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本主义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研究与应用

2014-11-10 03:56刘娟娟
科技资讯 2014年14期
关键词:人本主义教学

刘娟娟

摘 要:本文通过对人本主义的概念、观点的介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运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人本主义在外语教学中的内涵进行解读,分析了学生学习动机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促进者的新型师生关系以及新时期的外语教学目标,从而使人本主义在英语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更为广泛。

关键词:人本主义 大学外语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b)-0157-01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起源于20世纪的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它是在对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的批判中形成和发展的,被称为第三势力心理学。其代表人物为马斯洛、罗杰斯和库姆斯等。其中最著名的是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

1 人本主义的内涵

人本主义教育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本主义关注的是人的整体发展,在培养目标上,除德智体外,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中,非智力因素又被称为情感因素,包括: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动机、策略和学习者之间以及其与教师之间的情感。罗杰斯认为情感和认知不可分割,他提出了“完人”的概念,即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灵力量融会一体的人。

2 利用人本主义观念,分析学生学习动机及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的采用的测量工具是spss21.0。问卷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受试者的个人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专业以及高考英语成绩等。问卷的第二部分是笔者自制的大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问卷,其KMO系数为0.801,良好,适合做相关分析。

2.1 学习动机

动机对于外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笔者通过SPSS21.0对非智力因素调查问卷中的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得出如下结果:学生的学习动机V4与学生的英语等级V3和高考成绩的Sig.值分别为0.021和 0.000,达到了0.05与0.01的显著水平,可以论证动机与学习成绩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2.2 情感

大学英语对情感因素的忽视是我国目前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学校里学生最大的需求是爱和自尊的需要。如果学生无法在课堂中感受到爱与尊重,他们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学习语言,更不会通过学习实现自身的价值。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调节学生的情绪,使他的情感达到最佳的状态。这也验证了罗杰斯的学习理论,学生是一个个有着鲜明感情特征的独立个体,他们应该以一个“完人”的形象参与课堂,即情感与理智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增进学习。

2.3 焦虑(表1)

焦虑是是外语学习中的重要因素。Scovel将焦虑分为促进性焦虑和妨碍性焦虑。研究表明,适当的焦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成绩。由上表可知,51.5%的同学在考试过程中感到焦虑,其中选择十分焦虑和置之不理的同学,考试通过率都不是很理想,分别为2%、4%。反之,选择焦虑和沉着应对的考生的考试通过率分别为16.8%和17.8%。

3 应用人本主义教学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1 学生:学生的主体

在外语教学中,首先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大学生作为成年人,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目标,能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因而,教师只需相信、信任学生,将课堂还给学生。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组织一些活动如:英语角、话剧表演、英语晚会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帮助并促进学生体验英语学习带给他们的成就感,让其真正体会到作为学习主体的快乐。

3.2 教师:学习的促进者

传统的外语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大部分学生不敢质疑老师的观点。长此以往,学生养成了一种消极的学习习惯,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人云亦云,失去了创造力。人本主义者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促进者。首先,教师是一个真诚的人。他尊重、珍视学生,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其次,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学习者和促进者的关系,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3.3 教学目标:教会学习

21世纪是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新时代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是可持续发展,学习理念是终身学习。据笔者访谈,很多大二学生在通过公共四级之后就放弃了英语学习,造成学习上的脱节,毕业时想拾起来已不负可能。人本主义的教育目标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众所周知,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因此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适应变化,如何学习。唯有如此,才能为广大学习者提供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4 结语

人本主义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整体性,对于从事外语教育的人很有启迪。然而,人本主义也有其弊端比如过于偏重情感问题,弱化了教师的作用,强化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实际的教学、学习环节,可操作性不强。但是由于大学生已具备了良好的认知能力,其总的来说,利大于弊。随着我国外语教学的改革,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促进人本主义在更大范围内被更广泛的接受。

参考文献

[1] 史桂荣.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教育[J].中国西部科技,2008(31):69-70.

[2] 苏文瑾.外语教学中的人本主义[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4):92-94.

[3] (美)亚伯拉罕·马斯洛,著.动机与人格[M].徐金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 张奇勇.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评述[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S2).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本主义教学
人本主义视角下以集体为中心的班级管理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对待中职学生的人本主义教育观
科学管理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在某互联网公司的运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及其简评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