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笔洗

2014-11-15 03:37徐宁
椰城 2014年9期
关键词:烟灰缸汝窑哥俩

■徐宁

汝窑笔洗

■徐宁

张寨有对兄弟,都50岁以上了,关系一直融洽,突然有天打了起来。开始是哥俩打,后来又添上两家孩子,不仅个个头破血流,还有人骨折住了院。

大哥张志民城里做买卖发了财,买了商品楼,就把自己的一处老宅给了弟弟张新民。大哥本不想要钱,但弟弟非要给,说亲兄弟明算账,省得以后妯娌倒后账,愣给了5000元钱。

这是间百年以上老房,青砖青瓦,四梁八柱、飞椽斗拱结构,典型的古民居建筑模式,也是有钱人家才这么讲究。并不是说张家兄弟祖先有多富,是解放前后土改时爷爷那一辈分地主老财的。到了他哥俩这代,父亲给老二盖了新房,老房就传给了大哥。

老房已破旧不堪,张新民想给儿子盖座二层楼,就拆了。拆房的时候,在正梁下一个墙窟窿里发现了一个物件:很像一个烟灰缸,豆青底色、光滑如玉、釉面晶莹剔透着微细麻纹。以为不过是个镇物——据说老年代盖房子为了趋利辟邪,往往在某位置放压邪宝,也有工匠使坏,暗放诅咒之物的。主梁下有空隙,是因四梁八柱建筑,砖墙不是主要支撑物,填充而已。

张新民得了这物件,并没当成什么宝货或邪物,只觉得好看可爱,就带回了自家,随意放在中堂的迎门厨上,还真把它当成了烟灰缸。来串门的,有当回事的,也有不在意的,抽完烟就往里面按烟头,直到有天家里来了个吃派饭的讲授果树剪枝的农技干部。

还保留着旧时农村的老习惯,吃饭在炕上盘腿,这个烟灰缸自然也上了炕桌。农技干部开始也往里面弹烟灰、按烟头。突然一激灵,拿起烟灰缸仔细端详:“老张,这东西哪来的?”老张如实告诉。干部说:“像个珍贵瓷器,具体什么窑种、哪个年代,我不内行也说不清。你想,你那老房建于清末民初,即使是大清年代烧制的,这物件也不少于150年。你好好放起来,找时间让专家鉴定一下,说不定值大钱呢。”

可能是这干部回去无意说了,不几天就相继来了几个城里人相继看宝物,都是内行,来了以后又是把玩,又是照相,纷纷出价收购,价钱从几十万攀到100万。从零碎交谈中,张新民才知道,这东西叫笔洗,产于北宋末期的汝州,是中国古瓷器中的珍品。看人们疯狂叫价,张新民以农民那种狡黠想到,它可能远远不止这个钱。再不敢明摆着,又怕别人惦记遭贼,就让儿媳妇带回娘家让亲家保存。亲家公也怕别人顺蔓摸瓜想到他,又让闺女藏到了她和姑爷城里的家。

终于传到了大哥那,也过来看宝物。张新民先说根本没拆出什么,又说既然买了房,东西就是自己的。大哥说:“房是卖给了你,但祖上留下的东西是所有后代的。”争来争去,张新民说:“那东西我卖了。”大哥问:“卖给谁了?”他说:“文物贩子都隐姓埋名,我哪知道。”大哥又问:“卖了多少钱?”张新民回答:“两万块钱。如你非要,给你一万。”大哥不信:“听说有人都出价到100万了,两万你能卖?”言来语去,哥俩就打了起来,弟弟年轻壮实,常年体力劳动,大哥就吃了亏。城里侄儿不是善茬,有帮混混朋友,带着一伙人来家报复、搜查。打了二伯和堂弟,家被翻得柜倒箱翻,一伙人也被接警的公安刑事拘留了。

最终,大哥把亲弟弟告上了法庭,要求共同享实物、平分出卖款项。

法庭上,这只笔洗终于现身了。法官问老二:“你确定这就是拆出物件?”

张新民仔细端详一番:“没错。”

法庭请来的文物鉴定专家,一语泼了冷水:“这是个赝品,乾隆年间的高仿。”

法官问:“价值几何?”

专家答:“3—5万之间。”

散庭后,老哥俩抱头痛哭。都说自己利欲熏心、财迷心窍,不该为这个破东西反目成仇。俩人约定,谁也不要谁补偿,自家事儿自己了。不仅哥们和好如初,儿孙辈儿也要继续交好。

真是赝品吗?问题出现在几经倒手上。张新民亲家的姑爷是个懂行的,自看到笔洗的第一眼,就知道这是个绝世精品。他从网上查看资料得知:汝、官、哥、钧、定是中国绝世五大名瓷之一,而汝窑名列榜首,全世界现世的真品不足100件。2012年,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曾以两亿港元成交。在如此巨大利益面前,没人不动心。自从笔洗到他手里第一天,他就开始李代桃僵的阴谋,终于在某瓷都高价得到替代仿品。

虽然瞒过了张氏兄弟,但有关部门总感到事情蹊跷,作为重点怀疑对象被暗中监视、调查取证了。与此同时,一股隐蔽势力也在悄悄觊觎着,都在寻找可能的蛛丝马迹。之所以不动他,是怕他因恐惧、逃罪而藏匿更密或丧心病狂毁了物证,一件国宝又像“北京人”头盖骨一样陷不知所终之灾。

猜你喜欢
烟灰缸汝窑哥俩
化“腐朽”为神奇,这件汝瓷美吗?
哥俩好面包店
烟灰缸
玛瑙为釉 青瓷之首
跟踪导练(一)2
不能见面
不识货的笨熊哥俩
小哥俩的吸管
“脏烟灰缸”奖
英语文字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