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大容量”的误区

2014-11-14 10:52钱怡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大容量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钱怡

【摘 要】为了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多信息”正在成为高效英语课堂的主要特征之一。然而,不少英语教师把“多信息”简单地理解为“大容量”,导致课堂教学主题不明,学生的语言技能训练不充分,反而使教学的有效性下降。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指出一些英语教师对课堂教学“大容量”的认识误区,在分析其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的同时,对“大容量”的内涵作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实现“大容量”教学的具体主张:英语课堂教学内容有“增”“减”; 英语课堂提问有“深度”; 英语课堂活动有“趣味”。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大容量 教学容量

如何在单位时间内实现教学质量的最优化?这是每一个教师在探索和研究有效教学的道路上都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一些教师把“大容量”教学原则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也有一些觉得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还有一些长期坚持这么做的教师甚至发现在采用了“大容量”教学原则后,教学质量反而下降了。

笔者在做了大量的课堂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应用了“大容量”教学原则后产生教学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是教师对“大容量”教学原则的理解和实践都存在着误区。

一、“大容量”英语课堂教学的几个表征

【案例】在一次公开教学活动中,教师上的是译林新版《英语(七上)》Unit 1 Task。供学生参阅的写作范文语言并不复杂,教师却花了大半节课时间将课本范文中的词句一一罗列,然后补充与该词句相关联的其他内容,进行辨析。如:课本上出现了 “look at”,教师就罗列出了look for,look over,look up等词组,并运用板书分析讲解它们的意思和用法。结果大半节课下来,原本短短100词左右的范文,教师补充的语言点倒有满满一黑板。原本是一节写作训练课,结果教师没有时间进行写作指导和评价,学生也没有时间完成写作练习。课后,笔者问一名学生:“今天老师上课讲的这些你都会了吗?”他回答道:“不够熟,还要回去复习一下。”在接下来的评课中,很多教师居然称赞这节课容量大,而把学生未完成的写作训练归因为时间安排欠合理。

误区1:传授的知识越多越好。

笔者认为,这些教师误解了“大容量”的含义。课堂容量不应该仅仅着眼于教师在课堂上“展示”或“灌输”给学生多少语言知识,而应该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习得”了多少语言知识。如果学生对教师“灌输”的知识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这样的“大容量”还有什么价值呢?

“案例”中的教师煞费苦心,将自己的知识网络一股脑儿呈现给学生,唯恐漏讲一个语言知识点就会“误人子弟”,可是她没想到学生的知识网络不是照搬照抄就能形成的。学生在课堂上记录下了新的语言知识结构,但并没有实现对这些新知识的内化(internalized),更没有将这些新知识与已有的英语语言知识网络融为一体,他们课后还是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背诵和记忆。

因此,这个所谓的“大容量”只能是“大负担”。长期的“大负担”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和厌恶的心理,有些学生甚至会放弃英语学习。

误区2:讲授的方式越直接越好。

为了节省上课时间,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语言知识结构,“案例”中的教师为了图省事不仅大量采用母语组织教学,而且对语言知识点的教学几乎都是采用了传统的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即教师在详细讲解了该语言知识的意思和使用方法之后,让学生进行一些汉译英(或英译汉)的练习,以达到巩固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方法直截了当,学生只要按照教师的讲解去做题就基本不会出错。但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目的不仅仅是应试,更重要的是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以及发展英语思维能力。

必须看到,这样“直接、省时、省事”的讲授方式其实是剥夺了学生用语言交流和用语言思考的权利,长此以往,不仅学生的听力和口语都会受到影响,而且英语思维能力无从培养,也就无法形成良好的语感。

误区3:课堂节奏越快越好。

一些初中英语教师为了能在一节课中教更多的内容,体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不得不加快上课的节奏。课堂的“快节奏”表现在:教师语速快;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不流畅的表达经常被教师抢白;生生互动的时间得不到保证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会犯错误,在这种情形下,如果教师一味追求“快节奏”而忽视学生的困难,就会错过极好的教育时机,导致“学困生”在数量上不断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绝不可为了追求“大容量”而忽视学生话语输出中的错误作为教学资源的作用。关于这一点,鲍里奇(2002:17)在论述与有效教学有关的辅助行为时曾专门指出,教师要“利用学生的思想和力量,包括认知、修改、应用、比较和总结学生的回答,从而促成课时目标,并鼓励学生参加”。

还有一些初中英语教师认为,“快节奏”的课堂能让学生时刻处于紧张状态,课上就不易开小差。其实,要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最好办法并不是“快节奏”,而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唤起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如果由于教学节奏过快,学生连理解都有困难,那何谈教学的有效性呢?

二、对英语课堂“大容量”教学原则的再认识

“大容量”教学原则的首倡者章兼中教授只是提出了这一中学英语教学原则,并没有对其实施路径作深入探讨。于是,在实践中就产生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鉴于课堂教学观察中的种种面目全非的现象,有必要对此进行一番研究和甄别。

第一,“大容量”教学原则提出的背景是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信息量的普遍不足。长期以来,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盛行“生词领先,语法跟上”的程式化教学,导致课堂教学信息量严重不足,机械的语言知识点教学充斥整个课堂。“大容量”教学原则就是针对这一顽疾而提出的。

第二,“大容量”教学原则不仅要求中学英语教学要大幅度提升语言信息量,而且要提高英语语言的输出与输入的质量。换言之,如果“大容量”仅仅表现为单纯语言的输出与输入量的提高,而缺乏质的支撑,这仍然算不上“大容量”,而是语言的低层次的机械、重复训练。

