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P法在大学生作弊评估中的应用

2014-11-10 04:11刘丽华张炯
科技资讯 2014年14期
关键词:调查问卷

刘丽华++张炯

摘 要:本文通过调查本校大学生作弊现象问卷的形式,了解了大学生作弊现状,分析了影响考试作弊的内因、外因和解决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作弊现象对策进行评估。

关键词:作弊评估 AHP法 调查问卷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b)-0198-02

在当今社会上,应试教育已经普遍成为一种选拔人才的教育制度,无论中小学生,还是高中生,甚至是大学生,都必须面临考试[1]。考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评价手段,广泛运用于考核受试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总结检查教学成果,也是评估学校工作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考试对于各类学校来说都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可是近几年来高校学生在考试中的作弊现象比较严重[2]。本文通过对本校大学生考试作弊情况的问卷调查,期望透过调查结果了解大学生对待考试作弊现象的态度、作弊原因和动机等,以便寻求转变学风校风的有效策略。

1 调查结果分析

1.1 考试作弊原因的调查

那么,他们作弊的初衷是什么呢?在调查分析中,我们发现学生考试作弊的动机,并不单是“平时不用功,临急抱佛脚”,调查结果显示考试作弊动机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将其分成学生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大部分。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调查显示有68.8%的学生是想取得更好的成绩,争得奖学金或其他奖项而作弊的,58.1%的学生选择别人都作弊心理不平衡,52.7%的学生选择没复习好,避免挂科, 49.5%的学生认为监考不严,惩罚也不重故选择作弊,16.1%的人认为作弊已成习惯,没什么大不了的,9.7%的学生由于对考试反感而作弊,4.3%的学生选择其他原因。

1.2 改善作弊措施的调查(如表1所示)

2 AHP方法进行分析

下面结合调查结果,给出用AHP解决各措施排序问题的具体操作。

(1)建立问题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2)构造判断矩阵。

通过两两比较下层诸因素对上层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并赋予一定的分值,一般采用T·L·Saaty教授提出的1~9标度法[3],见表2。

根据比较标度法,准则层六个因素两两比较,得到下列判断矩阵:

(3)计算准则层各因素的权重。

(4)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由于判断矩阵是人为赋予的,所以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即评价判断矩阵的可靠性。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当时,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要对重新调整,直到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其中称为一致性指标,式中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为的阶数。称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T·L·Saaty给出了的值,见表3。

由公式计算出,得到一致性指标为,于是得到一致性比率,通过一致性检验。

根据因素权重向量

,将权重按大小顺序排列,得到各因素的排列为:B4,B2,B6,B1,B3,B5。

(5)对方案层计算权重以及一致性检验

分别对各方案层构造判断矩阵,用同样的方法求权重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可得:

由于措施C3的权重最大,因此,应该选择措施C3即改善现在的考试体制,跟调查分析得出的结果完全一致。

3 结语

日益严重的作弊现象,不仅使大学生成为道德堕落的青年,也使得大学教育培养全面创新人才的神圣使命受辱。然而大学生作弊,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仅仅是简单的不诚实、不道德的问题,而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的越轨行为。改革评价体系考试机制,是打击作弊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应顺应这一必然趋势。否则学生仍然会想方设法作弊,且手段将会与时共进、防不胜防。

参考文献

[1] 曹丽颖,陈帅君.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成因与对策[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09(12):1-2.

[2] 刘永平,张新立.高校学生考试作弊成因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0):136-137.

[3] 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endprint

摘 要:本文通过调查本校大学生作弊现象问卷的形式,了解了大学生作弊现状,分析了影响考试作弊的内因、外因和解决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作弊现象对策进行评估。

关键词:作弊评估 AHP法 调查问卷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b)-0198-02

在当今社会上,应试教育已经普遍成为一种选拔人才的教育制度,无论中小学生,还是高中生,甚至是大学生,都必须面临考试[1]。考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评价手段,广泛运用于考核受试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总结检查教学成果,也是评估学校工作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考试对于各类学校来说都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可是近几年来高校学生在考试中的作弊现象比较严重[2]。本文通过对本校大学生考试作弊情况的问卷调查,期望透过调查结果了解大学生对待考试作弊现象的态度、作弊原因和动机等,以便寻求转变学风校风的有效策略。

1 调查结果分析

1.1 考试作弊原因的调查

那么,他们作弊的初衷是什么呢?在调查分析中,我们发现学生考试作弊的动机,并不单是“平时不用功,临急抱佛脚”,调查结果显示考试作弊动机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将其分成学生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大部分。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调查显示有68.8%的学生是想取得更好的成绩,争得奖学金或其他奖项而作弊的,58.1%的学生选择别人都作弊心理不平衡,52.7%的学生选择没复习好,避免挂科, 49.5%的学生认为监考不严,惩罚也不重故选择作弊,16.1%的人认为作弊已成习惯,没什么大不了的,9.7%的学生由于对考试反感而作弊,4.3%的学生选择其他原因。

1.2 改善作弊措施的调查(如表1所示)

2 AHP方法进行分析

下面结合调查结果,给出用AHP解决各措施排序问题的具体操作。

(1)建立问题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2)构造判断矩阵。

通过两两比较下层诸因素对上层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并赋予一定的分值,一般采用T·L·Saaty教授提出的1~9标度法[3],见表2。

