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图等效法书写浓度不同的混合溶液的质子守恒式

2014-11-04 00:12杨青山叶漫朱方仕
化学教学 2014年9期

杨青山+叶漫+朱方仕

摘要:为了能使学生从容地面对浓度不同的混合溶液的质子守恒式,结合框图等效法提出了如何书写浓度不同的混合溶液的质子守恒式,旨在把质子守恒式变得直观化,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框图等效法;混合溶液;质子守恒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9–0078–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溶液的质子守恒式的书写问题是历年高考化学试卷中的难点和重点,考查内容主要是围绕离子浓度的讨论。近五年该内容在全国高考试卷中出现率几乎100%,其中涉及到运用质子守恒解决的试题高达14次,尤其是江苏高考化学卷自08年至今,每年都考质子守恒的应用,且难度逐年递增。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考试大纲的说明明确要求:必须牢固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及电解质溶液之间的知识,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使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因此这种题型考查的知识点多,灵活性、综合性强,有较好的区分度。关于这部分知识的解题方法,常规的是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这三大守恒的应用学生需要准确地掌握,其中质子守恒式的书写是难点,学生在解决此类问题时,一般采用物料守恒式和电荷守恒式叠加导出,处理的过程较为繁琐。为寻求更为简单的方法,笔者查阅大量资料得知:

2009年吴芳老师、2012年刘文兵老师分别用图示法书写了单一溶液NaHCO3溶液的质子守恒式[1~2]。

2013年,林飞、戴浩老师结合图示法探讨出了0.1 mol/L HAc和0.1 mol/L NaAc的混合溶液的质子守恒式[3]。

图示法解决单一溶液、浓度相同的混合溶液的质子守恒问题比较简单,林飞等老师[4]所列举的示例均为浓度相同的混合溶液,未提到浓度不同的混合溶液的质子守恒式的书写方法。

有没有更为简单的方法解决浓度不同的混合溶液的质子守恒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找到了能够简单、清晰地解决浓度不同的混合溶液的质子守恒问题的方法。

例3 ( 2014年湖北省八校春季联考理综试卷12题)下列有关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省略A、B、C)

将①式和②式联立,消去c(Na+)后,整理得到质子守恒式。不难看出,利用上述方法解决此问题,物料守恒式的书写难度较大,容易出错,①式和②式联立处理过程较为繁琐。

小结:通过该方法解决浓度不同的混合溶液的质子守恒问题较为简单,不需要繁琐的计算,提高了兴趣,激发了思维,也提升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该方法书写混合溶液的质子守恒,不仅适用于单一溶液、浓度相等的混合溶液,也适用于浓度不同的混合溶液。

参考文献:

[1]吴芳,肖继.全析质子守恒[J].中学化学,2009,(10):11.

[2]刘文兵,韩善芳.以图导思、意明题简——图示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1~2):42~43.

[3][4]林飞,戴洁.用图示法解决混合溶液中质子守恒题[J].化学教学,2013,(1):65~66.

[5]曾应超.用组分分离法书写混合溶液的质子守恒式[J].化学教学,2013,(5):70~71.

摘要:为了能使学生从容地面对浓度不同的混合溶液的质子守恒式,结合框图等效法提出了如何书写浓度不同的混合溶液的质子守恒式,旨在把质子守恒式变得直观化,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框图等效法;混合溶液;质子守恒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9–0078–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溶液的质子守恒式的书写问题是历年高考化学试卷中的难点和重点,考查内容主要是围绕离子浓度的讨论。近五年该内容在全国高考试卷中出现率几乎100%,其中涉及到运用质子守恒解决的试题高达14次,尤其是江苏高考化学卷自08年至今,每年都考质子守恒的应用,且难度逐年递增。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考试大纲的说明明确要求:必须牢固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及电解质溶液之间的知识,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使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因此这种题型考查的知识点多,灵活性、综合性强,有较好的区分度。关于这部分知识的解题方法,常规的是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这三大守恒的应用学生需要准确地掌握,其中质子守恒式的书写是难点,学生在解决此类问题时,一般采用物料守恒式和电荷守恒式叠加导出,处理的过程较为繁琐。为寻求更为简单的方法,笔者查阅大量资料得知:

