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艰险鏖战救援一线

2014-11-05 16:04黄祖祥
当代贵州 2014年24期
关键词:栈桥消防支队事故现场

黄祖祥

“很好!抢险行动迅速,应急处置得当,避免了人员伤亡和次生灾害事故。向参与抢险的同志们表示慰问!”

“很及时、得法、有效!”

……

对“7·16”油槽车倾覆事故的成功处置,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等省领导先后作出了批示,对此次救援行动给予肯定。

此起事故中,省消防总队第一时间调度力量,第一时间到场指挥处置。5天4夜,消防官兵不眠不休,坚守一线,对救援作业实行不间断监护,为事故的成功处置提供了坚实保障。

情况紧急,油槽车倾覆航油泄漏

7月16日,贵州普降暴雨,其中贵阳市降雨量已突破历史极值达到202.8mm,气象部门拉响了红色预警,多部水库达到汛限水位,城市内涝,民生告急,为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省消防部队全勤出动,战斗在抗洪一线。

更让人预想不到的是,当日16时许,一起严重的事故发生了——贵阳铁路枢纽谷立站1公里处中国航油贵州分公司油库内,因持续特大暴雨引发山体滑坡,导致在卸油栈桥卸油的2列卸油槽车10节槽车被滑坡泥石流冲覆脱轨,其中5节满载燃油,现场发生油料泄露。其中,栈桥损毁导致栈桥往油库的输油管线发生撕裂、扭曲、折断,管线内部燃油同时泄漏。管线油料泄漏后,空气进入,在输油线内形成爆炸性预混气体,一旦管路回火引燃机场输油管线,将直接威胁贵阳机场分输油站安全,贵阳国际机场将毁于一旦。泄漏的燃油顺地势和土层向低地平面进行扩散,并与空气形成爆炸性预混气体,一旦遇到火源,其爆炸TNT当量将直接威胁谷立村120户居民500多人口的安全。

事故发生后,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陈敏尔高度重视,作出了系列重要指示,并指派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副省长秦如培,副省长陈鸣明等赶赴事故现场指挥抢险救援。

接到事故报警后,省消防总队领导高度重视,省消防总队政委吴晏平及时作出力量安排部署,第一时间调集总队机关、贵阳和黔南消防支队7个大队26台消防车、145名官兵,开赴事故现场。一场耗时耗力的救援行动迅速开启。

危机四伏,抢险救灾及时展开

“本来前往事故现场最近的路是从贵阳牛郎关方向通过,但参战官兵经途牛郎关时,发现通往事故现场的所有道路已因暴雨全部冲毁中断,部队前行受阻。”参与救援的贵阳市消防支队司令部战训科参谋路超介绍说,当时情况紧急、道路不通,消防官兵很是焦虑担忧。

经不懈努力,消防救援部队最终于7月17日凌晨4时43分抵达事故现场。

“大雨还在下,我们还离事故现场100米时就感觉到有刺鼻的燃油气味。”参与救援的贵阳市消防支队特勤大队一中队战士邹楚尊说。

事实上,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事故现场,因受滑坡泥石流冲覆10节槽车脱轨,其中有5节满载燃油的槽车被泥土压埋。更为严重的是,栈桥损毁导致栈桥往油库的输油管线发生撕裂、扭曲、折断,并与土方、槽车纵横交错为一体;同时,因槽车倾覆,也难以找到槽车顶部装卸油口和泄露的缺口。且在正上方,高位设置的两座1500立消防水塔,由于下方山石坍塌同时没有打入基础,也变成了危险部位,3000吨消防用水可能随时垮塌,直接威胁下方施救人员……

“要想导罐转运和槽车拖离,就要清理泥土、拆除栈桥、切割鹤管。一旦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特别是不能产生火花和静电,否则会引起火灾和爆炸。”贵阳市消防支队司令部战训科参谋路超介绍说。

现场,秦如培、陈鸣明与武警、消防、公安、国土、环保、卫生、气象部门负责同志查看险情、研究对策,全然不顾刺鼻的燃油气味和随时可能爆发的火患。随后,总指挥部对现场情况进行研判,对公安、武警、消防、中石油、中石化、铁路、中航油等7支救援队分工协作,进入事故区域进行抢险。指令下发后,上千名抢险人员身着雨衣,或拿铁锨,或驾驶挖掘机和特种消防车领命而去,衔枚疾进,迅速开展抢险工作。

