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阅读

2014-11-07 06:46
人物 2014年1期
关键词:推荐人译者

年度阅读

15位爱书人,为你推荐2013年值得留存的好书。

《古拉格:一部历史》

这是一本可以与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相媲美而又相互补充的历史巨著,描述了苏联古拉格的形成、变迁以及内部运行机制。书中引证的大量内部文件弥足珍贵,对其解体的过程和后续情况的记载发人深思。作者特别说明许多苏联人对这个问题的冷漠和宁愿遗忘的态度,这尤其令人感慨。

作者以下面这段话作为结束:“对不同社会如何把邻居和同胞从人变成物知道得越清楚,我们就对导致每一次大规模迫害和大规模屠杀的特定环境了解得越充分,就对我们自己人性的阴暗面洞察得越透彻。写作本书并不像陈词滥调常说的那样,‘为的是使这种事情不再发生’。写作本书是因为,几乎可以肯定,这种事情还会再次发生。极权主义哲学曾经对成百上千万人产生过—而且还将继续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一言以蔽之,罪恶其实也有它的“普世价值”,所以灾难才有可能普遍发生。

(推荐人:刘苏里 徐友渔 止庵)

《古拉格:一部历史》

作者:(美)安妮·阿普尔鲍姆

译者:戴大洪

出版: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4月

《故国人民有所思—1949年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侧影》

远离宏大叙事,“贴着材料写”,可以说是“陈徒手体”。从《人有病,天知否》,到《故国人民有所思》,都是一样的历史细节,一样的文体。材料来自于没有感情色彩的档案,他的行文风格也尽量与档案的文字风格保持协调,没有任何花哨,力求一种拙朴。这种叙事风格一点也不妨碍阅读,反而会让你很舒服。

(推荐人:丁东 徐庆全 徐友渔)

《故国人民有所思——1949年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侧影》

作者:陈徒手

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3年5月

《被禁锢的头脑》

作者:(波兰)切斯瓦夫·米沃什

译者:乌兰 易丽君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3月

《被禁锢的头脑》

极权体制下,那些敏感的灵魂如何处置?他们如何一步步走向有违内心的谎言生活,且慢慢自觉不自觉地适应互为监控对象,不假思索地对同道开展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由受害者演变成为迫害力量的一部分?作品对人的心理、性格转变的描写,也透视出极权体制的文化—历史根源因素。作为亲历者,米沃什提供的分析样本,为后人认识极权体制,以及任何时候警惕它死灰复燃,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

(推荐人:刘苏里余世存)

《寻找·苏慧廉——传教士和近代中国》

很长一段时间,传教士在中国被污名化,他们对于现代教育和医疗的筚路蓝缕之功,被遗忘或成为“罪证”。司徒雷登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此前,学界对苏慧廉的了解仅限于他是《李提摩太在中国》一书的作者,沈迦以一己之力钩沉出几乎全然被遗忘的苏慧廉—他曾经将《新约》翻译成温州方言,他曾经是山西大学堂西斋总教习,他曾经将《论语》翻译成英文,他是理雅各的学生、费正清的老师。或许,还有更多的“苏慧廉”,等待被重新发现。

(推荐人:王晓渔 徐友渔)

《寻找·苏慧廉—传教士和近代中国》

作者:沈迦

出版: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3月

《共同的底线》

作者:秦晖

出版: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3月

《共同的底线》

早在1990年代末,秦晖针对当年左右之争的社会现实,从“问题”来谈“主义”,写下了多篇学理性强、思想维度高的文章。后来结集出版的《问题与主义》一书,在思想界引起过震动。此后,他一直对这个问题充满着兴趣,陆续写下大量文章,来推动左右在学理上产生共识。当年,他的文章往往成为人们读《东方》杂志的一个理由。这些文章虽然结成了集子,却没有《问题与主义》一书即时的幸运,而是延宕了10年才在最近出版,这也可以看作《问题与主义》的续篇。(推荐人:徐庆全)

《博弈与社会》

张维迎首先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博弈论的方法和核心结论,然后以这些方法和结论来分析中国的社会问题和制度安排。本书特别关注的是人们为什么会有不合作行为,分析什么样的制度和文化有助于克服“囚徒困境”,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并以博弈论论证了只有市场经济才是使人走出“囚徒困境”,促进人与人之间合作的根本制度。这,也是中国今后改革的目标。(推荐人:雷颐)

《博弈与社会》

作者:张维迎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1月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

