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财富的引路人

2014-11-11 06:37赵国瑞
世纪人物 2014年10期
关键词:王彤主席能源

赵国瑞

用心倾听,没有人不被他的智慧震撼;近距离接触,没有人不被他的磁场感染。

平实儒雅的外表,谦逊温和的笑颜,低调内敛的言行,沉稳睿智的思维,一切都在对话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王彤博士简介:

著名经济学家和战略学家。中国绿色能源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席,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国能源研究院院长,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特聘专家,《中国战略参考》杂志出品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历来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时至今日,很多领域的专家、学者,当他们在某个领域达到一定高度、取得一定成就之后出于爱国学者的担当往往会选择从政这条路,为国家发展出谋划策。

王彤主席长期从事国家战略及能源经济理论和政策的研究,曾主持和参与过多项国家能源规划专项研究课题。他对中国乃至世界能源问题的思考深刻而独到,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颇多参考。

2011年,在国家相关部委支持下中国绿色能源发展基金正式成立,王彤主席出任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席。上任伊始,他就打破了一般机构“坐而论道”的研究方式,亲自带领团队到全国各地考察和调研。短短两年多时间,中国绿色能源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中绿色能源产业资源和创新技术优势,并广泛联系各方资金力量的综合性资源整合平台。

岁末年初,笔者有幸在钓鱼台国宾馆八方苑采访了儒雅睿智的王彤主席。

骨子里的“天下”情怀

钓鱼台国宾馆因金代章宗皇帝完颜璟曾在此筑台垂钓而得名,建国后,这里是很多国家领导人办公、接待外宾的场所。王彤主席办公室所在的八方苑就是周恩来总理当年曾经办公及会见外宾的地方。

王彤主席很喜欢钓鱼台绿影婆娑的景色,他喜欢文学,酷爱书画,言谈举止间总会透出鲜明的人文底色,这在很多理工科出身的学者和官员中并不多见。能够感受得到,王彤主席是很典型的湖南人,思维缜密、视野开阔、为人低调谦和,但做起事来却雷厉风行,坚毅果决,眉宇之间透出一股“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气。

记者:我看过好多媒体对您的报道,关注最多的就是您提出的“绿富天下”这个理念,能不能请您具体解释一下?

王彤主席:2003年,国家提出了“绿色经济”的概念。我们意识到如果经济发展还像过去那样粗放式发展,一味的追求GDP,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话一定是不可持续的。

我们在全国做环保调研,更真切地感受到了全国各地环境污染带来的压力,土地污染、空气污染、河流污染,各种环境问题触目惊心。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的确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但也积累了诸多环境问题。

中央提出的调结构、转变生产方式等举措,这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事。我一直在思考,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经济发展难道总是需要我们付出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的沉重代价吗?我认为,创造财富的方式有很多种,应该用绿色、节能、环保的方式来创造财富,而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所以,在中央指出绿色发展的方向时,我提出了“绿富天下”的理念。

为了推广这个理念,我们在全国各地做了大量实地调研,为中央高层提供了大量翔实的一线数据,我们的多篇关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综合治理专题调研报告得到了中央最高层的重视和批示。

记者:目前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王彤主席:我们那个年代的人,骨子里都藏着一个理想,我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国家智囊团的一员,希望自己的思想或议案能够被采用,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尽一份力,对国家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我很幸运,无论是在地方还是后来到北京都遇到了很好的领导和导师,他们都是国家栋梁和顶尖的智库专家,给了我很多受益终身的教诲。尤其是有幸在郑必坚校长身边学习工作的日子,让我耳濡目染,思想境界有了长足的进步。在这些领导和老师身边,观念、眼界以及看问题的角度都和以前有了很大不同。

现在,我最大的理想就是希望自己在能源、环保领域的思考和研究能够对国家有一些帮助,让更多人来关注绿色能源产业、关注环保,真正实现“绿富天下”。

能源领域的探索者

从最初在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从事综合战略问题研究的资深专家,到中国首支绿色能源发展基金的创建者,王彤主席无疑是新能源领域公认的权威和翘楚。

记者:中国目前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状况如何,未来有何趋势?

