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出版走出去工作需要厘清三个问题

2014-11-05 22:09李建红
出版参考 2014年17期
关键词:走捷径出版物出版社

李建红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统计,2013年,全国共输出出版物版权8444种,较2012年增长7.8%;引进出版物版权17613种,增长2.4%;版权输出与引进品种比例由2012年的1∶1.9提高到2013年的1∶1.7,版权引进与输出的比例进一步缩小。

总体看来,我国的版权输出工作在比例结构、区域结构、内容结构、语种结构、型态结构等方面不断优化,版权输出工作取得重要进展。通过中国出版界、文化界、学术界的共同努力,走出去工作呈现一片繁荣热闹的景象,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需要业内人士警醒思考。

一是多数走出去图书印数和实际销量有限,从而导致市场影响力不足。走出去图书应该不仅要走向世界,赚到眼球,还要转换为真金白银,方能赚到影响力,转换为生产力。

二是走出去图书内容较多集中于中国传统文化、旅游、中医等方面,内容上有所突破但还需加强,科技类、医学类等学术出版物原创精品的输出力度还需加强。

三是推介活动反映了我国走出去水平参差不齐,总体规模有限。走出去工作业绩突出、图书品种丰富、国际影响力较大的主要是那些大社、强社、专业社,而为数不少的中小出版社则相形见绌、势单力薄。

出版走出去是我们的既定战略,是基本战略,又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各级新闻出版管理机关和出版单位,应该明确方向、理清思路,制定长期目标和阶段性任务,一本书一本书地抓,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走,一个出版社一个出版社的谈,如此去做,我国的版权输出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好更大的成就。

当前,做好出版走出去工作,应该厘清三个问题:

一是,不仅要看走出去的份额多少,还要看走出去的内容板块是什么?走出去的份额多少和走出去的内容板块是什么,就是走出去工作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出版走出去需要有一定的数量,更需要有过硬的内容、够好的产品。不要只追求走出去的数量,更要在质量上下功夫。不能准确反映中国科技文化发展水平,不能准确阐述中国核心价值观,不能准确论述中国社会发展现状,不能真正进入国外读者视野的图书,走出去的再多,也不会有很大的价值。这样的走出去能否持久,也值得怀疑。

二是,不能盲目地走出去,而要尽可能精准地走出去。中华文化要走出国门,走向哪里,产生怎样的价值和作用,这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出版社不能闭门造车、凭空想像,不能想当然。而要通过各种途径,贴近国外市场,增加沟通交流,把握本土需求,策划好有价值的外向型图书选题。策划走出去的图书,眼睛要盯着海外的市场和海外的读者,不了解海外需求的走出去与盲人走路差别不大,如果再没有盲杖和导盲犬,碰壁在所难免。

三是不能走弯路,而是要走捷径。弯路也好,捷径也罢,都是在讲走出去工作的方式方法。方法是否得当,决定着效果与影响是否最大化。如何用最合理的资源,输出更多的好书,树立更多的图书品牌,创造更高的效益,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要想走捷径,一是要多借鉴,多学习,多参考。“三人行必有我师”便是此意。我们可以借鉴国内少儿出版社的做法,多家出版社成立联合体,组团出国考察、参展、与外方进行版权贸易的合作,不仅能少走弯路,还能在壮大自身实力的同时,实现规模效益。二是要多主动,多宣传,多展示。既要跟多个版代机构保持密切合作,主动宣传推介自己的产品,还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新技术,利用多种手段展示自己,与时俱进,与世界出版同步、对接,用全球视野审视我们的出版价值所在。

猜你喜欢
走捷径出版物出版社
我等待……
画与理
捷途不走捷径
What Would I Change It To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7年出版物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
2015 年出版物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