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月球军事化计划揭秘

2014-11-03 01:34董露
兵器知识 2014年2期
关键词:军事化登月月球

董露

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与另一位美国宇航员按照国会的要求,将刻有“我们为全人类的和平而来”字样的金属牌和一面美国国旗留在了月球。这只是美国利用月球的第一步。从最近解密的文件来看,美国空军和陆军在这一壮举背后有着庞大的军事计划。

系列计划

军事基地计划1959年,空军启动了三个在月球上建立军事基地的研究计划。第一个代号SR-183,实质是在月球上监视地球和附近太空。第二个是SR-192,目的是建立“月际战略系统”,就是月球导弹基地,可从月球向地球进行报复性核打击。第三项计划是将前两项计划相结合,使用月球和其它星球轨道上的飞行器及武器构成“星际战略系统”。这用今天的观点来看也充满了幻想色彩。1960年4月,美国空军推出加密报告《军用月球基地计划》和公开报告《SR-183月球观测站研究》。报告认为,在月球建立有人基地“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月球基地可以为未来太空军事威慑力量提供一个落脚点”,大大加强了美国的军事威慑力。

美国设想的月球基地是永久性、地下式的,至少一次可维持20名美国军人7-9个月的任务。这20人属于月球特种部队。美国空军设想把导弹基地建在月球背面,使对手从地面观察不到,还可从月球基地发射激光束摧毁地球周围的卫星。这比从地球上发射激光束干扰和摧毁卫星容易得多,因为月球没有大气干扰。该计划宣称,一旦月球军事基地建成,美国将宣布月球为其领土。“如果我们已驻军月球,并且有破坏敌方登月的能力,那么他们就别想登上月球半步!”

地平线工程1959年6月,美国陆军提出了一份由冯·布劳恩领导的专家组完成的论证性报告《地平线工程。该报告认为:“美国需要建立月球基地来发展美国在月球的太空侦察能力,而且在月面上可以进行通信中继和作战。”月球基地还可以作为美国月球开发、科学考察以及深入太空探索的大本营。

报告中计划1965年1月使用陆军开发的“土星”火箭第一次将载荷送往月球,4月运送一个两人小组先期到达,到1966年11月累计到达12人。除了登月车辆和将人员送返地球的飞行器外,“土星”火箭还必须携带可建设10个分离段地下基地的建筑材料,以及提供动力的核反应堆。计划需要至少64枚“土星”火箭和60亿美元。而事实上,最后实现美国登月理想的“阿波罗”计划总耗资达240亿美元,这与最初设想大相径庭。

月球远征计划1961年5月29日,在肯尼迪总统向国会作出登月保证仅4天,美国空军推出了其秘密的“月球远征计划”。

为了给该计划铺平道路,科学家急需月球表面地形和地质资料,为此空军开始了一项研究,通过阳光照射月面产生的光谱分析月球的构成。这一研究至今在太空科学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

空军在该计划中预想在1965年先将一个3人小组送入地球轨道;1967年8月由3名空军宇航员实施登月并返回:返回地球后,以每秒11千米的速度再入地球大气层,并能在加利福尼亚的爱德华兹等空军基地着陆。1968年1月,派一个3人小组在月球建立永久性基地,该基地可容纳21人,另外在地球上还必须有3677人进行发射、设备测试、供给、保障和行政管理等地球保障工作。近期解密的一份名为《永久性卫星基地及其后勤》的报告披露了基地的细节。

核爆炸计划美国空军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曾制订一个《月球试验飞行研究》的高度机密方案“A119计划”。这是由“A119计划”的主力,现年73岁的美国物理学家赖菲尔披露的。在“A119计划”中,一颗洲际弹道导弹将会携带一个小型核装置飞往月球,到达月球表面后引爆。起初美国空军计划携带一枚氢弹飞往月球,但由于当时的弹道导弹载重能力有限,最终他们决定使用与投到日本长崎的“胖子”大小相当的原子弹。

