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引领未来

2014-11-05 20:09李坤姚远杨仪熊昌华姚源清
当代贵州 2014年24期
关键词:纸质数字电商

李坤 姚远 杨仪 熊昌华 姚源清

编者按:本届书博会上,读者大会、高端论坛、作品签售会及“红沙发”访谈等系列活动为作者和读者搭建了对话的平台。为何阅读?如何阅读?阅读什么?纸质阅读会不会消失?数字阅读带来怎样的变革?这是读者最关心的问题。对此,十位专家学者、文化名人、出版人士有话说。

王蒙:把生活读成书

我的小说和阅读有很大的关系,尤其与在阅读别人作品过后所受的启发有关。而我的另外一些作品,比如关于老庄的书籍也是直接读书的结果。

读书增强了我的自信。这次读者大会的口号是“享受阅读”,但享受什么的阅读,每个人是不一样的。对我个人而言,阅读最大的享受就是从中发现人生,从人生中体会阅读的感觉。虽然生活中会有许多不愉快,但这也是一种见闻,一种知识。因此,要把书读活,把生活读成书。

吴敬琏:

阅读需长短期利益相结合

以前的阅读与学习,人们是从事物的现象开始接触,一步步接近本质。而如今,人们的阅读习惯变得“快餐”,喜欢跟着感觉走。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前者就是长期利益,后者则为短期利益。而最好的阅读方式,就是长短期利益相结合。

网络的发展有利有弊,当然,利是主要的,但弊不可忽略。网络使信息的交换、思想的碰撞有了更为宽广的平台,提供的内容更是丰富多样、雅俗共赏。但这也使得我们只注意现象,而不去思考背后的本质。怎样趋利避害,就是当今我们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欧阳自远:阅读为孩子们插上科学的翅膀

孩子们读什么样的书决定了这个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我个人建议他们多读一些经典的科普读物,读一些科学家艰难奋斗的传记。因为这类书籍不仅有助于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同时也能给孩子们插上科学的翅膀,激励他们克服困难,从而践行自己的科学梦想。我希望科学家能与作家、影视专家、导演更好地合作,贡献出一批让孩子们了解科学、热爱科学的作品。

阎崇年:读书需要时间制度

读书时不要老想着怎么读、读什么。现在不是出书少,而是读得少。

读书需要有一个时间制度。比如宋朝的宰相赵普,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制度,每天下朝后先回到书房看一个小时书,完后再去大堂看看夫人,喝喝茶、话家常。有的人选择周末花半天的时间来专门阅读也可以。读书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但要有制度,有了制度,“读书少”的“读”字就可以往前进一步。

曹文轩:

不读书的人没有未来

每年回老家,我都要跟童年时候的伙伴们见面,我发现,许多童年的往事,他们记不清楚了;许多非常有价值、有意义、有内涵的童年故事,在他们眼里是非常简单的事,甚至不值一提。为什么我会将童年看似无趣的生活场景变得有趣味、有境界?唯一的解释就是我读的书比他们多。这些书帮助我培养眼光和眼力。阅读帮助我发现过去,正视今天、预见未来。从某种意义上讲,那些不读书的人,是没有未来的。

叶辛:读书要心到

古人提倡读书要“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口到”是指朗读,“眼到”是指默读,我觉得这都是基于古代文言文、古诗词的一种读法。当代人读书,无论是在图书馆、校园乃至自己家中的书房里,读出声来的怕是不多。

我认为,读书心到最重要。就是阅读时必须思考,思考得越深入,越广泛,其收获必然越大。一本真正的好书,在你读进去的同时,就会促使你思考,促进你思考。思考的同时就会比较,比较的过程中人就会提高,《宋实录》中说的“开卷有益”就是这个意思吧。

柳斌杰:

纸质阅读的风景不会消失

现在的阅读方式正经历一场“革命”。从全球来看,以印刷为技术载体的传播方式在一段时间内受到了挑战。中国每年的国民阅读调查也显示,数字阅读增长特别快,传统纸质阅读方式增长比较慢,但是全民阅读率是不断上升的。

将来的阅读形式是多种阅读的载体同时并存,我们不要排斥一种,贬低一种,也不用担心纸质阅读会消失。例如,美国十年前学术论文研究报告都数字化了,但是十年后美国又出台法律规定所有东西要有纸质文本,因为数字保存没有技术保证,存储介质变化很快,十年前的数据库现在已经很难读出来。相比较而言,现在世界上保存时间最长的纸质文献已有1000多年。所以,纸质阅读不会被数字阅读所取代,纸质阅读的风景不会消失。

黄国荣:

让“主旋律”作品更宜阅读

一说到“主旋律”作品,人们就有一种误解,觉得“不可读”、“不好读”。事实上,“主旋律”并不是“高大全”,而是作品中彰显的个人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是一种激励人的正能量。因此,我们要让更多的读者改变对“主旋律”作品的观念,通过阅读“主旋律”获得滋养心灵的养分。

如何让“主旋律”作品更适宜阅读?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真实。现在的社会,假的东西太多,难以分辨。所以,我们写文学作品,是要写出真实的人、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感情,反映出时代的特征、展示出社会的现状。这样的作品,才是让大众真正喜爱读、愿意读的“主旋律”。

石涛:

电子商务促进全民阅读

在图书市场中,电子商务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大众图书领域,电商已经占到了差不多一半的市场份额。

有的人认为电商给实体书店带来了冲击,影响图书销售。其实并非如此,电子商务为读者提供了便捷、快速、多样的选择,反而提升了全民阅读率。对于其他图书销售商而言,电商拓宽了销售渠道、提供充足的流量,彼此之间是互补双赢的关系。例如我们与四川文轩在线电子商务公司的合作,我们提供销售的平台,自营的图书与四川文轩销售的图书相互补充,扩大了品种和库存,让读者有更多、更好的选择,可谓是各展所长。所以,电商与实体书店之间并非“零和”博弈,图书市场的“蛋糕”在扩大,彼此都有更广阔的空间。

李岩:

移动终端引领数字出版未来

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未来手机和电脑、笔记本上的数字阅读最后都可能会集中转化为一种大小适中、适合阅读的移动终端。在此基础上,如今的数字出版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概念,不仅仅是靠整合资源来获取收益,更重要的是开发基于大数据的移动屏幕终端阅读方式,这才是数字出版的未来所在。出版行业必须要根据自媒体发展形式进行产品、运营流程的革新,实现跨界融合、多媒体多媒介融合。

作为全国最大的出版集团,中国出版集团也有了这方面的实践。今年5月27日,集团公司在杭州与中国移动签署了手机阅读基地战略合作协议,实现国内最大手机运营商与拥有丰富内容资源的出版集团之间的强强联合。(本文以访谈时间排序 责任编辑/姚 远)

猜你喜欢
纸质数字电商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指导小学生纸质阅读的研究
社交电商,春天来了?
答数字
电子疲劳
数字看G20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大型电商十大热卖玩具排行榜
成双成对
大型电商十大热卖玩具排行榜
VC和电商的互相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