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梦”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2014-11-13 00:39王玉海
文教资料 2014年18期
关键词:中国梦理想信念诚信

周 煜 王玉海

(1南通大学护理学院;2南通大学 政治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1)

以“中国梦”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周 煜1王玉海2

(1南通大学护理学院;2南通大学 政治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1)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当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存在一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对于进一步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高校应当以“中国梦”教育为契机,积极推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制定远大的人生目标,磨炼坚强的道德意志,重塑可贵的诚信品格。

中国梦 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

理想信念,是人生价值的核心,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一个人没有理想信念,就失去生活的动力;一个民族失去理性信念,失去凝聚力与向心力。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大学生的理性信念教育,既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需要。

一、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的普遍问题

理想信念教育,是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对大学生而言,理想信念不仅是一个政治品格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1]。多数学者的调查研究表明,当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存在一些问题。

1.思想有所迷惑。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西方“政治多元化”、“信息霸权”、反华势力的挑战。教育的国际化,使某些学生不仅接触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教育,而且受到了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其价值体系、道德观念受到了冲击。上世纪90年代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缺乏理论鉴别能力和生活阅历的某些大学生,容易产生怀疑,思想上有所迷惑。

2.人生目标短浅。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某些学生将考上大学视为自己人生奋斗目标的终点,认为经过千辛万苦,金榜题名就是人生的最终理想。进入大学后,一下子就丧失前进的方向,迷失自我。在社会经济形式、利益关系、组织方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及生活方式多样化的情况下,少数学生重利轻义,过于关注现实与眼前,而对社会价值的实现关注不够,个人对自身的成长发展缺乏长远的目标与科学的规划。

3.道德意志薄弱。

不少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比较高,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应该怎么做”,但缺乏艰苦生活实践的磨炼,缺乏实现理想的恒心与毅力,造成知与行的脱节。近年来,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各种矛盾凸显,学生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生活压力、社会竞争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等日益加大,使得某些学生意志消沉。

4.诚信观念欠缺。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最重要的品德,也是一个社会得以发展的基础。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信念坚定的人,是不容许自己轻易背弃承诺的。在现实生活中,当代某些大学生常常困惑于各种利益关系之中,功利心比较严重,信用意识不强,缺乏责任感,表现在抄袭、作弊、欠贷不还等诸多方面。

此外,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方面,某些高校还存在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教育时效性不强、社会环境复杂等现实问题[2]。在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引起学界的进一步关注,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现实的紧迫性。

二、“中国梦”的时代意义

习近平同志深刻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集中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伟大理想,是激励全中国人民投身个人发展与国家建设、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旗帜,具有重要的划时代意义。

1.“中国梦”是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追求。

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对统计思想讲解透彻,就会给学生理解统计方法和学习统计原理带来很大的困难。教师应该对一种方法的“统计思想”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够在教学中运用自如,而不至于在方法的“汪洋”中迷失方向,也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在统计学的课堂中抓住统计方法的灵魂。例如,在上述的方差分析中,理解了方差分析的“统计思想”就是“分解变异”时,就掌握了方差分析方法的精髓。适用于方差分析的实际问题可能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牢牢掌握了该方法的统计思想,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中国梦”的核心是实现集体或整体的价值,是通过集体即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中国共产党经过九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中国梦”是在党的正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中华民族对于自身的发展道路充满自信,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期待,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动力。

2.“中国梦”应成为中国人民普遍的坚定的思想意识和目标追求。

“中国梦”经历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遭受到空前屈辱和磨难的洗礼,经历了无数仁人志士肝脑涂地和舍命抗争,经历了爱国人士的上下求索与反复实践,最终找到了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寻求民族解放、实现民族富强的道路。在当代中国,“中国梦”的实现形式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当代中国最大的政治任务,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3.“中国梦”是深入实践中国改革发展的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

