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区播种快乐童年

2014-11-05 16:03姚源清
当代贵州 2014年24期
关键词:思南山区志愿者

姚源清

初夏。雨后的空气恬然清新。思南县东华乡堰塘“希望童园”,一个名为“环保时装秀”的节目吸引了观众的注意。节目的表演者是一群年龄3至5岁的小孩子,他们身着旧报纸、扑克、塑料绳等编制而成的“服装”,微笑地踏着猫步轮番走秀,让观众忍俊不禁。

这是“贵州山区希望工程基金——希望童园计划”公益项目启动3个月以来的进展成果。作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关爱山区留守儿童的创新之举,该项目计划设计之初便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早在2013年12月10日印发的《贵州省三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教育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就曾明确指出,要“做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进一步扩大‘希望童园计划的实施范围”。

在共青团贵州省委、贵州省青少年基金会的联合实施下,2014年2月28日,全省首批100所“希望童园”同步开园,包括松桃、织金、思南等5个县在内的3000余名贫困山区学前儿童得以免费入学,仅项目试点县思南县便获公益项目资金100万元,帮扶边远山区建立“希望童园”25所,覆盖6个乡镇,759名学前儿童。

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无论是颇显时髦的“时装秀”,还是童园的精心布置,都不难看出堰塘“希望童园”的“绿色环保”理念及其蕴含的自然与人文之美。据该童园幼教志愿者罗红琴介绍,孩子们身上的每一套衣服均是由废旧的包装材料制成,该节目的意义便在于,通过展示,呼吁孩子们养成生活垃圾再利用的良好习惯,从小树立“绿色环保”的意识。而在童园教室里,用枯叶、干松果等自然资源制成的饰品挂件也随处可见,整个教室就像一座梦幻般的童话天堂。

“我们力图把童园打造得更富于童趣和温馨,确保孩子们一走进童园就能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该校校长田茂涛说,作为全县第一所开学的童园,堰塘希望童园的设计不仅着力体现环保意识,同时还把遵循安全与教学同步并行的理念放在首位。

由于农村生产条件落后,东华乡多数村民外出务工,许多孩子也因此成为留守儿童,这给校方要求家长上学放学护送的工作开展带来了难度,因而,学校只好采取由高年级同学护送的方式。为了打造安全、透明化的童园,堰塘“希望童园”教室里还安装了摄像头,“只需在智能机上安装Homedvr软件,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家长便能及时了解到孩子在童园的动态。”共青团思南县委书记刘艳告诉记者。与此同时,学校在童园教室外的墙上装饰“安全树”,通过树上的安全宣传教育图片,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

在保教保育过程中,堰塘“希望童园”努力打破长期以来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教学模式,充分遵循幼儿教育规律,采取“以玩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开展“小手花花”、“水果拳”、“快乐宝贝”等丰富而新鲜的课程活动,让孩子们在感受游戏带来快乐的同时轻松获取知识。

“希望童园改变了孩子”

“小孩以前性格很内向,平时见人都不敢说话。上了3个月的童园后,回家不仅主动和长辈打起了招呼,在我们面前表演唱歌、跳舞,还会认数……真是不敢想象。”谈起孙子寇亚祥的变化,58岁的泥溪村村民寇顺尧感慨万千。

寇亚祥今年刚满3岁便被送入了大河坝乡泥溪“希望童园”。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只能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自身没有文化知识,加上距离镇上的幼儿园太远,孩子如何接受学前教育,这成为困扰寇顺尧的一桩心事。“现在有了免费的“希望童园”,老师又认真、负责,把孩子交给童园,我们放心。”寇顺尧脸上流露出满意的笑容。

而针对山区留守儿童入学前存在的问题,青杠坡镇茶溪“希望童园”幼教志愿者陈敏有自己的看法,“山村的孩子不比城里的孩子。一方面,由于缺乏与父母和同辈群体的交流,他们在性格上普遍偏于内向、孤僻。另一方面,山村有限的条件也会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但只要耐心地引导,这些都不是问题。”

