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南朝寒人掌机要之现象

2014-11-10 17:00王越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5期

王越

[摘 要]南朝时政治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皇权重振、士族逐渐衰落和寒人开始兴起。这样的社会背景使得南朝诸多方面在沿承魏晋旧制的基础上也有所变动。本文以探讨南朝职官制度中“中书通事舍人”一职的权职和地位变化,浅析南朝寒人掌机要之现象。

[关键词]南朝;寒人;中书通事舍人

《隋书·百官志》记载:“《易》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既陈,贵贱位矣。是以圣人法乾坤以作则,因卑高以垂教,设官分职,锡珪胙土,由近以制远,自中以统外。”这种法则,逐渐演变成为职官制度。由于朝代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每朝的职官制度会在前朝的基础上有所变动。职官制度沿革至南朝时,皇权和世族力量的起伏,反应到职官制度上的就是寒人掌机要。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南朝多以寒人掌机要“条云:‘至宋、齐、梁、陈诸君,则无论贤否,皆威福自己,不肯假权于大臣……于是不得不用寒人。人寒则希荣切而宣力勤,便于驱策……然地当清切,手持天宪,口衔诏命,则人虽寒而权自重,权重则势利尽归之。”由此观之南朝时寒人在一定程度上被启用。南朝寒人掌机要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寒人多掌典签,一是寒人多掌中书通事舍人一职,且位轻权重。从南朝《百官志》和《隋书·百官志》等文献中,可以看到在一定的社会政治形势下,中书通事舍人这一职位的变动。

舍人一职在先秦时已存在,当时作为君主近臣,是为亲信。然而中书通事舍人一职则是从魏晋时期开始的,《晋书·百官志》云:“案晋初初置舍人、通事各一人。江左合舍人、通事,谓之通事舍人,掌呈奏案章。”中书通事舍人是中国古代职官制度中类似秘书一类的职官,在魏晋之际通事舍人为中书省属官。《宋书.百官志》曰:“……后省通事,中书差侍郎一人直西省,又掌诏命。宋初又置通事舍人,而侍郎之任轻矣。舍人直阁内,隶中书。”从这段文献中,可以看到刘宋时的职官制度在沿袭了晋朝制度的同时,又有了新的改变:一是中书省的最高长官中书监、令逐渐演化为有名无实的空头衔,而起草诏令的权利多转移到中书侍郎手中。二是自刘宋又置通事舍人后,中书侍郎的起草诏令之权有多被转移,也成了清闲无事的头衔。总的来说,自刘宋时起,中书通事舍人的重要性渐长,且在众多文献有记载,皇帝的佞幸多任中书通事舍人一职,官卑地微,易掌控之。到齐代,职官制度中通事舍人一职的转变更为突出,《通典.职官卷》载:“齐永明初,中书通事舍人四员,各住一省,时谓之‘四户,权倾天下。”齐时的中书通事舍人有四人,个人一省,号为“四户”,品级虽底,但权力极重。时人有曰:“宁可拒至尊之敕,不可违舍人之命。”就可以反映出当时中书通事舍人的威望极高。到了梁代,职官制度又有所改变,《隋书.百官志》载:“梁武帝受命之初,官班多同宋、齐之旧……通事舍人,旧入直阁内。梁用人殊重,简以才能,不限资地,多以他官兼领。其后除通事,直曰中书舍人。”由此观之,在梁代时中书通事舍人的用人范围更广,任用也较为灵活。从南朝《百官志》来看,以中书舍人为代表的寒人参与政治的比例增大,并且在皇权与世族的斗争中,寒人反倒成为皇权的代表,委以重任,逐渐由早期的通报奏事,传递文书,演变为位轻权重,参与议政,有时权倾朝野。

清人赵翼关于“南朝寒人掌机要”的言论,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南朝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的。东晋建国就是在北方大族和江南原著大族的共同辅佐下建立起来的,这也就决定了皇权先天衰弱。随着战乱的频繁,政权的交替,世家大族逐渐腐朽,而多数以军功起家的寒人将领则拥有了在战乱中立足的根基。南宋开国皇帝刘裕和南陈开国皇帝陈霸先均是以军功起家建国,而南齐、南梁的开国皇帝萧道成、萧衍虽然出自兰陵世家,但是并不算是门阀大姓。南朝的开启,最大的特点就是皇权重振、士族逐渐衰落和寒人开始兴起,这也就导致了南朝起职官制度的有所改变,有的从刘宋时开始,有的在东晋末期就已经有了。

南朝时皇权重振、士族逐渐衰落和寒人开始兴起是有原因的,除了皇权的集中加强外,还有世族自身的衰败和寒人势力的上升。世族自身的衰败在于:其一是门阀士族自身堕落,安于现状。其二是门阀士族多重名声,所任官职多为清美之选,重文轻武,无实权。其三是世家大族不与外通婚,发展范围越来越小;其四是受战乱打击,尤其是“侯景之乱”,南方世家大族大都被残杀殆尽。相反,寒人势力上升:其一是寒人多以军功起家,手握军权。其二自刘宋以后,寒人多掌中书通事舍人一职,位微而权重。

南朝时,出任中书通事舍的大臣都极具影响力。刘宋孝武帝时戴法兴,巢尚之等任中书通事舍人,有很大的权威,凡诛赏处分,内外诸事均参与其中;废帝时,戴法兴权倾朝野。至齐时,《南史.茹法亮传》载:“茹法亮久为中书通事舍人,后出为大司农。中书势利之职,法亮恋之……太尉王俭谓武帝曰:‘天文乖误,此由四户。帝纳之而不改。”由此可看出中书通事舍人职权已经极重。到了梁朝,武帝任用寒人朱异为中书通事舍人,典掌机要,朱异后官至中领军,始终兼任中书舍人,居权要三十余年,影响颇大。

但是,在看待“南朝寒人掌机要”的同时,要认清掌机要并不是掌权。南朝以来,由于皇权需要加强,位高权重的官职与皇权产生矛盾,则位轻的中书通事舍人一职受到重视。这个职位一般由寒人出身的皇帝的佞幸担任,一是其官卑地微,易掌控之。二是华门重玄轻儒,不擅吏事,安于现状。所以寒人担任中书通事舍人可以解决这两方面问题。但是这些舍人没有良好地文化素养,擅长的只是吏事,地位仍然低微是靠迎合皇帝而获得一时的恩宠,具有不稳定性,参政议政的权利未成定制。因而往往在皇位交接时,他们便失去了靠山,失去权利,随着皇位的交替沉浮,变动极大。在《南齐书》、《南史》中戴法兴、茹法亮等人都被史家列入《幸臣列传》、《恩幸列传》,可见公众世人是没有认可这一职位,中书通事舍人所代表的寒人掌机要也只是在南朝一些特定的坏境下发生的。

参考文献:

[1][6]魏微、《隋书》、中华书局、1973

[2]赵翼、《廿二史劄记校证》、中华书局、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