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互联网专治各种不服

2014-11-07 06:46吴达
人物 2014年1期
关键词:洗脑格力雷军

文|吴达

编辑|张悦 张伟 采访|张悦 吴达

雷军互联网专治各种不服

文|吴达

编辑|张悦 张伟 采访|张悦 吴达

2014年愿望

小米手机产量突破4000万,让更多人能买到手机。

因为他打造了中国成长最快的电子消费品公司,在一年之内卖出了近2000万部小米手机,并且使之可能成为第一款拥抱世界的中国互联网产品。

出现在《人物》记者面前的小米手机创始人雷军先生似曾相识,他谈论格力空调的语气,让人想起已故苹果公司CEO史蒂夫·乔布斯在1984年怎样谈论IBM。“IBM本质上就是最糟糕的微软公司,他们根本不是创新的力量;他们是邪恶的力量。”乔布斯说。同样是面对庞然大物一般的对手,雷军也表现出绝对的自信。“互联网是种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击败落后的,落后的就算做到极致也是落后的。”他这样说起与格力CEO董明珠的赌局。2013年末在央视年度经济人物颁奖典礼现场,他称5年内小米公司的销售额将超过格力集团,不把两者之间尚存4倍之差当一回事,赌注为10亿元。

被与乔布斯放在一起谈论是让雷军反感但无法避免的现象。在他看来,“雷布斯”这个称号暗含了对“中国山寨”的嘲讽与批评。事实上,这种现象部分是因他自己而起。他借鉴了这位已故苹果公司创始人的很多风格——身穿牛仔裤和深色T恤,亲自主持盛大的产品发布会,精心策划现场演讲。小米手机虏获粉丝的方式也让人想起苹果,对忠诚度极高的“米粉”群体而言,用传教士一般的热情为小米传播“福音”是一种快乐的义务。

雷军承认乔布斯对自己影响至深,但他抵触所有试图将自己与乔布斯相提并论的说辞。“也许18岁我会想成为乔布斯第二,但是我四十几岁的时候我会愿意成为第二吗?”雷军说,“你觉得我会成为谁谁第二,那肯定不是我。”

相比乔布斯,雷军的确有许多不同。谈起与格力的赌局,他在宣示必将到来的胜利时,不忘恭维“格力是一家非常出色的企业,是中国家电企业最杰出的代表”,而乔布斯却喜欢对IBM的Logo竖起中指。雷军也会谦逊地表示“不是我雷军有多能干,互联网它就是这样的”,乔布斯则从不忘让你知道何时应当归功于他。

雷军得以在中国成功,也许正是他以一种更加持重有礼的做派行事。出道21年,名满天下,这位44岁的互联网资深从业者被欣赏者开玩笑地称为中国互联网业“劳模”,他本人也以此自诩。这个称呼体现了他的勤奋、好人缘,也隐含了早年的时不我予之意。他曾经的身份包括职业程序员、港交所上市公司金山软件的董事长、科技偶像、中国最负盛名的天使投资人。他有太多可以讲述的故事,让人们反而忽视了集如此多头衔于一身是多么不寻常。

可正如乔布斯凭借发布苹果手机才“封神”一样,雷军的个人声望真正达到顶峰,还是在2011年8月16日,这一天他发布了一款名为“小米”的智能手机。当他宣布1999元的低廉价格时,台下手持荧光棒的“米粉”兴奋地呐喊起来,看起来被一种集体情绪所裹挟。

得益于其性价比和身处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网络直销的小米手机广受欢迎,供不应求。今天,即便是对科技最无感的人也不会将这个品牌混同于粮食作物。在1900万部的出货量背后,是一家形象新颖的电子消费品公司在猎取其他老迈迟缓的手机的市场份额。

2013年上半年,小米卖出了703万台手机,营收达132.7亿。同年8月,雷军通过微博证实,小米已经完成新一轮融资,估值已经达到100亿美元,这意味着小米在智能手机领域超越了黑莓与诺基亚,成为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次于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在中国电子消费品公司中仅次于联想。

