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笔技艺 空谷幽兰送远香

2014-11-15 02:12马亚茜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制笔湖州市水盆

马亚茜

前世:高水准手艺独步天下

湖笔天工,自古至今,或以传承千年以上。善琏人世代口耳相传,是秦始皇麾下大将蒙恬驻军善琏时,将山兔毛纳入竹管,从而发明了毛笔。善琏湖笔的兴盛,亦非智永一人之功。自晋至宋,湖州先后迎来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苏轼这样的书道大家治郡,宋末又有安徽宣城笔工躲避战乱,大批涌入未遭兵灾的江南湖州,带来了精妙的宣笔技艺。

湖笔兴于元代。湖州三绝之一的赵孟頫作为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最后一位巅峰人物,他对笔的讲究到了稍不如意就折裂重制的程度。而同列“三绝”的传奇笔工冯应科,则是赵孟頫的专用制笔人。冯应科所制妙笔,令赵孟頫可握笔终日、日书万字而不败。于是笔也随着主人的盛名而誉满天下。

赵孟頫、冯应科及其身后,湖州制笔能工迭出,沈日新、温生、杨显均、陆颖……他们制作的湖笔,以羊毫笔闻名于世,号称“笔颖之冠”。羊毫越用越好用,又秉性柔软,很契合湖州“性敏柔慧、厚于滋味”的民风。

从此,以善琏为源头,一支支湖笔从简陋的家庭作坊源源不断流出,自镇西的码头去往南浔、苏杭、上海,善琏也渐从村庄发展成了集镇。

善琏湖笔技艺数百年来始终遵循着严格、封闭的师徒授受体系传承,保持着完整的拜师学艺程序。此外,直到民国时期,湖笔手艺还是只传本地人。善琏笔工行规,若将手艺传给外人,需在镇上蒙公祠里的蒙恬像前谢罪,并罚请一台戏。

封闭的秘传体系,确实保证了数百年来湖笔独步天下,笔工们也在这样的氛围中世代安于单调寂寞,同时专注于高水准的手艺。

然而,湖笔在长期封闭环境中进行作坊式生产,笔工只专注于品质,却很少主动出击市场。在人们书写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后,它终于走到了命运的拐点。就像当年取代宣笔一样,湖笔已被江西文港毛笔所代替,那里有着更为低廉的工价、更务实的市场意识。

今生:产业化发展为非遗注入新活力

在逐渐走向没落的情况下,善琏的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再从事制笔行业,纷纷外出工作,导致湖笔的许多古技法都已慢慢失传。值得欣慰的是,一些诚如张小凤这样的老笔工对自己的工作保持了从一而终的态度,无论是水盆、择笔,还是刻字,要么不干,要干就干一辈子。

30多年前,父母的一个无奈之举,让张小凤与湖笔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出于生计考虑,年仅13岁的张小凤在家人安排下,拜善琏湖笔厂的技术骨干沈雪英为师,学习制笔技术。根据善琏湖笔“男做择笔、女做水盆”的传统,张小凤跟沈雪英师傅学习的是水盆技术。据张小凤介绍,湖笔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一支湖笔从原料进口到出厂,一般需要经过择料、水盆、结头、装套、蒲墩、镶嵌、择笔、刻字等12道大工序,从中又可细分为120多道小工序。在众多工序中,以择料、水盆、结头、择笔4道工序要求最高,最为讲究,尤其是水盆工序最为复杂,是决定毛笔质量的关键。

水盆工艺的精细程度,丝毫不亚于绣花。在张小凤的带领下,笔者来到水盆车间,只见笔工们一只手拿角梳,另一只手攥着脱脂过的毛料在水盆中反复梳整,小心地除毛蒂、杂物、绒毛、废毛等,使毛锋直顺,并一根根分类组合,做成刀片状的刀头笔,整齐地排列于齐毛板上。据了解,晾干后,这些半成品毛笔会自然散开,笔工们会一手握笔,另一手拿修理工具,迎着光把没有锋颖的笔毛拣去……

张小凤说,水盆工艺不仅细致,而且十分艰苦。做水盆的女笔工,需要长年保持不动的姿势,腰部的损伤与胃病是这个行业的通病。做笔工既艰苦,收入又低,当时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学习制笔。

出身贫寒的张小凤在近3年的学徒生涯中,不怕累、不怕苦,勤奋好学,制笔技术提高很快,甚至超过了师傅在湖笔厂里带的师姐、师妹,深得师傅的赞赏。2004年,张小凤和丈夫在湖州城里创办了吴兴蔡氏笔庄;2010年6月,他们成立了南浔善琏松柏湖笔厂,并先后申请注册了“张小凤”、“湖颖”两个湖笔商标。近年来,她致力于湖笔产品和技术创新,先后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新型实用专利3项。

功夫不负苦心人,通过30多年的艰辛耕耘,张小凤在湖笔事业上得到丰厚的回报。近年来,她的湖笔销售额每年以30%以上的幅度在增长。“张小凤”牌湖笔连续3年获中国国际森林博览会和浙江省农博会金奖。她自己也被评为工艺美术师,当选为湖州市湖笔协会理事、湖州市南浔区女能人协会、南浔区女企业家联谊会理事。“空谷幽兰送远香”是郭沫若先生赞美湖笔的诗句,用在张小凤身上,最贴切不过。

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湖笔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04年至2006年,湖州市共发放湖笔配套资金40万元;对湖笔企业创建省级名牌产品、省级著名商标、省级知名商号等专项补助55万元;为解决制笔行业后继乏人问题,政府还为学湖笔制作的学徒补贴经费。

张小凤说,湖笔是一门傲人的传统技艺,由前辈传下来,再由她传承下去,是件令她自豪的事。2009年7月,湖州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经委《关于湖州市湖笔产业振兴工作方案》,决定在湖笔行业内加大对湖笔传承人的培养和保护力度。2010年8月,市经委开展湖州市首次湖笔制作名师评选工作。张小凤经本人申报,通过有关部门组织的资格审核、现场制作考评、书法家试笔考评、评委评审等程序,经市人民政府命名,成为湖州市首批十位湖笔制作名师之一。

张小凤在致力于提高湖笔制作技术的同时,十分重视湖笔销售渠道和市场的拓宽。近年来,她在湖州城里开了两家湖笔直销店,在“淘宝”、“天猫”上的网络销售也取得很大成功。同时,她利用一切机会宣传推介湖笔。从15年前第一次参加省政府在上海举办的农产品交易会开始,张小凤带着自己生产的湖笔先后参加了全国和省市政府部门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举办的旅游产品交易会、文化产品交易会、中小企业产品交易会、森林产品博览会、农业博览会等会展活动70多次。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湖笔的市场知名度,并结识了一批客户,明显地拓宽了湖笔市场。

如今,善琏镇上全长700米、修缮一新的湖笔一条街已开张,上百家笔庄、笔铺比邻,笔墨纸砚供应齐全,批发兼零售,俨然中兴气象。产业化发展为非遗注入了新活力,技术工艺的不断推陈出新,研制开发新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使湖笔产业脱胎换骨,发生质的变化。

湖笔不仅是一项产业,更是一种文化,是中华文明史的象征。当然,湖笔要达到持续发展并逐步扩大销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猜你喜欢
制笔湖州市水盆
制笔巨头百乐集团专利布局分析
共同的生存之路
屋檐下的小草鱼
论笔
论笔
洗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