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断裂点模型的可持续发展辐射效应研究

2014-11-03 18:09例于翔谭德庆周沁影
软科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可持续发展

例于翔 谭德庆 周沁影

摘要:利用断裂点模型,从空间角度分析成都市金牛区的可持续发展辐射效应。结果表明,金牛区在综合经济、产业、开放、教育以及基础设施等5个方面的辐射效应超过了自身的行政管辖范围,特别是在开放和基础设施两个方面的辐射效应远远超过其他区县;金牛区在企业辐射效应的均衡点并不完全位于自身行政管辖范围内。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辐射效应;断裂点

中图分类号:F120.4;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4)10-0135-04

引言

在区域经济理论中,辐射效应是指一个具有强大经济、科技、文化以及人力资源优势的地区,通过向周边区域进行技术、产业、信息以及资本转移,推动周边区域的经济、科技、文化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1]。在区域快速发展进程中,许多学者开始探讨辐射效应问题。总体上看,目前有关区域辐射效应的研究大致分为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工具与手段以及评价方法等4个方面。例如,陈田和梁斌等通过研究发现,影响城市经济辐射效应的因素包括区域投资集聚能力、市场规模以及经济发展水平[2,3]。王雪琳、冯邦颜、李博、孔令超、隋钦波等分别通过构建不同的指标体系,研究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的辐射效应及其辐射范围[4~6],探讨科技、金融等因素的辐射效应[7,8]。冯邦颜、徐晓红、马赛赛、赵娴、谷景祎等分别采用断裂点模型和点轴理论,研究珠江三角洲、滨海新区、中心城市以及京津冀地区对附近区域的经济辐射效应[9~13]。李敏、陈浩、冯德显、袁理等分别利用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法以及因子分析等方法,研究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效应及其辐射范围[14~16],探讨城市综合运输体系的辐射范围[17]。

参考文献:

[1]陈先强. 武汉城市圈经济辐射效应研究[J]. 湖北社会科学, 2011 (12): 71-73.

[2]陈田. 我国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系统的初步分析[J]. 地理学报, 1987, 42 (4): 308-318.

[3]梁斌, 孙久明. 从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看浦东、浦西的协调发展[J]. 财经研究, 1991(4): 31-35.

[4]王雪琳, 吕建新, 雷菁. 江西省区域中心城市经济联系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8(2): 5-7.

[5]冯邦颜, 常伟伟. 大珠三角城市群空间层级关系实证研究[J]. 经济前沿, 2008(1): 45-48.

[6]李博, 贾志永, 靳取. 桂林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力范围分析[J].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09, 22 (1): 37-41.

[7]孔令超. 长三角城市科技服务业辐射力实证研究[J]. 特区经济, 2013(1): 37-39.

[8]隋钦波, 佟川. 对我国金融集聚辐射效应的实证研究[J]. 金融发展研究, 2013(7): 9-13.

[9]冯邦颜, 常伟伟. 大珠三角城市群空间层级关系实证研究[J]. 经济前沿, 2008(1): 45-48.

[10]徐晓红, 陈忠暖, 史铁丑. 泛珠三角经济辐射发展模式探析[J]. 宜春学院学报, 2005(S1): 27-29.

[11]马赛赛. 滨海新区与环渤海城市群经济发展梯度与辐射效应研究[J]. 时代金融, 2013(11): 127-128.

[12]赵娴, 林楠. 中国国家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分析与评价[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3(12): 106-113.

[13]谷景祎, 周廷刚, 郭丽敏. 基于断裂点理论与加权Voronoi图的京津冀地区城市影响范围研究[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4, 30(1): 65-69.

[14]李敏, 杜志伟, 李伟, 何红, 邓理清. 小城镇经济辐射区定量分析——以重庆大足县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3, 22 (4): 54-58.

[15]陈浩, 姚星垣. 长三角城市金融辐射力的实证研究[J]. 上海金融, 2005(9): 8-11.

[16]冯德显, 贾晶, 乔旭宁. 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力及其评价——以郑州市为例[J]. 地理科学, 2006, 26 (3): 266-272.

