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下的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路径研究

2014-11-10 17:28何文虎
西部金融 2014年9期
关键词:中小商业银行发展路径互联网金融

何文虎

摘 要:互联网金融时代,中小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同时存在。本文建议中小商业银行通过提高大数据挖掘、分析、治理和应用能力,加大非纯粹网络银行和纯粹网络银行建设力度,培养和引进复合性金融人才,尽快实现全面转型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中小商业银行;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4(9)-0047-05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与发展既有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搜索引擎等现代科技的支持,也是金融服务和金融资源配置需要普惠化、便捷化和高效化的现实需要。当前,互联网金融主要有网络支付结算、网络融资、网络投资理财、网络信息服务、网络货币、网络银行、网络保险和网络证券八种模式。其中,网络支付结算、网络融资、网络投资理财在我国发展迅猛。第三方网络和移动支付方面,根据银信联统计,2009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为3.1万亿元,2013年则达到20.7万亿元,预计2014年将为29.1亿元。另据预测,到2014年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达3850亿人民币,用户规模将达到3.87亿人1;网络信贷方面,以阿里小贷为例,截至2013年末,阿里小贷投放贷款总额已超过1000亿元,服务客户超过32万户;私人理财方面,以余额宝理财为例,截至2013年末,余额宝客户超4300万,交易规模突破1800亿元。

未来,互联网金融将在两方面实现发展突破。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走向融合,创新并孕育出将银行业务、保险业务、证券业务等各类金融业务混为一体的网络金融超市,为金融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3A金融服务。另一方面,以差异化的经营策略、简便快捷的流程设计、流畅贴切的客户体验为理念的直销银行、直销证券和直销保险将作为新的金融业态出现。它们的出现将打破地点、时间和传统物理网点的限制,通过移动电子终端、传真、互联网等媒介手段,实现金融业务、保险业务、证券业务等金融服务的直接交易,为特定金融消费者提供普惠、实惠、快捷、安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一、互联网金融对中小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企业崛起对中小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不同规模的银行产生的影响程度不同。和中小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雄厚,业务经营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企业和重点产业”,向网上银行和互联网金融进军较早,因此大型商业银行在此次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浪潮中受到的冲击较中小商业银行要小。总的来说,互联网金融对中小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网络信贷影响中小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市场份额。一方面,无论是P2P网络信贷(拍拍贷),B2B贷款(阿里小贷)、B2C贷款(京东商城)和C2C贷款(e淘宝网),还是以天使汇为代表的众筹平台融资,国内已出现的网络信贷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小微贷款,体现在贷款额度较小,贷款期限较短,贷款人群为以个人和小微企业为主要对象的网络用户。以阿里小贷为例,截至2012年底,阿里金融累计向20万家小微企业发放总额为500亿元的贷款,户均贷款仅为6.1万元,实际年化利率为6.7%,贷款期限有95%在3天至6个月以内2。从2010年至2012年,阿里金融共向超过50万家的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发放总额超过1100亿元的贷款,户均贷款仅为7000元3。另一方面,由于中小商业银行实力较小,以“差异化、特色化、零售化”为经营目标,将社区居民、中小微企业和农民作为主要客户目标群,中小微企业贷款和个人用户贷款在中小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中比例较高。网络信贷的迅速发展无疑会对中小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产生影响。此外,由于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持,网络信贷的办理效率高于中小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办理效率,办理成本低于中小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办理成本,网络信贷将蚕食中小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市场份额。

其二,网络金融信息服务和网络金融中介服务在填补金融服务空白的同时也降低了客户对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需求和依赖。2007年以来,受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存贷款利差日趋收窄,中小商业银行开始进行业务转型,增加中间业务利润在营业利润中的比重。以网络支付、银行卡收单和预付卡业务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对中小商业银行在银行中间业务领域“跑马圈地”产生了挑战。在未来,互联网金融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本、外币结算、代理保险和证券业务、咨询顾问业务等业务,使中小商业银行支付结算功能和金融中介服务功能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其三,全能网络金融超市的出现将促使中小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经营业务、物理网点、业务流程、网络信息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加快进行全面转型。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银行业务、保险业务、证券业务等业务混合经营的趋势加快,全能网络金融超市的出现可以预期。由于中小商业银行的理念定位和客户选择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存在竞合的关系,中小商业银行在进行全面战略转型的过程中将会借鉴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验,或进行金融互联网改革或直接向互联网金融进军。

