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业共生网络核心企业领导力与网络绩效关系研究

2014-11-05 00:07李春发王雪红杨琪琪
软科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协调

李春发 王雪红 杨琪琪

摘要:从网络协调视角分析生态产业共生网络中核心企业领导力与网络绩效的关系,对于从企业层面理解生态产业共生网络和提升网络绩效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在深入分析生态产业共生网络核心企业领导力、网络协调和网络绩效的基础上构建了实证研究框架。通过调研收集问卷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生态产业共生网络中核心企业通过发挥影响力、控制力和引领力协调各方关系,从而对生态效率、关系质量和网络整体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其中网络协调通过影响关系质量来加强网络整体绩效得到了证实。

关键词:生态产业共生网络;核心企业领导力;网络绩效;协调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4)09-0069-05

Research on the Relevance of Coreenterprise Leadership

and Network Performance of Ecoindustrial Symbiosis Network

LI Chunfa,WANG Xuehong,YANG Qiqi

(School of Management,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384)

Abstract: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of ecoindustrial symbiosis network core enterprise leadership and network perform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ordination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understand ecoindustrial symbiosis network and improve network performance from the enterprise level. In the thorough analysis of core enterprise leadership, network coordination and performance empirical research framework is constructed. Questionnaire data collected through survey, using the method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ecoindustrial symbiosis network core enterprise to exert influence, control and lead the force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ies, which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ecoefficiency, relationship quality and overall network performance, including coordination through the influence relationship quality to improve overall performance was confirmed.

Key words: ecoindustrial symbiosis networks; coreenterprise leadership; network performance; coordination

引言

核心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对区域中其他企业的发展具有领导、支持和榜样的作用。生态产业共生网络(Eco-industrial Symbiosis Networks, EISN)是由各类企业为实现共同目标形成的经济系统,是在核心企业主导下形成的网络组织,核心企业在网络中发挥了领导者功能,通过自身的领导力带动网络中其他成员参与产业共生,为实现物质循环利用、能量梯级转换发挥引领者作用。目前既有的关于EISN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结构、稳定性、演化及生态效率方面[1~4],一般从整个网络和集群的视角研究EISN,而未能从企业层面(核心企业)来研究EISN。核心企业在网络中占据着知识、人才、信息等重要资源和优势,对整个网络的运行起到协调、领导和控制作用[5],大量文献已经证实核心企业在创新网络和战略网络中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6~8],而EISN作为一种介于市场组织和科层组织之间的网络组织,同样也需要领导,有效的领导力能提高EISN的运行效率。EISN核心企业如何影响网络的运行、其作用路径是什么成为从企业层面研究EISN的关键问题。为揭示核心企业领导力与网络绩效的内在机理,本文从网络协调的视角探究核心企业领导力对网络绩效的影响和作用路径,建立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实证验证模型假设,不仅有助于理解和掌握EISN运作的内在规律,还有助于发挥核心企业的主导性和引领性作用,提高EISN运作效率和网络绩效。

1理论基础

1.1EISN核心企业及领导力

目前关于核心企业的界定还没有统一说法,Schilling[9]认为企业规模越大、存在年龄越长,总部国籍设在发达国家的企业一般认为是核心企业。Newman [10]则从复杂网络中企业的地位和位置来界定,认为处于复杂网络中核心集散节点的企业是核心企业。李莉[11]则从供应链角度界定,认为在供应链上拥有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市场资源的企业起到管理和协调的作用。David [12]的研究证实了网络组织中存在核心企业,网络中其他企业对核心企业存在依赖。

Clemson[5]认为网络中核心企业领导力是关键节点企业的能力或影响力。Covey [13]认为领导力是一种集方向探索、授权、整合和树立形象于一体的能力。郝斌,任浩[14]认为企业间领导力是通过方向的探索、资源的整合、协助成员企业促进联盟获得成功。综上,EISN中核心企业领导力包括影响力、引领力和协调力等方面,协调着各节点企业的运行,从而达到协同效应。

1.2EISN绩效

网络绩效指网络中成员企业的增长率以及网络整体表现。孙国强[15]认为在网络协作整体框架内,绩效是不同的市场主体通过企业间互动增加的价值总和,即协同效应。网络组织运行效率强调的不仅是个别企业绩效的提高,更多的是网络组织整体绩效的提高,包括交易成本的降低,网络组织创新能力,以及网络组织促进范围经济的形成等。刁晓纯和苏敬勤[16]对工业园产业生态网络绩效进行了测度,提出产业生态网络可从适应性、增值性、开放性、和谐性四个方面来衡量。关系质量的优劣关系到合作双方关于资源、信息交换的数量和质量,信任能够保障成员企业向着提高网络整体绩效而努力。综上,EISN绩效不仅包括独立节点绩效,还包括网络整体绩效。在借鉴上述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将EISN绩效分为生态效率、整体绩效以及关系质量三部分。

