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永胜作品兼谈小小说创作

2014-11-18 11:38杨轻抒四川
四川文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永胜村主任爱情

/杨轻抒(四川)

读永胜的小说,让我想起一个比方:一个小姑娘眉眼长开之前,就一咸菜疙瘩,等到春暖花开,眉眼伸展了,咸菜疙瘩就成一破壳而出的美女了。而这个美女如果还有一份智慧与知性,就有大气了。永胜的小说就是一大气美女。

把小说拿美女来比方,跟小说的题材、语言无关。要说题材,这三篇都是农村题材,土;说语言,永胜显然是故意把我们习惯了的顺溜的语言截断,弄得结结巴巴的,同样土里吧叽。但是,永胜的小说在叙述过程中的那种从容自在、挥洒自如状态,的确见功底。如果拿一幅画来比方,永胜的小说就是水粉画——色彩虽成片而气韵流淌,构图虽不阔而舒展大方。因此,忽然有点小感想:写小小说,选择什么题材不重要,采用什么语言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骨子里的那份现代意识——一个破衣烂衫的教授依然满腹经纶,一个西装革履的富二代未必就不是禽兽,世态万千,唯理不变。

三篇小小说从氛围来说,第一篇 《皮狗》最沉重。这种沉重首先来自于永胜在小说场景、人物、故事情节设置的简约:一是场景布置简单,仅仅局限于韭菜地与院子之间;二是人物设置简单,只有村主任皮旦、农民皮狗以及皮狗的儿子皮大三个;三是矛盾冲突简单,讲村主任皮旦要睡农民皮狗的老婆,而皮狗想反抗却无勇气。这种处理方式类似于欧洲古典戏剧所遵循的 “三一律”,就是把原本可以长篇制作的故事故意压缩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给人营造一种十分压抑的感受。其次,这一篇作品的沉重感还来自于结尾那精彩的意外,即主题的沉重——村主任皮旦睡农民皮狗的老婆,皮狗虽然万分愤怒,却又不敢反抗,只好把报仇的希望寄托在儿子皮大身上。当皮大说长大了要当村主任,要干皮旦的儿媳妇的时候,皮狗显然很高兴,但是,皮大接着说,皮旦的儿子说长大了要当乡长……等于是把皮狗的希望全部破灭了。且不说被压迫者(皮狗)的现实悲哀无从解决,连想象一下美好命运的空间都给封闭了,这种大沉重岂是一个故事所能全部承载的?于是,有了第二个小感想:我们可以把小说写得很短,但内涵的空间一定要大。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好的小说就是一秤砣,自身不起眼,但一定要让人明白压着的分量实则千均。

如果说 《皮狗》让人浑身冰凉的话,那么 《镟磨》则给读者营造了类似于阳春三月暖洋洋的气氛。 《镟磨》写的是一种爱情中微妙的心理,通过这种微妙心理的描写,挖掘存在于我们最不上眼的普通人人性中的那份至善。写爱情中微妙心理的作品不少,写得好的同样不少,但是,永胜的这篇能够显得独特,让人过目不忘,关键在于永胜写出了三个意外:一是我们想象的美好爱情通常存在于都市人群中,但小说中的人物却是三个农民,这是意外之一;二是我们一向认为爱情是自私的,为了爱情可以冲冠一怒,但小说中的爱情似现而隐,内敛含蓄,这是意外之二;三是我们觉得两个情敌之间必然只有你死我活,至少是互不待见,但小说中的主人翁对情敌实际充满了同情甚至羡慕,这是意外之三。三个意外,打破了我们固有的对爱情的看法,让我们忽然发现原来爱情是不分阶层、不论富贵的,善才是爱情的底线。顺便提一句,小说中何少保的情绪变化对于表现人物心理很有点睛作用:李香素到何少保家的时候,何少保先是拿李香素过嘴瘾,嬉皮笑脸中看得出来对李香素的感情仍在,但听说镟磨是因为有福想吃汤圆的时候,脸立即就阴了;虽然心里不舒服,第二天到了李香素家,何少保却送去了腊猪蹄;见了有福,何少保虽仍然嘴不饶人,但是,在嘴上占了有福上风之后,却又兀自酸酸地感叹:“有福有福,你到底有福呢,还是没福?” “你还是有福的,我觉得。”一个男人既对自己喜欢的女人数十年不忘,却又识大体懂真爱,永胜写活了一个底层真男人。

这样说其实还不够,还必须要提到的是,除了何少保心怀善良这之外,有福和李香素也是善良的人,小说中李香素曾经说过一句话:“立秋那短命鬼!那一榔头呀,没伤到你,却把你的手艺给毁了。也不晓得他们过得好不好?”——不怨恨而且牵挂毁了自己身体和手艺的人,这份善称得上大善,心怀大善的人应该有大福,否则,就是天道不公。以小小说表达大情怀,这正是很多小小说作者需要借鉴的。

《爸妈回家过年》通过六岁的五月盼望父母回家的心理活动,侧面反映当前广大农民工工作、家庭的矛盾,角度新颖。整个小说故事处理得比较淡化,情绪却在微微的辛酸中透着一份温馨,这种分寸把握得十分到位。

要问什么才是好的小小说,可能真的很难一句话说清。但是,如果说永胜这三篇小小说好在哪里,似乎可以稍作总结:一是思想意识上作者有悲悯情怀,通过关注个人命运进而关注个人所代表的阶层群体共性的生存状态;二是谋篇布局上作者有大气度,通过叙述节奏的把握、画面感的呈现,营造与表达内容想适应的氛围;三是技巧上作者有深讲究,看似不经意的飞白之笔却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当然,这样归纳也只是瞎子摸象,要再说得笼统一点,也算第三个小感想,就是作品好不好,跟作者自身个人修养的提升、艺术素养的高下、技巧掌握的熟练程度是相关的。所以,写小小说,单纯追求故事出奇,情节诡异,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都是丢了西瓜捡芝麻的行为。

永胜常出好作品,据我个人的了解,大概有几个原因:一是永胜写作没有思想束缚,除了写小小说,据我所知,还常写故事、中短篇、散文以及其他东西,我想说的是,任何文学作品的写作,都是一种磨砺和提升,固守一种文学式样,当专业户,勇气可嘉,行为不一定可取。二是永胜的生活状态让他的作品接地气。永胜不是那种只会闭门造车的作家,相反,生活中的永胜除了酒量大创造财富的能力还强,这话的意思是,生活才是第一位的,作品是第二位的,没有生活,作品就是瞎编。要想写出好作品来,先把日子过好,换言之,好的作家中有苦行僧,但好的作家大部分不是苦行僧。三是永胜的阅读量很大——这个就是浅显道理了,书中没有黄金屋,也没有颜如玉,但是一定有可供我们写作借鉴的东西。

猜你喜欢
永胜村主任爱情
家畜体尺自动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一种两级双吸管道输油泵
一只鸡
一只鸡
扶贫的“正确打开方式”
活着
锁木
爱情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