(二)大型商业银行进军网络金融领域对中小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影响。一直以来,受巴莱多定律(二八定律)的影响,我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秉承金融市场20%的优质客户能给其带来80%的利润的理论。然而,受到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的影响,我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正在加快二次转型步伐。随着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商业银行发展中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和个人金融业务的成本会降低。据博思艾伦咨询公司的统计,在1999年中期,美国银行网点开展业务的单位成本超过1美元,而网络银行的单位交易成本仅约1美分(刘海平,2000)。另据测算,我国银行网点的单笔交易成本为3.06元,而网上银行的单笔交易成本仅为0.49元(蒋照辉,2011)。2007年以来,我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将资产业务向小微企业和个人用户延伸。由于大银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和个人用户贷款业务的成本降低、效率提高,中小商业银行在开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和个人用户贷款业务中的成本和效率优势将不复存在,此举必将对中小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开展产生冲击。

此外,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或与电商平台合作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或独自实施金融互联网战略,通过运用科学分析手段对其拥有的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和处理,分析金融客户的消费偏好,提升风险防范模型的精确度,必将巩固其支付结算中介地位、资源配置核心地位。中小商业银行进军互联网金融的困难加大,与大型商业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展开竞争的难度增加。

(三)网络信贷对中小商业银行发展影响的理性思考。互联网金融中的网络信贷和中小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之间存在互惠共生的关系。伴随互联网金融的改革发展和中小商业银行成功转型,互联网金融中的网络信贷业务和中小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必将由非对称互惠共生状态向对称性互惠共生状态演进,最终促使我国中小微企业信贷市场和个人信贷市场形成一种分工协作和适度竞争同时存在的均衡状态。事实上,网络信贷供给方和中小商业银行选择小微信贷的细分客户市场不同。如果将中小微企业和个人用户按照经营质量、资产规模(个人财产规模)分为优质中小微企业和优质个人用户与次优中小微企业和次优个人用户,则网络信贷供给方主要选择以次优中小微企业和次优个人用户为主的客户市场而中小商业银行主攻以优质中小微企业和优质个人用户为主的信贷市场。如图1中S1为中小商业银行贷款供给曲线,S2为网络信贷资金供给曲线,D1为优质中小微企业和优质个人用户贷款需求曲线,D2为次优中小微企业和次优个人用户贷款需求曲线。S1曲线在利率达到一定程度向后弯曲的原因是由于银行与中小微企业及个人客户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在信贷融资市场上表现为随着贷款利率定价的提高,贷款违约风险逐渐增加。受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影响,次优中小微企业和次优个人用户相比优质中小微企业和优质个人用户更愿意接受高利率定价,而利率定价太高时,优质中小微企业和优质个人用户会退出信贷需求市场。因此,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银行认为能接受过高贷款利率定价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主要是次优的,针对这一部分客户,银行就会减少授信额度而不是提高利率定价。如图1,S1与D1在A点达到供需平衡,S2与D2在B点达到供需平衡。在A点的贷款授信额度大于B点,但贷款利率定价低于B点。S1与D2交于C点表明中小商业银行资金供给和次优中小微企业和次优个人用户资金需求也存在唯一的均衡,但此处的均衡无法满足次优中小微企业和次优个人用户所有的资金需求,次优中小微企业和次优个人用户还需要通过网络信贷和其它融资渠道来满足剩余融资需求。