第三,“大容量”教学原则中的“大”应当体现为技能与知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体,即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获得要体现在一定的语言学习过程之中,而不是图省事由教师包办代替对知识的认知,否则就是“填鸭式”教学;学生的语言知识形成要基于对语言本身的直接感知、体验,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的语言能力的获得与其他非语言素养的进一步发展要融为一体,而不是单纯的、与语言文化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割裂的语言学习活动。

第四,“大容量”教学原则,绝不意味着语言信息量越大越好,而必须把握一个“度”。这个“度”就是学生的可接受能力。超出了这个“度”,就会走向其反面,变成低效教学甚至无效教学。

三、如何合理定位英语课堂教学的“大容量”

1.英语课堂教学内容有“增”“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有选择地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规划。既要避免学生因课堂教学容量太小而在课堂上“无所事事”,又要避免学生由于过大的课堂教学容量而“疲于应付”,无法真正习得知识。教师在对课程标准、学生需求、教材体系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在备课时应根据本土的教学条件和环境来调整教材、增减教学内容。

笔者在执教译林新版《英语(七下)》Unit 3 Welcome to Sunshine Town的Reading板块时,根据原课文内容(向来自英国的交换生介绍北京郊区阳光镇的概况),补充一篇介绍英国城市利物浦的文章供学生进行对比阅读。为了课上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阅读两篇课文,笔者省去了对原文的讲解,舍去了教材上设置的练习,而是设置了四个关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理解两篇课文。

通过阅读和回答问题,学生能对两个城镇的基本情况进行简短复述。

S1:Sunshine Town is not far from Beijing. It is a quiet town and there is a beautiful park in the town centre. There are lots of nice shops, too. Beijing Duck and Beijing Opera are famous in Sunshine Town.

S2:Liverpool is a city in the UK. It is an old city and it is more than 800 years old now. There are a lot of old buildings, universities and theatres in the city. Liverpool is famous for its music and sports, especially football.

这一节课上,学生的阅读量明显增加,他们不仅训练了独立阅读的能力,还增加了对国内外城镇的了解,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2.英语课堂提问有“深度”。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深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容量。有的教师擅长问一些浅表性问题,学生凭借表层理解、短时记忆或快速查找文本便能找出答案,看似学生对答如流,其实学生运用英语思考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而有的教师在问完浅表性问题后,会提出几个有“深度”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学生无法直接寻获这种问题的答案,他们必须调动之前所学去分析、理解和辨别,才能回答此类问题,英语的思维能力从中得到锻炼。

笔者在执教译林新版《英语(八上)》Unit 3 A day out 的Comic Strip 时,先提出两个浅表性问题:(1)What is Eddie going to do with the tool?(2)Does Eddie really want to climb a hill?在学生阅读漫画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之后,再让学生思考:How does Hobo feel in each picture?学生必须根据四幅漫画里Hobo的表情及语言来判断Hobo的感受,并且要调用以前学过的表示感受的形容词来回答。

最终,学生在笔者的帮助下揣摩了Hobo在每幅漫画中的心情,并用surprised,strange,excited,happy,afraid,sad等词汇来描述。笔者因势利导,又向学生补充了wondered,shocked,unbelievable这几个词,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自然就学到了新的词汇,实现了英语词汇的“附带习得”(Additional acquisition)。

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用填空的方式完成Hobo当天的一篇日记,旨在对话题内容进行适度拓展,给学生提供大胆想象的空间,同时复习写日记时所用的动词形式。(版面所限,略)

3.英语课堂活动有“趣味”。“听讲 + 记笔记”这种机械学习模式并不适合初中生,初中英语课堂需要趣味性的内容和活动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也意味着课堂教学容量的增加。在听课中笔者发现由于缺乏师生、生生交流背景和情境的创设,学生对只是为了背诵语言知识而进行师生和生生活动,显然兴趣不足。

譬如,谈论“电脑能用来做什么”这个话题,多数教师往往会布置学生“Listen and list the advantages and the disadvantages of using a computer.”的任务,这当然未必不可行。但是,考虑到初中学生有预习课文的习惯,这种听力训练难免成为“走过场”的教学活动。笔者则创设如下情境:A扮演孩子,B扮演学生家长。A向B提出买一台新电脑的要求。这样的“角色扮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扮演家长的学生煞有介事摆出家长的姿态,坚决不同意;扮演孩子的学生则苦苦哀求,千方百计想征得同意。在对话中,学生不仅复习了本课所学关于电脑利弊的语言知识,还复习了“提出请求”及“表示拒绝”的句式与句型,可谓一举两得。

再如,笔者在教国家、首都和表示方位的词汇时,恰逢习近平主席出席“金砖五国”国家领导人会晤。笔者利用这个信息,让学生翻开地图册,了解“金砖五国”的地理位置以及它们的首都。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了时政和地理知识,学习兴趣被激发之后,他们不仅用“金砖五国”进行对话练习,还用地图册上其他的国家进行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体验到了“学英语,用英语”的乐趣,同时也实现了语言学习与语言文化学习的互补。

总之,英语课堂教学容量的大小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英语课堂教学容量必须因学生而异,断不可“一刀切”。

【参考文献】

加里·D. 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易东平,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大容量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日志系统
大容量光伏发电关键技术及对并网的影响
大容量、高参数机组锅炉化学清洗应注意的问题
吉林延边:建立远程教育教学课件“大容量”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