根据比较标度法,准则层六个因素两两比较,得到下列判断矩阵:

(3)计算准则层各因素的权重。

(4)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由于判断矩阵是人为赋予的,所以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即评价判断矩阵的可靠性。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当时,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要对重新调整,直到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其中称为一致性指标,式中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为的阶数。称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T·L·Saaty给出了的值,见表3。

由公式计算出,得到一致性指标为,于是得到一致性比率,通过一致性检验。

根据因素权重向量

,将权重按大小顺序排列,得到各因素的排列为:B4,B2,B6,B1,B3,B5。

(5)对方案层计算权重以及一致性检验

分别对各方案层构造判断矩阵,用同样的方法求权重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可得:

由于措施C3的权重最大,因此,应该选择措施C3即改善现在的考试体制,跟调查分析得出的结果完全一致。

3 结语

日益严重的作弊现象,不仅使大学生成为道德堕落的青年,也使得大学教育培养全面创新人才的神圣使命受辱。然而大学生作弊,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仅仅是简单的不诚实、不道德的问题,而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的越轨行为。改革评价体系考试机制,是打击作弊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应顺应这一必然趋势。否则学生仍然会想方设法作弊,且手段将会与时共进、防不胜防。

参考文献

[1] 曹丽颖,陈帅君.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成因与对策[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09(12):1-2.

[2] 刘永平,张新立.高校学生考试作弊成因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0):136-137.

[3] 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endprint

摘 要:本文通过调查本校大学生作弊现象问卷的形式,了解了大学生作弊现状,分析了影响考试作弊的内因、外因和解决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作弊现象对策进行评估。

关键词:作弊评估 AHP法 调查问卷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b)-0198-02

在当今社会上,应试教育已经普遍成为一种选拔人才的教育制度,无论中小学生,还是高中生,甚至是大学生,都必须面临考试[1]。考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评价手段,广泛运用于考核受试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总结检查教学成果,也是评估学校工作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考试对于各类学校来说都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可是近几年来高校学生在考试中的作弊现象比较严重[2]。本文通过对本校大学生考试作弊情况的问卷调查,期望透过调查结果了解大学生对待考试作弊现象的态度、作弊原因和动机等,以便寻求转变学风校风的有效策略。

1 调查结果分析

1.1 考试作弊原因的调查

那么,他们作弊的初衷是什么呢?在调查分析中,我们发现学生考试作弊的动机,并不单是“平时不用功,临急抱佛脚”,调查结果显示考试作弊动机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将其分成学生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大部分。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调查显示有68.8%的学生是想取得更好的成绩,争得奖学金或其他奖项而作弊的,58.1%的学生选择别人都作弊心理不平衡,52.7%的学生选择没复习好,避免挂科, 49.5%的学生认为监考不严,惩罚也不重故选择作弊,16.1%的人认为作弊已成习惯,没什么大不了的,9.7%的学生由于对考试反感而作弊,4.3%的学生选择其他原因。

1.2 改善作弊措施的调查(如表1所示)

2 AHP方法进行分析

下面结合调查结果,给出用AHP解决各措施排序问题的具体操作。

(1)建立问题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2)构造判断矩阵。

通过两两比较下层诸因素对上层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并赋予一定的分值,一般采用T·L·Saaty教授提出的1~9标度法[3],见表2。

根据比较标度法,准则层六个因素两两比较,得到下列判断矩阵:

(3)计算准则层各因素的权重。

(4)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由于判断矩阵是人为赋予的,所以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即评价判断矩阵的可靠性。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当时,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要对重新调整,直到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其中称为一致性指标,式中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为的阶数。称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T·L·Saaty给出了的值,见表3。

由公式计算出,得到一致性指标为,于是得到一致性比率,通过一致性检验。

根据因素权重向量

,将权重按大小顺序排列,得到各因素的排列为:B4,B2,B6,B1,B3,B5。

(5)对方案层计算权重以及一致性检验

分别对各方案层构造判断矩阵,用同样的方法求权重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可得:

由于措施C3的权重最大,因此,应该选择措施C3即改善现在的考试体制,跟调查分析得出的结果完全一致。

3 结语

日益严重的作弊现象,不仅使大学生成为道德堕落的青年,也使得大学教育培养全面创新人才的神圣使命受辱。然而大学生作弊,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仅仅是简单的不诚实、不道德的问题,而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的越轨行为。改革评价体系考试机制,是打击作弊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应顺应这一必然趋势。否则学生仍然会想方设法作弊,且手段将会与时共进、防不胜防。

参考文献

[1] 曹丽颖,陈帅君.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成因与对策[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09(12):1-2.

[2] 刘永平,张新立.高校学生考试作弊成因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0):136-137.

[3] 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endprint

猜你喜欢
调查问卷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基于HTML5的移动调查问卷设计及图形化分析
基于问卷调查的民族高校大学生民间信仰问题调查分析
SPSS软件在课题研究中的应用
大学生手机成瘾与人格特质分析
微信订阅服务中信息过载的调查与防控机制研究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试论解放学生还学生自由
普通二本院校大学生学习动力调查分析
浅谈反习惯性违章在防人因失误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