次优中小微企业和次优个人用户的贷款需求一般小于优质中小微企业和优质个人用户,因此,B点的均衡授信额度小于A点的授信额度。此外,网络信贷企业凭借对其拥有的海量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客户交易数据进行挖掘和处理,降低了网络信贷资金供给方与中小微企业及个人用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实现网络信贷能供给次优中小微企业及次优个人用户信贷需求的可能性。鉴于次优中小微企业及次优个人客户贷款违约风险更高,贷款利率定价相对高于优质中小微企业及优质个人客户贷款利率定价,即B点的均衡利率水平高于A点。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我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应用大数据技术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客户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必将进军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信贷市场,并对网络信贷和中小商业银行双双产生影响。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相比,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依然存在:第一,中小商业银行实力相对较强、信誉度相对较高。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财务实力、金融生产能力、营销能力、交易规模都远远超过互联网金融企业。以资产规模和交易规模为例,截止2013年末,我国中小型银行总资产达到29.6万亿元,各项贷款业务达到17.12万亿元9。相比较而言,虽然互联网金融发展较快,但无论是总资产规模还是交易规模都相形见绌。此外,中小商业银行在居民和企业中的公信度、诚信度高于互联网金融企业。第二,中小商业银行的客户目标群大于互联网金融企业,且拥有更丰富的客户资源。理论上,互联网金融企业和中小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对象相同,但就目前而言,互联网金融的目标客户群主要为部分互联网用户、智能手机用户和数字电视用户,而中小商业银行的客户群体不仅包括互联网金融企业所有的金融客户群,还包括未能享受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互联网用户、智能手机用户和数字电视用户,以及非互联网用户、非智能手机用户和非数字电视用户。此外,中小商业银行经过长期经营发展积累了庞大的客户资源,为其应用大数据技术和进军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客户资源支持。第三,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软硬件基础设施更完善。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不仅拥有包括资产负债业务、支付结算、清算等在内的IT基础架构和设施完善的物理网点,还拥有丰富的金融人才和IT人才储备。与中小商业银行相比,互联网金融企业虽然扩张迅速,但软硬件设施有限,可抵押、质押资产较少。第四,风险防范制度更完善,市场监管完备。当前,只有阿里小贷、上海陆金所等少数互联网金融企业建立起相对健全的风险管控体系,大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由于缺乏风险防范经验、风险防范理论指导和大数据支持而未建立起风险防范体系。中小商业银行却已建立起健全的风险防范制度。此外,国内针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体系已经建立健全,而互联网金融的行业监管仍在研究和探讨中。

不过,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也存在不少劣势。首先,中小商业银行经营观念转变需要时间,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相对僵化。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正在向以客户价值诉求为导向转变,但理念转变需要时间。另外,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已有的组织结构既没有充分体现各银行自身的发展特色,又将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银行分支机构捆绑,导致金融资源配置分散化和低效率,还导致管理层次过多、机构链条过长。相对于中小商业银行,刚刚成立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化,信息传递和流程化处理更高效。其次,中小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和客户信用资质评定存在局限性。受风险偏好和客户信用资质评定规定的影响,缺乏抵押品和质押品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人用户往往被排斥在中小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之外,为互联网金融企业业务拓展提供了机会。再次,商业银行缺乏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软硬件基础。当前,中小商业银行的大数据技术挖掘和处理能力有待提高,熟悉金融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匮乏,缺少适合互联网金融业务开展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最后,中小商业银行进军互联网金融领域面临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大型商业银行的双重夹击。

中小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企业相比具有的优势使其能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进行资源整合和管理流程再造,构建新的价值网络,改善客户金融服务水平,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同时,中小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存在的劣势使其在应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大型商业银行的挑战、进行全面转型时的路径选择具有了一定的针对性。

三、中小商业银行未来竞争发展路径探析

(一)提高中小商业银行的数据挖掘整合、分析、治理和应用能力。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商业银行拓展了全新的客户沟通渠道和营销渠道,提供了规避金融风险的新方法,加速了金融服务向虚拟化发展的趋势,拥有挖掘和分析大数据的能力也成为商业银行之间以及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之间竞争的新手段。能否掌握并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中小商业银行至关重要。

