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脸”李瑞英的不凡人生

2014-11-13 20:07木子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4年10期
关键词:播音员儿子

木子

为陪别人,误入播音行走入央视

李瑞英于1961年出生于北京一个军人家庭,祖籍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父亲在总后勤部管理局工作。儿时,父母希望女儿长大后当一名英姿飒爽的女兵。可她最初的理想却是当一名售货员。因为上小学时爱好数学, 所以,她到商店买东西时看到售货员数钱的样子感觉很有趣,像一位数学老师在演算加减乘除题。于是,她就萌生了这个有趣的想法。上中学时, 李瑞英大量阅读文学名著,经常朗诵诗歌、散文、小说,艺术的熏陶无形中为她后来从事播音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高中毕业后,要不是有位要好的同学让她陪自己去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报名,也许李瑞英的一生将与新闻播音无缘。就是这一次陪同学报名,改变了李瑞英“想当售货员”的初衷,从而使她的人生出现了转折。那天,来报名的人非常多,她心血来潮也凑个热闹。没想到她端庄的外表和字正腔圆的嗓音被张颂教授一眼相中。

在等待考试的日子,李瑞英心里忐忑不安,特想找个人商量商量。于是,她想到了后来的“她家那人”张宇燕。张宇燕比李瑞英大不到一岁,两家住在同一个大院里,两人又在同一年级、同一班、同一个学习小组。平时他们一起学习,放假时一块儿玩,考试成绩不是她第一就是他第一。在频繁的接触中,他们互相欣赏对方,慢慢地产生了爱慕的情愫。

张宇燕得知有关情况后鼓励她说:“我觉得你行。”男孩的话让李瑞英顿生自信,也有了动力。1979年,李瑞英顺利地被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录取,而张宇燕则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经济系。

大学4年间,李瑞英和张宇燕在汲取知识营养的同时互相通信,很快就深深地相爱了。双方家长得知他们的恋情后,非常高兴。

1983年,两人大学毕业,张宇燕考取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系的研究生,留在北京继续读书;李瑞英被分配到江苏电视台担任新闻播音员。每逢假期,张宇燕都去看李瑞英,两人一起手牵手在南京游玩。他甚至跟江苏电视台李瑞英的同事都成了朋友,用李瑞英的话说就是他“特拿自己不当外人”。

每当李瑞英说自己想回京时,张宇燕都会鼓励她说:“你要通过打拼,以自己的实力调回北京,说不定以后你还能进中央电视台呢!”为了早日与男友团聚,李瑞英工作得非常认真,她又做新闻播音员,又做主持人和记者,寻找各种机会锻炼自己。李瑞英的业务水平提高得很快,得到越来越多的好评。1986年10月,她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被调回北京广播学院任教。然而,人生一个不经意的拐弯,把李瑞英带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回到北京后,李瑞英没有去原本该去的单位报到。想起张宇燕鼓励她时为她描绘的蓝图,李瑞英脑子里突然闪出的一个念头让她拿着自己在江苏电视台主持的节目录像带去了中央电视台。“我想:等我七八十岁坐在电视机前面,我的晚辈问我,你也是学这专业的怎么没在中央台?这多遗憾!我决定去试试。”李瑞英说。

直到今天,李瑞英依然对邢质斌、刘佳心存感激,“没有她们,就没有我的今天。”当时,邢质斌和刘佳看了李瑞英的节目录像带,都觉得她是个人才。她们又向李瑞英的同班同学罗京了解了她的为人,听到的评价是:性格好,没是非,懂事。就这样,李瑞英奇迹般地争取到了这个机会,被中央电视台顺利录用,进入新闻中心。

这一年,张宇燕研究生毕业,又考取了博士。两人相约,在事业上开展竞赛。1987年年初, 这对情侣终于步入婚姻的殿堂。

当时在央视,李瑞英是个新人,没有出镜的机会。张宇燕开导她说:“你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多看看书,向老播音员学习,积蓄能量。”于是,李瑞英静下心来,照着他的话去做。

这期间,有一个中央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的播音员进行交流的机会。当时,央视还没有新闻直播节目,而上海电视台的播音员不仅可以直播,而且还可以采访。李瑞英觉得这是个难得的向别人学习的机会。当时,台里不少人都不愿意去,其原因:一是要离开北京,二是担心让留在上海台。

张宇燕得知这些情况后,全力支持李瑞英去上海学习。他对她说:“你不用担心,我会把双方老人照顾好的。只要对你的事业有帮助,再苦再累我也愿意。”在丈夫的支持下,李瑞英主动向台里要求。结果,她如愿地被派到了上海电视台去学习交流。学习结束回到中央台后, 李瑞英终于有了上镜的机会,从此真正走上了新闻播音员之路。

事业腾飞,老公是强大后盾

1987年7月20日,是李瑞英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她第一次以中央电视台新闻播音员的身份出现在荧屏上。她端庄的外表、标准的语音、自然的表情,一下子抓住了亿万电视观众的眼球。从那以后,她时常在荧屏上出现,渐渐地成了家喻户晓的电视播音名人。