[17]袁理. 城市综合运输体系辐射范围研究[J]. 价格工程, 2014(31): 27-28.

(责任编辑:张京辉)

摘要:利用断裂点模型,从空间角度分析成都市金牛区的可持续发展辐射效应。结果表明,金牛区在综合经济、产业、开放、教育以及基础设施等5个方面的辐射效应超过了自身的行政管辖范围,特别是在开放和基础设施两个方面的辐射效应远远超过其他区县;金牛区在企业辐射效应的均衡点并不完全位于自身行政管辖范围内。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辐射效应;断裂点

中图分类号:F120.4;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4)10-0135-04

引言

在区域经济理论中,辐射效应是指一个具有强大经济、科技、文化以及人力资源优势的地区,通过向周边区域进行技术、产业、信息以及资本转移,推动周边区域的经济、科技、文化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1]。在区域快速发展进程中,许多学者开始探讨辐射效应问题。总体上看,目前有关区域辐射效应的研究大致分为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工具与手段以及评价方法等4个方面。例如,陈田和梁斌等通过研究发现,影响城市经济辐射效应的因素包括区域投资集聚能力、市场规模以及经济发展水平[2,3]。王雪琳、冯邦颜、李博、孔令超、隋钦波等分别通过构建不同的指标体系,研究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的辐射效应及其辐射范围[4~6],探讨科技、金融等因素的辐射效应[7,8]。冯邦颜、徐晓红、马赛赛、赵娴、谷景祎等分别采用断裂点模型和点轴理论,研究珠江三角洲、滨海新区、中心城市以及京津冀地区对附近区域的经济辐射效应[9~13]。李敏、陈浩、冯德显、袁理等分别利用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法以及因子分析等方法,研究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效应及其辐射范围[14~16],探讨城市综合运输体系的辐射范围[17]。

参考文献:

[1]陈先强. 武汉城市圈经济辐射效应研究[J]. 湖北社会科学, 2011 (12): 71-73.

[2]陈田. 我国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系统的初步分析[J]. 地理学报, 1987, 42 (4): 308-318.

[3]梁斌, 孙久明. 从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看浦东、浦西的协调发展[J]. 财经研究, 1991(4): 31-35.

[4]王雪琳, 吕建新, 雷菁. 江西省区域中心城市经济联系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8(2): 5-7.

[5]冯邦颜, 常伟伟. 大珠三角城市群空间层级关系实证研究[J]. 经济前沿, 2008(1): 45-48.

[6]李博, 贾志永, 靳取. 桂林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力范围分析[J].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09, 22 (1): 37-41.

[7]孔令超. 长三角城市科技服务业辐射力实证研究[J]. 特区经济, 2013(1): 37-39.

[8]隋钦波, 佟川. 对我国金融集聚辐射效应的实证研究[J]. 金融发展研究, 2013(7): 9-13.

[9]冯邦颜, 常伟伟. 大珠三角城市群空间层级关系实证研究[J]. 经济前沿, 2008(1): 45-48.

[10]徐晓红, 陈忠暖, 史铁丑. 泛珠三角经济辐射发展模式探析[J]. 宜春学院学报, 2005(S1): 27-29.

[11]马赛赛. 滨海新区与环渤海城市群经济发展梯度与辐射效应研究[J]. 时代金融, 2013(11): 127-128.

[12]赵娴, 林楠. 中国国家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分析与评价[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3(12): 106-113.

[13]谷景祎, 周廷刚, 郭丽敏. 基于断裂点理论与加权Voronoi图的京津冀地区城市影响范围研究[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4, 30(1): 65-69.

[14]李敏, 杜志伟, 李伟, 何红, 邓理清. 小城镇经济辐射区定量分析——以重庆大足县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3, 22 (4): 54-58.

[15]陈浩, 姚星垣. 长三角城市金融辐射力的实证研究[J]. 上海金融, 2005(9): 8-11.

[16]冯德显, 贾晶, 乔旭宁. 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力及其评价——以郑州市为例[J]. 地理科学, 2006, 26 (3): 266-272.

[17]袁理. 城市综合运输体系辐射范围研究[J]. 价格工程, 2014(31): 27-28.