建议中小商业银行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其一,建立“数据仓库”,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数据标准流程。各中小商业银行应充分挖掘和整理自身拥有的结构化和半结构化金融数据,建设线上金融基础数据库。应结合半结构化和结构化数据的特点,在其内部各部门制定统一的业务解释和数据处理标准,建立内部通用的数据处理模型或数据标准流程。其二,积极与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大数据平台”及数据分析专业厂商展开合作,尽可能实现信息数据的整合、共享与处理。中小商业银行既要和电商平台合作,实现双方拥有的数据资源的共享,又要加强与数据分析专业厂商合作,提高数据存量的综合挖掘和处理能力。其三,建立线上征信系统,健全风险防控体系。安全性仍然是当下商业银行经营发展首要考虑的问题。中小商业银行应以“数据仓库”为基础建立线上征信系统,提高对金融客户信用评级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并以线上征信系统为基础,建立更加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二)分长短期做好非纯粹网络银行和纯粹网络银行建设。建议中小商业银行在短期内加快以客户价值诉求为核心的网上银行建设,在长期内设立集金融混业经营和多元化金融服务的全能网络金融超市。短期内,中小商业银行在建设自身价值链时,可借鉴互联网金融的新特点,以客户价值诉求为导向加快网上银行建设。首先,以建设智能网点来确保客户价值诉求实现。中小商业银行应通过设置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体验区,再配置员工一对一引导讲解,让客户在实现自助办理银行业务的同时感受自身价值诉求实现的快感。其次,提升网上银行的服务质量,满足客户的多样化应用需求。做到确保网络银行提供软硬件环境的有形性(网站界面布局优美、网站信息更新快捷、网站视觉效果良好)、网络银行使用的方便性(能在任何时间、地点使用网银账户并获得各项金融服务)、金融服务提供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最后,进一步简化业务操作流程和办理流程,创新和整合金融产品。借鉴网络信贷小贷评审的经验,应用大数据技术来简化各项业务操作流程和办理流程,实现包括负责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在内的所有银行业务的网络化和虚拟化。同时,挖掘整合客户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信息,为中小微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量身打造全方位、特色化的优质金融产品。

长期内,建设包括银行业务、保险业务、证券业务、投资理财等各类金融业务融为一体的网络金融超市。网络金融超市在银行业竞争中将发挥出三方面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是各类产品种类齐全,功能完善,能较好满足金融消费者的金融服务需求;二是网络金融超市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能为客户提供更快捷、更低廉的金融服务;三是网络金融超市以客户价值诉求为中心的理念思想将改革部门分隔的传统金融服务提供模式。总之,网络金融超市的建设能解决中小商业银行“三级管理、一级经营”的僵化组织结构,为金融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的优质、多样、快捷、安全、低成本金融服务。

(三)加快培养和引进服务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复合性金融人才。目前,中小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主要分为熟悉前台业务的经济金融专业人才和熟悉后台业务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类人才,这种单一知识结构的人才储备无法适应互联网金融时代对银行从业人员的要求。建议中小商业银行在加快培训已有员工的同时,注重引进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大型商业银行的优秀复合型人才,力争培养一大批既熟悉银行金融业务,又熟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以应对互联网金融和大型商业银行的冲击。

(四)加快推行中小商业银行的全面转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经营发展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双重压力。内部方面,中小商业银行存在公众认知度较低、存款资源不足、支付结算渠道不畅通、员工素质不高、金融产品创新乏力、组织结构僵化等问题;外部方面,我国银行业金融市场已实现卖方到买方市场的转变,存贷利差持续收窄,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在支付结算、投资理财和小微信贷等领域挤压中小商业银行生存空间。为应对内外部考验,中小商业银行加快转型势在必行。建议中小商业银行以“虚拟化、差异化、特色化、零售化、普惠化”为理念定位,以中小微企业、社区居民和农民为服务对象,尽快实现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线上线下网点建设、信息技术、经营业务等方面的全面转型。

