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环境地质问题与防御对策

2014-11-14 09:58买买提江·阿布都艾尼
珠江水运 2014年16期
关键词:水资源污染监测

买买提江·阿布都艾尼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地下水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生活生产供水的主要构成部分,开采量逐年攀升。然而在地下水开发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环境质量问题,例如地表下沉、坍塌、地裂、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下降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人们的正常生活。本文基于当前我国地下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些环境地质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地下水开发利用 环境地质问题 防御对策

能源、人口、环境和水资源等问题长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些问题都与水资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水资源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不科学合理使用水资源将会造成供水不足、地区地下水位下降、江河流量较少、海水侵入、地面下沉、生态环境恶化等种种问题。大多数情形下,地下水资源主要由降水或地表水直接、间接的补给,但是经过潜水蒸发、泉水溢出或地下径流等方式排泄。一般自然环境下,补给量与消耗量一直处于平衡状态。由于人为开采,打破了以前补、排平衡状态,然而只要确保开采量与其他消耗量与补给量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地下水循环将正常运行,不会出现任何异常情况。但是过量开采将会破坏以前的平衡关系,导致地下水位不断降低,地下水量逐渐减少,甚至出现衰竭的情况。

1.地下水资源开发现状

即使我国地下水资源总量充足,然而我国地下水资源在各个地区分布尤为不均匀,南方地区远远超过北方地区,再加上有些城市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地下水的供给常常无法满足其需求。最近十年来,我国地下水的开采量以每年24亿m3的速度增长。有的城市由于缺乏合理的地下水利用规划,超额开采已经引起了很多环境地质问题,比如平原地区的地面下沉、坍塌,滨海地区海水入侵、水质较差等等。另外由于很多因素所造成的地下水污染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并且使得以前紧张的水资源更加紧张,成为了环境保护方面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所以,怎样科学合理地利用地下水,基于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有效的预防和解决对策,这已经成为各大城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建设管理的重点。

2.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引起环境地质问题分析

2 . 1地下水位下降的环境地质问题

若抽取地下水的速度大于地下水补给速度时,将会在非承压含水层中形成地下水漏斗, 就是以抽水地区为核心的圆形低水位面。若某个地区范围内有很多这样的抽水井,附近的地下水漏斗相互重叠,将会造成水井周围的地下水位进一步降低。水井使用很多年后都需要加深,这说明了该地区的地下水位在不断下降。例如武汉市东西湖地区长期以来地下水的开采量占总取水量的70%,对该地区的地下水管理不到位,高强度、不合理的开采行为打破了该地区地下水的平衡,逐渐形成了很多地下水降落漏斗,直接影响了该地区的生产生活,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 . 2地面沉降的环境地质问题

3.解决地下水开采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及对策

3 . 1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开采布局

在空间上结合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在当前水资源实际情况下,科学合理布局水源井的地域分布,防止有些地区过度开采,以调节和控制地下水位和降落漏洞的心态,逐渐使得地下水补给与开采保持平衡状态。在时间上,运用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系统,按照需水量、需水量和来水量,采取科学的水量分配和调度方案,使得地下水资源量达到合理状态。

3 . 2建立健全地下水监测网络,提高管理能力

进一步健全监测网络建设,实现监测网点对不同层位地下水动态的控制;修整淤塞,增设控制性、专业监测布点;更新监测设施,提高监测准确度;这些是提高地下水动态监测的三个重要的途径,也是地下水资源计算、评定和获得水情预测预报资料的来源。在监测的基础上,组织地下水污染及形成机理的专题研讨,从而提出有效的、可操作的防治措施。组织地下水资源优化管理研讨会,进一步优化管理模式,使得地下水开发利用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进而保证地下水资源可持续的开采并获取最优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另外需要高度重视对地面沉降的监测、调查和分析总结工作,便于使用针对性对策防止地面沉降的出现和恶化。

3 . 3综合防治,保护地下水资源

彻查污染源,切断污染源。污染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污染河流的同时也造成地下水被其污染。因此,必须严厉打击城市、县城、乡镇地区及工业企业的污水不仅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直接排入河流的行为。控制广大农业区域性地下水污染,严格限制使用有害有毒不易降解的农药、化肥。另外,对浅层污染水由于止封隔水成井技术不佳造成深层水污染的,应立即废弃,避免深层污染加重。对污水处理的渗坑、渗井及室外无防渗侧所造成污染,必须立即废弃回填,杜绝污染扩散。

3 . 4兴建地下水库,扩大地下水调蓄能力

那些山丘、坡度较大的河谷平原地区,地下储水层厚度较大,再加上地下水力坡度较大,排泄迅速,因此地下蓄水能力较差。在干旱期间,过度利用,地下水位下降较快,极易出现漏斗区,甚至出现污水开采的情况。为了提高地下水含水层调蓄能力,选取储水能力较好的地区,在地下水排污处建设地下防渗墙,从而形成地下水库。

参考文献:

[1]董琳,刘辉.浅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途径、危害及防治[J].西部探矿工程,2013(06).[2]孙晓明,吴登定,肖国强等.环渤海地区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若干问题探讨[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6(01).

