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创新能力素质培养途径研究

2014-11-10 04:24邓德球
科技资讯 2014年14期
关键词:女大学生途径创新能力

邓德球

摘 要:目前我国的创新型人才较为缺乏,所以培养拥有创新能力的女大学生显得十分重要。文章从目前女大学生的现状出发,解读了目前女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以及难点,并且从中小学教育,家长培养,社会看法几个方面提出了对于女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

关键词:创新能力 女大学生 培养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b)-0212-02

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大,而女性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加巨大。所以对于女性创新型的培养成为了学校和社会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目前的大学中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女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是有些欠缺。这就需要对女大学生的自身状况进行分析,我们通过对各个大学的调查,统计了解到了目前女大学生认为自己创新能力不够优秀,而这种结果的原因是社会,学校和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影响造成的。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对社会和国家,中小学教育和家长方面都提出了解决方法和建议,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法使我国女大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让我国的创新型人才数量得到长足的发展。

1 目前女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状况

(1)就目前而言,高校教学还是以文化教育为主,所以这就造成了学生们对于文化知识的高度重视,只是关注自己的成绩而不关注自己的综合能力,尤其是自己的创新能力。在教师方面,老师只为学生讲解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利用灌输式的方法使得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所以使目前大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显得不足。

(2)我们在广州、河源、惠州、潮汕等地在10所中大学随机抽取了500名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从专业,性别上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测评。创新能力优秀的学生中男性大学生占89%,女性大学生只有11%,在这些女大学生中理工类专业的女大学生占93%,文科类专业女大学生只有7%。通过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男大学生普遍创新能力比女大学生优秀,理工科女大学生创新能力比文科女大学生高。

2 影响女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因

(1)我们通过在以上随机调查汇总了数据,通过对对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女大学生对于创新能力素质上的不足主要是由女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原因和社会原因。

(2)在自身原因方面,目前女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创新能力素质显得不自信,通过调查我们发现69%的女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创新能力较差,27%的女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创新能力为优良,只有4%的女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创新能力很好。这主要是因为女大学生在从小的教学中常受到一些负面影响,家长和教师认为女性学生不及男性学生聪明。在这样的看法下,女大学生潜移默化的认为自己天生逻辑思维能力就不算优秀,学习成绩只能也来自于自己的勤奋学习,造成了自己思维的固化和僵化,在学习方法方面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等方法来学习。我们对初中学生进行调查,发现57%的女学生通过上课记录大量笔记,下课通过大量做题的方法学习,只有20%的女学生采用了上课记录重点字词,在课后不用花大量时间练习的方式来学习,通过这样的数据我们发现在中小学教育方面女学生的学习方法就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

(3)在家庭和学校教育方面,让女大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一个巨大的原因是家长和教师采取了差异化教学。家长认为男孩应该经历风雨,苦难的教育而女孩应该被保护。在这种教育下,男孩遇到问题总会自己想办法解决而女孩可以请求自己的家长帮助解决。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高达70%的女大学生家庭中会出现这样的问题,20%的家庭中首先会让女孩自己解决,但是最后家长还是会帮忙,而仅有10%的家长是完全让女孩自己解决。而在学校教育方面,教师也采取性别差异化教育的方法。在学校中,高达68%的教师认为男学生比女学生更善于思维,20%的教师认为女学生比男学生的思维能力强,仅有12%的教师认为男女学生的思维能力相同。在这样的方式方法下,女性学生的右脑发展得不到锻炼,所以这也是造成女大学生创新能力素质不高的一个原因。

