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例胰腺癌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2014-11-05 09:12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12000陈培勤范钰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4年22期
关键词:外科手术胰腺癌胰腺

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12000)陈培勤 范钰

胰腺癌(cancer of pancreas)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较高的恶性程度和较快的发展速度,使得其早期发病时临床症状隐匿且特异性不明显,早期确诊难度大,拉低了手术切除率和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生命质量均造成了极大的威胁[1]。近几十年来,胰腺癌的全球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在国内发病率更是位居恶性肿瘤的第六位,影响人群广泛,危害严重[2][3]。目前,对胰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仍为外科手术治疗。本次研究中,选取了38例于2011年12月2日~2013年12月23日期间在我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临床效果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的38例胰腺癌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在38~79岁,平均年龄为(61.9±8.6)岁;1例患者(2.63%)经手术证实为胰体癌复发,其余37例患者(93.37%)均为胰腺原发肿瘤。Ⅰ期患者为4例(10.52%);Ⅱ期患者为6例(15.79%);Ⅲ期患者为18例(47.37%);Ⅳ期患者为10例(26.32%)。选择标准如下:①结合临床表现、病理学检查、影像检查等结果被确诊为胰腺癌的患者;②知情后同意纳入本次研究者;③能保证完成术后随访者。

1.2 方法

1.2.1影像检查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须在医生指导下行 B 超检查,38例患者的结果提示为胰腺存在占位性病变,其中31例提示为恶性病变,7例提示良性病变。20例患者行MRI 检查,15例患者的结果提示为胰腺占位性病变。

1.2.2 手术治疗 根据患者个体的病情差异选择相对应的治疗方案,4例患者(10.52%)经临床证实为癌灶腹腔内广泛转移而放弃手术;8例患者(21.04%)经临床确诊为胰腺癌后转往上一级医院接受治疗;12例患者(31.56%)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患者(7.89%)经腔镜下肠系膜淋巴结活检证得癌灶广泛转移后,未进一步手术;4例患者(10.52%)术中查得局部浸润明显选择行胆肠吻合术;8例患者(21.04%)行胰腺癌根治手术。

1.2.3 疗效评估[4]术后对本次研究的患者的一年生存率进行随访;分别在手术治疗前后测量胰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前后的评分差异进而评估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1.3 评价标准

1.3.1 胰腺癌的UICC分期评价标准 T指胰腺癌的肿瘤大小以及邻近组织的侵犯情况,其中,第Ⅰ期肿瘤指的是仅局限于胰腺组织的肿瘤和已侵犯及十二指肠、胆管和胰腺周围组织但尚无淋巴结转移者[5][6];第Ⅱ期肿瘤指的是已侵犯胃、脾、结肠和邻近大血管但尚无淋巴结转移者(T3N0)[7];第Ⅲ期肿瘤指的是已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第Ⅳ期肿瘤指的是已发生远处转移的肿瘤。UICC分期标准详见附表1。

1.3.2 生存质量测评 本次研究中选用Karnofsky量表(KPS量表)评价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生存质量评分越高者,其生存质量越高[8][9]。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l5.0软件行本次研究的数据分析,计量数据选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外科手术治疗后的患者的一年生存率为52.94%(18/34)。手术治疗前的生存质量评分为(42.31±7.32)分,经手术治疗后的生存质量评分为(63.82±5.41)分,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2。

3 讨论

3.1 胰腺癌的临床特点 由于胰腺癌较高的恶性程度和较快的发展速度,手术切除率极低,临床治疗效果较差,严重威胁了患者的正常生命活动和身体健康[10]。近几十年来,由于胰腺癌的全球发病率逐年升高、影响人群广泛、危害严重,引起了人类的广泛关注。造成胰腺癌整体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差的原因主要为胰腺本身特殊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较为独特的解剖学结构等特点,这些生物学特征以及解剖学结构使得临床医生对于早期的胰腺癌诊断较为困难,因而导致在胰腺癌还小的时候就极易造成对周围大血管和神经的侵犯,同时还容易发生往远处的转移。

