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教育成就特色文化校园

2014-11-15 03:48张建华
教育 2014年29期
关键词:先进集体民族团结重庆市

张建华

石柱县南宾小学创建于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始名为“南宾书院”,建国后改名为南宾小学。学校地处少数民族贫困山区,位于石柱县城,校园环境幽雅,书香气息浓郁,少数民族师生占全校总人数的80%以上。多年来,学校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发展的战略,逐步发展成省市级重点小学,铸造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获得了多项殊荣。

开齐民族教育课程

学校除设置了语、数学科外,还开设了思品、社会、科学、音乐、美术、体育与综合实践等课程。通过规范课程设置与课堂教学,把民族文化教育贯穿于各年段、各学科的教学与育人全过程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确保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

开展“民族文化教育”主题活动

学校由德育处、少先队大队部牵头负责,充分利用班、队活动、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方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比赛活动;做到学科渗透,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组织师生参观互访,相互学习,积极开展民族学生之间结对帮学等活动,把民族文化融入整个教育活动之中。

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有效结合

学校同县科协等相关部门共建了“生态农业”“珍稀植物”“莼菜种植”“长毛兔养殖”四大校外教育基地,通过开展科技考察、科技实验等社会实践,把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用于实践活动之中,增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民族自豪感。

关注科研,积极开展课题实验研究

在此方面,学校先后进行了《土家族民间音乐走进课堂的探索与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其中在《利用网络及其资源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课题中,有25篇论文在县、市和国家级教育类刊物上发表;《国学教育实验研究》课题中,有12篇教师论文获得县级一、二等奖;《民族边远城镇留守儿童学习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中,有18篇论文在县教育城域网上发布和交流。

师资队伍建设与硬件设施建设

学校把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师培训纳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以及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不惜资金投入,组织教师从事民族团结教育的专业培训。有计划分批次地派送教师参加县、市与国家级骨干培训,专任教师学科培训等。

学校千方百计争取资金,加强投入,增置各类教育教学硬件设备,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如新购置电子计算机、改造红领巾电视台、设立科展室、建立星光气象站、打造科技长廊等。

注重激励,定期表彰

学校把每年十一月作为“民族团结教育月”,定期推荐评选表彰“双先”——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年度“先进集体”和民族团结教育“先进个人”,用典型引路。

几年的不懈实践,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师德建设示范基地”“红领巾手拉手助残先进集体”“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教育创新实验学校”,四川省“德育先进单位”,重庆市“德育示范校”“校风示范校”“文明礼仪示范学校”“首批绿色上网示范校”“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2010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学校曾被教育部领导高度赞誉为“民族贫困地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枝花”。此外,学校在重庆市第五届中小学艺术节展演中荣获一、二、三等奖项7个;教师参加重庆市“爱祖国,读经典”知识竞赛获一、二、三等奖18人,指导学生获市级奖77人;学生参加“全国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读书征文活动”,有5位学生的论文分别获得重庆市一、二、三等奖。

以民族文化为载体,优化育人环境,创新教育方法,可呈现出精神感化人、以文育人的鲜明特征。我校集传统精华与现代创新教育于一体,使学校的民族教育树立起了一面旗帜。在未来的民族教育特色校建设工作中,我校将立足本地资源,发挥民族教育优势,让学校成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校园!

(作者单位:重庆市石柱县南宾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先进集体民族团结重庆市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民族团结之歌
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获奖名单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2015年订阅《中国火炬》先进集体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2014年订阅《中国火炬》先进集体名单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2013年订阅《中国火炬》先进集体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