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程合同管理中风险评估及应对

2014-11-14 16:43罗颖芳刘晓东
珠江水运 2014年16期
关键词:合同管理

罗颖芳+刘晓东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工程领域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工程合同是工程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合同的有效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合同的作用,在于对承包人和发包人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并且对施工过程中双方的行为进行约束。但是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较大且工期长,因此对合同管理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容易产生合同管理风险。本文就主要针对合同管理中的风险以及应对的策略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工程合同 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风险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企业合同风险管理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工期延长等因素都对工程合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工程合同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年来,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以及合同管理制度的缺陷等因素,都导致了合同管理风险的增加,因此必须要对工程合同管理的风险进行客观的分析,并且通过有效的策略降低合同风险,促进合同管理水平的提升。

1.合同管理风险的表现形式

合同管理风险通常隐藏在合同从订立到终止的整个过程中,通常集中在合同的履行阶段。根据合同管理的性质不同,常见的合同管理风险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 1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

根据风险防范控制等级可以将合同风险划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可控风险指的是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相应的控制措施,对合同管理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并且通过各种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的风险。而不可控风险则是由于受到外呼环境影响,如宏观经济调整因素、国家政策、法律以及灾害等不可控因素所引起的合同管理风险。1 . 2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

根据风险防范控制的范围可以将合同管理风险划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通常情况下,合同管理风险会受到国家政策、经济运行环境以及国际管理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有些无法规避的风险,这部分风险主要是由于外部不可控因素引起的,所以这些风险被称为外部风险。另外,由于对合同签订的双方资信水平缺乏完全了解或者由于不正当竞争等因素而引起的风险,如欺诈、诈骗等行为的发生,也划分为外部风险。而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或者监督不到位,所引起的合同不能正常签订或者履行,这种风险可能会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这类风险是内部风险。

1 . 3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

根据风险防范控制责任的主体划分,一般可以将合同管理风险划分为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直接风险指的是企业自身在参与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在合同的签订、履行或者转移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管理机制所以的风险,这部分风险对于企业造成的损失是直接体现在经济效益方面,因此也称为直接风险。间接风险则是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企业间接参与的各项活动,受到其他成员或者第三方所引起的合同管理风险。

2.工程合同管理风险的成因

2 . 1外部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是引起合同管理风险的客观因素,也是不可控因素,其中主要包括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以及自然灾害等。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不仅受到我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因此对于这些因素所引起的风险,我们只能进行预测和规避,却无法完全有效的掌控。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是国家根据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对经济、财政、货币以及法律等方面所做出的调整,这些政策调整相对于市场环境的变化有着更高的可控性。自然灾害的发生则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所以很难提前进行预测。

2 . 2欠缺科学的风险防控体系

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是对合同管理风险进行评估和应对的基本依据,而管理者是否具备风险防控意识,是影响风险防控体系构建的主观因素。有很多管理者对于合同管理中的潜在风险都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缺乏必要的风险防控措施,因此容易导致合同管理风险的产生。比如在有些工程合同中,对于双方的权责划分不平衡,但是有的承包商却并没有意识到其中存在的风险,而被动的接受合同中关于付款、索赔等方面的条款,也就随之接受了合同中的诸多风险。另外,法律意识因素也是影响合同管理风险防控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法律意识不强,对于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程度不够,不能按照合同中的规定履行合同,因此也就无法规避风险。

2 . 3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

合同管理制度是影响合同风险管理的主要因素,其中涉及到合同评审、工程款支付等多项内容。在合同评审制度方面,由于部门没有完全按照合同管理的规定对合同的程序、内容和标准等内容进行严格的评审,因此而容易导致合同中存在很多潜在的风险,而且大多集中在合同的履行阶段。工程款支付制度的因素,指的则是有些单位不能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进行工程款项的支付,或者是随意挪用工程款,对于款项的设置不能有效的控制,而导致合同履行阶段产生风险,不能按时结算。

2 . 4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人员素质也是影响合同管理风险的重要因素,其中不仅涉及到人员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也包括人员在合同管理方面的专业技能和能力水平等,由于有的管理人员在合同管理方面缺乏完善的知识体系,仅仅依靠单一的知识结构无法对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和分析,对于国际和国内的市场环境变化不敏感,对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变更不能及时的掌握,诸多问题的存在,使得管理人员不能及时的对风险做出预测和评估,也就无法实施有效的防控措施,在风险规避方面的效率很低。

3.合同管理风险的应对措施

3 . 1建立健全流程管理体系

合同流程管理一般由合同调研、策划、谈判、拟定合同文本、审核、签订、履行、变更或转让、终止、存档等环节构成。明确流程管理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确保每个环节有制度、有落实是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实施对合同的全过程监管,就要在合同的准备阶段、签署阶段、履行阶段和履行后管理阶段,指定专人进行监管,开展综合评价,以确保签约合同主体合法、内容合法、合同表示真实、条款完备、表述规范、签订手续和形式完备,能有效防范与控制合同风险。endprint

3 . 2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

信用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增强合同双方信任度的一个基本依据,也是加强双方合作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只有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才能为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必须要重视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对合同双方当事人的组织机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等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并且按照评价结果对信用进行等级的划分,根据不同信用等级制定不同的风险防控措施。同时,要将信用评价作为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对信用评价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保证合同的有效签订和履行。

3 . 3建立健全风险预警体系

实施合同管理全过程风险预警是降低合同风险的效途径。为此,应建立并完善风险评估制度,通过对合同对象的信用等级进行分析,在合同的签订、履行等全过程分阶段进行风险评估,以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并实行分级分类预警,果断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同时要建立风险跟踪制度,对发现的风险隐患,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要实时跟踪、反馈和预警,努力降低合同风险。

3 . 4加强人员素质的培养

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加强合同管理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企业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用人机制,在合同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培养方面,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选拔一批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并且具备完整的合同管理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的人员,推进合同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加强人员在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和学习,在增强人员专业技能的同时,促进他们的职业道德养成,能够保证合同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另外,在管理人员考核机制方面,也要进行不断的完善,通过对合同管理人员专业知识、责任心和风险防控意识等多个考核目标的审核,有针对性的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进行培养,并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给予人员足够的成长空间,才能为合同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人才保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合同管理风险,是影响企业管理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必须要完善合同管理体系以及风险预警体制的建设,同时加强人员素质培养,从根本上降低合同管理中的风险,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许涤平.论工程合同管理中风险评估及应对[J].价值工程,2012(10).

[3]刘颉.论项目工程合同管理及风险防范控制[J].中华民居,2010(09).

[4]马倩倩.浅谈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与风险防范问题[J].商情,2012(36).

[5]杨辉丽.工程建设项目合同风险管理的分析[J].大众科技,2007(07).endprint

猜你喜欢
合同管理
浅谈建筑企业的施工预算及合同管理
浅议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
基于合同管理的收入确认与成本费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