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旅游出“奇兵”

2014-11-05 20:17李坤
当代贵州 2014年24期
关键词:旅游业高铁贵州

李坤

8月15日,以“开放引领,改革驱动,与时俱进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为主题的第九届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贵阳青岩古镇召开。至此,贵州按照惯例每年召开一届的全省旅发大会刚好在九个市州经历了第一个轮回。

当天,来自海内外的与会嘉宾观摩了青岩古镇、时光贵州旅游小镇、多彩贵州城、中天未来方舟旅游综合体等贵阳市旅游景区转型升级的代表,不仅欣赏了贵州秀美山水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还体验了“智慧旅游”带来的便捷服务。惊喜之余,与会嘉宾无不感概近年来贵州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亲临本届大会的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指出,贵州省委、省政府发展旅游业决心大、思路清、举措实、成效好,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创造了旅游业后发赶超的“贵州模式”。

省委书记赵克志说,旅游业已经逐步成为我省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成为一支走向世界的“奇兵”。

以平台建设为抓手

凸显旅游综合效应

自2006年起,贵州各承办地按照“确定一个主题,熔铸一个亮点,打造一个精品”的战略部署,推出9个旅游品牌,提速当地旅游业5年以上发展,形成了“举办一届旅发大会,打造一个旅游精品,助推一地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

副省长蒙启良表示,贵州每年举办一届旅发大会,这在全国各省区市是唯一的。

旅发大会倡导和引领贵州省旅游产品、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方式转变。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旅游发展大会的承办地,是当年全省旅游建设重点,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及发改、财政、住建、交通等部门项目资金,集中投入承办地基础建设以及景区、配套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优化了整体发展条件,吸引更多的社会投入,改善了当地旅游服务体系。

正如省旅游局局长傅迎春所言,办旅发大会,其意义是跳出旅游抓旅游,透过平台拓发展。各地在“多彩贵州”整体品牌引领下,集中力量打造具有文化内涵和区域特色的旅游品牌。

安顺市黄果树、龙宫成为全国首批5A级景区,黔南州推动荔波喀斯特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黔东南州成功推出“天下西江”乡村旅游品牌,遵义成为贵州乃至全国的红色旅游胜地,毕节百里杜鹃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通过连续举办旅发大会,一批响亮的旅游品牌脱颖而出,贵州旅游市场策划与开发,旅游景区开发与保护,旅游产业管理与经营,旅游人才开发与培养都有明显提高。

如今,旅发大会已成为贵州特色鲜明的“软实力”和推动贵州加快发展的助推器。

除了一年一度的旅发大会外,贵州近年来重点打造的“100个旅游景区”,亦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抓手。

为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精神,2013年,贵州提出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省委、省政府从“构建符合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的特色产业体系”的战略高度,提出建设“5个100工程”发展平台,并将100个旅游景区纳入其中。

一年多的实践表明,100个旅游景区在优化配置资源、统筹全域旅游、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等方面的示范引领充分彰显,在增加投资、引领消费、带动就业等方面效应明显。

数据显示,2013年,100个旅游景区完成建设投资223.57亿元,今年1至7月份,100个旅游景区在建项目892个,累计完成投资169.85亿元。

依托100个旅游景区,贵州还探索出一系列宝贵经验,如建立旅游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投融资新机制,以及推出了激励扶持资金以奖代补、实物工程任务细化分解、进退递补动态管理、重点景区示范带动等新举措,为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注入了强大活力和动力。

与此同时,全省已有57个景区与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小城镇和城市综合体互通互连,融合发展。园区、城区、景区“三区互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贵州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度被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旅游业发展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过去5年,全省旅游总收入、接待总人数年均增幅分别达29.4%和26.7%,超过全国平均增速9个和13个百分点。

利用特色资源发展旅游业,贵州实现了“一业兴、百业旺”的发展局面,旅游业综合带动效应日益凸显。

据省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100个旅游景区完成招商到位资金169.84亿元,完成投资220亿元,成为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有1600多个村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全年带动社会就业110万人,受益人数超过260万人;贵阳龙洞堡机场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全省旅游商品企业增至2370多户;淘宝网多彩贵州旅游馆累计销售商品34.3万余件,销售额已突破4000万元。

邵琪伟说,贵州旅游业突出的发展理念,就是充分释放旅游业综合带动功能,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全面发展。

以生态文明为引领

构建快进慢游服务体系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要着力发展能够发挥生态环境优势的产业”,旅游资源“是贵州的优势所在,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把旅游业做大做强,使旅游业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着力转方式、优结构、促改革、谋发展,旅游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省委书记赵克志表示,贵州将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既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又在发展中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把旅游业建设成为真正的环境友好型、生态友好型产业。

贵州旅游主管部门提出,必须坚持不断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多给自然“种绿”、给生态“留白”,积极开发湿地、森林、湖泊、山岳等生态旅游产品,努力把贵州打造成为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生态旅游基地。

随着厦蓉、杭瑞高速全线贯通,贵广、长贵高铁年底建成,今明两年,我省将迎来航空、高速、高铁立体化运营的高速时代,一场千年未有的交通之变正让贵州旅游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就贵广高铁而言,其沿线途经贵阳市、黔南州、黔东南州的11个县级行政区,辐射覆盖黄果树、荔波、千户苗寨等重点景区,如何连接好景区“最后一公里”,让游客进得来、散得开、住得下、出得去?全域化的高速交通网络倒逼贵州在旅游发展上未雨绸缪,提出了构建“快进慢游”服务体系——

产品打造上,针对境外游客、高铁游客、高端游客量身定做,大力开发一批休闲、摄影、徒步、骑行、养生、美食、蜜月等慢游产品和组合线路。

综合对接上,在高铁站区、火车站、汽车站等人流相对集中区域,建设集咨询、预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集散中心和游客服务中心;推进航空、高铁、公路与景区的交通连接和“零换乘”,加快旅游集散中心、停车场、自驾车营地建设。

营销推介上,组织好旅游航空推介、高铁旅游宣传推广系列活动,打响贵广高铁沿线“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各地根据区位条件,主动加强与高铁沿线、跨线城市的对接,推出周末游、休闲游等有特色和价格优势、服务优势的产品,吸引高端游客向全省延伸覆盖。

与此同时,贵州将着力构建公共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提供标准化、精细化、人性化服务,加快建设“智慧旅游云”,提升旅游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着力健全旅游市场监管体系,围绕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旅游车船、导游等重点领域和环节,加大旅游市场联合执法力度,确保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消费环境不断优化。

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表示,贵州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前景看好,好戏还在后头。贵州将坚持开放引领,改革驱动,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与时俱进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让多彩贵州风行天下。(责任编辑∕晏 青)

猜你喜欢
旅游业高铁贵州
中国高铁再创世界纪录
缅甸预计将于2020年第三季度重启国内旅游业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
贵州教育出版社
第一次坐高铁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神奇的贵州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