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届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会议在北京召开高分一号、风云三号C星正式列为中方宪章值班卫星

2014-11-14 06:55靳颖
卫星应用 2014年5期
关键词:宪章轮值航天局

4月14—17日,第31届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Charter)理事及执行秘书会议在北京召开。宪章每半年举办一次理事和执行秘书会议,对半年来宪章的重大事务进行协调与处理。本届会议在中国举行,由中国国家航天局主办,国家减灾委、中国气象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国内有关部门代表应邀出席了会议。

⊙ 多国代表共商Charter事宜

来自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欧洲航天局(ESA)、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加拿大航天局(CSA)、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阿根廷空间委员会(CONAE)、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英国国家航天局(UKSA)、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KARI)、巴西国家太空研究院(INPE)、欧洲气象卫星组织(EUMETSAT)、俄罗斯联邦航天局(ROSCOSMOS)的14个国家及组织的15个成员机构参加了此次会议,就Charter相关事宜进行研讨。会议签署了上一届宪章理事会会议纪要,审议通过俄罗斯联邦航天局作为正式成员加入宪章,并就宪章在半年轮值期内的启动与运行情况、机制扩展和规则的完善、与其他国际组织的合作等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会上通报了宪章运行所需系统及软件工具的开发和运行、与其他国际组织在扩大宪章使用范围方面的沟通及合作情况,举办了宪章项目经理人培训。为更好地履行承诺,为国际减灾活动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撑,此次会议上,中国高分一号卫星、风云三号C星正式列为中方宪章值班卫星。此前,实践九号A星为中国宪章值班卫星。

⊙ Charter国际影响日益增强

Charter由欧洲航天局、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加拿大航天局于1999年发起,是目前影响最大的空间减灾合作机制。其基本宗旨是加强国际间的人道主义合作,通过利用成员机构提供的卫星资源,向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国家和地区无偿提供相关卫星数据和信息,用以进行灾害监测与管理、紧急救援与灾后重建;为世界范围内的洪灾、滑坡、森林火灾、地震和飓风等重大自然灾害提供卫星遥感影像和技术支持。

近年来,Charter成员数量不断增加,卫星资源极大丰富,其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截至2014年3月底,该组织已为全球范围内近500次灾害提供了数据和技术支持,调动了60多颗卫星,为110多个国家提供了20多万景数据图像,为受灾国家或地区的减灾救灾及灾后重建提供了及时有效的人道主义援助,在国际间享有越来越高的声誉。目前,重大灾害发生时,国际上首选启动Charter机制。

⊙ Charter与中国

中国国家航天局作为正式成员加入宪章以来,会同民政部、中国气象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部门,充分利用宪章机制,为国内重大自然灾害的监测、救助提供数据资料。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雅安地震、东北特大洪涝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我国17次紧急启动宪章,获得大量卫星遥感数据与产品,为灾害应急评估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支持与服务,弥补了目前我国卫星资源还无法满足重大灾害监测的需求,已成为我国利用空间技术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重要补充。特别是今年3月11日,国家航天局针对马航失联客机紧急启动了宪章,协调法国、英国、德国、美国等卫星资源,对客机失联疑似海域进行大面积重复联合观测,共获取国外提供的近700景数据,支持搜寻工作。

同时,中国也多次第一时间响应宪章请求,为世界范围内的减灾救灾工作提供空间技术支持,先后为澳大利亚森林火灾、巴基斯坦洪水、日本地震海啸等提供了大量卫星遥感数据,体现了我国作为航天大国的责任和义务。此次会议,中国为Charter增加的新的卫星资源——高分一号卫星、风云三号C星,将向Charter组织提供更多的卫星数据源。

2014年是我国担任Charter轮值主席国的重要一年,将于2014年4月至10月期间担任轮值主席,全权负责该机构的运行。这是我国自加入Charter以来,首次担任轮值主席国,对中国国家航天局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国家航天局将在轮值期间全面主导Charter的业务运行与管理、协调重大自然灾害救灾活动,以及通过参与国际交流促进Charter的发展。

猜你喜欢
宪章轮值航天局
德国少数民族语言保护政策及其特点
带着老伴走天下
合格董事会的存在至关重要
英国为800岁《大宪章》策展
期待中国成为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
一组神秘数字
推陈出新 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