2理论模型与假设

本文旨在探究EISN内核心企业领导力与网络绩效的关系,根据文献综述发现核心企业领导力对网络合作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对网络运作效率、关系质量和网络整体绩效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EISN协调是管理活动之间的依赖关系,是以资源、副产品、信息、资金和人才为纽带形成的具有产业链关系的企业联盟,强调生态效益。核心企业凭借丰富的原料和副产品、完备的信息、充足的资金和人才资源,占据着网络中的优势地位,被视作EISN的网络协调人,协调和控制着其他企业参与到企业联盟中来,对整个网络的运行绩效产生影响。EISN中资金、人才和信息的流动、资源的配置、副产品的交换等一系列活动的发生通过核心企业领导力发挥作用,核心企业协调着各方资源的最优配置,影响着网络的可持续稳定运行。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H1:EISN中核心企业领导力对EISN协调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生态效率是投入产出比,即更少的资源产生更大的价值,生态效率被认为是企业内部运作管理与外界环境进行沟通的工具[17],也是评价企业环境、产品的最佳决策工具,追求生态效益有利于生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在废弃物利用方面的合作,通过EISN协调上下游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管理活动依赖关系,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核心企业的领导使各节点企业以共同的目标,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提升产品、服务质量,减少环境污染,进而提高EISN生态效率。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H2:EISN协调与EISN生态效率有正相关关系。

生态产业共生网络中企业在生产、管理、营销等活动中,可能涉及的关系包括: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关系,企业与供应链上的供应商、经销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合作者或竞争者之间的关系,企业与政府机关、非盈利性组织、科研机构和公众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关系协调对关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关系质量是成员企业依据一定标准对上述关系效果的一种综合评价和感知,而核心企业通过协调各方关系提升关系双方的信任和承诺,从而提升成员企业之间的关系质量。

已有文献证实关系质量对合作绩效、联盟绩效的影响,关系质量维度一般包括信任、承诺和满意,EISN中的利益相关者之间通过契约(经济契约、心理契约)联系在一起,在核心企业的领导下向着共同的目标进行资源的交换、设备的共享、人际关系的维持和技术的创新,各种活动的效果都影响着关系质量的优劣,进而影响EISN整体绩效。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H3:EISN协调对EISN关系质量有积极影响。

H4:EISN关系质量与EISN整体绩效成正相关关系。

生态产业共生网络中各节点之间在维持关系的过程中,不免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导致节点企业绩效的下降,各种负效应的产生影响着网络整体绩效的改善[18],EISN通过核心企业领导力,协调节点间的关系,加强组织间沟通和信任,降低节点间矛盾和冲突,利于形成明确的目标,从而改善网络整体绩效。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H5:EISN协调对EISN整体绩效提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3研究设计

3.1量表设计

本文在问卷设计方面尽量采用已有的成熟量表。其中,EISN核心企业领导力量表借鉴Zahra[19]的量表,并做适当调整,从影响力、引领力和协调力三方面测量,包括3个题项;EISN协调量表参考Holm[20]等人的量表,设计4个题项;EISN生态效率量表借鉴武春友[21]等人的研究,包括5个题项;EISN关系质量量表参考Kelly和Young[22]的研究,包括关系强度、关系频率、关系持久性、关系多样性、关系灵活性和关系公平性6个维度,6个题项;EISN整体绩效量表借鉴刁晓纯和苏敬勤[14]的研究,包括网络适应性、增值性、和谐性和开放性4方面,4个题项。所有问题均采用Likert五级量表形式,从1到5表示“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

3.2调查样本

本文前期访谈和正式调研在天津滨海高新区软件园和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华苑产业区内进行。天津滨海高新区软件园入住企业700多家,包括软件、信息、电子电气等高科技产业,服务机构及园区内配套设施齐全。华苑产业区作为天津市高科技成果、产品信息和科技人才的最大集散地,拥有众多高科技产业和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机构,这两大产业园都具有代表性。正式调查在天津市工业园内的企业发出问卷纸质版300份和电子版200份共500份,回收问卷355份,回收率为71%;其中有效问卷318份,有效率为636%。受访者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占491%,基层管理者占306%,其他占203%。

4数据分析

为确保研究方法和结论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先对问卷数据做信度和效度检验,使用的软件为SPSS 180和AMOS 170。