(4)而在大学中所选专业方面也是造成女大学生创新能力素质不高的一个原因。通过调查我们发现,53%的女学生在高考后选择师范类专业,26%的女学生在高考后选择的是文学专业,17%的女学生选择了商学类专业,而仅有4%的女学生在高考后选择了理工科专业。从一方面而言,这些专业符合女性学生在小学和中学时受到家庭和教师对于自己文学,艺术的培养;另一方面这些专业普遍业余时间较多,不需要像机械,自动化等工学类专业需要在课后动手钻研。而对于工学专业来讲,要想得到好成绩必须不停的学习世界上的先进技术,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而对于文学,商学类专业只需要将教材上的内容背熟悉就能在本专业得到很好的成绩。从而更加固化了女大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她们的创新能力更得不到提升。

(5)从社会上讲,尤其是中国社会上讲,对于女性的看法还是有些受到封建残余的影响,“相夫教子”等看法还是存在于人们心中。中国的公司高层管理人员鲜有女性身影,就我国现有的世界500强公司来说,公司内部女性高层管理人员只有不到1%,中层管理人员也只有2%为女性。这种看法和现象在无形中就会影响女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她们会认为自己无法在社会中得到很高的地位对于自己思维的锻炼也会停滞,这就更加造成了女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得不到提升。我们对大学中毕业班的女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63%的女大学生就业意向为文员,20%的女大学生就业意向为教师,10%的女大学生就业意向为客服类工作,5%的女大学生就业意向为销售类工作,而只有2%的女大学生愿意做技术研发类工作。而文员,客服类工作不需要进行逻辑性思考,所以女大学生也就不需要对自己的思维能力进行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也很难得到提升。

3 在培养女大学生创新能力素质上的困难

(1)从对象上讲,女大学生自身在思维发展上的滞后性会为她们的创新能力培养造成一定的困难,在培养女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素质时教师会发现她们的思维能力普遍不活跃。对于女大学生自己而言,从她们自身内心来讲就不怎么接受对于自己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由于长期的社会原因造成的。中国传统观念认为女性不应该有着自己的思想,这种思想使她们对于独立思考,创新能力素质等意识还具有抗拒思想。这在对她们进行思维训练,让她们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的方面造成了很大困难。这就需要让当代女大学生的人生观进行完善和改变,让她们明白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让当代女大学生树立责任意识,这样才能从心理上,从根本上让女大学生接受思维能力的训练。endprint

(2)如果处在一个充满活跃思维,每个人都充满创新能力素质的环境中,那么女大学生会不自觉的也会融入这个环境,从而让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是自己的创新能力素质得到长足的发展。可是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女大学生所身处的环境仅限于自己的大学校园里的同学,朋友,家人亲戚等。这种环境往往会使女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受到影响。再者,当代大学生所处环境复杂,若是自己有让自己拥有创新能力素质的这种想法,就能够致力于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素质。所以对女大学生而言,处在一个开放,充满活力的环境中,对提高她们自身的思维能力,让她们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很有帮助。

(3)想要提高创新能力素质,需要实践和理论相结合。而实践方面对于培养女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在实践方面,复杂的实验和艰难的思维训练对于女大学生而言十分困难。所以在实践方面应该更加注意,要培养女大学生对于实践的兴趣。而想要培养女大学生对于创新能力实践的兴趣,就需要大学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例如在大学课堂上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多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在家中,家长也要注意女大学生的思维发展。

4 培养女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女大学生自觉地训练自己的思维,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让她们对创新能力产生兴趣是十分重要的。而具体方面,培养兴趣最重要的是自己有好奇心。所以这就要求女大学生有质疑精神。在培养质疑精神方面,教师和家长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师方面,教师要注意不能让自己成为传统教师那样的“权威人物”,在教学时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也可以时常和学生进行讨论,使女大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不只是培养女大学生对于创新能力的兴趣,也需要让她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得到持久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经常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和学生进行探讨。而对于家长而言,经常和孩子交流,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让女大学生对于创新能力素质的兴趣日渐提高。

