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4-11-10 10:03倪江红
化学教与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体验式初中化学教学

倪江红

摘要:体验式教学的价值并不只是提出了一种教学形态,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有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学思想,是实现学生素质实质性发展的理想选择。实施体验式教学也是贯彻新课程理念、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初中化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1-0030-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1.011

一、问题提出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体验的重要性,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1];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的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2]

二、体验式教学实施策略

1. 在实验探究中体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知识的产生以及形成过程,它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的基本途径。学生在实验探究的体验,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了“做科学”的亲身体验。所以教师应充分应用教科书上的实验素材,使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方式获取知识和培养实验技能,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地动脑动手,体验科学家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从而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比如,学生对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困难,教材上仅仅提到烧碱固体在空气中会潮解,还会吸收二氧化碳,然后直接出了反应方程式。在上课时一般老师往往会直接告知学生反应生成了碳酸钠,而并不做演示实验,学生只能死记硬背。笔者在课上为学生做了“瓶吞鸡蛋”的演示实验(如图1),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当学生看到老师将氢氧化钠溶液注入锥形瓶后,鸡蛋瞬间掉落瓶中,全场震惊!可以说所有同学的热情被点燃。接着笔者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进行分析鸡蛋掉落瓶中的原因,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小组间进行评价。最后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笔者再适时追问如何验证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同学们七嘴八舌,提出了很多方案。有同学说用酚酞检验,但立即被其他同学否定;有同学可以用盐酸检验,看是否有气泡生成。最后有同学提出用如图2方法进行检验:

在实验探究中,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还能够从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中抓住主要矛盾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更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2. 在情境创设中体验

化学新课程标准主张化学教学要回归学生生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展开学习,使学习融合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并将所学的化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从而使学生体验化学的真实有用。所以创设情境是引发学生体验的重要途径。

(1)运用化学史实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我国著名教育家、化学家傅鹰教授曾说过:“一门科学的历史是那门科学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因为科学只能给我们知识,而历史却能给我们智慧。”化学知识是在人类的生活实践和生产实践中经过不断积累、总结、再实践、再总结而形成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善于把化学史和化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化学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化学史素材,有效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比如在讲酸碱指示剂时,笔者会向学生介绍石蕊的发现过程。英国著名科学家波义耳非常喜爱鲜花,有一天园丁给他送来一束紫罗兰,他边欣赏边向实验室走去,进入实验室将手中的紫罗兰放在桌上,便开始做实验,当他向烧瓶中倾倒盐酸时,不小心溅出了少许酸液,而这酸液又恰好溅到紫罗兰的花瓣上,波义耳叹息之余,将紫罗兰拿去用水冲洗,结果惊奇地看到溅上盐酸的紫罗兰花瓣都变为红色。以此为启示,波义耳和他的助手分别用不同的溶液进行试验,结果发现,酸都能使紫罗兰变成红色。用紫罗兰花瓣作试验不方便,于是,他们制取鲜花浸出液,它遇酸变红,遇碱变蓝,从那时起,石蕊试液就被作为酸碱指示剂确定下来了。[3]

(2)运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直观

近年来,电教媒体已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正是创设情景特别是真实情景的最有效工具,尤其是在学生较难理解时,可以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构成物质的微粒》教学中,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这些微粒构成,太抽象,对刚接触化学微观世界的学生来说不好理解,无法想象,学生不感兴趣,觉得很枯燥。 可以借助多媒体动画,以水电解为例,展示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再运用挂图和分子结构模型来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结合挂图分析分子的构成,通过演示活动模型说明新分子的形成过程,使微观现象宏观化,化抽象为具体,便于学生理解,使学生产生非常深刻的感性认识。

(3)以新闻热点渲染情境

在热点新闻中有很多与化学有关的信息,比如食品安全、空气污染、瓦斯爆炸、化学武器等等。教师应根据新闻热点,及时指导学生用正确的眼光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成就感。比如在学习混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时,教师就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进行分析。或者就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中,民众疯抢加碘盐事件,指导学生通过计算进而否定通过吃加碘盐来抵抗辐射的不合理性。endprint

3. 在社会实践中进行体验

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获得亲身参与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不但能发展实践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的优秀品质,还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化学的真实有用性 。

比如在学完高炉炼铁的原理后,组织学生参观钢铁厂;在掌握了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后,参观自来水厂。 通过参观学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了感性认识,拓宽了知识面。利用寒暑假期,我们组织学生开展化学社会实践活动。如:调查调查苏州市垃圾分类处理情况、检测苏州市区雨水的pH值、苏州河道污水治理情况、采集公共场所的空气运用传感器测定二氧化碳的含量等等,要求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应用化学知识撰写论文或调查报告。通过社会实践的体验,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拓宽,并且科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也大大增强。