青杠坡镇茶溪村距离思南县城70公里,与遵义凤冈县接壤,是思南最偏僻的乡村,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在经历了摩托车几个小时的颠簸后,看着偏远的大山,屋脚下一群脏兮兮、不懂礼貌的孩子,这个90后女孩顿时留下了眼泪。“孩子们要么太怕生,要么太顽劣,怎么叫都不搭理,有的孩子到5岁了还不会拿筷子,加上当时另一位志愿者搭档的放弃,这对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但陈敏很快便从沮丧中走了出来,她开始从孩子的家庭情况入手,对每家每户进行家访。通过两周的互动,以及手把手地引导,孩子们的情况开始有所好转。

“看到小朋友们现在活泼开朗,懂得饭前洗手、相互分享礼物,在家也能帮父母做些简单的家务,我觉得之前的心酸算不得什么。”当一名孩子特地从家里为她带来糖果时,陈敏的眼睛再次湿润了,但这一次,却是幸福的眼泪。

在采访中,多名幼教志愿者表示,童园在帮助儿童开发智力、规范日常行为之余,对其孤独的心灵也起到了慰藉作用。“对于山区学龄前的留守儿童来说,群体生活的互动有助于让他们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加上师生间建立的关系,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孩子们长期以来的情感缺失。”

播种快乐童年

走进思南县每一所“希望童园”,几乎都能看到教室角落里贴着的“心愿墙”。在被剪成鸽子形状的纸片上,幼教志愿者用荧光笔记录了孩子们的儿童节梦想——“我想拥有一个小书包”、“我想拥有一条裙子”、“我想拥有一个奥特曼超人”……

贫困的山区,让他们没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过着五彩斑斓的童年生活,但一件漂亮的衣服、一个普通的玩具,足以寄托他们对于美好的无尽遐想。

2014年5月22日,在“六一圆梦活动”现场上,堰塘“希望童园”的35名孩子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当5岁的蔡淳从省青基会负责人手里抱回自己期待已久的大玩具车时,稚嫩的小脸上立刻绽放出童真的笑容,在羞涩地说了声“谢谢”之后,蔡淳随即用两个字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喜欢!”

针对思南县“希望童园”基础设施落后、物资匮乏的情况,贵州省青少年基金会、共青团思南县委通过多方努力,积极与相关部门及企业沟通,除劲嘉地产集团、盘江控股集团等企业捐赠的100万元项目建设资金外,先后又争取到爱心资金46.9万元,用以完善童园设施。同时,当地政府负责免费提供童园的水电保障,一些童园还配备了爱心睡房、DVD播放机、饮水机、玩具柜等基础硬件,极大地保障了童园工作。

为了让山区儿童能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共青团思南县委、思南县教育局定期组织志愿者参加培训,并确定县幼儿园与“希望童园”进行对接,让县幼儿园教师与志愿者相互交换,交流学习。此外,全县50名“希望童园”志愿者均加有相应QQ群、微信群,通过网络分享教学心得。

“目前贵州省农村村级幼儿园缺口较大,许多学前儿童入园困难,‘希望童园计划便在于升级‘希望工程,补足农村学前教育的‘漏洞,同时探索政府、社会力量、志愿者共建的新模式。”贵州省青少年基金会副秘书长袁小松表示,“希望童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进展,但仍然任重道远,多数童园尚未得到认捐,基础设施也亟需进一步完善,他希望更多的社会力量和热心人士参与进来,为贫困山区的学前孩子奉献爱心,播种一份快乐的童年。(责任编辑/杨彦荣)

猜你喜欢
思南山区志愿者
山区低等级公路设计的几点思考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志愿者
一间市民书房,一座全民阅读灯塔
山区
群魔大闹思南公馆,你可敢来“降妖除魔”?
思南县委离退局全力抓好老干部信访维稳工作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
我的左手旁边是你的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