(2)创新精神就是一种不局限于现有的观念和知识,不断前行和进取的观念。在具体生活方面,女大学生有创新精神的表现就是不拘泥于传统看法,有自己独立的看法,充满批判性精神。在这一点上,国家和社会可以进行引导,例如:可以多在电视和网络上播放社会上女性杰出人员的事迹。而在社会舆论方面,国家也要注意将社会看法导向对女性创新能力的关注。在这样的过程中,女大学生就会养成不服权威,独立精神的当代女性优秀的精神,在困难面前不屈服,从而在培养创新能力素质的过程中让女大学生没有过多的心理负担。

(3)对于培养女大学生创新能力而言,有一个好的平台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现代大学应该为女大学生搭建一个创新实践的平台。而培养创新能力最快速途径的就是学术活动和科研活动。因此,大学可以时常组织一些学术交流活动和科研趣味活动等。例如:可以组织各个学院的学生进行辩论会,通过辩论的过程中女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科研活动,例如机器人制造比赛,数学建模竞赛等几乎是男性大学生参加的竞赛项目教师要多鼓励女大学生去参加,通过参加这些比赛,女大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也能够对于需要独立思考的理科竞赛产生兴趣,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形成思考的习惯,让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4)并不仅仅是社会和国家需要大量宣传杰出女性的事迹,企业高层,国家管理人员和大学方面也需要大量任用女性,从实际出发激励女大学生。例如:目前国内的世界500强企业可以在高层管理人员上多给杰出女性一些机会,让她们用自身的事迹来为当代女大学生做榜样,使目前女大学生对工作有信心,会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努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在国家干部方面,我国可以更多的启用女性作为国家高层干部,让现代女大学生切身体会到“男女平等”。在大学里,学校可以让更多的优秀女性教师走向管理岗位,在教学时以身作则,潜移默化中就让女大学生充满力量,努力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5)在中小学教育方面,教师不应该将男女学生分为不同的两类分别培养,而是应该通过每个学生不同的自身情况来制定培养计划。对于女学生而言,更多的是文静,好学,所以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着重于培养她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学习中想办法使她们对于数学,物理等理工类科目感兴趣。而对于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教师就更应该培养她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这样的培养方式下,可以有效的改变目前女学生偏重文科专业的现象。选择理工类专业的女大学生多了,培养女大学生创新能力就会较为简单。

5 结语

对于现在社会而言,创新型人才越来越紧缺,而女性创新型人才更加紧缺。所以这就要求高校对于女性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素质的培养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社会上对于女性的看法还会受到封建文化糟粕的影响,因此对于女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注意让女大学生充满毅力,不屈从于社会看法。在大学校园中,杰出女性教师是女大学生的榜样,可以让她们更加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在国家和媒体方面,多进行优秀女性人才的宣传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各大企业和国家机关,多采用女性人才可以让女大学生对于自己今后的工作充满信心。更需要在中小学教育时就注意培养女性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日后培养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艳红,黄少英.和谐社会女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71-72.

[2] 赵艳红,张海钰.女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与培养策略[J].改革与开放,2009(8):133.

[3] 康艳明.复杂科学方法对女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启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10(11):131-133.

[4] 李洁,王颖,石彤,等.社会性别观念对女研究生学业成就的影响—— 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之女大学生典型群体调查数据的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13(3):18-27,40.

[5] 姚丽琴.“PK”教学组织形式对女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的研究—— 以健美操项目为实证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8,30(6):82-85.

[6] 凌生智,胡松林.关于数学文化与提高女大学生数学素养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3(4):9-11.

[7] 刘永策,李彦,盛国军,等.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差异性研究—— 以山东省某高校904个样本为例[J].科学·经济·社会,2009,27(3):91-94.

[8] 卞素芹,刘丽梅.女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原因及对策[J].衡水学院学报,2010,12(6):111-113.

[9] 郭力.人文素质教育与女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关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12):27-29.

[10] 张小芳.女大学生主体意识状况研究—— 对青岛、济南四所高校的调查[D].中国海洋大学,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女大学生途径创新能力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对女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实验研究
有氧健身操结合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