41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信度检验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即Cronbachs α系数进行检验,如果各量表Cronbachs α系数都大于07则说明内部一致性高,问卷的信度高。EISN核心企业领导力、协调、生态效率、关系质量、整体绩效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如表1所示,各量表Cronbachs α系数均高于07,说明量表可信度高。表1信度和效度分析结果

变量测量指标因子负荷T值CRAVECronbachs αEISN核心企业领导力EISN协调EISN生态效率EISN关系质量EISN整体绩效影响力0.819.16控制力0.738.20引领力0.9211.38企业间承诺0.9211.33信任关系0.899.03合作灵活性0.9412.15企业间资源共享0.9111.32国内生产总值0.9311.47工业增加值0.839.39工业废水0.798.97工业废气0.829.26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0.798.96关系强度0.829.34关系频率0.9011.03关系持久性0.859.61关系多样性0.798.84关系灵活性0.8810.51关系公平性0.798.86网络适应性0.819.17网络增值性0.728.52网络和谐性0.788.64网络开放性0.8810.850.910.730.920.940.770.940.880.640.900.910.690.930.840.620.83本文问卷中的测量题项均参考国内外已有的成熟量表,说明内容效度高。表1显示各因子载荷系数均大于05,在001水平下显著,各量表平均萃取变异量均大于05,说明各量表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表2显示各潜变量的平均萃取变异量的平方根均大于其他潜变量的相关系数,说明各量表具有很好的区分效度。

42相关性分析

本文利用SPSS 180对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结果显示各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变量间相关分析结果为本研究提出的假设检验提供了初步假设。表2研究变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

43路径分析

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AMOS170对模型进行路径分析,整体模型拟合指数χ2/df为024介于1和3之间,RMSEA值为0046小于008,GFI、CFI和NFI分别为092、0946和0914均大于09,达到接受值,说明本文假设模型可以接受,该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系数如表3所示。表3结构方程参数拟合结果作用路径标准化路径系数CRp是否支持原假设EISN核心企业领导力→EISN协调0402***5561***H1 支持EISN协调→EISN生态效率0193***3034***H2 支持EISN协调→EISN关系质量0518***4209***H3 支持EISN关系质量→EISN整体绩效0382***3750***H4 支持EISN协调→EISN整体绩效 0155*07610472H5 不支持注:*表示p<005,***表示p<0001

根据表3中的标准路径系数可以发现,EISN核心企业领导力与EISN协调呈显著正相关,假设H1得到支持,EISN协调与EISN生态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假设H2得到支持,EISN协调与EISN关系质量呈显著正相关、EISN关系质量与EISN整体绩效呈显著正相关,H3、H4得到支持,证实了生态产业共生网络中核心企业领导力对网络绩效有重要影响,它首先影响EISN协调,即网络中企业之间的活动依赖,通过协调作用影响网络绩效。而假设5没有通过的可能原因是EISN协调通过影响关系质量间接影响整体绩效,企业之间通过建立的信任、承诺以及资源共享影响双方关系的强度、频繁性、持久多样性以及灵活公平性,从而提升关系质量,因此对整个网络的增值性、适应性、和谐性以及开放性产生影响,而核心企业凭借自身的优势更能获得节点企业的支持和信赖,引领着整个网络的可持续发展。

5结论

本文构建了生态产业共生网络核心企业领导力、协调、生态效率、关系质量和整体绩效之间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数据,并进行信度和效度、相关性以及模型整体拟合度检验,实证结果表明:

(1)生态产业共生网络中核心企业领导力对网络协调产生积极影响,EISN中核心企业占据着网络优势,集聚网络中众多资源,核心企业凭借自身的影响力和引领力领导着成员企业参与资源循环、设备共享、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的活动中来。本文从企业层面(核心企业)视角出发,实证分析了EISN中核心企业对网络绩效的作用路径、影响关系,弥补了只从整体网络、集群视角研究EISN的不足,有利于从新的视角审视生态产业园的发展,促进生态产业园的可持续发展。

(2)EISN协调与EISN生态效率、关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EISN关系质量对EISN整体绩效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说明在EISN中网络协调的重要性,一方面核心企业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充当EISN中的协调者和管理者,通过协调各个节点的矛盾和冲突提升网络中的关系质量,进而提升EISN整体绩效;另一方面,核心企业通过与节点企业共同参与减少资源浪费、废物循环利用等活动,在共同的目标下实现产业共生,从而提高网络组织的生态效率。

(3)EISN协调与EISN整体绩效的直接作用路径没有得到证实,可能存在以下原因,一是由于本研究仅对天津市滨海新区产业园和华苑科技园内企业进行调研,其中大部分是信息和科技产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二是EISN协调主要通过关系质量提高网络组织的整体绩效,EISN协调对整体绩效的直接效应不明显,由此可见关系质量在提升网络绩效方面的重要性,这也证实了生态产业共生网络中信任、关系等社会性因素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R L Paquin, J Howard-Grenville. The Evolution of Facilitated Industrial Symbiosis[J].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 2012, 16(1):83-93.

