理绩效。

三、管理传导的意义与启示

创新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生命力所在。研究管理传导对于正确把握与处理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将管理传导引入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必要性在于以下几点。

首先,基于现代管理的基本职能与研究的主要内容。管理“四大职能”的实现过程,其实质内容体现为战略与决策、配置与协调,管理传导的功能与过程其实就是管理“四大职能”的具体化,离开了战略与决策、配置与协调的功能与过程,管理的基本职能也就丧失了。另一方面,现代管理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源管理、流程管理、绩效管理、创新管理、风险管理、文化管理等方面,其实质内容同样与战略与决策、配置与协调紧密相关,如果没有战略与决策、配置与协调的传导层次,现代管理的这些基本方面与内容也就难以落实与实现。可见,传导层次是贯穿于管理活动与过程的基本内容,既具有制约作用,又具有关键意义,而且体现着管理活动与过程客观、内在的逻辑性。

其次,基于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基本逻辑。现代管理理论的基本逻辑,即现代管理理论的内在趋势,源自于社会与组织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人文进步、科技发展的必然。实践是管理之母,管理是实践的函数。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一逻辑是管理实践,其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就是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管理传导正是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之间必不可缺少的层次与环节,是管理的功能化、机制化;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基本逻辑是人文进步,管理传导的一系列特性正是人类的管理活动日趋进步的体现,管理传导越是科学、充分,就越是趋于管理的和谐境界;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重要逻辑是科技领先,而科技进步对现代管理的影响正是通过管理传导,由理论概括到实际应用迅速实现一体化;实事求是是所有学科建设的目标逻辑,管理传导是理论层次与实践层次的中间环节与过程,只有切实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才能真实体现现代管理活动与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一方面,管理传导更加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人文的结合、与科技的结合;另一方面,管理传导是实现现代管理节约化、简约化、集约化、公约化的必要功能,是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基本逻辑必不可少的内容。

再次,基于现代管理理论的基本原则。管理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对于管理活动与行为的实质内容与基本要点的一般性理论概括,是关于具有普适意义的管理实践与现象的科学抽象,是基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的高度综合和基本总结,是管理理论具有归纳与升华意义的精到阐释。从管理基本职能及其展开的过程看,基本原则的客观性在于各种不同类型组织的管理具有相似性、共同性、普适性的特征,从而具有一般性,亦即共同的基本原则。管理传导是管理过程与系统的必要层面与环节,并不与现代管理理论的基本原则相违背,而是一脉相承。管理传导体现着现代管理理论的基本原则,现代管理理论的基本原则又在传导层次中得到贯穿落实。管理传导客观存在于管理的理论层次与实践层次之间,其过程的放大作用更加体现与贯彻管理的基本原则。如果缺失管理传导,整体管理活动必将是不完整、不和谐的,更谈不上是对于管理活动与行为的实质内容与基本要点的一般性理论概括。因此,管理传导的客观性是现代管理理论基本原则科学性的充分条件,必要性不言而喻。

之前的管理理论中没有传导层次,也没配置概念,只是突出强调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从管理实践看,研究管理传导的重要启示在于以下几点。

1. 推动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与创新。管理实践不终结,管理理论就没句号。管理的实质就是特定环境下对组织拥有的基本要素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既定目标的活动与过程。从功能层面看,主要包含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等基本职能;从实践层面看,则体现为方方面面具体的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与过程。管理传导,即战略与决策、配置与协调,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创新。传统管理学,仅将理论层面的功能内容与实践层面的具体行为作为阐释重点,而忽视了管理的传导层面,因而管理过程有缺失,管理理论是不完整的。通过管理传导理论的确立与配置概念的引入,整个管理过程形成一个系统,体现了理论的逻辑性与完整性,依据管理科学的内在规律进行了探索与创新,对于推动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与完善意义重大。

2. 增强管理职能的指导性与实践性。管理基本职能的实现依赖管理的传导功能,管理的实践性与有效性也与管理的传导功能正相关。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市场经济作为现代管理的运行平台,配置与绩效是其关键词。没有配置与绩效,现代管理就变得苍白无力;同样,离开了配置与绩效,现代市场经济也就失去了动力与指向。在现代管理理论中,管理是决策、协调已被普遍接受,战略在管理中的地位也已确立。配置引入现代管理理论后,战略与决策,配置与协调形成了管理的传导层次并体现出不可替代的功能,从而增强了管理职能在现实中的指导性与实践性。

3. 有益优化配置与提升绩效。管理在本质上就是对实物性、虚拟性与复合性资源的有效利用。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无论何种资源都是有限的、稀缺的。这决定着我们必须在资源的利用上有所侧重和选择,有所组合与优化,这就自然产生了管理的配置机制与功能。现代管理理论中配置的必要性在于对资源有限性的合理把握和对组织绩效的必然追求。为适应现今资源的有限性现实与市场经济对效益最大化的内在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通过必要的管理传导,特别是对于资源的有效配置与优化就成为实现组织最佳绩效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王毅武.市场经济学——中国市场经济引论(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王毅武.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第二版)[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1.

[3]宗和静.论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时代特征[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2).

责任编辑、校对:杜 莹

猜你喜欢
传导职能层面
职能与功能
神奇的骨传导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
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早搏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