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2014-11-04 08:01叶宝忠
贵州民族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科技进步民族科技

叶宝忠

(东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6)

科技是适应时代需要和发展而诞生的,已成为社会第一生产力,并已经显示出巨大的经济社会功能。同样,科技对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对科技的依赖更为强烈。

一、民族地区科技发展现状

东北、西北、西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居住地,其中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主要分布于西部,所以其经济社会及科技协调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于其他地区,其中包括重庆、四川、陕西、西藏、贵州、云南、甘肃、青海、新疆、宁夏10个省(区、市)和广西、内蒙古地区。这一范围内涵盖了5个民族自治区以及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的27个自治州。从2011年这5个地区的专业技术人员、研发人员和专利申请数上看,都处于全国的靠后位置。尤其是西藏地区和宁夏地区,落后尤为严重。

2011年我国五个自治区的科技发展状况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2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2)》整理。)

我国民族地区所处的省市都不是科技资源大省强省,科技资源不足,尤其是民族地区科技资源严重落后。民族地区的科技贡献率严重偏低主要是和经济增长模式有关,这些年来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模式主要为粗放式增长,没有体现出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致使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速度缓慢,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同时民族地区的教育工程力量薄弱,高校稀少,这对民族地区的科技力量的支撑严重不足,加上经济发展落后,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难以吸引高精尖人才落户民族地区。

二、民族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科技进步也会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目前民族地区的科技进步不能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科技创新不能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壮大。多数民族地区都是西部的经济弱省和科技发展相对较落后的省份,各方面基础相对来说较为薄弱。同时近年来科学研究的费用增长并没有使经济发展的速度有明显的增长,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没有显著提高生产率,尤其是民族地区,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族地区在科学技术促进经济转化方面的意识不强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使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有了巨大的空间和潜力,也使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常年保持在8%以上,国力的增强,也促进了我国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但是近年来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除了在旅游业上有所发展外,其他方面的经济增长呈现缓慢趋势。通过研究发现,由于民族地区的经济不发达以及科技落后,加上不重视科技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虽然外面的科技不断发展,但该地区缺乏运用这些先进技术的能力,缺乏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成经济发展动力的意识,就迫使经济在原地踏步或增速缓慢,同时存在大量的时间、原材料和精力上的浪费情况。

(二)民族地区缺乏保障科技发展的制度机制和措施

科技的发展是需要长期有效的制度和措施来保障,近年来,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全球科技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也逐步建立起了科技发展的保障机制。虽然国家有相应的制度法规作为保障,但是民族地区由于各方面发展滞后,致使该地区的发展与全国相比步调不一致,进而在该地区设立的保障制度本身就存在很大的缺陷和不完善,很多解决方案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漏洞。

(三)科学技术的基础和经费投入不足

科学技术的源动力——科研机构的不足是民族地区科技落后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民族地区的高校都很少,这严重制约了民族地区的科技发展。科技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民族地区的科研经费投入普遍达不到全省的0.1%,和发达地区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远远落后,离我国3-5%的比重规定也相差甚远。同时,民族地区科技创新意识差,对于支持新科技的研发投入更少,科技创新的后劲力度不足,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民族地区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

科技发展要有规划和制度作支撑,这样才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一)增强管理创新和新机制激活创新能力

发展民族科技就要不断通过科技计划管理创新,应对原有科技计划体系进行改革,将现有科技计划体系调整为基础计划、合作计划、重大专项三大块,推动基础研究、对外合作、围绕重点产业及经济社会发展中解决重大科技瓶颈,民族地区科研机构运行机制要逐步完善。

不断进行科技计划体系改革,制订规范性管理制度和文件,激励企业投入科技、激励科技人员加快创新创业。进一步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推动财政科技资金由支持项目、企业、人才,向支持方向、产业、团队转变,积极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的科技计划体系。充分利用绩效考评、第三方评估与监理等多种方式和手段,重点开展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科研机构创新能力、重大专项的绩效考核工作,充分发挥财政科技资金的标杆效应。

(二)逐渐增加科技投入、财政投入以及高增长的社会投入多元化

我国民族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因此要实现科技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应建立起对科技不断投入的机制,要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科技投入的机制,完善相应的投入体系,在政策层面上要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在增加国家投入的同时,要不断引进民间资本,鼓励社会投入,增加银行对该地区的科技投资信贷,使该地区的科技发展形成国家、银行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资金保障体系。

将民族地区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的投入重点放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上。创新项目立项、评审方式。完善科技计划管理决策、执行、监督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以及信息公开、社会参与、专家评审、主管部门审定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完善适应科技计划管理要求的专家信息数据库和项目信息数据库,逐步实现科技计划项目的网上申报和评审。

(三)加大人才建设力度,加大投入培育创新智库

民族地区要围绕创新型社会建设目标,通过选拔和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等举措,为民族地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民族地区人才发展要着力五个坚持:一是要坚持立足优势资源优先引进人才。民族贫困地区在矿藏、生态、水电等方面优势明显,要充分发挥好地区优势资源吸引集聚人才的作用,有计划、分层次地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二是要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把人才资源开发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幅度提高各类人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三是要坚持人才结构优先调整。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及早谋划和调整人才培养配置结构,形成合理的专业素质结构、层级结构、分布结构。四是要坚持人才投入优先保证。地方政府要加大对人才发展的财政投入,把人才发展主要指标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推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投资人才资源开发。五是要坚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高度重视并优先进行人才制度创新,完善人才开发和管理机制,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能力。

(四)加强创新体系和平台建设来推动资源整合

民族地区应通过科研院所调整整合,产业技术战略联盟的建设,不断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统筹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区域创新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紧密结合、协调发展机制。支持和鼓励各创新主体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探索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模式。完善学科布局,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均衡发展,统筹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的科学研究,超前部署对国家长远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战略先导研究、重要基础研究和交叉前沿研究。加强技术创新基地建设,发挥骨干企业和转制院所作用,提高产业关键技术研发攻关水平,促进技术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培育、支持和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国际先进的专业化机构方向发展,进一步形成服务的网络化、专业化和社会化,不断培育和壮大民间研发机构企业,培育先进的技术转移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不断完善各种技术交易的市场化功能,加快科技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建立全国创新调查制度,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监测评估。

[1]苏志雄,科技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D]. 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

[2]何裕宁,何华生,邱其霖. 提升江西省高校科技贡献率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1,(24).

[3]李 琳,科技投入 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作用机理及实证研究[D].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4]王晓伟,诸锡斌,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政策的思考[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5]王 荣,杨晓明. 科技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J]. 价格月刊,2007,(2).

[6]苏多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创新的制度结构分析[J]. 青海民族研究,2005,(4).

猜你喜欢
科技进步民族科技
“钢材热轧过程氧化行为控制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成果喜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十四运”给陕西带来什么?——将对陕西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体育建设等生产“溢出效应”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