自上世纪50年代中开始从政,至2011年退出政坛,这位罕见的不倒翁驰骋世界政治疆场半个多世纪,纵横捭阖、折冲樽俎,在将自己创建的国家推向富裕文明轨道的同时,亦通过对过往塑造世界格局的各种力量的观察洞悉,提出未来世界走向的大规划、大哲学。儒教教义加马基雅维利政术,华人出身加英伦教育训练,造就了李光耀独到老辣的政治—历史观,使该书超出一般谈时论政的作品范畴,成为极为鲜见的实践版政治历史哲学范本。

(推荐人:刘苏里)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

作者:(新加坡)李光耀

口述 (美)格雷厄姆·艾利森 等编

译者:蒋宗强

出版: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1956-1957年的中国》

本书从阐述苏联1956-1957年的选择入手。

1956年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抛出批判斯大林的秘密报告,把苏联推向了“十字路口”:抛弃斯大林那一套后,苏联向何处走?到底是选择支持赫鲁晓夫还是继续拥护斯大林?而对于拥护苏联的中国以及东欧来说,也被推向了“十字路口”。沈志华从苏联的历史来研究中共,可谓“追本开新”。

(推荐人:徐庆全)

《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1956-1957年的中国》

作者:沈志华

出版: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1月

《国会现场:1911-1928》

中国第一共和时期的代议历史,是此前经常被忽略或者被扭曲的一段历史。宪政之难,“不是民众程度太低,而是官僚程度太低;不是民众不想要宪政,而是官僚不想要宪政”—《国会现场》的这句话值得三思。以民智为由推迟宪政,不足为训,不必期待一群“圣人”开创宪政;但是在转型过程中,精英的德行又不可缺少。

(推荐人:王晓渔)

《国会现场:1 9 1 1-1928》

作者:叶曙明

出版: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5月

《民主德国的秘密读者—禁书的审查与传播》

前东德的禁书政策做得很认真、很费力,因为有一个强大而有吸引力的同种同文的邻居—西德在促进图书的流传。东德人冒着危险也要寻书和读书的精神证明,人类追求知识和信息的决心是不可阻挡与压制的。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广大民众偷读禁书的现象是社会进步的一个必经阶段。

(推荐人:徐友渔)

《民主德国的秘密读者——禁书的审查与传播》

作者:(德)齐格弗里德·洛卡蒂斯 (德)英格里德·宗塔格

译者:吴雪莲

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夏道平文集》

夏道平是经济学者,也是《自由中国》的主要作者,他的《“政府”不可诱民入罪》是闻名一时的文章。前几年“钓鱼执法”事发时,隔着五六十年重读,一点也不过时。国民党政权既在20年代以俄为师,又在30年代学习德国,兼具左翼和右翼政权之短。台湾反对运动的精神资源,一方来自呼吁平等的左翼,一方来自呼吁自由的右翼。夏道平属于后者,认为“政治民主是要以经济自由为基础的”。他认为平等主要指人格平等,并非经济平等,尤其不能同意政府决定经济平等的思路,认为“本质上并不是把富人的所得转移给穷人,而是把私人的经济权力转移给政府”。这些写于台湾威权时代的文章并未过时,一个权力几乎不受限制的政府,只有可能与民夺利,不平等的根源是不会考虑平等问题的,虽然会把平等作为口号。

(推荐人:王晓渔)

《夏道平文集》

作者:夏道平

出版:长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1月

《百年追求:台湾民主运动的故事》

3位作者,分别撰写3代台湾民主运动的故事:日治时期、“自由中国”到70年代初,以及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的党外运动,结合动人历史叙事与学术分析,是关注台湾者不可不读的重要著作。

(推荐人:张铁志)

《百年追求:台湾民主运动的故事》

作者:陈翠莲 吴乃德 胡慧玲

出版:卫城出版

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括号里的日本人》

似乎每个中国人都感觉自己“知日”,但我们的知日停留在抗日层面,停留在日本的电器、漫画等表象层面。这本书颠覆了我们的成见,日本人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已经走得非常远了。比如说,只有15%的日本人会为了国家积极参战;只有3%的日本人认为权威权力应受极大的尊重……总之,日本人已经极为“世俗化”了,他们不再有意识形态、政治结构、职业信仰等等的附加意义,国家不再是他们生命的全部。这种现代化成果对我们有参考价值。

(推荐人:余世存)

《括号里的日本人》

作者:(日)橘玲

译者:周以量

出版: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11月

《我这一代香港人》

陈冠中的香港书写,已经是华文世界的一道风景。今年,以及接下来几年,香港的政治与社会局势必定是华人社会的一个重要焦点,透过此书认识香港的历史想象与焦虑,是必须的功课