“那一夜,我们轮班坚守一线,对作业区域实施监护,困了,就地休息一会儿。”邹楚尊说。

“到现场后,我就负责给切割栈桥、切割鹤管的施工组同步施行喷射干粉灭火剂,一直到救援结束。”贵阳市消防支队特勤大队一中队战士刘双龙说。

消防保障,科学决策打开救援突破口

按照指挥部统一调度,吴晏平作了细化部署,指出要坚决落实现场总指挥部的要求,做好输转倒罐,罐车起复抢险作业全程消防监护,不留死角,不留空白,确保及时消除险情及现场抢险人员的安全;所有进场救援车辆加装防火帽,确保火源控制;在西侧输油泵房停放泡沫车、塌方区域南侧站台停放多功能平台车、成品油储油区停放16米高喷车,实施泡沫全时监护,调集高倍泡沫原液、暴雪高倍泡沫发生器、比例混合器实施器材保障,餐车、卫生车、装备检修车、加油车实施战勤保障;现场开花水枪对塌方主区域实施开花水驱散,掩护轨道吊车拖离槽罐,2支泡沫枪、暴雪发生器对可见破裂口和泥土实施高倍泡沫覆盖,确保隔绝空气;在16米高喷车处设置观察哨,利用气鸣警报器作为危险警示装置,随时观测消防储水罐周边掂土层情况。

经过不懈的努力,7月17日15时,内轨第一槽罐成功牵引;16时45分,倒油口成功外露;17时30分,输转作业全部完成,抢险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事故处置进入第二阶段,障碍清除和槽车拖离,救援主体思路确定为:清除土方、拆除栈桥、槽车分离、吊车起吊、运送平板、铁路恢复、整体拖离。但是往往土方、栈桥、罐车会交织在一起,因此,部分作业内容需同步推进。”路超说,“而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在消防部门的全程监护下才能进行。”

据介绍说,以上每个步骤都存在危险,破碎机打桩可能导致山体振动,发生连续性垮塌,消防官兵采用设置3个观察哨不间断、轮班倒的方式预先防范事故;挖机的侧向清土过程,挖抖碰撞山石、栈桥随时可能发生火星、火花,引燃预混气体,消防官兵利用开花水对挖抖实施全角度掩护;对于卡死的栈桥和槽罐,需使用蒸汽机车进行强行牵引,巨大的冲击动量,能形成足够的破碎能导致山体继续滑坡和瞬间的引火能,引爆周边的预混气体,消防官兵利用细水雾进行全方位全程监护;栈桥交错的输油管线需要拆除转运,氧焊高温可能引发油蒸汽爆燃,消防官兵协同现场救援队对动火区域优先进行泡沫全面覆盖,对爆燃气体实施干粉抑制点对点保护;输油管的冷切割可能造成管道油气外露,消防官兵将泡沫填满管道,对油蒸汽进行置换。由于消防官兵保障到位,破拆拖离一气呵成。

7月18日17时,第二罐成功起吊;7月18日23时,第三罐成功起吊;7月19日16时,四号罐成功起吊;20时30分,六号罐成功起吊;7月20日12时,八号罐成功起吊;7月20日15时30分,九号罐成功起吊,至此埋压运油槽罐车全部转移完毕,现场任务为修复破损铁路,拖离未受损列车。7月21日12时30分,槽罐列车全部成功脱离。7月21日14时,指挥部召开调度会,宣布事故成功处置。

经过48个小时的攻坚鏖战和69小时的现场监护处置,成功完成了此次抢险工作,保护了毗邻的2个成品油储罐区共计12个内浮顶油罐以及谷立机场输油专线及周边村寨群众的安全,确保了贵阳铁路枢纽货运运输及时恢复,龙洞堡机场航油供应未受影响,航空运输正常。(本文作者系《法制生活报》记者 责任编辑/蒋叶俊)

猜你喜欢
栈桥消防支队事故现场
滑轮
理由要充分
在栈桥上
构建地方军民融合发展新格局
再见
美丽的栈桥
靠脸吃饭
幽默大联盟
印高架桥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