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险淘宝网店集体关张

2014-11-14 02:53江玲
金融理财 2014年10期
关键词:网销人身险保险产品

江玲

近日,网销万能险停售事件持续发酵,继国华人寿、信泰人寿等四家保险公司淘宝网店歇业后,其他的险企也纷纷下架理财型保险。

万能险遭天猫集体下架

在《金融理财》杂志社记者统计的31家人身险公司中,目前除了昆仑健康、东吴人寿、前海人寿、利安、吉祥等五家保险公司还在销售万能险以外,其他险企包括太平洋保险、民生保险、长城人寿、天安人寿、合众人寿、泰康人寿和平安保险在内的7家险企,虽然在页面上显示有理财险的类别却无任何产品。而其余的19家保险公司根本看不到理财型保险的“踪影”,大都以健康险、意外险产品为主。但多数公司在官网上的万险产品仍在正常销售。

记者登录一家保险公司的淘宝旗舰店,看到该公司8月底发布公告称,“为了更加符合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要求,我们将进行产品、系统、服务流程全面的升级……”并且多家险企的多数产品或直接下架,或改头换面。在预期收益率方面,大多降至5%附近。保险期限也都是3个月、1年期左右的短期产品。对于网销业务暂停问题,多家保险公司的客服人员给出相同的答案:“由于系统更新和维护不能进行投保,而老客户的理赔、退保等业务不受影响。”

受益于其他万能险下架,昆仑健康的万能险产品的购买量剧增。资料显示,截至9月1日15时,该产品累计销售558742份,保费达到5.58亿元。仅9月1日当天就有247人购买了8371笔,保费达到837.1万元。就收益而言,目前淘宝上在售的万能险产品仅有昆仑健康保险,打出预期年化收益仍为6%,其余的预期收益均为4%左右。

原本今年以来,网销理财型保险产品凭借高收益回报率,很受市场青睐,缘何近日多款网销理财型保险产品却集体上演“下架潮”呢?上海一家保险公司相关人士对《金融理财》杂志社的记者表示,此次网销产品的清理针对的是网销业务的监管升级。之前监管高层曾多次对网销保险过分强调收益、忽视保障功能,过分重视营销表示不满,此次监管实属意料之中。公司主动下架理财型保险,然后对照监管要求进行整改,等时机成熟之后,会再重新上架。

国内保险网销刚刚起步

自2000年中国平安推出官网直销渠道后,泰康在线等险企也陆续开通,有趣的是,官网销售数据仅为5.05亿元,远远低于通过第三方渠道实现的保费收入97.07亿元。部分中小险企在银保渠道受阻之后,把更多的资源开始转向网络渠道。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最近公布的上半年人身险网销经营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已有50家人身险公司开展了网销经营业务。这些公司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的年化规模保费达到102.11亿元,其中,二季度保费增长迅猛,达到75亿元,是一季度27亿元的2.78倍,增长近2倍。其中,寿险网销的主打产品是万能险,保费收入占比达90%。

上半年人身险行业保费总收入为7671.3亿元,通过网销渠道销售的产品占比为1.33%,每千元保费收入有约13.3元来自于网销产品,相较于一季度每千元保费5.3元提高了8元,增幅高达151%。

北京一家大型保险公司的风控部副总经理表示,互联网保险以其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特点,作为传统保险体系的有益补充,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其快速发展中也蕴含着不可小觑的风险。今年上半年已实现超100亿元,但这仅占传统保险销售规模约1%左右。在国外,互联网保险占传统保险保费规模已达30%,国内保险网销显然才刚刚起步。

互联网保险缘何被禁?

互联网渠道被视为保险产品的“第三条道路”,一度承载厚望。少数保险公司甚至把宝都在上面,所有资源向电商业务整合。监管部门这次全面叫停,对这类公司而言可谓是“人艰不拆”。那么,他们究竟是触犯了什么样的“天条”,导致监管部门祭出如此重手?