从商业层面上看,小米的全面成功还有待不断验证,仍然存在失败的可能性,其产品也远未臻于极致,部分功能还常遭人杯葛。但另一方面,就连硅谷也将它视作一股足以影响业态的潜在力量。凭借在2013年8月引入主管Android的Google全球副总裁Hugo Barra,小米成功地去除了中国公司最难洗脱的“山寨”、“廉价”的偏见。如果一切顺遂,小米可能成为第一款真正走向世界的中国互联网产品。

拍摄现场

接受采访的2个小时里,雷军出口频率最高的一句话是:“你同意吗?”他似乎更愿意运用劝导与说服的艺术,但如果有必要,他也会发号施令——同样是以一种柔软的方式。当摄影师要求他做出一些特殊动作时,他拒绝了。给出的理由是其他媒体让他摆拍照相,结果都不如人意。“不要,很难看”。他笑笑。“我年轻时上过当。”

成立两年多,在不同领域获得大批拥趸,小米仰赖的重要一点是“销售参与感”。注重营销体验这一点看起来得自乔布斯的真传,但雷军采用的方式完全不同。乔布斯以独裁式的控制欲闻名,他对完美的追求使得他不愿意对用户授权,甚至连更换电池这样的事情也要留给专业人员去做。雷军则要求小米的工程师每周根据用户建议对系统进行更新,并告知用户。“你看我多牛,你看小米按我这个改了吧,就是我设计的。”雷军说,“这种荣誉感是他们推销小米很重要的动力。”与苹果手机致力于一个封闭的世界不同,小米手机以开放著称。

雷军将创办小米科技的起因归结于18岁时的一个梦想:“创办一家世界一流的企业”。这听起来像是这位熟稔媒体的商人的公关语言。但是换个角度想,40岁前他的确已经完成了常人追求的自我实现:财务自由,经历传奇,交游广泛,现象级的影响力。相较周鸿祎、马化腾等同级别名人,雷军只有在自创公司的单项成就上有所不如,用他的话说,“小成过”。“我干小米更多是来过瘾的,输了赔了无所谓了。”雷军在接受《人物》杂志采访时说。别因此以为他没有足够强的意愿再度证明自己——此前他还说过,“小米是我不能输的一件事,我无数次想过怎么输,但要真是输了,我这辈子就踏实了。”

人物PORTRAIT=P

雷军=L

对赌:八卦掌遇到机枪还是会死

P:你和格力总裁董明珠在央视年度经济人物颁奖现场对赌10个亿,这是事先导演好的吗?

L:央视最后没有宣布获奖的时候,你不知道自己会获奖。他们告诉我的是,董明珠跟你PK,没有告诉我全部的内容。见到董明珠的时候,我说你伶牙俐齿,我肯定说不过你,你嘴下留情。我说赌一块钱,她说赌10个亿。我并不怕输,但不认为企业家该用打赌的方式来表达信心。

P:这个赌局有关5年内小米的销售额会不会超过格力,现在小米是300亿,格力是1007亿,这个赌局当真吗?

L:格力是一家非常出色的企业,1000亿以后还保持着非常高速的增长和非常高的利润率,是中国家电企业最杰出的代表,但是它要是和互联网企业比增长率比规模,必输无疑。所以当时我就说赌一块钱得了,赌多了大家到时候当不当真。董明珠在现场直播的时候说,要赌就赌10亿人民币,我主要怕大家不履约开个玩笑,我就把球踢给了马云,问支付宝敢不敢担保?咱就别在这里侃山了,当着全国人民,你要有本事你就真赌。我肯定输得起,马云他不敢担保,所以我不知道董明珠她当不当真。

小米是一个民营企业,格力本质上还是国有企业,你说怎么赌?我相信让我个人赌,我敢赌,让小米赌,我觉得我的合伙人也能够理解我在那种局面下的困境。

格力是传统家电企业,实际上这个赌是说互联网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比谁能胜出,虽然传统生产力搞了20多年,互联网生产力搞了两三年,好像不可比,规模差4倍,但是在5年之内就会颠覆过来。你想格力的1000亿是花了25年以上做出来的,小米的300亿是2年干出来的,第一年可能是8倍,第二年变成4倍,第三年可能3倍,第四年可能是2倍,第五年可能就超过了,或者第6年就超过了,这个增长率差很远。我觉得5年之内我们搞定的概率是非常非常之高的。就是闭着眼睛说5年搞不定,10年一定搞定。

