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校成为师生幸福成长的家园

2014-11-15 03:40杨兰
教育 2014年29期
关键词:人大附中心灵人生

杨兰

从山东省十佳教师第一名、全国语文课堂教学大赛第一名,到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荣誉的背后是翟小宁对学生心灵的培育、对自我人格完善的追求;从硕士到博士,从名师到教授,再到作为中国基础教育界著名中学的校长,一直伴随着翟小宁的是对文化、对学问、对教育的深厚感情。他刻苦用功,淡泊名利,保持着学者的本色,有着文人的内涵。他用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人文精神,无声地滋润与培育着学生的心灵。在翟小宁的人生词典里,出现频率最多的几个关键词是善心、善行、心灵、信念、人格、文化,也正是对这些关键词的感悟和实践,使得他对课堂教学的精髓、对教师成长成才的规律、对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对教育的本质和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教书育人,感恩生活

有幸躬逢盛世,我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有幸踏上讲坛,我感恩这片教育的热土。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我常体会到一种生命的激情。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度从事教书育人的事业,虽夙兴夜寐,却深感幸福。

——翟小宁

在与翟小宁的交谈中,他常常满含深情地谈到所生活的这个伟大的时代,谈到对教育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谈到人大附中,谈到当代著名教育家刘彭芝校长。他说:在人大附中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夜以继日,辛苦劳累,但再苦再累,也感觉幸福愉快。他说,自己常常生活在一种感动之中,刘彭芝校长教育家的胸怀、思想与追求深深地影响着他;刘校长追求卓越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时刻感动着他;王珉珠书记的工作作风和人格风范时时感染着他;人大附中教师的敬业精神不断激励着他,使他受益匪浅。

中国文人常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真正的文人或者说知识分子都是站在未来看现在,他们是人类精神的燃灯者,他们异质、多思、敏感、深邃,在精神的浩瀚夜空熠熠生辉。在翟小宁的人生词典里,出现频率最多的几个关键词是善心、善行、心灵、信念、人格、文化,也正是对这些关键词的感悟和实践,使得他对课堂教学的精髓、对教师成长成才的规律、对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对教育的本质和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翟小宁生长于齐鲁大地,源远流长的齐韵儒风,中国文化的深邃内涵,赋予了他真诚善良、谦虚涵容、坚毅厚重的性格。对文化的崇尚,又使他养成了读书与思考的习惯。他喜欢的人生格言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扎根课堂,绽放精彩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心灵的声音,是文化的基因。这富有灵性的文字,是有呼吸、有情感、有生命、有灵魂的。与这样的文字对话,就是在感受民族文化的呼吸、情感、生命与灵魂!

面对内涵如此丰富的母语,我们又怎能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亲切地吟咏,深切地品味,自由地书写,去领略母语世界的美好风光呢?

——翟小宁

20世纪80年代,怀着满腔的热情,翟小宁开始了自己的教育人生之路。从此,他将整个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之中,享受着一种纯净的幸福:白天上课,体验着传道授业解惑的深刻内涵;晚上备课,与课文和文章的作者进行深度的对话。与人为善的天性,辅以精彩的课堂教学,使得他和学生的关系和谐融洽。他常常是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但却乐在其中。

二三十年过去了,翟小宁对自己踏上讲坛所教的第一堂语文的情形,依然记忆犹新。那是一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在课堂上,翟小宁和学生们一起,沉浸在朱自清先生所创造的美妙艺术境界中流连忘返。第二堂课,他刚走进教室,同学们就情不自禁地报以热烈的掌声,那是发自学生内心的欢迎和肯定。在以后的岁月中,这个场景定格在了翟小宁的记忆中,成为一种动力,一种精神上的鼓励。

正是凭着对课文的深刻理解,对课堂效应的孜孜以求,对学生心灵的精心呵护,更重要的是做一名好教师的善心和良心,翟小宁渐渐成长为有影响的语文教师。从山东省淄博市语文教师课堂大赛的第一名,到山东省第一名,直到全国第一名,翟小宁在对教育的奉献中不断实现着人生的价值。

