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学堂书局、《孔学堂》杂志创办纪实

2014-11-05 19:59周静李坤
当代贵州 2014年24期
关键词:书局学堂弘扬

周静+李坤

8月2日上午,在第二十四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的分会场贵阳孔学堂,孔学堂书局挂牌、《孔学堂》杂志创刊仪式举行。

当天,由孔学堂书局首批出版的17本图书和孔学堂杂志社创办的中英双语《孔学堂》杂志创刊号正式接受读者和专家的“检阅”。

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发来贺信,表示:“孔学堂书局的挂牌和《孔学堂》杂志的创刊,将进一步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陈敏尔在贺信中寄语孔学堂书局和《孔学堂》杂志,“成为贵州弘扬传统文化的新名片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平台”。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蒋建国在当天的讲话中强调,孔学堂集研究机构、书局、杂志社三位一体,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综合优势,应该发挥示范作用。他希望,把孔学堂书局和《孔学堂》杂志建设成为研究阐释的阵地,打造成为出版传承的标兵,构筑成为对外交流的平台,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当代文化的勃勃生机。

贵州省委副书记李军表示,孔学堂书局和杂志响应中央号召,顺应百姓意愿,是“应运而生”,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载体。要有崇高理想和追求,实现雅俗共赏。要吸引海内外有识之士,把“一社一刊”创办与“中华文化国际研修园”开展活动结合起来。书局和杂志编者要“掏出心窝子”办社办刊,不辜负各方殷切期望。

肩负使命应时而生

在中国思想史和出版史上,贵州曾留下过值得自豪的印迹。

500多年前,王阳明在贵州龙场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创立“知行合一”学说,将中国儒学推到了一个新高度。

100多年前,贵阳文通书局诞生,此后成为近代中国七大书局之一,使贵州在近代中国出版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在风景如画的贵阳市花溪十里河滩中段,志在打造“传承与弘扬儒学的圣殿,教化与开启新风的基地”的贵阳孔学堂,成为新时期贵州大地上一个耀眼的文化地标。

为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列指示精神,贵州省委、省政府领导提出,在贵阳孔学堂文化平台的整体框架中,要争取创办一家以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的出版社和一份杂志,构建系统、立体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格局。

2013年12月20日,贵州省正式向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提交了创办孔学堂书局和《孔学堂》杂志的申请材料。

岁末年初,贵州省委副书记李军、贵州省副省长何力等领导,多次带领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和有关方面的同志赴京向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汇报申办孔学堂书局、《孔学堂》杂志的事宜。

2014年3月7日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就在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贵州代表团审议时专门问及贵阳孔学堂有关情况,并提出明确要求的当天下午,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办公楼3楼会议室,总局党组书记蒋建国召集有关业务司负责人研究孔学堂书局和《孔学堂》杂志的申办事宜。蒋建国在听取贵州省领导汇报后表示,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大事、好事,将全力支持贵州设立孔学堂书局、创办《孔学堂》杂志。

3月13日,省领导主持召开加快孔学堂书局、《孔学堂》杂志建设工作专题会明确,根据整合资源,加强人力、财力、物力综合利用的需要,根据我省文化出版资源配置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需要,根据贵阳孔学堂整体格局和发展战略的需要,孔学堂书局和《孔学堂》杂志要统一由一家新闻出版机构来主管主办,明确由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主管主办,要求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立即展开全面筹办工作。

在中宣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关心支持下,2014年3月25日,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批复,同意贵州省设立“孔学堂书局有限公司”、创办《孔学堂》杂志。

孔学堂书局是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进中华传统文化面向当代、面向世界、面向生活、面向大众的一家新型出版机构,强调“专业出版、特色发展”,专注于出版海内外学者研究中华文化的学术精品和传承、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读物。

《孔学堂》杂志是一份以中英双语的传播形式交流中华思想文化的学术期刊,以“立足当代弘扬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对话多元文明”为办刊宗旨,致力展示国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努力建设弘扬中华文化的学术高地。

按照规划,孔学堂书局将努力在三年内形成鲜明特色,五年内初具品牌效应,十年内成为知名的中华传统文化专业出版机构;《孔学堂》杂志将通过五到八年的不懈追求,努力办成个性鲜明、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学术期刊。

诚意正心出书编刊

按照省领导与总局领导的约定,孔学堂书局、《孔学堂》杂志的筹办工作要以8月1日在我省举行的第24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为时间节点,届时拿出几种能够体现书局宗旨、定位、追求的图书和中英双语的《孔学堂》杂志创刊号来“亮相”。

从3月25日孔学堂书局、《孔学堂》杂志领到“准生证”,到书局第一批图书和杂志创刊号开机印刷,剩下的时间已经不足120天。通常情况下,新创办一份单语种学术杂志,从栏目规划、组稿约稿到完成审、编、校、排后送厂付印,短则半年,长则一年。筹办一家出版社工作更难、时间更长。

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怎么办?