从表象看,主要存在两个方面问题:

一是以预期收益率为噱头,严重误导客户。如“华瑞2号”,号称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7%,但事实上仅是“保本不保息”的产品;若第一年退保,还按照账户价值2%收取手续费。

二是多打“理财”牌,频繁使用“低门槛”、“超短期”、“高收益”、“有保底”等用语;有些还将保险产品与货币基金、活期存款等进行短期收益简单对比,违反了相关规范。为支撑向客户承诺的高收益,少数保险公司将保险资金违规投向一些高风险项目,潜在的投资风险极大。事实上,那些通过网络渠道销售的保险产品,近段时间来客户投诉很多,退保率也很高,冰山下的问题已经慢慢显现。

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保险这些不规范的行为如果不尽快进行整顿和纠正,将带来更多深层次的问题:

首先,从行业的角度看,互联网保险夸张甚至虚假的销售行为将影响保险行业的声誉。前些年,代理人队伍的无孔不入,银保业务的无序发展,都给保险业务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教训深刻。而现在,互联网保险的那些不当行为,误导的是客户,扰乱的是市场,损毁的是整个行业的形象。

其次,从监管的角度看,大量销售短期化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压力。今年2月保监会就发布通知,规定保险公司销售高现值产品的,应保持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一旦不达标,保险公司就应立即停止销售这类产品。但是就有少数保险公司,我行我素,借助互联网渠道激进销售高现金价值保险产品,盲目冲大规模,以至于偿付能力触及到监管红线。如果不及时叫停,恐怕将可能引发流动性问题。

再次,从市场的角度看,互联网保险特性加剧保险市场供求失衡,为长期发展埋下隐患。保险的核心价值在于保障,这是保险的根本,是保险区别于其他金融产品的核心特征。但目前,保险市场的供求存在结构性、阶段性的失衡现象,保障产品仍然偏少。而当下互联网保险多为短期化、低保障的“短平快”产品,偏离了保险的保障本质,加剧保险市场的失衡,使保险产品结构更为畸形,对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并无帮助。

保监会筹备万能险费改

对于目前网销最红火的万能险,保监会正在筹备万能险费改。继发布高现金价值产品新规后,保监会近期向各人身险公司下发了《万能保险精算规定》修订稿。保监会高层最新的表态:改革将于年内出台。

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梳理当前保险业风险时明确指出,保单获取成本高,部分保险公司存在资金运用风险较大,短钱长用的现象,甚至扩大新业务,导致资金成本攀升。为覆盖这些成本,保险公司将大量资金配置于不动产、基础设施债权、未上市企业股权、信托等非标资产上,投资风格激进,甚至出现违规投资。

近两年来,保险网销火热,一些中小险企通过网络渠道推出高现金价值保险产品。然而随着产品规模的扩大,偿付能力触及到监管红线。

“一方面是理财型产品的高收益,一方面是险企投资回报率的持续低迷,这样冰火两重天的状况,无疑会增加险企的经营压力,同时也会逼迫险企在投资上走向激进,增加风险。”北京一位保险行业分析师向《金融理财》杂志社记者表示,“另外,国内保险行业等级分化的现象非常严重,像中国人寿、中国平安这种第一梯队的保险公司占据国内保险市场的相当大的份额,而中小型险企只能依靠理财型产品吸引眼球,而越来越偏离保险行业提供风险保障的本质,这也是行业普遍现象。”

此外,互联网保险还蕴藏着特有的衍生风险。由于互联网保险的主流客户群在很大程度上缺乏专业知识和能力,经济损失承受力有限,恐慌情绪和流动性风险可能在短时间内急剧放大,这会导致中小险企的现金流出更加不确定。

所以,监管部门的这次出手,有助于互联网保险从一开始就建立好制度,确定好规则。如果等到诸多问题和风险集中爆发的时候才进行补救,对整个市场和客户的伤害会比较深。专业人士认为,监管部门这次关停,应该只是暂时之举,针对的是违规行为,而不是彻底否定互联网保险。

猜你喜欢
网销人身险保险产品
2020年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人身险业务总量统计表
2019年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人身险业务总量统计表
网销渔药成假货“重灾区”,提高防范意识成养殖户必修课
元素含量及稳定同位素比值用于网销带鱼产地溯源
互联网保险新业态下的保险产品开发策略探讨
企业年金基金配置投资型保险产品研究
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人身险业务总量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