(推荐人:张铁志)

《我这一代香港人》

作者:陈冠中

出版: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5月

《草莽艺人》

这是一本被忽视或低估的书,多年后再版,仍是如此。那些《空谷幽兰》的读者,《寻路中国》的粉丝,其实可以看看我们同胞自己的文字。田川在寻找瞽书、晋剧、木偶、梆子、皮影等北方地方戏的过程中,为我们“看见”了一个跟都市中国不一样的中国。都市中人是活力、前沿一类的象征,但作者笔下的人们多“活着”、苟延残喘、自导自演而已。跟在中国跑路的老外不同,老外是旁观的、猎奇的;田川的文字虽然冷静、节制,但更能抓人、更有力

(推荐人:余世存)

《草莽艺人》

作者:田川

出版: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3月

《逃离》

门罗笔下,日常生活的细节喷涌而出,这需要强大的写生功夫。明治维新时日本文学的潮流之一是写生文。写生对中国20世纪文学影响不大,时代风雷激荡,人生居无定所,哪有工夫像正冈子规躺在园子里描述花草虫鸟的细节。就是在21世纪,革命结束,拆迁再次令人们失去生活世界,在那些焕然一新的小区,细节的滋生恐怕尚待时日。从鲁迅们开始的“故乡批判”,令中国写作总是在朝向“新世界”,直到故乡旧世界几乎丧失所有细节,这在世界历史上相当“另类”。

(推荐人:于坚)

《逃离》

作者:(加拿大)艾丽丝·门罗

译者:李文俊

出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11月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

三大厚本,读起来就恨其不厚了。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快活,如读高阳,好几年没这种体验了。盛宴苦不久,吾心竟谁陈?我知书里也会写无常,写离散,但目前都是好的,暖的,洒脱的乡野,丰美的人情,飒爽的相知,自在的共处。他说他搞文学靠的是故乡思维。如今机场书店堆的小说,还有多少会提到故乡呢。

(推荐人:史航)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

作者:黄永玉

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8月

《谁说了算?自由意志的心理学解读》

《谁说了算?自由意志的心理学解读》

作者:(美)迈克尔·S.加扎尼加

译者:闾佳

出版: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7月

大脑中有一个“我”吗?这个“我”怎么形成?我们如何感知、判断,如何编故事?加扎尼加说,这是大脑整体运作的结果。本书还涉及物理学、社会学中那些决定“我”的部分。近来我喜欢说,什么分析哲学、现象学、后现代哲学,弄懂自由意志这个问题才高端,这是所有形而上问题中最难的之一,且已进入科学领域。

(推荐人:李淼)

《让“死”活下去》

作者是史铁生夫人,这是她怀念故者之作,但与寻常记述生平的写法不同,是一本至为深刻的反思生死的作品。类似这样的话在书中比比皆是:“想念死人是说,你要带着他的死,去活。那种活,不是以死为中心,是以孤独为中心。然后,死,才开始存在。与其相关的活者,依其生前刻下的痕迹之深浅、之独特,依其给予活者的汲取,依其活者的回忆之力,而与其共在。”今年已有几处评选“年度好书”,均遗漏此书,在我看来是不大公正的。

(推荐人:止庵)

《让“死”活下去》

作者:陈希米

出版: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1月

《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

此书对观看小津电影颇有助益,他的种种特色—内容上的,“文法”上的,风格,以及风格背后的电影美学观念—这里都一一讲到了。小津说他年轻时读维克多·弗里伯格的《电影制作法》,“现在想起来,是把很简单的道理故意写得很复杂”,他自己接受采访,写文章,多少有点故意反其道而行之。譬如他一再讲“电影无文法”,然而看过小津的电影就知道,他拍电影自成一套“文法”,在世界电影史上,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导演寥寥无几。

(推荐人:止庵)

《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

作者:(日)小津安二郎

译者:陈宝莲

出版: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3年5月

《在春天走进果园:来,让我们谈谈灵魂》

鲁米是13世纪伊斯兰苏菲教派的神秘诗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07年定为“鲁米年”,由此可见他对这个世界的影响。此前,我只能在豆瓣上找到鲁米一首首的散诗,并常在睡觉前摘抄一首,很快断定,这是我最喜欢的诗人,没有之一。

(推荐人:武志红)