[3]李兴武,王艳萍.关于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的思考[J].资源与产业,2011(02).endprint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地下水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生活生产供水的主要构成部分,开采量逐年攀升。然而在地下水开发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环境质量问题,例如地表下沉、坍塌、地裂、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下降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人们的正常生活。本文基于当前我国地下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些环境地质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地下水开发利用 环境地质问题 防御对策

能源、人口、环境和水资源等问题长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些问题都与水资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水资源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不科学合理使用水资源将会造成供水不足、地区地下水位下降、江河流量较少、海水侵入、地面下沉、生态环境恶化等种种问题。大多数情形下,地下水资源主要由降水或地表水直接、间接的补给,但是经过潜水蒸发、泉水溢出或地下径流等方式排泄。一般自然环境下,补给量与消耗量一直处于平衡状态。由于人为开采,打破了以前补、排平衡状态,然而只要确保开采量与其他消耗量与补给量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地下水循环将正常运行,不会出现任何异常情况。但是过量开采将会破坏以前的平衡关系,导致地下水位不断降低,地下水量逐渐减少,甚至出现衰竭的情况。

1.地下水资源开发现状

即使我国地下水资源总量充足,然而我国地下水资源在各个地区分布尤为不均匀,南方地区远远超过北方地区,再加上有些城市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地下水的供给常常无法满足其需求。最近十年来,我国地下水的开采量以每年24亿m3的速度增长。有的城市由于缺乏合理的地下水利用规划,超额开采已经引起了很多环境地质问题,比如平原地区的地面下沉、坍塌,滨海地区海水入侵、水质较差等等。另外由于很多因素所造成的地下水污染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并且使得以前紧张的水资源更加紧张,成为了环境保护方面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所以,怎样科学合理地利用地下水,基于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有效的预防和解决对策,这已经成为各大城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建设管理的重点。

2.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引起环境地质问题分析

2 . 1地下水位下降的环境地质问题

若抽取地下水的速度大于地下水补给速度时,将会在非承压含水层中形成地下水漏斗, 就是以抽水地区为核心的圆形低水位面。若某个地区范围内有很多这样的抽水井,附近的地下水漏斗相互重叠,将会造成水井周围的地下水位进一步降低。水井使用很多年后都需要加深,这说明了该地区的地下水位在不断下降。例如武汉市东西湖地区长期以来地下水的开采量占总取水量的70%,对该地区的地下水管理不到位,高强度、不合理的开采行为打破了该地区地下水的平衡,逐渐形成了很多地下水降落漏斗,直接影响了该地区的生产生活,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 . 2地面沉降的环境地质问题

3.解决地下水开采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及对策

3 . 1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开采布局

在空间上结合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在当前水资源实际情况下,科学合理布局水源井的地域分布,防止有些地区过度开采,以调节和控制地下水位和降落漏洞的心态,逐渐使得地下水补给与开采保持平衡状态。在时间上,运用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系统,按照需水量、需水量和来水量,采取科学的水量分配和调度方案,使得地下水资源量达到合理状态。

3 . 2建立健全地下水监测网络,提高管理能力

进一步健全监测网络建设,实现监测网点对不同层位地下水动态的控制;修整淤塞,增设控制性、专业监测布点;更新监测设施,提高监测准确度;这些是提高地下水动态监测的三个重要的途径,也是地下水资源计算、评定和获得水情预测预报资料的来源。在监测的基础上,组织地下水污染及形成机理的专题研讨,从而提出有效的、可操作的防治措施。组织地下水资源优化管理研讨会,进一步优化管理模式,使得地下水开发利用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进而保证地下水资源可持续的开采并获取最优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另外需要高度重视对地面沉降的监测、调查和分析总结工作,便于使用针对性对策防止地面沉降的出现和恶化。

3 . 3综合防治,保护地下水资源

彻查污染源,切断污染源。污染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污染河流的同时也造成地下水被其污染。因此,必须严厉打击城市、县城、乡镇地区及工业企业的污水不仅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直接排入河流的行为。控制广大农业区域性地下水污染,严格限制使用有害有毒不易降解的农药、化肥。另外,对浅层污染水由于止封隔水成井技术不佳造成深层水污染的,应立即废弃,避免深层污染加重。对污水处理的渗坑、渗井及室外无防渗侧所造成污染,必须立即废弃回填,杜绝污染扩散。

3 . 4兴建地下水库,扩大地下水调蓄能力

那些山丘、坡度较大的河谷平原地区,地下储水层厚度较大,再加上地下水力坡度较大,排泄迅速,因此地下蓄水能力较差。在干旱期间,过度利用,地下水位下降较快,极易出现漏斗区,甚至出现污水开采的情况。为了提高地下水含水层调蓄能力,选取储水能力较好的地区,在地下水排污处建设地下防渗墙,从而形成地下水库。

参考文献:

[1]董琳,刘辉.浅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途径、危害及防治[J].西部探矿工程,2013(06).[2]孙晓明,吴登定,肖国强等.环渤海地区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若干问题探讨[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6(01).

