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改革 有创造 有传承 有实效

2014-10-31 09:42于素梅
体育教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实效创造传承

于素梅

摘 要:本文主要基于笔者在清华附小参与的体育校本教研活动,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进行了整理,并高度概括和阐述了清华附小的特殊体育现象:有改革、有创造、有传承、有实效。

关键词:改革;创造;传承;实效;

清华附小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7-0022-02

从2013年9月10日教师节那天第一次参加清华附小的体育校本教研活动开始,笔者又隔三差五地参与体育校本教研至今,已有近一年的时间。对清华附小的体育现象耳闻目睹,从聆听到观看,从口头到书面,交流的形式可谓多元,但总体的印象可以用“四个有”来高度概括:有改革、有创造、有传承、有实效。

一、有改革:清华附小体育课程走在了课改的前沿

踏进清华附小的校门,墙报上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1+X”课程,顿时我对“1+X”产生了好奇。走进体育组,我表达了疑惑,几位体育老师兴奋且耐心地一一给我做了介绍,让我不但明白了学校推行“1+X”课程的初衷,而且对清华附小体育“1+X课程”体系有了全面的了解,其中的“1”是整合后的国家体育课程,“X”是校本课程。还了解到了国家体育课程每学期12周时间,校本课程是剩余的6周时间。“1+X”课程不但提法新颖,而且从体育课程改革的总体方向把握来看,积极响应和贯彻了国家课程的三级管理体制,学校要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真真切切地秉承“儿童站在学校体育课程的正中央”,落实形式多样的课程体系。如在“X”课程的确定上,清华附小的体育教师们一切从学生的兴趣和发展出发,结合教师的专业特点和能力,开设了轮滑、棒球、板球、健美操、篮球、足球、乒乓球、攀岩等项目课程,学生采取自选的方式参与学习自己喜爱的运动,能够充分体验到运动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这样的以学校课程改革为统领的体育学科课程改革,其改革思路和实施过程都具有一定的引领性。

二、有创造:清华附小体育教师展现了聪慧的大脑

清华附小的体育改革之所以走在了前沿,这与清华附小体育教师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智慧分不开。清华附小体育教师给我的印象极其深刻,用一句最为贴切的语言来描述,那就是“有创新的想法”,是一个有热情、有思想的老师团队。在多次与他们讨论的过程中,不但每个老师都能表达各自独到的见解,而且形成合力的时候很快就有创造性的劳动成果出炉。在改革的这几年中,在学校总体育目标“健康、阳光、乐学”的映照下,2012年他们率先提出了“136计划”,即一身好体魄、三项好技能、六项好兴趣。这一创新计划,不但能够充分满足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2013年晨练微课堂启动后,提出了“2、4、10原则”,即2人以上借球、4人以上借球门、10人以上借场地。这一新颖的原则,不但倡导与同伴合作,而且还切合学校场地器材实际,巧妙而合理地发挥场地器材的功能和价值。2014年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强化体育课”的决策指引下,提出了“每天体育‘三个一,健康工作50年”的倡议。这三个一分别是: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一个健身大课间和一次晨练微课堂、每个学生一个体育自主选修项目。学生不但喜欢体育课堂,自主选择大课间和晨练微课堂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还在X课程上自主选择项目,体现出了清华附小的孩子们真正站在了学校体育课程的正中央。这既是清华附小领导的英明决策,更是体育教师们的智慧结晶。

三、有传承:清华附小继承发扬了马约翰体育思想

清华附小的体育教研室门口悬挂的牌子与众不同,放眼望去,“马约翰工作室”几个醒目的大字,不得不让你联想到体坛宗师马约翰先生,他是清华大学最负盛名的体育精神人物,是体育理论家和体育教育家。他在清华为祖国健康工作了52年,并提出“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口号,一直被传承。他培养和造就了清华师生热爱体育锻炼的风气,树立了良好的体育传统,使清华体育长足发展。许多老师称他是学生健康的原动力,是清华生气勃勃的一个象征。清华附小隶属清华大学,受马约翰先生体育思想影响之深远,无论是挂牌以示敬重和纪念,还是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用行动传承“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思想,都充分体现出了清华附小师生们对马约翰先生的爱戴,更用实际行动谱写了清华附小继承和发扬马约翰体育思想的篇章。清华附小教育孩子们人人都热爱体育,似乎每一个孩子爱体育都是受“体育基因”的“先天遗传”。这种体育传统基因是其他任何一个学校难以拥有的财富,是得天独厚的。清华附小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不但把课改之路走得坚定而踏实,还牢记马约翰“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体育思想,并默默地以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孩子们中间渗透和传承。

四、有实效:清华附小的孩子们在体育中健康成长

清华附小的体育特殊现象尤为突出和给人启迪。邓小平同志说,“改革才是硬道理”。清华附小的体育课程改革最令人欣喜的是孩子们的身心所获得的健康成长。这不仅是学校领导、老师希望看到的,也是全体家长十分期待的。清华附小做出的每一项改革举措,都在学生身上充分得以显现。晨练微课堂使孩子们深深地热爱上了体育,有些早晨叫醒难的学生,为了参加晨练微课堂竟主动给家长提出了早起的要求;有些弱不禁风容易头疼发热的孩子,在清华附小参与了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后,变成了体魄强健的儿童少年;有的在大课间和晨练活动中,不但跨班级、跨年级建立了大团队,还与体育教师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主动与体育老师分享自己生活和学习的快乐;在学校诚信器材室和诚信墙的创设和德育教育的渗透下,很多孩子的诚信意识在增强。家长们目睹孩子们的这些变化,一方面对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们的辛勤付出表达了感激之情,另一方面对孩子在清华附小参与的晨练微课堂、体育课、大课间、体育社团等各项体育活动深表支持。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家长达成的共识,都是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结果,也充分印证了课改的成功和教师辛勤付出的价值。

笔者通过参与清华附小的体育校本教研,不仅目睹了清华附小的特殊体育现象,更深刻的感悟到,清华附小在快速发展,体育课程改革在大踏步地前进,体育老师的能力在不断的提升,清华附小的孩子们在“健康、阳光、乐学”中成长。这是改革的号角吹响后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体坛宗师马约翰体育思想感召的力量。

猜你喜欢
实效创造传承
从细节处找英语实效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