三、 体验式教学的流程模式

通过体验式教学的课堂实践,笔者总结了体验式教学的流程模式,这个模式包括四个环节:

(1)设计教学内容

体验式教学模式中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能引发学生的体验感,必须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心理状况出发,确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同时课前要求学生完成一些任务,比如在学习《溶液的酸碱性》时,可提前布置学生去寻找花瓣或树叶自制酸碱指示剂,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同时为体验式教学的进行做好热身准备。

(2) 创设体验环境

教师有目的创设形象、生动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产生体验。体验环境必须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实际和现实生活,提供一种生动活泼的场景和氛围,让学生充当活动中的某个角色并用该角色应有的思想、态度、情感、行为、语言等来处理情境中的问题,将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模拟或虚拟再现出来。

比如在学习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古诗《石灰吟》的视频画面,介绍《石灰吟》创作背景: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在铿锵有力的吟诵中,学生的注意力被充分吸引过来,然后请学生分析《石灰吟》的字面意思,体会这首托物言志诗的内涵并尝试解释诗中蕴含的化学涵义。通过视频画面、图片情境、文字情境,为碳酸钙在高温下灼烧发生分解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体验环境。

(3)全身心地进行体验

体验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处于主导地位,就是尝试打破师生界限,发动学生参与教学,营造一种轻松的上课环境,让学生不知不觉就能投入到学习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可以布置给学生一定的任务,然后在课堂上抽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成果。还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点评其他学生的表现,如果单纯地让教师点评,那么学生自我表现的意识被压制。

在这一阶段中,教师以引导激发活动为主,学生在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已有的认知、情感,通过辅助的教学手段自主建构情境,表达自己的认知、情感体验。

(4)体验后的总结与点评

在体验过程中,不同学生对体验活动的认识和体会有不同。一般在体验结束后,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条件,组织学生进行体验后的分享。可以让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提出与体验的项目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说出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的评价,对于存在疑问的问题加以解决。 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运用体验和归纳的语言点进行实际运用,然后由教师进行评判和纠正,引导学生分享在活动中的内心感受,使学生的个人所得,变成大家共同分享的精神成果,使各种体验、感悟、经验得到提升,从而留下深刻印象。

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对情境内容进行分析,积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并及时回馈他们的这种体验,增加活动体验的有效性。

四、结语

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更好地促进知识内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经实践能力,促进情感的生成使之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 章小波.做科学——《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的一点解读[J]. 化学教育,2013,(2)

[2] 王海霞.体验式教学浅谈[J].大学教育,2012,(2)

[3] 赵永芹. 谈中学化学教育中的化学史教学[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7,(5)

[4] 田红云. 体验式教学的认识论基础及应用探析[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6)endprint

3. 在社会实践中进行体验

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获得亲身参与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不但能发展实践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的优秀品质,还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化学的真实有用性 。

比如在学完高炉炼铁的原理后,组织学生参观钢铁厂;在掌握了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后,参观自来水厂。 通过参观学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了感性认识,拓宽了知识面。利用寒暑假期,我们组织学生开展化学社会实践活动。如:调查调查苏州市垃圾分类处理情况、检测苏州市区雨水的pH值、苏州河道污水治理情况、采集公共场所的空气运用传感器测定二氧化碳的含量等等,要求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应用化学知识撰写论文或调查报告。通过社会实践的体验,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拓宽,并且科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也大大增强。

三、 体验式教学的流程模式

通过体验式教学的课堂实践,笔者总结了体验式教学的流程模式,这个模式包括四个环节:

(1)设计教学内容

体验式教学模式中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能引发学生的体验感,必须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心理状况出发,确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同时课前要求学生完成一些任务,比如在学习《溶液的酸碱性》时,可提前布置学生去寻找花瓣或树叶自制酸碱指示剂,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同时为体验式教学的进行做好热身准备。

(2) 创设体验环境

教师有目的创设形象、生动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产生体验。体验环境必须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实际和现实生活,提供一种生动活泼的场景和氛围,让学生充当活动中的某个角色并用该角色应有的思想、态度、情感、行为、语言等来处理情境中的问题,将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模拟或虚拟再现出来。

比如在学习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古诗《石灰吟》的视频画面,介绍《石灰吟》创作背景: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在铿锵有力的吟诵中,学生的注意力被充分吸引过来,然后请学生分析《石灰吟》的字面意思,体会这首托物言志诗的内涵并尝试解释诗中蕴含的化学涵义。通过视频画面、图片情境、文字情境,为碳酸钙在高温下灼烧发生分解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体验环境。

(3)全身心地进行体验

体验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处于主导地位,就是尝试打破师生界限,发动学生参与教学,营造一种轻松的上课环境,让学生不知不觉就能投入到学习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可以布置给学生一定的任务,然后在课堂上抽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成果。还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点评其他学生的表现,如果单纯地让教师点评,那么学生自我表现的意识被压制。