“中国梦”的适时提出有其历史必然性,其重要价值在于消除价值冲突,用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理想和根本愿望,引领社会发展,指引大家围绕“中国命运”和“中国道路”形成价值共识: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同时,确立了中国人民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共同愿景,形成了各层次人群的共同利益体,增强了人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成为深入进行改革开放的精神动力与价值支撑,从而推动全体国人奋发有为,为积极实现个人幸福与国家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4.“中国梦”是中国社会转型期间增进公民认同感的一剂良方。

“中国梦”是民族复兴之梦,是当代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任务,它同时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追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地发展,对增进全体公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增进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增进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同有积极的意义;对促进国家公民将个人利益同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结合起来,不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有重要的推动作用[3]。

5.“中国梦”为人类文明与世界发展提供新的借鉴。

三、“中国梦”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启示

对于高校来说,为了引领大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并积极将其转化为实践行动,“中国梦”的教育显得尤为迫切。“中国梦”对于进一步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1.以“中国梦”教育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

经历了90多年的建党伟业和60多年来的建国大业,特别是经历了改革开放30余年来改革大潮,在长期的艰难探索中,中国共产党终于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社会的终极价值目标,这是中国社会的正确价值选择。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事关每个中国人的利益。祖国强大了,个人才会有好的发展。高校应以“中国梦”的提出为契机,以讲座、讨论等多种形式积极向大学生宣传“中国梦”的内涵,帮助他们真正理解中国的发展历史和国情,使“中国梦”成为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人生重要的政治信仰,并为之努力奋斗。

2.以“中国梦”教育促使大学生制定远大的人生目标。

当代中国大学生应当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中国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而且是个人成才之梦,更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奋斗归宿。“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一名中国人为之努力奋斗。当一个人坚持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时,他的人生目标才是长远而坚定的,必然会立志做对祖国、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才。高校在积极推进“中国梦”教育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发展结合起来,制定个人的短、中、长期发展目标,科学做好人生发展规划。

3.以“中国梦”教育促使大学生磨炼坚强的道德意志。

中国曾经是一个拥有灿烂辉煌的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但是近代闭关锁国,统治者故步自封,腐败无能,造成国运衰败,国弱民贫。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国门被坚船利炮轰开,西方列强纷至沓来,一时间生灵涂炭,国破家亡。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爱国人士的摸索实践和流血牺牲,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有了实现的可能和希望。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与挑战,开创了实现中国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见,理想是美好的,而追求理想的道路是曲折的,挫折也是不可避免的。高校在推进“中国梦”教育时,不能停留在空洞的理论说教中,要紧密结合历史与实践,围绕大学生的问题困惑与实际需求多做引导,有针对性地指导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多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与剖析,正确区分辨别社会现象,正确应对生活挫折和压力,坚定信念,克服不良诱惑,不断增强道德意志。

4.以“中国梦”教育促使大学生重塑可贵的诚信品格。

诚信品格欠缺的主要根源在于理想信念模糊、道德意志薄弱、社会责任感缺失;此外,国家在建设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体制上的不健全和不完善,也不能使“诚信”得以充分肯定与呵护,造成当前我国社会仍然存在的“信用缺失”和“信任危机”等问题。一方面,在“中国梦”的实现道路上,随着国家的深入改革与发展,国家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诚信”将会不断给予保护与发扬。另一方面,应深入有效地开展“中国梦”教育,从中明确个人的社会责任,强化遵纪、助人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确立诚信”、“怎样使社会多些诚信”、“诚信为什么会缺失”、“面对失信我们怎样做”等问题,努力从自身做起,积极创建“诚信”环境,重塑可贵的诚信品格。

[1]邢起龙.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危机和对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31):141.

[2]赵利.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综述[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9(30):128.

[3]魏建国.“中国梦”的当代价值[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3(4):37-38.

[4]程美东,张学成.当前中国梦研究评述[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2):62.

[5]魏建国.“中国梦”的当代价值[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3(4):39.

猜你喜欢
中国梦理想信念诚信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