《在春天走进果园:来,让我们谈谈灵魂》

作者:(波斯)鲁米

译者:梁永安

出版: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7月

《日本AV影像史》

解释清楚了一些长期困扰我的疑问,比如,为什么日本AV有的有马赛克,有的没有;有的马赛克粗大,有的细小。没解释清楚另外一些困扰我的问题,比如眉目姣好的AV女优都是因为什么投身这个事业?日本社会是否真的保持了初唐的混淳民风,看待性事如一箪食、一瓢饮?(推荐人:冯唐)

《日本AV影像史》

作者:(日)藤木TDC

译者:陈涤

出版: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8月

有时不妨读点旧书

《曾国藩言录》

在众多的曾国藩书籍中,这个版本还是我最喜欢的。以《曾文正公嘉言钞》为底子,收集、整理、归类了很多曾氏家书、奏折、日记中的精华。在“文革”中,曾国藩被当成刽子手被误读,改革开放后,又被当成成功学典范被误读。其实,曾国藩是中国社会里书生成事的样本,建议有雄心做些大实事的书生猛读、精读、反复读,比读《论语》受益大很多。

(推荐人:冯唐)

《曾国藩言录》

作者:曾国藩

出版:海南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4年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关于中国历代制度史的研究著作汗牛充栋,却使人如堕五里雾中,此书简洁清晰地勾勒出制度史的要素,让人对古代制度演变源流一目了然,实为入门之佳作。

(推荐人:杨念群)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作者:钱穆

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01年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孔子曰“仁者人也”,孙隆基认为这句话是中国文化对“人”的定义。“仁”字,左边是人字旁,右边是“二”,其含义是,“一个人”只能在“两个人”的关系中定义。并且,“一个人”必须要对另一个人“仁”,他的自我才在中国社会得以存在。这是中国只有集体主义而缺乏个人主义精神的文化缘由。不仅如此,在我的观察中,一个正常的国人,通常只是只有面子但缺乏爱的能力与热情的“好人”。为什么会这样?这是我最关心的话题,并一直通过心理咨询对一个个个体进行最微观的观察。孙隆基的这本书,则既在宏观又在微观上给出了鞭辟入里的分析,是今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推荐人:武志红)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作者:(台湾)孙隆基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6月

《千面英雄》

虽说弗洛伊德将俄狄浦斯情结视为人类共通之路,但却将其视为病态人性的一个关键。然而神话学家坎贝尔认为这是所有英雄都要通过的路,所以那些在出神状态领悟到共通人性的先知们,才将俄狄浦斯情结编织到全世界各地的神话故事中。精神分析学派的治疗师们普遍认为,中国的悲剧是我们普遍还未进化到这个节点,而还是幻想停留在妈妈的襁褓里。

(推荐人:武志红)

《千面英雄》

作者:(美)约瑟夫·坎贝尔

译者:朱侃如

出版:金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2月

《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

把一个清代谋反案件写成一篇惊心动魄的侦探故事,同时又深刻洞察剖析清代君主控制人心的诸种技术及其阴损表现。

(推荐人:杨念群)

《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

作者:史景迁

译者:温洽溢 吴家恒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3月

《印藏佛教史》

从释迦牟尼在印度创立佛教到小乘、大乘、密宗、藏传佛教,很少有人能用这么短的篇幅说明。这本书也没说明白到底不同流派有哪些差异,同一流派的各种仪轨都是什么作用,但是至少说明白了,这些差异的产生无外乎两个根本原因:第一,时代的需要,经典式微、外教跋扈,不得不另立新说。第二,众生根器有别,随机设教,权巧立说,根器差的用事续、行续,根器好的用瑜伽续,根器奇佳的用无上瑜伽续。

(推荐人:冯唐)

《印藏佛教史》

作者:刘立千

出版: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年2月

《阿莱夫》

博尔赫斯的短篇都是长篇小说的梗概。我能想象,在他未来众多的来世中,他会慢慢一个个扩写这些梗概,成就众多长篇。尽管我读不到了,我未来众多的来世可以读到

(推荐人:冯唐)

《阿莱夫》

作者:(阿根廷)豪·路·博尔赫斯

译者:王永年

出版: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2月

《金阁寺》

邻国的日本文学,展现出的是另一种华美绚烂,其中某些作品和中国散文小说的气质有近似之处,却又有区别,此书可以作为参照。

(推荐人:杨念群)

《金阁寺》

作者:(日)三岛由纪夫

译者:唐月梅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1月

猜你喜欢
推荐人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二十四期)
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特别推荐人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新疆新源实行领导干部推荐责任制
童迷欢乐岛
童迷欢乐岛
中国诗歌万里行
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对译者的影响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