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注射液联合病毒唑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观察

2014-11-18 03:30刘亚欣
河南医学研究 2014年10期
关键词:病毒唑心肌炎病毒性

刘亚欣

(正阳县人民医院儿科 河南驻马店 463600)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嗜心肌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非特异性间质炎症,多见于儿童,如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以及埃可病毒,早期主要是病毒直接损害心肌细胞,发展至后期则以免疫损伤为主[1]。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但仍未找到特效的标准治疗方法[2]。目前临床上主要是中西医结合进行抗病毒、保护营养心肌、免疫调节治疗[3]。黄芪注射液由黄芪提取而成,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的功效,能够保护病毒感染的心肌,并扩张冠状动脉、清除自由基、恢复细胞活力等。本文拟通过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病毒唑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正阳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儿科学》关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中男性患儿16例,女性患儿23例,年龄为9 个月~12 岁,平均(5.32±3.01)岁,心肌酶谱谷草转氨酶(AST)(120.32±21.95)U/L、乳酸脱氢酶(LDH)(376.31±96.52)U/L、肌酸激酶(CK)(291.49±22.03)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50.87±9.86)U/L、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B)(429.34±108.28)U/L。对照组中男性患儿15例,女性患儿24例,年龄为1~13岁,平均(5.42±3.33)岁,心肌酶谱谷草转氨酶(AST)(121.27±21.64)U/L、乳酸脱氢酶(LDH)(375.28±97.02)U/L、肌酸激酶(CK)(290.51±21.92)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51.03±9.79)U/L、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B)(431.07±109.01)U/L。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和心肌酶谱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包括增强免疫力、营养心肌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病毒唑10~15 mg/kg静脉滴注,1次/d,持续治疗21 d;观察组患儿给予病毒唑10~15 mg/kg静脉滴注,1次/d,黄芪注射液0.5 ml/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持续治疗21 d。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进行心电图检查,检测并记录患儿心肌酶谱(AST、LDH、CK、CK-MB、α-HBDB)。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即患儿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值基本恢复正常;有效,即患儿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值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无效,即患儿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值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病情甚至加重,发生心力衰竭等。总有效率=(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进行统计学处理,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于病毒侵犯心脏并引起心肌细胞变性坏死以及间质炎性改变,同时导致不同程度心功能障碍和全身症状的一种疾病[4]。有多种病毒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的是柯萨奇B组(CVB)病毒,约占到50%。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主要是两方面:病毒对心肌细胞的直接损害和病毒诱发人体自身免疫反应损害心肌细胞,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氧自由基可能会引发细胞膜内脂质发生过氧化损伤,导致心肌细胞缺血以及炎性细胞浸润,从而产生许多自由基以及脂质过氧化物,膜通透性增加。钙离子出现大量内流,导致细胞内钙超载,最终细胞发生坏死[5]。病毒性心肌炎预后良好,但若治疗不及时,病程迁延不愈,可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黄芪注射液中成分有多糖

2.1 心肌酶谱值比较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心肌酶谱值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后心肌酶谱值比较(±s,U/L)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后心肌酶谱值比较(±s,U/L)

-HBDB对照组 39 50.12±14.32 210.42±100.37 165.29±18.37 1组别 n AST LDH CK CK-MB α<0.001 0.001<0.001<0.001 0.045 9.34±8.48 126.75±75.83观察组 39 36.13±11.95 135.76±94.98 113.82±16.75 12.59±7.37 91.28±77.47 t 13.990 74.660 51.470 6.750 35.470 P

2.2 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4.36%,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23,P=0.033)。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3 讨论

苷、黄酮和微量元素等,能够诱发干扰素生成、抗病毒、抗氧自由基、调节免疫等;能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明显增加,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调节免疫;能明显抑制细菌和病毒;还能够减少心肌细胞耗氧,使细胞能量代谢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使白三烯、去甲肾上腺素、一氧化氮等的生成和释放受到抑制,预防心肌水肿[6]。本研究采用黄芪注射液联合病毒唑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总有效率达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该结果表明,黄芪注射液联合病毒唑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心肌酶谱值,安全性高。

[1]彭拥军.黄芪注射液佐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现察[J].儿科药学杂志,2006,12(2):30.

[2]陈荣明,郑新玲.复方丹参滴丸对心肌炎心律失常和心功能远期疗效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0(3):127.

[3]史清华.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80例临床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6(6):31-32.

[4]陈珠,徐岩.心肌炎与心肌病[J].中国微循环杂志,1994,9(5):257.

[5]Jared W,Magnani G,William D.Myocarditis:Current trend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Circulation,2006,113(6):876-890.

[6]袁红霞.陈艳春.黄芪的现代药理学研究及其临床应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4(5):397-399.

猜你喜欢
病毒唑心肌炎病毒性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生姜脱毒快繁与病毒检测技术研究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左卡尼汀治疗心肌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microRNA-155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