参考文献

[1]巴曙松.从互联网金融模式看直销银行发展[J].中国外汇,2014,(1):43-47。

[2]曹少雄.商业银行建设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的思索与探讨[J].农村金融研究,2013,(5):54-58。

[3]冯军政,陈英英.P2P 信贷平台:新型金融模式对商业银行的启示[J].新金融,2013,(5):56-59。

[4]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3,(4):14-16。

[5]梁璋,沈凡.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挑战[J].新金融,2013,(7):47-51。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et Finance

HE Wenhu

( Guyuan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Guyuan Ningxia 756000)

Abstract: I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 financ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the business development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mmercial banks coexist.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respond to the challenges of the internet finance by improving the mining, analysis,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of the gross data,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on-pure internet banks and pure internet banks, training and introducing the compound financial talents, and achieving a comprehensive transform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Keywords: internet finance;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mmercial bank; development path

责任编辑、校对:李东旭

中小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企业相比具有的优势使其能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进行资源整合和管理流程再造,构建新的价值网络,改善客户金融服务水平,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同时,中小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存在的劣势使其在应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大型商业银行的挑战、进行全面转型时的路径选择具有了一定的针对性。

三、中小商业银行未来竞争发展路径探析

(一)提高中小商业银行的数据挖掘整合、分析、治理和应用能力。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商业银行拓展了全新的客户沟通渠道和营销渠道,提供了规避金融风险的新方法,加速了金融服务向虚拟化发展的趋势,拥有挖掘和分析大数据的能力也成为商业银行之间以及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之间竞争的新手段。能否掌握并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中小商业银行至关重要。

建议中小商业银行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其一,建立“数据仓库”,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数据标准流程。各中小商业银行应充分挖掘和整理自身拥有的结构化和半结构化金融数据,建设线上金融基础数据库。应结合半结构化和结构化数据的特点,在其内部各部门制定统一的业务解释和数据处理标准,建立内部通用的数据处理模型或数据标准流程。其二,积极与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大数据平台”及数据分析专业厂商展开合作,尽可能实现信息数据的整合、共享与处理。中小商业银行既要和电商平台合作,实现双方拥有的数据资源的共享,又要加强与数据分析专业厂商合作,提高数据存量的综合挖掘和处理能力。其三,建立线上征信系统,健全风险防控体系。安全性仍然是当下商业银行经营发展首要考虑的问题。中小商业银行应以“数据仓库”为基础建立线上征信系统,提高对金融客户信用评级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并以线上征信系统为基础,建立更加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二)分长短期做好非纯粹网络银行和纯粹网络银行建设。建议中小商业银行在短期内加快以客户价值诉求为核心的网上银行建设,在长期内设立集金融混业经营和多元化金融服务的全能网络金融超市。短期内,中小商业银行在建设自身价值链时,可借鉴互联网金融的新特点,以客户价值诉求为导向加快网上银行建设。首先,以建设智能网点来确保客户价值诉求实现。中小商业银行应通过设置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体验区,再配置员工一对一引导讲解,让客户在实现自助办理银行业务的同时感受自身价值诉求实现的快感。其次,提升网上银行的服务质量,满足客户的多样化应用需求。做到确保网络银行提供软硬件环境的有形性(网站界面布局优美、网站信息更新快捷、网站视觉效果良好)、网络银行使用的方便性(能在任何时间、地点使用网银账户并获得各项金融服务)、金融服务提供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最后,进一步简化业务操作流程和办理流程,创新和整合金融产品。借鉴网络信贷小贷评审的经验,应用大数据技术来简化各项业务操作流程和办理流程,实现包括负责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在内的所有银行业务的网络化和虚拟化。同时,挖掘整合客户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信息,为中小微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量身打造全方位、特色化的优质金融产品。

长期内,建设包括银行业务、保险业务、证券业务、投资理财等各类金融业务融为一体的网络金融超市。网络金融超市在银行业竞争中将发挥出三方面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是各类产品种类齐全,功能完善,能较好满足金融消费者的金融服务需求;二是网络金融超市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能为客户提供更快捷、更低廉的金融服务;三是网络金融超市以客户价值诉求为中心的理念思想将改革部门分隔的传统金融服务提供模式。总之,网络金融超市的建设能解决中小商业银行“三级管理、一级经营”的僵化组织结构,为金融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的优质、多样、快捷、安全、低成本金融服务。