在这一阶段中,教师以引导激发活动为主,学生在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已有的认知、情感,通过辅助的教学手段自主建构情境,表达自己的认知、情感体验。

(4)体验后的总结与点评

在体验过程中,不同学生对体验活动的认识和体会有不同。一般在体验结束后,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条件,组织学生进行体验后的分享。可以让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提出与体验的项目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说出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的评价,对于存在疑问的问题加以解决。 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运用体验和归纳的语言点进行实际运用,然后由教师进行评判和纠正,引导学生分享在活动中的内心感受,使学生的个人所得,变成大家共同分享的精神成果,使各种体验、感悟、经验得到提升,从而留下深刻印象。

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对情境内容进行分析,积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并及时回馈他们的这种体验,增加活动体验的有效性。

四、结语

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更好地促进知识内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经实践能力,促进情感的生成使之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 章小波.做科学——《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的一点解读[J]. 化学教育,2013,(2)

[2] 王海霞.体验式教学浅谈[J].大学教育,2012,(2)

[3] 赵永芹. 谈中学化学教育中的化学史教学[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7,(5)

[4] 田红云. 体验式教学的认识论基础及应用探析[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6)endprint

3. 在社会实践中进行体验

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获得亲身参与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不但能发展实践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的优秀品质,还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化学的真实有用性 。

比如在学完高炉炼铁的原理后,组织学生参观钢铁厂;在掌握了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后,参观自来水厂。 通过参观学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了感性认识,拓宽了知识面。利用寒暑假期,我们组织学生开展化学社会实践活动。如:调查调查苏州市垃圾分类处理情况、检测苏州市区雨水的pH值、苏州河道污水治理情况、采集公共场所的空气运用传感器测定二氧化碳的含量等等,要求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应用化学知识撰写论文或调查报告。通过社会实践的体验,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拓宽,并且科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也大大增强。

三、 体验式教学的流程模式

通过体验式教学的课堂实践,笔者总结了体验式教学的流程模式,这个模式包括四个环节:

(1)设计教学内容

体验式教学模式中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能引发学生的体验感,必须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心理状况出发,确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同时课前要求学生完成一些任务,比如在学习《溶液的酸碱性》时,可提前布置学生去寻找花瓣或树叶自制酸碱指示剂,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同时为体验式教学的进行做好热身准备。

(2) 创设体验环境

教师有目的创设形象、生动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产生体验。体验环境必须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实际和现实生活,提供一种生动活泼的场景和氛围,让学生充当活动中的某个角色并用该角色应有的思想、态度、情感、行为、语言等来处理情境中的问题,将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模拟或虚拟再现出来。

比如在学习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古诗《石灰吟》的视频画面,介绍《石灰吟》创作背景: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在铿锵有力的吟诵中,学生的注意力被充分吸引过来,然后请学生分析《石灰吟》的字面意思,体会这首托物言志诗的内涵并尝试解释诗中蕴含的化学涵义。通过视频画面、图片情境、文字情境,为碳酸钙在高温下灼烧发生分解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体验环境。

(3)全身心地进行体验

体验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处于主导地位,就是尝试打破师生界限,发动学生参与教学,营造一种轻松的上课环境,让学生不知不觉就能投入到学习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可以布置给学生一定的任务,然后在课堂上抽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成果。还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点评其他学生的表现,如果单纯地让教师点评,那么学生自我表现的意识被压制。

在这一阶段中,教师以引导激发活动为主,学生在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已有的认知、情感,通过辅助的教学手段自主建构情境,表达自己的认知、情感体验。

(4)体验后的总结与点评

在体验过程中,不同学生对体验活动的认识和体会有不同。一般在体验结束后,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条件,组织学生进行体验后的分享。可以让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提出与体验的项目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说出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的评价,对于存在疑问的问题加以解决。 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运用体验和归纳的语言点进行实际运用,然后由教师进行评判和纠正,引导学生分享在活动中的内心感受,使学生的个人所得,变成大家共同分享的精神成果,使各种体验、感悟、经验得到提升,从而留下深刻印象。

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对情境内容进行分析,积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并及时回馈他们的这种体验,增加活动体验的有效性。

四、结语

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更好地促进知识内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经实践能力,促进情感的生成使之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 章小波.做科学——《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的一点解读[J]. 化学教育,2013,(2)

[2] 王海霞.体验式教学浅谈[J].大学教育,2012,(2)

[3] 赵永芹. 谈中学化学教育中的化学史教学[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7,(5)

[4] 田红云. 体验式教学的认识论基础及应用探析[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6)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验式初中化学教学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用体验式探究活动打开探索之门
浙江金华开展新录用年轻公务员体验式实践锻炼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