它一定会赢,不是我雷军有多能干,互联网它就是这样的。互联网是种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击败落后的,落后的就算做到极致也是落后的。就像马云讲的,你八卦掌练到再强,遇到机枪你还是会死。微博上很多人说3年小米就能够搞过格力,我说不要低估格力,格力很强大,增长也很快,董明珠也很强,但是遗憾的是她遇到互联网。洪波(互联网评论家)发明了一句话:“互联网专治各种不服。”

1900万部2013年小米手机销售量

P:小米目前的增长率是多少?你预计5年之内的平均增长率是多少?

L:我们今年对去年的增长率超过了140%,互联网在早期发展的时候都是以超过100%的速度成长。当然我也不主张太快,太快容易翻船,所以小米在未来几年的增长率我的预测是在100%—150%之间,按照这个速度5年连续翻番,我算了一下是32倍,小米有机会做到3000亿人民币上下,就看格力的增长率了。

P:你在两年前的创业沟通会上说,小米要做世界顶级的智能手机。今天的小米离这个目标还差多远?

小米成功地去除了中国公司最难洗脱的“山寨”、“廉价”的偏见。如果一切顺遂,小米可能成为第一款真正走向世界的中国互联网产品

5.5亿元

双11当天成交金额

L:小米到今天为止做了两年多的手机,我相信它的品牌、产品已经广受消费者的认可和喜欢,但是离顶级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需要时间。我自己很骄傲的事情是小米在从“中国制造”转“中国创造”的路上往前又迈了一两步,但是想成为世界顶级的电子消费品公司,没有10-20年的打算我觉得是妄想。从我们创办之初就坚持5年之内不上市,这是为了克制大家的虚荣和贪婪,认认真真把产品做好。

谈管理:不打卡、不洗脑、不开会

P:小米采用了一种扁平化的组织架构,没有很多国内科技企业奉行的毛氏管理的气息,这是为什么?

L:小米的管理会比很多创业公司的管理更开放,我觉得有几点原因,第一是我出道比较早,出道以后认识的第一个老板是张旋龙,他是香港人。80年代我们金山接受的就是香港式的商业文化;第二,我们当时所处的行业是全世界最领先的,竞争对手是微软这样的国际巨头,这个非常不一样;第三,我也很感激我当时的兄长、老板求伯君,他也是一个很大气的人,还有很幸运的也因为联想投资金山,我认识了柳总(柳传志)、杨元庆——同事、朋友都是这种与国际接轨的人,使我所受的教育国际化程度非常高。

回过来再讲这次创办小米,8个合伙人之中,5个人是从国外回来的,全是跨国公司的高管。在这种文化下,(小米)会跟全球顶级公司的文化非常之像。Hugo Barra跟我谈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融入,他担心能不能融入小米文化,我跟他说,第一,我们8个人里面有5个人是从美国回来的,他们都曾在跨国公司;第二,小米有几百名员工来自于跨国公司,我肯定你来之后工作的环境和硅谷的人文环境是一样的。现在他来了两个月,我没听他抱怨过。

小米也不洗脑,原来我们金山经常洗脑,经常开会教育,小米不用。中国有一些很成功的企业,我说你们老洗脑,如果从一开始被洗成这样,会觉得全世界的好公司就你们一家。我说办金山的时候也洗脑,我也会啊,我咋不会啊,我们洗脑最恐怖的时候每天早上9点例会开一小时,你们信吗?一起喊口号咱也干过,魔鬼培训咱们也干过无数趟,你跟金山同事一聊,你会发现他们说的话、用的语言都一模一样。我年轻的时候干过,干完以后第一觉得累,第二有点逆潮流,按现在的网络语言叫“反人类”。所以我最烦洗脑,第二烦开会,烦PPT,所以我们今天全革命了。我们一年只写一回PPT就是发布会的PPT,要写就写到让你震惊,要么就不写,这就是我的原则。不写PPT,几乎不开会,也基本不洗脑,但是小米是一家文化价值观非常强的公司,它是顺应人性的文化价值观,我们强调人欲即天理,强调与人为善,和用户交朋友,友谊,信任,开放,而且一起干。