3.2 胰腺癌的常见治疗方式及其优缺点 目前,对于胰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化疗、内分泌以及免疫治疗。手术治疗的优点在于若能在早期发现病灶,并对其进行直接切除,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对于晚期的胰腺癌患者而言,因为可能存在癌细胞转移等情况,所以总体效果并不理想。化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胰腺癌细胞的转移,但见效的时间较晚,且毒副作用大,部分患者甚至因无法忍受化疗的痛苦而放弃治疗。同样,对于晚期的胰腺癌患者而言,因为随着癌细胞的全身扩散,化疗的整体治疗效果也较差。而内分泌以及免疫治疗虽然能够增强患者的机体抵抗力以及免疫力,但对于那些晚期的患者同样疗效不大,且使用这两种方法治疗后的患者的生存期不长,且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也较多。

3.3 胰腺癌的外科治疗方式经验总结及临床效果分析 目前,外科手术治疗对于胰腺癌患者仍是主导治疗手段。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Brunschwig's operation) 为胰头癌的主要外科治疗手段,并已经成为临床治疗胰腺癌最有效的根治性手术之一。本次研究中的12例患者(31.56%)选择了该术式。多次研究结果显示,直径不超过2 cm的胰腺癌肿瘤发生胰周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极高,且转移率远远超过30%,此外,由于胰腺癌的癌灶易突破胰腺包膜,进而沿胰腺周围神经丛浸润播散,导致了手术治疗后的高复发和低生存率,这成为困扰主治医师的头号难题。尽管手术仍为目前治疗胰腺癌的最有效方法,然而报道显示,由于早期诊断困难造成的手术切除率仅为8%~30%,平均不足15%。本次研究中,经外科手术后治疗的患者的一年生存率为52.94%(18/34),仍较低,多数患者也因此选择保守路线的姑息性处理方案。因此,如何有效做出准确的术前评估,从而避免单纯的诊断性剖腹探查便尤为重要。传统的术前评估措施为主治医师根据CT 、MRI 等影像学结果作为评估依据,本次研究中的36例患者(94.68%)便得到了明确诊断。最近一段时间,螺旋CT( spiral CT,SCT)凭借着清晰显影等优势,在评估手术的可切除性中效果评估口碑良好,已成为公认的判断胰腺癌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是否受侵的“golden standard”,另据Valls等人报道,SCT对胰腺癌可切除性的准确率高达77%,较单纯CT评估结果提升明显,可于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附表1 UICC分期标准

附表2两组患者的手术资料 (,分)

附表2两组患者的手术资料 (,分)

时期 手术治疗前 手术治疗后 P评分 42.31±7.32 63.82±5.41 <0.05

胰腺癌的根除性手术的术后存活率虽然较低,但其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临床症状、缓解患者不适感等方面的优越性仍不可忽视。本次研究中,患者手术治疗前的生存质量评分为(42.31±7.32)分,经手术治疗后的生存质量评分为(63.82±5.41)分,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验证了该观点。此外,除了临床中主导的根除性手术治疗方案,对无法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术前评估为手术耐受手术者可考虑如胃肠吻合术、胆肠内引流术、胰管空肠吻合术等姑息性治疗方案,尽管其长期生存率显著低于根治性手术,但不可忽略其临床治疗的积极意义。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完善和发展,支架植入已成为部分预期存活时间短、手术耐受低的胰腺癌患者的一项新选择。

综上所述,胰腺癌的高效治疗方案仍有待长期探寻认证。外科手术治疗虽然术后存活率较低,但对于胰腺癌患者仍不失为一项良好的治疗手段。同时,需要充分借助科学有效的影像学检测,提高胰腺癌早期确诊率,充分行术前评估。

猜你喜欢
外科手术胰腺癌胰腺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胰腺癌治疗为什么这么难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STAT1和MMP-2在胰腺癌中表达的意义
老年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体会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
肝胆胰外科手术与动、静脉自然分流
18例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原癌基因Pim-3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癌细胞增殖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