许多观众给李瑞英写来了热情洋溢的信,称赞她是中央电视台的“播音新星”。观众的热情鼓励并没有使李瑞英飘飘然,她深深地感受到了央视在亿万观众心目中的重要位置和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她在不断完善自我的同时,虚心向夏青、方明、李娟等老一辈播音员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播音水平。

“我挺受我们家那人影响的,我家书特多,几面墙都是书架。他老说,你能把这墙上三分之一的书看完就是有学问的人了。”李瑞英忙起来顾不上看书的时候,张宇燕就说:“我对你没别的意见,就觉得你应该坐下来看看书,读书跟不读书是不一样的。”丈夫的督促就是压力,让李瑞英觉得每天不看点儿什么心里就挺空的。“我能在这个环境不那么浮躁,跟老公有很大关系。”她说。

有了儿子后,李瑞英的公公、婆婆尽管身体不太好,但还是主动帮她带孩子。这时的张宇燕事业也蒸蒸日上,他陆续到芬兰赫尔辛基联合国大学发展经济学研究所任访问研究员,去美国马里兰大学经济系做访问学者。

李瑞英觉得,不能光靠丈夫支持自己,自己也应该多付出,不让老公有后顾之忧。于是,家里需要找保姆,她亲自去保姆市场找,还给保姆联系上夜校;公公、婆婆想吃什么了,她准时为老人买回来;婆婆生病住院了,她在医院里忙前忙后,把婆婆照顾得无微不至,医生、护士和病房里的人都以为她是婆婆的亲生女儿,而把张宇燕当成女婿。

婆婆去世后,李瑞英夫妇都要上班,无法照顾儿子,一家三口只好又住到了李瑞英父母家。因为李瑞英经常要加班, 张宇燕在家时常帮岳父岳母做家务,邻居们说“‘她家那人在岳母家比儿子还像儿子”。经常有同学问李瑞英:“老看见张宇燕带着你爸你妈你儿子出来吃饭,怎么看不见你啊?”李瑞英总说:“我周末得上班啊!”就这样,婚姻把彼此变成了生命中无法分开的亲人。

后来,李瑞英经过不懈打拼,成了中央台的新闻主播,她端庄大气的主播风格受到全国观众的喜爱。1996年1月1日,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改成了直播,这对担任主播的李瑞英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为播出稿都是在开播前10分钟才能拿到,而且越是重要稿子来得越晚,甚至拿到手上没有时间看就要播出。

有一天,时针已指向18点59分,离节目开播只剩一分钟了,李瑞英提醒编辑,“我手里还没有稿子”。但编辑没有回话。她看了看表,又提醒了一遍,编辑还是没回应。李瑞英急坏了,第三次提高嗓音向编辑要稿。最后只剩30秒了,编辑才把墨迹未干的稿子拿过来。类似这种情况,稿中的人名和地名又有不少多音字,直播时发音错了那就惨了。所幸,李瑞英平时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基本功,她总是能出色地完成直播任务。

很多时候,李瑞英的精神高度紧张,生怕念错一个字。台里有规定:念错一个字罚款50元,念错3个字就要去学习班重新学习,通过考试后才能回到岗位。她怕念错字倒不是因为怕罚款,而是担心因为自己的错误影响中央电视台的形象。所以,她在平时总是下苦功夫练习生僻字的正确发音。即便这样,每次坐在直播间里,她仍不免会精神紧张。

因为精神长期高度紧张,李瑞英常常做同样的噩梦:直播开始了,可她手上拿的播出稿却一个字都不认识,然后她就大叫一声被吓醒了。每次张宇燕被惊醒后,他都柔声地安慰她。为了让她的精神能放松下来,张宇燕建议她去打羽毛球并为她办了会员卡。李瑞英每星期去打3次羽毛球。后来,李瑞英又去打网球。每次打完球,她都觉得心情舒畅,晚上再也不做噩梦了。

播音员经常值夜班,生物钟常常被打乱,很多人值完夜班休息时,得靠服安眠药才能入睡。李瑞英却不用这样做,其原因:一是能得到丈夫的理解与关爱,精神放松;二是经常进行锻炼,天气好时她会走路上班,40分钟走下来神清气爽。她说:“再大的事也不能影响我睡觉,我睡眠质量特好。”

这种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让李瑞英在直播时几乎没有出现过差错,出镜率最高。她还参加过许多国内、国外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并多次随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每次她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在中央电视台工作的20多年中,李瑞英先后多次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出访做现场报道。这种在别人眼里看来是“美差”的工作,对她来说并不轻松——在中央领导到达出访国之前,李瑞英和摄像记者必须先赶到那里,在机场找好最佳拍摄位置。当专机降落在机场时,她和同事便开始现场直播。这时的播音一般都没有文字稿,但中央领导及代表团成员的名字、职务、排名顺序绝对不能播错。尤其是到机场迎接的某些外国领导人,他们的名字往往是长长的一串,给播音增加了不少难度。但李瑞英处处留心,在重大报道中没有出过一次差错。

每当人们赞美李瑞英时,她都会由衷地说:“如果没有家里那位做我的强大后盾,我是不可能走到今天的!”