赖菲尔对公众坦言道:“这项引爆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宣传,以示胜人一筹。空军要爆出一朵大得在地球上也能看见的蘑菇云来。”在苏联于1957年把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成功送上太空后,颜面无光的美国军方就想方设法来证明自己的太空实力,于是空军就提出了这项“核爆月球”计划。理论上,被引爆核弹的威力至少要与广岛原子弹一样大,在月球背面的边陲爆炸后,被太阳照亮的蘑菇云自然会清楚显现。赖菲尔没有透露如何能进行核爆,但断言“技术上绝对可行”,因为当时的洲际弹道导弹已有能力准确射中月球某一点,误差不超过3.3千米。美国空军原定在1959年开始实施该计划,然而经过科学家们的复杂论证之后,决策者们认为“核爆月球”不仅难以达到预想的视觉效果,而且会破坏月球表面洁净的环境,并有可能对地球产生不可预知的危险。同其它可用来证明美国军事和科技实力的方法相比,向月球发射核武器的风险和代价太高。美国政府在权衡各方利弊之后,最终决定取消这一计划,月球因此逃过一劫。英国核历史学家劳里称:“人类首次与另一个世界的接触,原本竟是引爆一枚核弹。他们如果得逞,我们脑海中就绝不会留下阿姆斯特朗踏出‘人类一大步的美妙片段。”劳里相信,美国现今的太空导弹防御计划与“A119计划”一脉相承,因为美国老是想将太空军事化。但劳里只说对了美国当年不遗余力地制订太空军事计划的一部分动机。动机不可告人

抗衡苏联,挽回影响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12日,苏联又成为第一个将人类送入外层空间的国家。美国国内反响很大,因此刚上任不久的肯尼迪总统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制订一个什么样的太空计划可以给苏联以猛烈还击呢?肯尼迪征询了兼任国家太空委员主席的副总统林顿·约翰逊,结果得出了不约而同的答案——登月。

在美国已解密的当年文献中宣称:建立月球前哨基地的意义与“曼哈顿工程”同等重大,“苏联已经公开宣称其公民将在月球上庆祝1917年10月革命胜利50周年。如果苏联首先在月球上建立基地,将是对美国的国家威望和其代表的民主制度的沉重打击”。可见,登月计划从一开始就不是纯粹的科学项目,而是美苏冷战的产物。endprint

保持军事战略优势最早倡导登月的是美国空军的哈默·鲍西将军。1958年1月,时任美军技术研究和开发副主任(后任高级技术主任)的鲍西,在华盛顿的一次演讲中指出月球的两种军事用途——一是建立导弹基地,二是建立监视苏联的永久观测站。鲍西称,从月球上发射导弹,发射者可以自始至终地监测并导引导弹的飞行及对目标的打击。而在当时技术条件下,由于地球表面的弯曲,在地球上很难完成这一工作。如果发射点设在月球的背面,那么苏联即使动用最先进的侦察设备也无法察觉导弹发射的任何征兆。另外,拥有月基核导弹发射能力,可以破坏苏联的核进攻计划。如果苏联对美国本土发动核进攻,在月球上可以很容易观测到,美国就可使用月基核导弹进行报复:而如果苏联要同时消灭月基导弹,就必须在其进攻美国的两天半前向月球发射导弹,因为苏联导弹从地球飞行到月球需要约两天半,而这又暴露出其战略意图,会遭到美国地球和月球导弹几乎同时的报复。

另外,美国还想通过实现月球核爆炸炫耀实力,给对手以军事威慑。从另一方面来看,美国登月计划虽然最终在军事步骤上悬崖勒马,但几十年的事实证明,这一计划所带动的太空军备竞赛最终成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霸占月球。拓展领土 美军登月倡导人鲍西认为,在占领月球这个问题上美国必须领先,“我们承担不起在这一重大领土竞争中失败的责任”。可见,当时美国军界仍然认为月球就像当年的美洲大陆,他们只要像哥伦布一样在月球插上一面国旗,就可以将其据为己有了。美国空军和陆军的计划也始终贯彻着上述宗旨,认为美国必须防止苏联登月。由于登月的技术过程复杂,所以“如果我们的军队先期到达,我们就掌握了抗登陆的主动权”。