2009年吴芳老师、2012年刘文兵老师分别用图示法书写了单一溶液NaHCO3溶液的质子守恒式[1~2]。

2013年,林飞、戴浩老师结合图示法探讨出了0.1 mol/L HAc和0.1 mol/L NaAc的混合溶液的质子守恒式[3]。

图示法解决单一溶液、浓度相同的混合溶液的质子守恒问题比较简单,林飞等老师[4]所列举的示例均为浓度相同的混合溶液,未提到浓度不同的混合溶液的质子守恒式的书写方法。

有没有更为简单的方法解决浓度不同的混合溶液的质子守恒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找到了能够简单、清晰地解决浓度不同的混合溶液的质子守恒问题的方法。

例3 ( 2014年湖北省八校春季联考理综试卷12题)下列有关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省略A、B、C)

将①式和②式联立,消去c(Na+)后,整理得到质子守恒式。不难看出,利用上述方法解决此问题,物料守恒式的书写难度较大,容易出错,①式和②式联立处理过程较为繁琐。

小结:通过该方法解决浓度不同的混合溶液的质子守恒问题较为简单,不需要繁琐的计算,提高了兴趣,激发了思维,也提升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该方法书写混合溶液的质子守恒,不仅适用于单一溶液、浓度相等的混合溶液,也适用于浓度不同的混合溶液。

参考文献:

[1]吴芳,肖继.全析质子守恒[J].中学化学,2009,(10):11.

[2]刘文兵,韩善芳.以图导思、意明题简——图示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1~2):42~43.

[3][4]林飞,戴洁.用图示法解决混合溶液中质子守恒题[J].化学教学,2013,(1):65~66.

[5]曾应超.用组分分离法书写混合溶液的质子守恒式[J].化学教学,2013,(5):70~71.

摘要:为了能使学生从容地面对浓度不同的混合溶液的质子守恒式,结合框图等效法提出了如何书写浓度不同的混合溶液的质子守恒式,旨在把质子守恒式变得直观化,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框图等效法;混合溶液;质子守恒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9–0078–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溶液的质子守恒式的书写问题是历年高考化学试卷中的难点和重点,考查内容主要是围绕离子浓度的讨论。近五年该内容在全国高考试卷中出现率几乎100%,其中涉及到运用质子守恒解决的试题高达14次,尤其是江苏高考化学卷自08年至今,每年都考质子守恒的应用,且难度逐年递增。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考试大纲的说明明确要求:必须牢固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及电解质溶液之间的知识,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使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因此这种题型考查的知识点多,灵活性、综合性强,有较好的区分度。关于这部分知识的解题方法,常规的是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这三大守恒的应用学生需要准确地掌握,其中质子守恒式的书写是难点,学生在解决此类问题时,一般采用物料守恒式和电荷守恒式叠加导出,处理的过程较为繁琐。为寻求更为简单的方法,笔者查阅大量资料得知:

2009年吴芳老师、2012年刘文兵老师分别用图示法书写了单一溶液NaHCO3溶液的质子守恒式[1~2]。

2013年,林飞、戴浩老师结合图示法探讨出了0.1 mol/L HAc和0.1 mol/L NaAc的混合溶液的质子守恒式[3]。

图示法解决单一溶液、浓度相同的混合溶液的质子守恒问题比较简单,林飞等老师[4]所列举的示例均为浓度相同的混合溶液,未提到浓度不同的混合溶液的质子守恒式的书写方法。

有没有更为简单的方法解决浓度不同的混合溶液的质子守恒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找到了能够简单、清晰地解决浓度不同的混合溶液的质子守恒问题的方法。

例3 ( 2014年湖北省八校春季联考理综试卷12题)下列有关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省略A、B、C)

将①式和②式联立,消去c(Na+)后,整理得到质子守恒式。不难看出,利用上述方法解决此问题,物料守恒式的书写难度较大,容易出错,①式和②式联立处理过程较为繁琐。

小结:通过该方法解决浓度不同的混合溶液的质子守恒问题较为简单,不需要繁琐的计算,提高了兴趣,激发了思维,也提升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该方法书写混合溶液的质子守恒,不仅适用于单一溶液、浓度相等的混合溶液,也适用于浓度不同的混合溶液。

参考文献:

[1]吴芳,肖继.全析质子守恒[J].中学化学,2009,(10):11.

[2]刘文兵,韩善芳.以图导思、意明题简——图示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1~2):42~43.

[3][4]林飞,戴洁.用图示法解决混合溶液中质子守恒题[J].化学教学,2013,(1):65~66.

[5]曾应超.用组分分离法书写混合溶液的质子守恒式[J].化学教学,2013,(5):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