功成隐退,为培养新人继续努力

有趣的是,李瑞英虽然以外表端庄、大气给亿万电视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但她刚入行时的外在形象与“时尚”两个字却完全相悖。“那时的播音员大多是声音洪亮、瓜子脸、樱桃小嘴,而我是国字脸、大眼睛、大嘴巴。第一次播音下来,我听到的大多是非议。现在倒好,我成了播音员的‘标准形象了。人的外表是不可能改变的,关键是练内功。”李瑞英说。

李瑞英认为,播音员首先要隐退自我,不要有表演欲。“有的播音员每次播音前总想着今天该换哪件衣服、化什么样的妆,这样就会分散注意力,影响播音质量。有一阵子,播音员时兴戴耳环、项链呀什么的。有的观众就来电话问,某某播音员的耳环、项链挺漂亮的,在哪儿买的?这就说明播音员的装扮分散了观众收看节目内容的注意力。后来,女播音员们就都不戴那些零碎了。”李瑞英调侃说。

近年来,一些地方电视台“说新闻”比较流行,有观众给央视领导和李瑞英写信, 说《新闻联播》太严肃了,建议改变风格。对此,李瑞英经过深思后认为,一切节目形式都是根据它的内容确定的。对于地方台来说,在播一些生活类新闻时,用“说”的办法未尝不可。但《新闻联播》节目作为中央电视台最重要的节目之一,它既要报道党中央、国务院等党政机关的许多重要时政新闻,也要报道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些重要活动,对这类新闻如果用“说新闻”的方法显然不够庄重。

走上播音工作岗位近30年,李瑞英已成为《新闻联播》的标志之一。她目光锐利、思维敏捷、口齿清晰,出镜率高到让世人皆知,连老公都说她的“刚性”形象“特有魅力”。事业的成功令人羡慕,而李瑞英觉得她最幸福的是,除了有一个疼爱自己的丈夫外,还有一个聪明懂事的儿子。

作为“国脸”,李瑞英的名字家喻户晓。尽管做事一向比较低调,但她仍然担心自己的名气会让儿子有一种优越感,对其成长不利。因此,李瑞英在儿子很小时就对他要求得很严格。有一次,一家三口去麦当劳,有几个人认出了李瑞英,马上围过来请她签字并要求合影留念。儿子很诧异地问母亲:“妈妈和姚明、周杰伦一样是明星吗?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找您签名?太牛了!”李瑞英急忙说:“我不是什么名人,只是从事的工作特殊,这张脸被人们熟悉而已。儿子你要记住,不管妈妈怎样,你是你,我是我,你是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我的附属品,明白吗?”儿子用力地点点头。

每当一家人坐飞机出去玩,总会有人认出李瑞英来。只要有人过来要求签名,李瑞英都赶紧摆手,说“孩子在这里,我不想让他看到”。实在有人执意要签名时,她就背地里跟人解释,下飞机拿行李的时候再说。

从小到大,李瑞英都不把儿子当小孩子看。她经常对儿子讲的一句话就是:你是男子汉!由此,养成了儿子特立独行的性格。填表写家庭成员时,小家伙不填妈妈的名字,只填爸爸的名字。李瑞英担心地说:“人家会以为你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儿子摇头说:“不会,不要紧。”开家长会,他也基本不让妈妈去。后来,李瑞英才从老师那里知道,他是怕同学以特殊的眼光看自己。

张宇燕在美国工作的时候,李瑞英常带孩子去美国玩。在美国,李瑞英为了锻炼儿子的自立能力,故意对儿子说:“我可不认路啊!”结果,儿子走到哪里都死死地记路名,无论绕多远,他都能把妈妈带回来。有意思的是,那时儿子还不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竟认为妈妈挺傻的,智商不如他和爸爸。如今,已长成男子汉的他成了李瑞英的骄傲。

令张宇燕仰慕妻子的是,李瑞英获得的奖项和成果俯拾即是:她的播音作品获全国一等奖、政府奖,她撰写、翻译的播音论文《中国电视概论》、《中国播音学》、《从大众传播学看播音与主持位置》等颇受好评,她多次参与组织播音学术研讨会,由她主编的《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与主持人》一书汇集了我国著名播音员、主持人撰写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非常强的学术著作。

为了培养更多的新人,2014年5月28日,李瑞英对外宣布将与张宏民告别《新闻联播》。接下来的工作,她将会和张宏民一起去央视播音员主持人业务指导委员会从事培训工作。

李瑞英的老公张宇燕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研究员、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对于妻子的选择,这位“贤内助”一如既往地表示理解和支持。

平时,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李瑞英都过得单纯而幸福。“老了以后,我最大的愿望是和老公开一家咖啡馆,我们能一起喝茶、聊天、看书、晒太阳。”说到以后的生活,李瑞英那“刚性”的面容在不断漾开的笑容里显得柔和而幸福。

猜你喜欢
播音员儿子
养儿子,一定要“拼妈”
论播音员主持人的新闻敏感性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浅谈县级播音员的定位方向
做人民欢迎的中用的播音员
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创造
儿子
完形填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