翟小宁把自己生命的感触投射到课文里,以心灵中的情感浸润着课堂,用智慧来教课,对学生充满了爱心。这奠定了他语文教学的基调:把每一篇课文作为一个生命体,让每个文字都跳动着生命的气息,挖掘文章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发现其中所蕴含的真善美,追求主体课堂、文化课堂和生命课堂,在教育教学的情景中提升心灵的境界。

浸润心灵,涵养德性

让心灵在和谐的氛围中舒展,让青春在文明的阳光下绽放,让生命呼吸着道德的空气健康成长。

——翟小宁

有学生曾问起翟小宁对真善美的理解,他说,三者中善是根本,缺失了善,真和美都没有存在的意义。因此,他认为做教师最重要的品质是善良,教师的心应该是慈悲的,宽容的。教师没有了善良,教育就没有了道德;教师没有了宽容,教育就没有了和谐。

美国心理学博士吉诺特曾经说过:“在学校当了若干年教师后,我得出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式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创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使学生丢脸,也能使他们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在翟老师看来,教师应该怀着一颗慈悲的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发现生活的美好,保持对生命的热爱,让学生心灵中永远有希望。

培育信念,铸就人格

教育是以人格影响人格的事业,为人师者,首先应该把自己的人格塑造好,把自己的心灵修炼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切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必先修心,教师除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之外,还要提升心灵的境界。教师之修心,尤其应该修养仁爱之心、宽容之心、真诚之心、平等之心。仁者,爱人;宽者,容人;真者,感人;平者,得人。

——翟小宁

在教师发展上,翟小宁把仁爱、宽容、真诚、平等之心作为教师美好心灵修炼的基本要素。课堂内外的他也一直在践行着这样的理念。在孩子们的记忆中,翟老师总是温和地微笑,他总能发现每一位孩子身上或许并不显著的优点,并给予真诚的赞美;他聆听每一个学生阐发对文本的独到见解,并给予激赏和引导;他会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上长长的批语;他会推心置腹地与学生畅谈人生、生活……他说,作为教师,应该以舒展学生的生命、提升学生的道德、塑造幸福人生作为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好老师绝不只是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孩子们需要的是能够与自己真诚交流的宽厚慈爱的长者、智者,也只有在这样的老师的引领下,学生才会变得更好,更有智慧,更加幸福,从而为人类的进步、世界的和平做出应有的贡献。endprint

在翟小宁看来,优秀教师不仅要用力工作,用脑工作,更重要的是用心工作,要以宽厚仁爱的心关怀学生,以高尚的精神引领学生,以崇高的信念将自己每一天的生活照亮。他赞赏美国教师凯伦·道森的教育信念:“帮助学生走出迷茫,发现自我。”他也喜欢另一位教师的教育信念:“每一个人都有价值,每一个差异的存在都值得庆贺。”

他认为优秀教师是终身学习、不断发展的教师,一位好的教师应该有深厚的功底,卓越的教育教学能力,善于思考、探索和创新,从教育实践、文化典籍中不断汲取智慧的源泉。

翟小宁尤其关注心灵境界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他说:“心灵的天空有多高,人生的境界就有多高;心灵的气象有多美,人生的风景就有多美;心灵的力量有多大,人生的成就就有多大。非凡的心灵造就非凡的人生,教师是靠心灵而高尚的。”这是翟小宁对教师职业的感悟,也是他对教育使命的理解,同时也昭示出他在教育教学中所领悟到的生命境界。

教师的素养其实是一个人全部素养的集成,他的课堂、演说以及与学生的交流,乃至他的言谈举止、语默动静,无一不是整个人生修养的体现。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翟小宁把提高人生修养、提升心灵境界作为生命的核心要素。

文化育人,舒展生命

人的心灵是一个广阔的天地,那里有日月星辰、江河湖海,教育就是点燃学生心灵中向上的力量,精心培育,使之发扬光大。心灵是田地,美德是种子。播种真善美,才能生长真善美。

