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邮是个什么官儿

2014-11-18 11:38文立河北
四川文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归隐张飞低头

/文立(河北)

说到督邮,我们至少会想到两个故事。一是三国猛张飞怒鞭督邮;一是陶渊明因督邮辞官归隐。那么督邮是个什么官儿呢?

百度一下,结果如下:官名。始置于西汉中期,郡守属吏,掌监属官。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汉时位轻权重,凡传达教令、督察属吏、案验刑狱、检核非法等,无所不管……

我们姑且不妨这样理解,督邮就是上级的特派人员。这个官儿,虽然没有钦差威风,但绝对可以代表上级领导。他们下基层干什么?主要任务应该是传达、督导和纠察。而这三项里,尤其纠察权,可不得了!能找茬儿,挑毛病啊。身在官场,找茬儿挑毛病,那还不容易?

既然如此,面对这样的官人儿,自然不可小视,不能轻慢啦!一般情况,除了好吃好喝好招待,更有必要“吃不了的兜着走”。

自然,当这样的官儿称得上是肥差、美差了吧?

岂料,历史的时空中也出现过特别情况——

先说张飞碰到的这位督邮。想来,他将到定州府安喜县时,一定曾做过勒索的美梦的。你看他那趾高气扬的姿态,再看他那故意刁难下属的行径,便窥见个大概了。

殊不知,偏偏碰上不买账的人!

下面的人敢不买账,敢拿你不当回事儿,应至少有以下几种情况的一种存在:一则人家是无缝的蛋,没有破绽;二则人家来头大,有更硬的后台背景;三则人家有真本领,根本不在乎职位得失;四则就是人家无欲无求,不想通过你达到什么目的。

张飞碰上的这位督邮本想充充老爷、耍耍威风的,岂料遇到的却是比自己脾气暴烈的主儿!于是乎,下不了台不说,反落了个跪地求饶的结果,不仅搞得自己没了尊严,恐怕连上级的脸面也丢了个精光吧?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先生编造怒鞭督邮这个情节,终究是虚构了的真实,不仅突出了张飞嫉恶如仇、直率暴躁的性格,而且达到了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的目的。另外也交代了背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状况。

再看陶渊明碰到的这个督邮。这个督邮是什么样子,给我们的印象是模糊的,但从陶渊明 “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反应来分析,陶渊明对他也是很不买账。

我们知道,陶渊明当八十几天的彭泽县令之前,早已经在官场上浸染多年了。试想,在这多年之中,令他摧眉折腰的事儿肯定难免的,向 “乡里小儿”低头也当是难免的,可怎么单单这次他却不肯了呢?

对此,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他个人的一种个性追求,也可以理解为是个人的一种自我标榜。

但我猜测,陶渊明或者跟这个督邮存在过节的可能性更大。试想,来的正好是自己看不上的人,或者是看不上自己的人,那会是什么样子呢?以陶渊明的性格,他会向这样的人低头吗?而不低头,他会不会担心这个督邮给自己小鞋穿,找自己的麻烦?当然,时间已经跨越过漫长岁月,我们难以知晓真相究竟怎样了,但这督邮来彭泽,至少是陶渊明归隐的直接原因。当时,陶渊明莫非会想,与其等着别人找自己不痛快,还不如自己干脆走了痛快?

终究,陶渊明真走了,他走得似乎没有留恋什么,很是决绝。他去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了!

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的美好,永远留在他自己虚幻的梦想里。他没有力量改变现实,甚至连面对的勇气都没有,便走上了逃避的路。于是,人世间他不曾留下如苏东坡般可以标榜的政绩,而只留下了他不屈的尊严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名。

然而,跟陶渊明擦肩而过的督邮,却留给我们不少谜团呢!如搁到今天,我们的网民们一定会对他进行人肉搜索甚至问责的:你怎么敢把那么一位大诗人欺负得混不下去了呢?

诚然,即使高人一头,位大一级,也绝对不能以势谋私,以位压人。还是洁身自好、不生私念、尊重下属、平等待人才善啊!

可再一细分析,陶渊明如若遇到这么一位理想的正人君子,那他还会归隐吗?

由此,我们又要感谢这位督邮大人啦。若没有他,说不准东晋真就会少一位影响深远的田园大诗人,而多一位深陷淤泥甚至也会腐化堕落的下层小官?

猜你喜欢
归隐张飞低头
草 原
谦虚的铅笔
天宫院
抬头看书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浅谈中国古代文人的归隐之路
“低头族”克星
张飞因酒丧命
新闻眼:低头的意义
张飞柏、姜维豆腐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