[2]杨丽花,佟连军.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生态工业园典型案例研究[J].生态学报,2012,2(13):4236-4245.

[3]秦颖,武春友,武春光. 生态工业共生网络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柔性化研究[J].软科学,2004,18(2):38-41.

[4]李春发,李萌萌,王强等. 生态工业共生网络中利益相关者关系研究[J].软科学,2012,26(12):5-9.

[5]Clemson T, Evans T S. The Emergence of Leadership in Social Network[J]. Physica A, 2012, 391(4):1434-1444.

[6]汪秀婷,杜海波等. 技术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对创新绩效影响:沟通和信任的中介作用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12):37-44.

[7]李金玉,阮平南. 核心企业在战略网络演化中的作用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2):86-89.

[8]蒋军峰. 创新网络与核心企业共生演变研究进展[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22(5):1-13.

[9]Schilling M A. The Global Technology Collaboration Network:Structure, Trends and Implications[D]. Dissertation Paper. New York University:2008, 10.

[10]Newman M E J.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Networks II:Shortest Paths, Weighted Networks and Centrality[J]. Physical Review E, 2001(64):1-7.

[11]李莉. 基于网络嵌入性的核心企业知识扩散方式对知识获取绩效的影响研究[D]. 西安理工大学,2008.

[12]David Gindis, Bernard Baudry. The V-Network Form:Economic Organization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Z]. University of Lyon, Working Paper,2005,10,10.

[13]Covey S R. The 8th Habit:From Effectiveness to Greatness[M]. NY:Free Press, 2004.

[14]郝斌,任浩. 企业间领导力:一种理解联盟企业行为与战略的新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1(3):109-118.

[15]孙国强,范建红. 网络组织治理机制与绩效的典型相关分析[J]. 经济管理,2005(12):50-55.

[16]苏敬勤,刁晓纯. 产业生态网络研究[M].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17]岳媛媛. 生态效率:国外的实践与我国的对策[J]. 科学学研究,2004,22(2):170-173.

[18]D Sakr L Baas, S El-Haggar, D Huisingh. Critical Success and Limiting Factors for Eco-Industrial Parks:Global Trends and Egyptian Context[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1, 19(11):1158-1169.

[19]Zahra S A, Gavis, Dennis M. International Corporate Enterpre- neurship and Firm Performance: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Hostility[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0, 15(5):469-492.

[20]Holm D B, Eriksson K, Johanson J.Business Networks and Cooperation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lationship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1996, 27(5):1033-1053.

[21]商华,武春友. 基于生态效率的生态工业园评价方法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2):25-29.

[22]Kelley H H, Berscheid E C. Close Relationships[M]. New York:W. H. Freeman & Company, 1983,72-75.

(责任编辑:张京辉)

参考文献:

[1]R L Paquin, J Howard-Grenville. The Evolution of Facilitated Industrial Symbiosis[J].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 2012, 16(1):83-93.

[2]杨丽花,佟连军.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生态工业园典型案例研究[J].生态学报,2012,2(13):4236-4245.

[3]秦颖,武春友,武春光. 生态工业共生网络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柔性化研究[J].软科学,2004,18(2):38-41.

[4]李春发,李萌萌,王强等. 生态工业共生网络中利益相关者关系研究[J].软科学,2012,26(12):5-9.

[5]Clemson T, Evans T S. The Emergence of Leadership in Social Network[J]. Physica A, 2012, 391(4):1434-1444.

[6]汪秀婷,杜海波等. 技术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对创新绩效影响:沟通和信任的中介作用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12):37-44.

[7]李金玉,阮平南. 核心企业在战略网络演化中的作用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2):86-89.

[8]蒋军峰. 创新网络与核心企业共生演变研究进展[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22(5):1-13.

[9]Schilling M A. The Global Technology Collaboration Network:Structure, Trends and Implications[D]. Dissertation Paper. New York University:2008, 10.

[10]Newman M E J.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Networks II:Shortest Paths, Weighted Networks and Centrality[J]. Physical Review E, 2001(64):1-7.

[11]李莉. 基于网络嵌入性的核心企业知识扩散方式对知识获取绩效的影响研究[D]. 西安理工大学,2008.