(三)加快培养和引进服务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复合性金融人才。目前,中小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主要分为熟悉前台业务的经济金融专业人才和熟悉后台业务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类人才,这种单一知识结构的人才储备无法适应互联网金融时代对银行从业人员的要求。建议中小商业银行在加快培训已有员工的同时,注重引进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大型商业银行的优秀复合型人才,力争培养一大批既熟悉银行金融业务,又熟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以应对互联网金融和大型商业银行的冲击。

(四)加快推行中小商业银行的全面转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经营发展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双重压力。内部方面,中小商业银行存在公众认知度较低、存款资源不足、支付结算渠道不畅通、员工素质不高、金融产品创新乏力、组织结构僵化等问题;外部方面,我国银行业金融市场已实现卖方到买方市场的转变,存贷利差持续收窄,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在支付结算、投资理财和小微信贷等领域挤压中小商业银行生存空间。为应对内外部考验,中小商业银行加快转型势在必行。建议中小商业银行以“虚拟化、差异化、特色化、零售化、普惠化”为理念定位,以中小微企业、社区居民和农民为服务对象,尽快实现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线上线下网点建设、信息技术、经营业务等方面的全面转型。

参考文献

[1]巴曙松.从互联网金融模式看直销银行发展[J].中国外汇,2014,(1):43-47。

[2]曹少雄.商业银行建设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的思索与探讨[J].农村金融研究,2013,(5):54-58。

[3]冯军政,陈英英.P2P 信贷平台:新型金融模式对商业银行的启示[J].新金融,2013,(5):56-59。

[4]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3,(4):14-16。

[5]梁璋,沈凡.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挑战[J].新金融,2013,(7):47-51。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et Finance

HE Wenhu

( Guyuan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Guyuan Ningxia 756000)

Abstract: I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 financ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the business development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mmercial banks coexist.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respond to the challenges of the internet finance by improving the mining, analysis,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of the gross data,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on-pure internet banks and pure internet banks, training and introducing the compound financial talents, and achieving a comprehensive transform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Keywords: internet finance;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mmercial bank; development path

责任编辑、校对:李东旭

中小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企业相比具有的优势使其能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进行资源整合和管理流程再造,构建新的价值网络,改善客户金融服务水平,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同时,中小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存在的劣势使其在应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大型商业银行的挑战、进行全面转型时的路径选择具有了一定的针对性。

三、中小商业银行未来竞争发展路径探析

(一)提高中小商业银行的数据挖掘整合、分析、治理和应用能力。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商业银行拓展了全新的客户沟通渠道和营销渠道,提供了规避金融风险的新方法,加速了金融服务向虚拟化发展的趋势,拥有挖掘和分析大数据的能力也成为商业银行之间以及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之间竞争的新手段。能否掌握并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中小商业银行至关重要。