P:你是用价值观来凝聚思想。

L:是的。小米就是不想做一家大家看起来管理得很好的企业。看起来管理得很好是很容易的,管理的真谛是什么?管理的真谛是高效率,高成长。传统意义上理解的管理就是防范风险,先假设你是坏人,设无数个条款来看住你,它是“人本恶”的管理思想。如果是人本善,比如美国的管理,只要这个人不说谎,敬业,有责任心就可以了,就像今天的小米管理强调信任、责任心,这个东西可被信赖,你做事情靠谱,你愿意负责任就可以了,找一帮有责任心的人,有经验的人,要什么管理呢,放手让大家干就可以了,这就是小米的管理。

我和阿黎(黎万强)是从金山出来的,我们金山是弹性工作制,但是我们还是打卡,来晚一点没关系你打下卡,很正常。我们创办小米之后,早期的日常事务是林斌(和黎万强同为小米联合创始人)和阿黎管,阿黎去买了一个打卡机,为了打卡机我们讨论了一整天,最后那个打卡机没有用。很多国内的高科技公司有打卡机但是不打卡,所谓不打卡是说不管你几点上班,但是需要你打张卡,你几点来的几点走的,它的好处是月底一看、年终一看就知道你是不是偷懒了,因为公司一大总有人不自觉,这也是一种管理方法。但是,我们是让99%的人麻烦一点,去甄别1%的人?还是相信所有人?最后的结果是,我们相信所有人,哪怕有人在中间混,也认了。

100亿美元小米公司估值

初期我们也还做了另外一件事情,创业的时候我们所有的人都投了钱,也都是股东,一开始在磨合的阶段,还没有确定哪一个项目牵头。我们在2010年4月1日聚齐了,6月1日才开始干活,磨合的时候做了几个小项目,刚开始干了一个多月,有一个同事跟我谈,说这里怎么跟我们以前在微软一样,上午10点多钟来下午6、7点钟走,一周干5天,那我们这个公司没前途啊,他说我的同学创业都干7天的。他跟我谈完之后我找林斌谈,林斌认同以后我们找全员一起谈心。当时人不多,30个左右,我说我们把跨国公司大好的工作放弃了,来小米创业,工资也没跨国公司高,公司也没有跨国公司大,咱们图什么,咱们要不好好干,出来创业有什么价值呢?我说你要去一个创业企业,公司朝九晚五你趁早就别去,这个公司没有前途,高科技公司如果不拼命凭什么你比别人做得好?最终我们所有创业者达成的共识是,每周自愿承担更多的工作量。小米不强制你,只是提倡你努力工作,因为我们员工平均年龄偏大,很多人都有孩子了,6天工作大家有压力,我说等我们到了一定的营业规模,企业有一定的人数了,我们不强调加班,也不鼓励加班。去年是大小周,今年是5天工作制,周末你愿意加班是你的事情公司不鼓励。在我所有参与的创业公司里面,我觉得小米的工作强度算中等偏上,不算最强的。

P:你强调让大家放手干,但是一旦有人破了底线是不是也零容忍?

L:我们是零容忍的公司。比如对于商业贿赂,这个最要命。还有责任心,还有纪律,因为我们的工作保密性比较高,因为泄密我们干掉了一个员工,还有员工把员工福利的F码,全卖给了黄牛,也被开除了。他们觉得自己干这件事情好像对公司利益也没伤害,但是我们这么畅销,消费者一天到晚骂我们跟黄牛勾结,所以抓住以后干掉。

P:中国社会有很多坏了规矩或者说潜规则的现象,甚至是一种普遍存在,你能这么严格要求自己和员工吗?