——翟小宁

作为人大附中的校长,翟小宁要着眼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参与课程改革和教育科研,关注青年教师成长,为学校发展努力工作,同时他亦在道德教育中致力颇深。刘彭芝校长对学校的德育工作一直十分重视,强调要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始终坚持把师德建设作为德育的基础,始终坚持把德育贯穿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始终坚持德育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始终坚持把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

多年来,翟小宁秉承刘校长的教育理念,一直探索道德教育的规律,以求理论体系和工作方法的突破和创新。他认为,德育是直指心灵的事业,只要在学生心中播种一点善,一点爱,它就会像种子一样在稚嫩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会像涟漪一样扩展开来,对社会就会多一点好的影响。

“不拘一格育人才,万紫千红总是春”,翟小宁始终践行着教书育人、生活育人、文化育人的理念。在他的语文课上,诵读声中,学生们领悟了杜甫的忧国忧民、苏轼的旷达洒脱;书卷之间,学生们看到了寂然逝去的弱小的生命,听到了史铁生在地坛的生命沉思……教书与育人从来就是一体的,教学应为灵魂安家,让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在德育实践中,翟小宁注重中学阶段每个孩子所经历的重要时刻,每一次新生入学教育、开学典礼、升旗仪式、成人仪式,他都高度重视,并和老师们一起进行仪式的设计,活动的组织。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孩子们听到了师兄师姐的经验分享,感受到了学校赋予他们的荣耀及使命。翟校长每年都要向新生做专题报告,“一德立而百善生”是他多次讲到的话。

在《塑造健康文明和谐向上的人大附中人》的报告中,翟小宁讲道:一个人既可以使自己的生命碌碌无为、暗淡无光,也可以使自己的生命焕发出美德和智慧的光彩,这完全取决于如何塑造自己。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绝不应该忽略了思想、情感、道德和智慧的价值,绝不应该忽略了高尚人格、美好品行的培养,绝不应该忽略了文明形象的塑造。

“塑造美好的形象,必须首先塑造美好的品格。品格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动力之一,是人生价值的真正体现。心灵是美德的源泉,一切真善美都是从心灵中流淌出来的。我们要正心、明理、崇德、笃行,懂得责任、爱心和同情,学会尊重、自律与合作……如果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能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忆,那将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

“人的道德教育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基本道德,培养的是合格公民;第二个层面是高尚道德,培养的是贤明君子;第三个层面是圣贤道德,古往今来圣贤寥若晨星,但我们可以用圣贤的精神来教育学生。” 翟小宁校长倡导从基本道德做起,以圣贤精神育人,怀着崇高的信念,做实实在在的工作,潜移默化,积善成德,体现出一种可贵的践行态度。在呼唤道德回归、精神重建的今天,这种探索和实践,何其可贵,又何其感人!

2001年,人大附中志愿团在期待中起步,时至今日,这株曾经青涩的幼芽展开了碧绿的枝叶,成为一株常青树。志愿团立足校园,走向社会,奉献爱心。如今,志愿团的足迹遍及校园和京城:图书馆里留下了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一本本图书摆放得井然有序;运动会赛场洒下了志愿者辛勤的汗水,一块擦汗的毛巾,一句关心的话语,诠释着团结与感动;在校园各个角落,志愿者们经常放弃休息时间,关掉别人走时忘关的灯,拧紧还在滴水的水龙头;在志愿者日,大家折了一个个纸鹤,写下一张张祝福的纸条,寄托着信念与希望。

爱可以抵达的地方,就有志愿精神的存在。志愿者的光辉,闪耀在每个人的心里。人大附中的志愿者们就这样一路走来,有欢颜,有泪水,有沉思,有感动。他们肩上扛起的,是对自身,对社会,对人生,沉甸甸的责任。在爱心奉献的同时,学生们也收获了对生命更丰厚的认识。作为一名有思想有追求的教育工作者,翟小宁为人大附中志愿团倾注了心血和热情,他为学生的感动而感动,为学生的成长而幸福。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大附中心灵人生
我们班里的奇遇记
我做了一次“小陀螺”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人生中的某一天
唤醒心灵
人大附中“三高足球俱乐部”校园足球中的佼佼者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