[3]李兴武,王艳萍.关于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的思考[J].资源与产业,2011(02).endprint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地下水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生活生产供水的主要构成部分,开采量逐年攀升。然而在地下水开发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环境质量问题,例如地表下沉、坍塌、地裂、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下降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人们的正常生活。本文基于当前我国地下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些环境地质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地下水开发利用 环境地质问题 防御对策

能源、人口、环境和水资源等问题长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些问题都与水资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水资源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不科学合理使用水资源将会造成供水不足、地区地下水位下降、江河流量较少、海水侵入、地面下沉、生态环境恶化等种种问题。大多数情形下,地下水资源主要由降水或地表水直接、间接的补给,但是经过潜水蒸发、泉水溢出或地下径流等方式排泄。一般自然环境下,补给量与消耗量一直处于平衡状态。由于人为开采,打破了以前补、排平衡状态,然而只要确保开采量与其他消耗量与补给量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地下水循环将正常运行,不会出现任何异常情况。但是过量开采将会破坏以前的平衡关系,导致地下水位不断降低,地下水量逐渐减少,甚至出现衰竭的情况。

1.地下水资源开发现状

即使我国地下水资源总量充足,然而我国地下水资源在各个地区分布尤为不均匀,南方地区远远超过北方地区,再加上有些城市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地下水的供给常常无法满足其需求。最近十年来,我国地下水的开采量以每年24亿m3的速度增长。有的城市由于缺乏合理的地下水利用规划,超额开采已经引起了很多环境地质问题,比如平原地区的地面下沉、坍塌,滨海地区海水入侵、水质较差等等。另外由于很多因素所造成的地下水污染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并且使得以前紧张的水资源更加紧张,成为了环境保护方面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所以,怎样科学合理地利用地下水,基于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有效的预防和解决对策,这已经成为各大城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建设管理的重点。

2.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引起环境地质问题分析

2 . 1地下水位下降的环境地质问题

若抽取地下水的速度大于地下水补给速度时,将会在非承压含水层中形成地下水漏斗, 就是以抽水地区为核心的圆形低水位面。若某个地区范围内有很多这样的抽水井,附近的地下水漏斗相互重叠,将会造成水井周围的地下水位进一步降低。水井使用很多年后都需要加深,这说明了该地区的地下水位在不断下降。例如武汉市东西湖地区长期以来地下水的开采量占总取水量的70%,对该地区的地下水管理不到位,高强度、不合理的开采行为打破了该地区地下水的平衡,逐渐形成了很多地下水降落漏斗,直接影响了该地区的生产生活,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 . 2地面沉降的环境地质问题

3.解决地下水开采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及对策

3 . 1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开采布局

在空间上结合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在当前水资源实际情况下,科学合理布局水源井的地域分布,防止有些地区过度开采,以调节和控制地下水位和降落漏洞的心态,逐渐使得地下水补给与开采保持平衡状态。在时间上,运用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系统,按照需水量、需水量和来水量,采取科学的水量分配和调度方案,使得地下水资源量达到合理状态。

3 . 2建立健全地下水监测网络,提高管理能力

进一步健全监测网络建设,实现监测网点对不同层位地下水动态的控制;修整淤塞,增设控制性、专业监测布点;更新监测设施,提高监测准确度;这些是提高地下水动态监测的三个重要的途径,也是地下水资源计算、评定和获得水情预测预报资料的来源。在监测的基础上,组织地下水污染及形成机理的专题研讨,从而提出有效的、可操作的防治措施。组织地下水资源优化管理研讨会,进一步优化管理模式,使得地下水开发利用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进而保证地下水资源可持续的开采并获取最优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另外需要高度重视对地面沉降的监测、调查和分析总结工作,便于使用针对性对策防止地面沉降的出现和恶化。

3 . 3综合防治,保护地下水资源

彻查污染源,切断污染源。污染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污染河流的同时也造成地下水被其污染。因此,必须严厉打击城市、县城、乡镇地区及工业企业的污水不仅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直接排入河流的行为。控制广大农业区域性地下水污染,严格限制使用有害有毒不易降解的农药、化肥。另外,对浅层污染水由于止封隔水成井技术不佳造成深层水污染的,应立即废弃,避免深层污染加重。对污水处理的渗坑、渗井及室外无防渗侧所造成污染,必须立即废弃回填,杜绝污染扩散。

3 . 4兴建地下水库,扩大地下水调蓄能力

那些山丘、坡度较大的河谷平原地区,地下储水层厚度较大,再加上地下水力坡度较大,排泄迅速,因此地下蓄水能力较差。在干旱期间,过度利用,地下水位下降较快,极易出现漏斗区,甚至出现污水开采的情况。为了提高地下水含水层调蓄能力,选取储水能力较好的地区,在地下水排污处建设地下防渗墙,从而形成地下水库。

参考文献:

[1]董琳,刘辉.浅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途径、危害及防治[J].西部探矿工程,2013(06).[2]孙晓明,吴登定,肖国强等.环渤海地区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若干问题探讨[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6(01).

[3]李兴武,王艳萍.关于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的思考[J].资源与产业,2011(02).endprint

猜你喜欢
水资源污染监测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浅议我国水资源的刑事立法保护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