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词汇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

2014-11-13 05:13董丽莉
文教资料 2014年18期
关键词:近义词对外汉语教学辨析

董丽莉

摘 要: 本文回顾了近义词辨析在方法上的历史沿革,介绍了当前主流的辨析方法,并以“过头”和“过分”二词为例,展示了如何在以汉语为二语的词汇教学中进行近义词辨析,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中其他近义词组的辨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近义词 辨析 对外汉语教学

一、引言

汉语中存在大量近义词,对于母语为汉语的人来说,区分常见的近义词不是一件难事,如“参观”和“访问”、“安静”和“宁静”、“经过”和“通过”等,但要区分某些近义词程度较高的词并非易事,如“赶紧”和“赶快”、“到底”和“究竟”等。对于以汉语为二语的学习者来说,这种类型的近义词辨析则更显困难。尤其是在他们掌握了1500左右的词汇量之后,近义词辨析所带来的困扰愈加频繁(杨寄洲,2004)。因此,如何准确辨析近义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

二、近义词辨析方法的历史沿革

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辨析的方法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单纯的词义辨析阶段。

这一阶段的代表郭志良(1988)在探讨词义辨析时,分析论证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词义辨析的对象、单位和方法。他的结论主要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义辨析对象范围大于同义词典和汉语教学的词义辨析对象范围;词义辨析主要以义项为单位,兼顾以词为单位;辨析方法是义素分析法。这三个方面都是围绕近义词的意义辨析展开的,为早期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参考。

(二)词义辨析为主,兼顾搭配。

刘缙(1997)注意到了近义词辨析是以汉语为二语的学习者的学习难点,分析了造成这种困难的原因,即相同语素的误导、一词多义、词与词之间的复杂关系。他认为教学中要重点辨析相同或相近义项间的细微差别,重视语素义的搭配特点及典型例句的运用。从此传统的词义辨析不再是唯一比较标准,近义词辨析方法有了质的突破。

(三)词义和用法辨析并驾齐驱,后者的重要性愈发突出。

杨寄洲(2004)在考察了1700对近义词之后,总结出从意义和用法两个层面进行近义词辨析的十一个对比方面,并分别给出例证。在意义层面,可对比基本义、感情意义和语体意义;在用法层面,可对比几者的词性、搭配对象、造句能力、语体、音节长短、感情色彩、使用场合、构词能力和构形能力等。尽管“语体”对比和“感情色彩”对比出现了重复,但总体而言,他较全面地概括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辨析的方法,且例句翔实恰当,具有说服力。

综上所述,近义词的辨析从单纯的词义辨析逐渐发展到现在的词义、用法辨析同时进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用法辨析的具体对比方面因词、因人而异,但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是一致的。总之,词义/用法辨析是现在的主流辨析法。

三、近义词辨析实例分析

近义词教学归根结底属于词汇教学,因此要符合词汇教学的原则。刘珣(2000:362-363)认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要认真掌握每一个词语的具体意义和用法。

2.词的教学应与句子教学相结合,在一定的语境中掌握词汇。

3.利用词的聚合和组合关系在系统中学习词。

4.掌握汉语构词法,重视语素教学,词与字(语素)教学相结合。

5.不同的言语技能对词的掌握有不同的要求。

6.加强词汇的重现与复习,减少遗忘。

本文将结合以上原则,以“过头”和“过分”为实例,阐述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从课前生词梳理、课堂讲解策略、课后练习设置三个方面,介绍“过头”与“过分”二词的辨析教学。

(一)课前生词梳理。

备课时,首先要对课文中的生词进行梳理,结合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将生词分为不需要讲解、简单讲解或重点讲解等几类。不同的教学对象,生词的归类是不同的。方绪军(2008)给出了一般情况下要进行教学的词:高频词;学生需要使用的词;学生在理解或使用时经常感到困难的词;用来构成一定常用格式的词。近义词属于第三类,因此梳理生词时要着重关注存在近义词的词。

(二)课堂讲解策略。

1.比较词义上的区别。

(1)基本义。“过头”有两个义项:①超过;出头;②过分;超过限度。“过分”的意思是:①超过本分或一定限度;②(说话、做事)超过一定的程度或限度。由此看出,“过分”和“过头”有一部分义项是重合的,而“过头”的内涵大于“过分”。这是两个基本义上的区别。

(2)语体意义。“过头”和“过分”在语体上略有区别,“过头”用于口语,不用于书面语。“过分”既可以用于口语,又可以用于书面语。

(3)感情意义。就两者的感情意义而言,“过头”是一个中性词,侧重于客观描述。“过分”含有主观评价义,有批评的意思。对比“我昨晚喝得过头了”和“我昨晚喝得过分了”,我们可以发现:前者只是说明一个客观事实,即“昨晚喝酒喝多了,超过了平时的量”;而后者明显具有“喝酒喝多了,本不应该这么喝”的意思。