技术辐射,刺激经济进入60年代,美国通过二战经济重建获得的经济推动力逐渐减弱,美国新领导人希望通过新计划启动美国经济,并利用其带动在与苏联竞争中已落后的美国科技发展,使其成为新的“曼哈顿工程”。从几十年事实来看,登月计划确实产生了刺激经济的作用,为拖垮苏联奠定了基础。

胎死腹中的“苦衷”

尽管美国空军和陆军在月球基地计划上倾注了巨大热情,但最终未付诸实施。这并不是由于美国人意识到了太空军事化的危害性,而是由于不得已的“苦衷”。最近解密的文件在谈到计划终止的原因时认为,一是由于缺乏军事理论基础,二是为了维持其“和平利用太空”的政策。但几十年历史证明,真正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国际形势不允许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实现太空行走后,太空军事化已成为可能,一时间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反对太空军事化的浪潮。美国当时已落后于苏联,对抢占太空军事化领先地位没有信心,因此反对苏联太空军事化。而且美国人担心自己的军事化行动会引起苏联的过激反应,解密文件反映了这一观点——“将月球变为军事基地的任何努力都会刺激苏联不惜代价地竞赛——他们至少会阻碍美国这样做”。

军事必要性已消失 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导弹和近地球轨道太空的利用,使月球军事利用的必要性已经消失。侦察卫星提供了比月球观测站更好、更廉价的覆盖苏联和其它国家领土的侦察手段。三位一体核战略力量的诞生,特别是陆基导弹机动能力、潜射导弹隐藏能力的加强和预警技术的提高,使美国认为,苏联战争策划者将意识到对美国的进攻会招致大规模报复,因此美国已经没必要将导弹部署在月球上了。

技术可行性低应美军要求,波音、共和航空、道格拉斯、通用电器及马丁等知名公司,对空军和陆军的计划进行了可行性考察。各公司一致认为整个计划需要200亿美元,而研究人员对耗费这么多钱建立观测站的实用价值提出了怀疑,他们认为一天中观测站能有效对地球观测的时间很少,实用性差。而且在月球建立有人基地的技术复杂,难以实施。此后的登月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代价过于高昂 1970年,美国太空专家约翰·罗杰斯顿在回顾1959年这段历史时说:美国人用了近10年才明白整个计划的实际代价。在10年后的“阿波罗”登月中,一年只发射了5枚“土星”火箭,不是最初设想的一个月5枚。仅实现登月的“阿波罗”计划就耗资240亿美元,最初计划建立月球基地的计划只预计了60亿美元,如此大的差距使一贯财大气粗的美国人也望而却步。历史告诉未来

美国虽然不得已放弃了月球军事基地计划,但其有关太空军事化的研究一点也没有放松。

2004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宣布美国将把宇航员再次送上月球,并在那早建立一个永久基地,这还将成为美国未来将人送往火星的中转站。美国启动的新登月计划规模要比“阿波罗”计划大得多,计划将耗资约560亿美元。根据美国航天局的计划,第一步是发射探测器拍摄月球表面的照片,绘制出月球表面的三维地图。第二步是发射无人登月舱,在月球背面登陆,同时还将发射通信卫星,组建登月互联网系统,保证宇航员在月球表面任何地点都可以保持和地球的通信联系。宇航员登陆月球背面成功后,美国计划在5年里每年运送两批宇航员登上月球,为建立基地作准备。

随着地球资源逐渐匮乏,美国开发月球资源已引起许多国家关注,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基地,其军事意义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对月球的探索与利用是一个国家战略威慑力的象征。当年美国国旗插在月球表面的行为传播到全世界,产生了惊人的威慑效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军事化登月月球
陪我去月球
我有一个“登月梦”
系列长篇故事,《月球少年》之六:降临月球的不明飞行物
人类登月50年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erprise size and economic growth
高管薪酬行业居首 业绩平平员工流失 “军事化”长城汽车距真正大企业尚远
心比天高一支笔 登月去
延安时期体育形式的探索与传承研究
我们的邻居是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