[12]David Gindis, Bernard Baudry. The V-Network Form:Economic Organization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Z]. University of Lyon, Working Paper,2005,10,10.

[13]Covey S R. The 8th Habit:From Effectiveness to Greatness[M]. NY:Free Press, 2004.

[14]郝斌,任浩. 企业间领导力:一种理解联盟企业行为与战略的新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1(3):109-118.

[15]孙国强,范建红. 网络组织治理机制与绩效的典型相关分析[J]. 经济管理,2005(12):50-55.

[16]苏敬勤,刁晓纯. 产业生态网络研究[M].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17]岳媛媛. 生态效率:国外的实践与我国的对策[J]. 科学学研究,2004,22(2):170-173.

[18]D Sakr L Baas, S El-Haggar, D Huisingh. Critical Success and Limiting Factors for Eco-Industrial Parks:Global Trends and Egyptian Context[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1, 19(11):1158-1169.

[19]Zahra S A, Gavis, Dennis M. International Corporate Enterpre- neurship and Firm Performance: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Hostility[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0, 15(5):469-492.

[20]Holm D B, Eriksson K, Johanson J.Business Networks and Cooperation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lationship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1996, 27(5):1033-1053.

[21]商华,武春友. 基于生态效率的生态工业园评价方法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2):25-29.

[22]Kelley H H, Berscheid E C. Close Relationships[M]. New York:W. H. Freeman & Company, 1983,72-75.

(责任编辑:张京辉)

参考文献:

[1]R L Paquin, J Howard-Grenville. The Evolution of Facilitated Industrial Symbiosis[J].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 2012, 16(1):83-93.

[2]杨丽花,佟连军.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生态工业园典型案例研究[J].生态学报,2012,2(13):4236-4245.

[3]秦颖,武春友,武春光. 生态工业共生网络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柔性化研究[J].软科学,2004,18(2):38-41.

[4]李春发,李萌萌,王强等. 生态工业共生网络中利益相关者关系研究[J].软科学,2012,26(12):5-9.

[5]Clemson T, Evans T S. The Emergence of Leadership in Social Network[J]. Physica A, 2012, 391(4):1434-1444.

[6]汪秀婷,杜海波等. 技术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对创新绩效影响:沟通和信任的中介作用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12):37-44.

[7]李金玉,阮平南. 核心企业在战略网络演化中的作用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2):86-89.

[8]蒋军峰. 创新网络与核心企业共生演变研究进展[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22(5):1-13.

[9]Schilling M A. The Global Technology Collaboration Network:Structure, Trends and Implications[D]. Dissertation Paper. New York University:2008, 10.

[10]Newman M E J.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Networks II:Shortest Paths, Weighted Networks and Centrality[J]. Physical Review E, 2001(64):1-7.

[11]李莉. 基于网络嵌入性的核心企业知识扩散方式对知识获取绩效的影响研究[D]. 西安理工大学,2008.

[12]David Gindis, Bernard Baudry. The V-Network Form:Economic Organization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Z]. University of Lyon, Working Paper,2005,10,10.

[13]Covey S R. The 8th Habit:From Effectiveness to Greatness[M]. NY:Free Press, 2004.

[14]郝斌,任浩. 企业间领导力:一种理解联盟企业行为与战略的新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1(3):109-118.

[15]孙国强,范建红. 网络组织治理机制与绩效的典型相关分析[J]. 经济管理,2005(12):50-55.

[16]苏敬勤,刁晓纯. 产业生态网络研究[M].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17]岳媛媛. 生态效率:国外的实践与我国的对策[J]. 科学学研究,2004,22(2):170-173.

[18]D Sakr L Baas, S El-Haggar, D Huisingh. Critical Success and Limiting Factors for Eco-Industrial Parks:Global Trends and Egyptian Context[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1, 19(11):1158-1169.

[19]Zahra S A, Gavis, Dennis M. International Corporate Enterpre- neurship and Firm Performance: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Hostility[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0, 15(5):469-492.

[20]Holm D B, Eriksson K, Johanson J.Business Networks and Cooperation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lationship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1996, 27(5):1033-1053.

[21]商华,武春友. 基于生态效率的生态工业园评价方法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2):25-29.

[22]Kelley H H, Berscheid E C. Close Relationships[M]. New York:W. H. Freeman & Company, 1983,72-75.

(责任编辑:张京辉)

猜你喜欢
协调
谈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协调策略
浅论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协调
教学秘书如何做好工作
合作共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与法律规范协调问题研究
论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协调
谨慎性原则与相关会计原则的冲突与协调
林纸一体化企业文化冲突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