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陕西省文物信息化管理

2014-11-12 02:45姚玲玲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人员素质信息化管理

[摘 要]陕西是文物大省,地下和地上出土文物在全国名列前茅,如何保护好,管理好这些文物,至关重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其在文物管理领域领的逐步应用,使文物管理工作发生了质的改变,陕西省在文物信息化管理方面也迈出了自己的步伐,并努力提升自己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但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文物信息化管理水平还有待普及和提高,本文将对此进行论述。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管理数据库;统一标准;人员素质

文物管理,对于博物馆、文管所、文物商店等来说都至关重要,它担负着为国家保藏珍贵文物和重要文化遗产的使命,对文物进行科学管理和保护,可以尽量延长其寿命,保持其自然属性长期不变;同时,文物管理还要对文物进行整理研究,为馆内各部门和其他社会人士的使用提供高质量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全民所有的博物馆、图书馆和其他单位对收藏的文物,必须区分文物登记,设置藏品档案,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并向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登记。

谈到文物管理工作的目的,其一是保护藏品的安全,防止丢失、损坏;其二是方便研究、利用,使藏品的内涵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然而,传统的方法完全依靠人工进行,要反复抄写多份档案、卡片和登记表,需要花费业务人员大量精力。许多文物的文字资料与图片资料是分开管理的,给查找和研究带来不变,且反复的调用文物,对文物本身也会带来损害和潜在的危险。因此,文物的信息化日益被提上日程。21世纪后,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大面积普及,为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文物的信息化建设也是当下所需。2004年国家文物局信息中心研制开发的“馆藏文物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文物、博物馆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在“2005年中国文物学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信息化标准与规划专家研讨会”讨论稿中就已提出——建设目标:以文物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文物信息基础设施和公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基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初步实现文物保护、抢救、利用和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主要任务:逐步完善信息化政策法规、规划和标准规范体系;初步完成以国家文物数据库中心为核心、以文物信息网络为基础、以信息安全体系为保障的文物信息技术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以全国馆藏珍贵文物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重点的国家文物物技术数据库建设;以基本信息资料数字化为基础,推进考古发掘、大遗址保护及文物保护工程的信息化工作;利用信息监测和网络通讯技术,提升文化遗产保护的监测预警与安全防范能力;继续推进博物馆数字化工作,加紧开展中国数字博物馆技术框架研究;继续建立和完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实现文物保护科技信息充分开放与共享;全面开展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文物管理部门日常事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建立2-3个行业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科研基地,建设一批省级信息化成果应用推广示范基地;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建设一支规模和结构合理,适应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需要的信息化工作队伍。2007年,“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在试点省份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国家文物局将该项目在全国进行了推广。文物信息化管理的最大好处,就是它可以随时储存、加工、处理,和快速接收、发送、查询信息数据,进行网生速递;可以超越时间与地点限制,实现资源共享。

近年来,陕西省文物信息化管理建设已经从起步到了初步发展时期。信息化概念、知识已经得到了初步了解和认识。信息化技术逐步得到认可和使用;信息化工程项目初步建成;信息化机构不断增设和完善,目前,“陕西省文物调查及数据管理系统”初步建成,已录入全省三级以上馆藏文物10余万件(组),为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的宏观管理和有效应用打下了基础;陕西省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和各文博单位的“信息中心”等机构不断增设、完善,已成为文博事业必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民办博物馆的数量的不断增长,省文物局已经着手建立民办博物馆信息管理体统,这将大大促进和扩展了本省文物的信息化管理工作。

笔者走访了陕西省文物商店,听了商店总经理关于本商店文物信息化管理的介绍,并进行了实地参观。了解到了在实行了信息化管理之后与之前纯粹的人工管理的区别。之前以手工制作登记卡、分类账、编目卡、拍照、测量和建立档案等形式进行。其缺点为劳动量大、效率低、易出错,在重复工作中往往流于形式,忽略了信息管理的实际内容,有的到今天都没有健全的藏品信息资料。这种信息管理的方法已不能满足博物馆发展的要求。现今,此文物商店已经和一家网络公司合作,开发建立了自己的文物信息管理数据库,每件文物隐蔽的地方都有自己唯一的“身份证”,将文物的进出库、储藏的位置、销售、去向等登记一目了然。这样一来方便了各个部门的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不必要频繁的与文物接触,因而减少人为的对文物的损坏,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文物的安全。另外,总账只有最高负责人掌握,而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只是掌握了与自己工作相关的部分;文物出入库需要负责人签字的话,各个环节是成流水线的工作模式,一方签字,系统会自动到下一方;销售人员只了解销售价格的信息,而购买人员只了解购进的文物的价格,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信息安全,有立于规范化管理。在文物的安全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改进,利用先进的报警系统不仅可以自动控制全库房,甚至各个房间、各个陈列柜内外的所有电子门锁,而且可以实现整套安全监测装置,管理员通过指纹唯一识别身份。目前,大部分国有博物馆和文管所已经有了一套关于自己的文物信息管理系统,例如西安半坡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但是大部分民办博物馆却由于资金、技术、人才、观念等因素,还没有建立自己的馆藏文物信息化管理系统,有的文物甚至连馆内的主要负责人都不知道去向。

建设一个可靠、安全、实用的藏品信息数据库绝非易事。截至目前,政府部门尚未出台有关促进或者规范文物信息库建设的规定、办法。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藏品信息数据库建设工作的复杂性。藏品信息的多样性与数据信息检索条件的唯一性矛盾是关键之一。藏品的多样化决定着藏品信息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就单件藏品而言其所携带的信息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电子数据检索需要唯一的条件。通过唯一标准条件检索海量的藏品信息,效果不能令人满意。这时就需要模糊检索即制定多重的条件。这也就是藏品信息多样性和检索条件唯一性矛盾的关键问题即检索条件或者说指标项的设定问题。这就要求文物藏品管理要有统一的标准。

另外我们也还应该强调人的因素。科技以人为本,工作人员的素质对于整个文物信息化管理来说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思路决定出路,由于历史社会问题,文物管理单位工作人员主要采用的是传统式的管理办法,对信息化、科学化的文物管理概念模糊,对先进设备、先进技术上的使用和学习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而信息化条件下的文物管理更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也就是既要对文物历史了解,同时也要掌握现代化的技术。这就对文物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高要求。所以,转变观念和提高文物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当前必须之举。

参考文献:

[1]陈谊,浅谈文物信息化管理[N]贵州政协报,2008.09.05(第B02版)

[2]刘彦博,陕西省文物信息化建设之我见[J]文博,2010(6)

[3]佘晓岚,文物信息化建设问题初探[J]文物世界,2012(3)

作者简介:姚玲玲(1987-),女,陕西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方向:民办博物馆。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员素质信息化管理
人本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问题研究
信息时代基层档案管理对策研究
气象地面观测人员素质培养与提高研究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高职院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思路探析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国内外案例对我国内部审计的启示与思考
物流管理如何实现信息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