L:我自己觉得,不这么做你做不成,你走不远,像我们去年亮出的税单,126亿的营业额,19亿的税,你想过没有,这是多么高的标准?我觉得不要在小的事情上犯错误,这也是小米能够在140%多的增速上,依然非常平稳,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很稳健。

包括讲产品品质,比如说第一代红米出来已经订了40万的货,元器件有一些都生产了,别人觉得质量可以了,我觉得质量还是不够好,我们去跟每一家供应商商量,那些货是你的芯片退给你,能不能商量一下,我们赔你们一半的钱,东西我们不要了。在这样减亏的情况下,我们还是损失了4000万人民币上下。

339947部双11当天手机销量

谈成长:公司不是雷老板一个人的

P:你好像不喜欢“营销”这个词。

L:他们昨天给我扣了3个帽子,第一个叫“营销”,第二个叫“没有共赢”,第三个帽子叫“没有技术”,我觉得都很可笑,今天互联网营销本质是口碑,口碑就是过硬的产品和过硬的服务,没有这两点支撑,没有用户的口口相传是根本不可能营销的,社会化媒体是什么,是用户传用户,东西不好你能卖1900万的手机吗?不是开玩笑的,那是一个天文数字的量,1900万只手机就意味着100个中国人有1.5个人买了小米。

P:我觉得小米搞的是粉丝经济。用一个可能不恰当的比方,就像郭敬明和韩寒,郭敬明的东西不一定好,但是卖得好。所以,不一定口碑好,就说明产品过硬。

L:我们不去点评郭敬明好还是韩寒好,这个会得罪人。但是有一条,好和不好不是评论家评论的,而是用户说了算。小米最在乎的是小米的粉丝怎么看小米,我从来都没有想过,我们要从4岁服务到80岁的人群,我们服务小米粉丝,所以我们的口号是:“因为米粉,所以小米。”我们的核心诉求是发烧友喜欢我们,懂的人喜欢我们。原来我为什么不接受采访?你要是不懂,你不懂(就)不懂,不懂无所谓,不在乎,我只要懂的人懂。

P:3年前,你反思总结自己40岁前的商业生涯,有一句话是“人欲即天理,更现实的人生观”,这指的是什么?

L:中国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儒家文化又以朱熹理学为主,朱熹理学核心思想是:存天理,去人欲,用很严格的等级观念来维持整个封建社会的体系,所以他们的哲学思想就是规则。明代末期出来一个新的哲学家,就是王阳明,他的观点是:去天理,存人欲,他讲人心向背就是天理,大家都希望怎么做,这个事情就是对的。这有一点像美国法制的陪审团制度,大家认为你有没有罪,这个很不一样,是以人欲为主的。如果我们是存天理的,你这个规则要被大家接受就要洗脑,反复洗脑。

为什么小米反洗脑呢?跟这种哲学思想有关。我们创业努力干活,他们为什么要努力干你跟我说说?你雷老板要创业你活该7乘以24小时,你说咱们同事们为什么?如果没有大家一起持股,没有大家一起创业,你觉得你凭什么要求人家?这就是人心向背,为什么会有员工站起来说我们这样干下去不行,我们跟微软一样上下班没前途?这不是我提的。我们都想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我们都想赚点钱解决自己的生活压力。每一个人都是这么想的,但是公司不能是你雷老板一个人的,让我们所有人都这么做,然后就开始讲艰苦创业。小米从来不谈留人,不需要,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一起干的,共享远景,共享梦想,一起做一件牛逼的事情。

P:作为一名再出发的创业者,你会背负很大的压力,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L:我觉得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减压的方式,我做小米的时候已经把个人荣辱放在一边了。对我这样一个出道比较早的老革命来说,也曾经小成过,也够了,干小米更多是来过瘾的,输了赔了都无所谓,这个心理关我已经过了,我已经干过一个循环,而且休息过几年,当我再干的时候最需要克服的就是压力。前一年半小米极其低调,就是因为有风险,当我们真正看到已经有一定的成功把握,再出来讲的时候压力就小了。我的建议是,一个曾经的成功者再创业的时候一定要低调,过高地运用以前的影响力和资源,会把自己的预期调得很高,把大家的预期也调得很高,你的压力就大,如果你静悄悄地干,谁也不知道,摔了一跤没人看到也无所谓。我觉得减压最重要的就是,在局面不明朗的时候保持低调。

猜你喜欢
洗脑格力雷军
启蒙与洗脑的区别
洗脑
雷军的汽车探戈
海格力斯和仇恨袋
洗脑与洗头
格力玩“多栖”
雷军的小米帝国
格力 大玩家的小确幸
琼瑶:最出色的洗脑专家
雷军:40岁的时候别忘记18岁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