在筹办孔学堂书局、《孔学堂》杂志的第一次动员会和工作部署会上,书局、杂志筹办组组长赵宇飞说,这是挑战,更是机遇;要迎难而上,更要有“文化自信”;要发扬“钉子”精神,知行合一,信守承诺,向省委、总局领导和读者交出合格的答卷。他具体提出了“谋”、“抢”、“开”的工作思路。

“谋”,就是抓住选题策划这个关键。孔学堂书局紧扣“两创”做文章,策划了“文化自信与中国梦丛书”、“经典研究新论书系”、“大众儒学书系”、“阳明文化书系”等几条脉络,按“系”索“书”、写书编书。《孔学堂》杂志的栏目规划和稿件组织遵循中华文化尚和合、走中道、求大同的特性,儒、释、道兼容,文、史、哲并举,国学、汉学共蓄,义理、考据皆重,尊老倚中扶青。

“抢”。一是抢时间,按天规划工作任务,统筹兼顾,抓住重点、关键点,明确工作节奏;二是“抢”书稿、“抢”文章,锁定2014年7月以前国内举行的相关重要学术会议,如“尼山世界文明对话”、“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等,向国内外专家学者宣传孔学堂的价值、愿景,集中约稿、组稿、请教出版办刊之道。

“开”。开门建社办刊,以开放的观念和胸襟来调动、吸纳、整合、协调各方面有利于弘扬、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资源和积极因素。筹办组践行开门办刊建社:

于是——

清华大学廖名春教授厚积薄发的《论语》新释《孔子真精神》、香港中文大学谢茂松博士新意迭出的《中国政教三论》等一批此前已被国内其他出版机构预约的书稿,成为孔学堂书局的“座上宾”。由郭齐勇、舒大刚、曹维琼等学界和出版界名家领衔主编的“大师说儒”和“名家说儒”首批出版即达12种。李军副书记身体力行,亲自策划的《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收录、遴选了近代以来国学名流和当代学术名宿的弘论54篇。加上与贵州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阳明精粹》,短短100多天,孔学堂书局出版的第一批图书,共计17本,达270余万字。

于是——

叶小文、星云大师、德维尔潘、拉兹洛等中外文化名人,杜维明、成中英、牟钟鉴等海内外硕儒,顾彬等国外著名汉学家,欣然为《孔学堂》杂志创刊号命笔。

于是——

知名编辑、《读书》杂志编辑部原主任杨丽华,资深出版人、上海大学出版社副总编焦贵萍,旅美传播学者田松,来到筹办组;在贵州出版集团的大力支持下,贵州人民出版社的青年业务骨干、总编室副主任张忠兰加入筹办组。他们与书局、杂志的工作团队融为一体,齐心协力编书、编刊、翻译、审校,夙兴夜寐、加班加点,苦并快乐着。

于是——

为了最大程度地解决《孔学堂》杂志国学稿件中英文对译这一让人望而生畏的国际性难题,杂志的英文编辑部“惊动”了海内外的一干名家:美国的杜维明教授、安乐哲教授、倪培民教授,德国的顾彬教授、北京的单纯教授、香港的吕玉新教授……

由于杂志创刊号出版时间极其紧逼,为了尽可能降低英文译稿的差错率,应杂志英文编辑部之请,年届6旬的旅美著名哲学学者倪培民教授放下手头的工作,以“孔学堂的事业也正是我们共同的事业”的古道热肠,在美国密歇根伟谷州立大学连续伏案审改英文译稿……

为了译稿中一些提法和概念的准确,远在美国加州,74岁的杜维明教授,亲自与编辑部反复往来邮件,直至稿件的定版时间!

赵宇飞还告诉记者,在紧张的筹办过程中,总有一些温暖的目光关注着、激励着、呵护着他们。总局有关业务司高度重视、特事特办;省文明办朱新武主任常给指导、多有提醒;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徐圻局长等领导亲自过问、有关处室关心支持,在办理书局和杂志有关出版事项登记和手续时一路绿灯、高效快捷;贵州文化界、学术界的专家、朋友出谋划策、出手相助……

在《孔学堂》杂志创刊号的清样上,记者看到了一个60人的致谢名单,上面既有如雷贯耳的名家巨擘,也有名字第一次在公开出版物上被印成铅字的90后年轻人。杂志编辑部的同志们说,这是一个让他们备感温暖的页面,上面的名字让他们体验到了中华文化的仁爱之美:“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翻开《孔学堂》杂志的创刊号,记者看到了省委副书记李军为《孔学堂》杂志创刊撰写的发刊词。文中写到:“《孔学堂》杂志创刊,正是应时而生,她的视野,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她的眼光,不仅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更是未来的。”

愿孔学堂书局和《孔学堂》杂志在致敬传统、延续文脉的同时,让薪火相传五千年的中华智慧“宝库”绽放跨越时空的新思想、新创见,成为弘扬中华文化的学术高地、传播高地。(责任编辑/李 坤)

猜你喜欢
书局学堂弘扬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南园十三首·其五
弘扬国学文化 畅游艺术天地
思路创新是成功之母
李小峰与北新书局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宝宝国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