王彤主席:我们国家的能源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突出。传统化石能源终究有枯竭的一天,以目前的开采方式,可能很快就消化殆尽了。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是必然趋势。所以,在绿色能源的技术推广、研究、引进、吸收、再创新等方面有大量工作可以做。

我们毕竟还是发展中国家,对能源需求非常大,而绿色能源产业起步比较晚。这些年,随着技术的提升和全球的普及,我们在不断引进、吸收、创新的同时,也在加大新能源技术的研发投入,新能源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太阳能、风能的装机规模和生产规模都达到了全球第一。

目前,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进口大国,我们的能源压力非常大,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将是必然趋势。

记者:从国外的经验看,在发展绿色经济,推动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王彤主席:这些年,我们向欧美、日本及以色列等比较发达的国家借鉴了许多经验。他们在环境综合治理上有几点是值得学习的。第一,制定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从法制上进行约束。第二,加大宣传力度。第三,加大政府对节能环保产业的补贴和支持力度。

以生物质油的推广为例,中国也研究了很多年,但直到近年才开始作为航空用油,而德国的航空用油早已开始用生物质油替代传统航油。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提供了大量补贴和政策,生产企业能保本能挣钱,企业也比较有积极性。

在中国能源行业国企垄断体制下,民企生物质油生产出来后需要卖给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然后再由他们供给航空公司。而民企与央企之间的沟通并不顺畅,这意味着,生产企业即便生产出了好的产品也有可能卖不出去,这很痛苦。央视前年曝光山东的一家生产地沟油的生物质能公司,这是当时很轰动的事件。他们之所以会去生产地沟油,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生产生物质油根本卖不掉,国家补贴也不到位。

所以,我们将来既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行业发展,也要在体制上有所突破,在规范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对民企开放一些垄断市场,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参与竞争,提供优质服务,为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扫除障碍。这一点我们很欣慰,在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上中央有了很好的诠释和态度。

记者: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70%是煤炭,30%是其他能源,要调整现有能源结构,我们应重点在哪些方面发力?

王彤主席:中国要实现能源结构的转变并不容易,长期以来,“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们的能源主要靠煤炭资源支撑,但过去煤炭资源在开发过程中综合利用效率一直比较低,污染严重,存在很多浪费。而我们现在的石油60%靠进口,已经严重超出了国家安全警戒线,这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尽快找到可替代的能源。另外新能源电动汽车未来的需求强劲,这一块的商机无限,值得关注。

我们的风电、太阳能在发展中一度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而大幅度波动,但随着国内市场的全面启动,可再生分布式能源的推广,风电和光伏大规模成熟的应用市场正在形成中。

从未来几年看,2015 年中国天然气利用规模会达到2600亿立方米;水电利用规模达到2.5亿千瓦, 核电利用规模达到3900万千瓦, 水电和核电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提高1.5个百分点;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将达到1.1亿吨标准煤左右,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提高1.8个百分点。

至于如何实现“气升煤降”的目标,国家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和“十二五”能源规划对其实现路径进行了分解。按照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我国将在2020 年前投入5 万亿元用于新兴能源产业建设。目前“十三五”能源规划前期研究工作已经启动,更加强调统筹能源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路漫漫其修远

中国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政府、企业和各种社会资源的共同参与,更需要像王彤主席这样的智库专家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耕耘。

记者:据我所知,在基金成立前后,您曾亲自做了大量基层调研,具体您都到过哪些地区去考察?

王彤主席:我本人同时在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当主任,中调中心是专门从事社会经济调研工作的国家智库。习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我们也必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拿出全面客观、切实可行的调研报告和参考方案给中央,让高层更好地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制定相应政策。

所以,这几年我去了很多地方,亲自带队到江苏、广东、江西、四川、贵州、内蒙古、新疆等地做了大量调研,收集了比较翔实的材料。

记者:在考察过程中,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王彤主席:我们在考察过程中发现,解决很多问题的关键在于具体政策的落实和执行。

无论走到哪,一提到节能环保,政府官员、企业、个人,都非常支持,这说明在理念上已经达成了共识。但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却很难。最典型的就是城市垃圾的综合处理。