(责任编辑:张京辉)

摘要:利用断裂点模型,从空间角度分析成都市金牛区的可持续发展辐射效应。结果表明,金牛区在综合经济、产业、开放、教育以及基础设施等5个方面的辐射效应超过了自身的行政管辖范围,特别是在开放和基础设施两个方面的辐射效应远远超过其他区县;金牛区在企业辐射效应的均衡点并不完全位于自身行政管辖范围内。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辐射效应;断裂点

中图分类号:F120.4;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4)10-0135-04

引言

在区域经济理论中,辐射效应是指一个具有强大经济、科技、文化以及人力资源优势的地区,通过向周边区域进行技术、产业、信息以及资本转移,推动周边区域的经济、科技、文化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1]。在区域快速发展进程中,许多学者开始探讨辐射效应问题。总体上看,目前有关区域辐射效应的研究大致分为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工具与手段以及评价方法等4个方面。例如,陈田和梁斌等通过研究发现,影响城市经济辐射效应的因素包括区域投资集聚能力、市场规模以及经济发展水平[2,3]。王雪琳、冯邦颜、李博、孔令超、隋钦波等分别通过构建不同的指标体系,研究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的辐射效应及其辐射范围[4~6],探讨科技、金融等因素的辐射效应[7,8]。冯邦颜、徐晓红、马赛赛、赵娴、谷景祎等分别采用断裂点模型和点轴理论,研究珠江三角洲、滨海新区、中心城市以及京津冀地区对附近区域的经济辐射效应[9~13]。李敏、陈浩、冯德显、袁理等分别利用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法以及因子分析等方法,研究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效应及其辐射范围[14~16],探讨城市综合运输体系的辐射范围[17]。

参考文献:

[1]陈先强. 武汉城市圈经济辐射效应研究[J]. 湖北社会科学, 2011 (12): 71-73.

[2]陈田. 我国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系统的初步分析[J]. 地理学报, 1987, 42 (4): 308-318.

[3]梁斌, 孙久明. 从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看浦东、浦西的协调发展[J]. 财经研究, 1991(4): 31-35.

[4]王雪琳, 吕建新, 雷菁. 江西省区域中心城市经济联系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8(2): 5-7.

[5]冯邦颜, 常伟伟. 大珠三角城市群空间层级关系实证研究[J]. 经济前沿, 2008(1): 45-48.

[6]李博, 贾志永, 靳取. 桂林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力范围分析[J].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09, 22 (1): 37-41.

[7]孔令超. 长三角城市科技服务业辐射力实证研究[J]. 特区经济, 2013(1): 37-39.

[8]隋钦波, 佟川. 对我国金融集聚辐射效应的实证研究[J]. 金融发展研究, 2013(7): 9-13.

[9]冯邦颜, 常伟伟. 大珠三角城市群空间层级关系实证研究[J]. 经济前沿, 2008(1): 45-48.

[10]徐晓红, 陈忠暖, 史铁丑. 泛珠三角经济辐射发展模式探析[J]. 宜春学院学报, 2005(S1): 27-29.

[11]马赛赛. 滨海新区与环渤海城市群经济发展梯度与辐射效应研究[J]. 时代金融, 2013(11): 127-128.

[12]赵娴, 林楠. 中国国家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分析与评价[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3(12): 106-113.

[13]谷景祎, 周廷刚, 郭丽敏. 基于断裂点理论与加权Voronoi图的京津冀地区城市影响范围研究[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4, 30(1): 65-69.

[14]李敏, 杜志伟, 李伟, 何红, 邓理清. 小城镇经济辐射区定量分析——以重庆大足县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3, 22 (4): 54-58.

[15]陈浩, 姚星垣. 长三角城市金融辐射力的实证研究[J]. 上海金融, 2005(9): 8-11.

[16]冯德显, 贾晶, 乔旭宁. 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力及其评价——以郑州市为例[J]. 地理科学, 2006, 26 (3): 266-272.

[17]袁理. 城市综合运输体系辐射范围研究[J]. 价格工程, 2014(31): 27-28.

(责任编辑:张京辉)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可持续发展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自助图书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