2.比较用法上的区别。

“过分”是形容词,可在句子中充当谓语、定语、状语或补语,句法功能比较全面。“过头”也是形容词,可在句子中充当谓语、定语或补语,但不能作状语,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下文使用的例句来自CCL现代汉语语料库。

(1)作谓语:“过分”作谓语通常用于口语,“过头”作谓语的情况较为少见。

a.你太过分了!

b.认为解放思想已经到头了,甚至过头了,显然是不对的。

(2)作定语:“过分”作定语时,中心语常常是名词化的谓词,“过头”作定语比较少见。

a.父母过分的担心让子女觉得深受束缚。

b.不说过头话,不说过头事。

(3)作状语:“过分”作状语修饰动词和形容词,是其主要句法功能;而“过头”没有这种用法。因此,能不能作状语是两者的根本区别。

a.他过分依赖父母。

b.他过头依赖父母。

(4)作补语:“过分”作补语时,只能作程度补语,用于“adj./v.+得+过分”中。“过头”作程度补语,则是它的主要句法功能,它补充说明谓词时,加不加“得”均可。如第二个例子可改成“他自信得过头了”,句子依然成立。

a.这个房间干净得过分。

b.他自信过头了。

补充说明,“过头”和“过分”都可以作“有”的宾语,组合成述宾短语,充当一个述补短语的补语。如“他这话说得有点儿过分/过头”,这里两者的意义几乎没有差别,唯一的差别要回到上文所说的“感情意义”上找。

(三)课后练习设置。

李泉(2006:251)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教学行为当属于讲解和指导学生操练……讲解和指导学生操练必须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在讲解“过头”和“过分”的区别时,笔者基本遵循了精讲的原则,接下来就是“多练”。笔者设计了三种不同题型供学生练习。

1.选词填空。

题目设置意义:有效地检查学生掌握的程度。

题目设置要求:必须体现二词的区别,且例句的用词要在学生的理解范围之内。

例题如下:

(1)他昨晚喝酒喝(?摇?摇)了,到现在还没醒来。(过头)

(2)你太(?摇?摇)了,怎么可以迟到那么久?(过分)

(3)这次比赛小明(?摇?摇)自信了,没有准备就去了。(过分)

(4)考试时,麦克紧张(?摇?摇),忘了在试卷上写上自己的名字。(过头)

操练方法:每个句子请一位同学回答,答对则公布答案,答错则请下一位同学回答,直至回答正确。所有句子回答完毕后,再次强调二词的区别,并请全体同学朗读句子进行巩固。

2.造句。

题目设置意义:考查学生对生词意义和用法的掌握程度。

题目设置要求:尽量让学生多想几种用法。

例题如下:

(1)用“过分”造句。

(2)用“过头”造句。

操练方法:先给学生三分钟时间思考,然后请他们各自说出句子,加以适当点评。每个词出现三种用法以上停止提问。

3.根据所给的词完成对话。

题目设置意义:这类题目的难度又增加了一个等级,不仅要求学生正确使用这个词,还要求学生完成的句子要符合语境。这类题目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题目设置需考虑的因素:首先,给出的语境要够清晰、易懂;其次,预留答案应具有开放性,不能框死在某个答案上。

例题如下:

(1)甲:这件事情虽然他有错,但是也不能全怪他。

乙:?摇?摇?摇?摇?摇?摇?摇?摇(过分)

参考答案:对啊,我们不应该过分批评他。

(2)甲:你今天怎么那么晚过来?

乙:?摇?摇?摇?摇?摇?摇?摇?摇(过头)

参考答案:不好意思,我睡过头了。

操练方法: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进行思考,然后请三位同学回答,并加以适当点评。

四、结语

近义词的辨析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难点,本文基于词义/用法辨析法,通过层层递进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过分”和“过头”二词的辨析教学。调查显示,87%的学生掌握了二者的区别,80%的学生学会了使用这两个词,53%的学生会了使用这两个词完成对话,可以说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方绪军.对外汉语词汇教与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

[2]郭志良.对外汉语教学中词义辨析的几个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88,1:005.

[3]李泉.对外汉语理论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251.

[4]刘缙.对外汉语近义词教学漫谈[J].语言文字应用,1997,1:18-22.

[5]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362-363.

[6]杨寄洲.课堂教学中怎么进行近义词语用法对比[J].世界汉语教学,2004,3:99.

猜你喜欢
近义词对外汉语教学辨析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怎样辨析近义词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征、伐、侵、袭、讨、攻”辨析
“assess”和“evaluate”辨析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