传统的焚烧式处理方式会带来巨大的空气污染,对人类有害;而填埋则需要占用城市稀缺的土地资源。现在提倡建立综合处理系统,进行垃圾分类,在焚烧发电的同时提炼出有用物质进行综合利用。这本来是好事,但垃圾发电厂到底建在什么地方就面临着处处推诿的局面,谁也不愿意建在自家门口。

环保产业本身带有公益性质,是一个需要靠政府强力支持和推动的产业。作为企业,他们在发展环保产业的过程中,要面对成本压力,没有回报就没有动力,这很实际。政府如果能够合理引导,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企业可能就会更有积极性。

我们始终在到处呼吁,产业要合理布局,有序建设,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往往缺乏对环保产业布局的认识和重视。很多项目是经过科学论证的,但在推进的过程中还是会遇到一些阻力,甚至发生一些与民众冲突的事件。所以,环保产业的发展还任重道远,专业知识的普及、项目信息的公开以及与民众的沟通方式等等工作都还需要改进,这是我调研过程中最深的体会。

记者: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以往环保与政绩关系不大,所以对环保产业布局的积极性也不够高。

王彤主席:对,现在新一届领导比较重视这个问题,要求把环保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政绩考核环保一票否决。要求所有重大项目必须环评审核过关,这是非常好的机制,但关键还是要落实执行到位,需不断突破各种地方利益的束缚。

记者:我发现您有一个重要观点,对于在中国发展的企业家您有三点忠告:第一要讲政治,第二要懂政策,第三要选择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具体怎么理解?

王彤主席:无论做什么行业,都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很多政策和指导意见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就必须接地气,脱离实际的指导方案一定很难实施。

我们比较了解政府的心态和企业的需要,可以很好的给他们找一个结合点。让政府的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同时也让绿色能源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对于企业而言,投资环保产业首先要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在创新上动脑筋,加大创新投入。另一方面,选择项目不要想当然,找准方向很重要。有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因为对国情和体制了解不深,虽然有好产品、好技术,推广起来却很难。所以,必须调整固有的思维方式,找到有力的帮手或合适的合作伙伴很重要。

此外,企业家要有一定的胸怀,懂得借势。佛家讲“舍得”,有舍才有得,有舍得的情怀,知道取舍之道才能真正把企业做好。

中国智库建设的推动者

“人类‘挖地球’的智慧的确是不可限量的,但是如何保护资源,在合法、合理的基础上更大效率地利用资源,创造绿色财富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记者:目前,您领导中国绿色能源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具体在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王彤主席:我们一方面通过对政策的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对产业发展状况的实际调研,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新能源产业是一个新生事物,只要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要求的好项目我们经过筛选后会无条件地为其提供政策引导以及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扶持。包括协调当地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协调立项,帮助其对接国内外有实力的投资基金,以及高新技术和产品推广和利用,主要是希望能真正为绿色能源产业提供发展的原动力。

近两年,我们不仅在做生态环境保护、空气污染治理等具体工作,还对产能的综合利用做了大量研究,也重点扶持了一批绿色能源企业的发展。

记者:对于绿色能源基金,有人评价说,很多企业是在挖地球,而你们是在补地球。

王彤主席:世界是平衡的,有人挖就得有人补。煤炭及矿业开采都是在挖地球,我们做环保,发展绿色能源就是在修复地球,这也是一个大的循环系统。

我们不但要考虑过去和今天的发展,还要考虑子孙后代的发展,考虑将来他们的生存空间。有人说,地球不是我们从祖宗那里继承来的,而是我们从后代那里借过来的。为了今天的发展,把未来几十年的资源全挖空了,这一定是不可持续的。所以,为明天,为蓝天,为了人类共同生存的美好家园,为了美丽中国的建设,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这项工作坚持下去。最后借此机会呼吁一句:保护环境,关注绿色能源,从你我做起!

猜你喜欢
王彤主席能源
小猪吃西瓜
新锐诗人栏目作者:王彤乐
好饿的暖暖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跟着”习主席去大阪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主席致辞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