建议中小商业银行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其一,建立“数据仓库”,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数据标准流程。各中小商业银行应充分挖掘和整理自身拥有的结构化和半结构化金融数据,建设线上金融基础数据库。应结合半结构化和结构化数据的特点,在其内部各部门制定统一的业务解释和数据处理标准,建立内部通用的数据处理模型或数据标准流程。其二,积极与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大数据平台”及数据分析专业厂商展开合作,尽可能实现信息数据的整合、共享与处理。中小商业银行既要和电商平台合作,实现双方拥有的数据资源的共享,又要加强与数据分析专业厂商合作,提高数据存量的综合挖掘和处理能力。其三,建立线上征信系统,健全风险防控体系。安全性仍然是当下商业银行经营发展首要考虑的问题。中小商业银行应以“数据仓库”为基础建立线上征信系统,提高对金融客户信用评级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并以线上征信系统为基础,建立更加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二)分长短期做好非纯粹网络银行和纯粹网络银行建设。建议中小商业银行在短期内加快以客户价值诉求为核心的网上银行建设,在长期内设立集金融混业经营和多元化金融服务的全能网络金融超市。短期内,中小商业银行在建设自身价值链时,可借鉴互联网金融的新特点,以客户价值诉求为导向加快网上银行建设。首先,以建设智能网点来确保客户价值诉求实现。中小商业银行应通过设置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体验区,再配置员工一对一引导讲解,让客户在实现自助办理银行业务的同时感受自身价值诉求实现的快感。其次,提升网上银行的服务质量,满足客户的多样化应用需求。做到确保网络银行提供软硬件环境的有形性(网站界面布局优美、网站信息更新快捷、网站视觉效果良好)、网络银行使用的方便性(能在任何时间、地点使用网银账户并获得各项金融服务)、金融服务提供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最后,进一步简化业务操作流程和办理流程,创新和整合金融产品。借鉴网络信贷小贷评审的经验,应用大数据技术来简化各项业务操作流程和办理流程,实现包括负责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在内的所有银行业务的网络化和虚拟化。同时,挖掘整合客户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信息,为中小微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量身打造全方位、特色化的优质金融产品。

长期内,建设包括银行业务、保险业务、证券业务、投资理财等各类金融业务融为一体的网络金融超市。网络金融超市在银行业竞争中将发挥出三方面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是各类产品种类齐全,功能完善,能较好满足金融消费者的金融服务需求;二是网络金融超市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能为客户提供更快捷、更低廉的金融服务;三是网络金融超市以客户价值诉求为中心的理念思想将改革部门分隔的传统金融服务提供模式。总之,网络金融超市的建设能解决中小商业银行“三级管理、一级经营”的僵化组织结构,为金融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的优质、多样、快捷、安全、低成本金融服务。

(三)加快培养和引进服务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复合性金融人才。目前,中小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主要分为熟悉前台业务的经济金融专业人才和熟悉后台业务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类人才,这种单一知识结构的人才储备无法适应互联网金融时代对银行从业人员的要求。建议中小商业银行在加快培训已有员工的同时,注重引进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大型商业银行的优秀复合型人才,力争培养一大批既熟悉银行金融业务,又熟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以应对互联网金融和大型商业银行的冲击。

(四)加快推行中小商业银行的全面转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经营发展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双重压力。内部方面,中小商业银行存在公众认知度较低、存款资源不足、支付结算渠道不畅通、员工素质不高、金融产品创新乏力、组织结构僵化等问题;外部方面,我国银行业金融市场已实现卖方到买方市场的转变,存贷利差持续收窄,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在支付结算、投资理财和小微信贷等领域挤压中小商业银行生存空间。为应对内外部考验,中小商业银行加快转型势在必行。建议中小商业银行以“虚拟化、差异化、特色化、零售化、普惠化”为理念定位,以中小微企业、社区居民和农民为服务对象,尽快实现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线上线下网点建设、信息技术、经营业务等方面的全面转型。

参考文献

[1]巴曙松.从互联网金融模式看直销银行发展[J].中国外汇,2014,(1):43-47。

[2]曹少雄.商业银行建设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的思索与探讨[J].农村金融研究,2013,(5):54-58。

[3]冯军政,陈英英.P2P 信贷平台:新型金融模式对商业银行的启示[J].新金融,2013,(5):56-59。

[4]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3,(4):14-16。

[5]梁璋,沈凡.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挑战[J].新金融,2013,(7):47-51。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et Finance

HE Wenhu

( Guyuan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Guyuan Ningxia 756000)

Abstract: I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 financ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the business development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mmercial banks coexist.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respond to the challenges of the internet finance by improving the mining, analysis,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of the gross data,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on-pure internet banks and pure internet banks, training and introducing the compound financial talents, and achieving a comprehensive transform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Keywords: internet finance;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mmercial bank; development path

责任编辑、校对:李东旭

猜你喜欢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路径互联网金融
浅议中小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体系构建
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其对策探讨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