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原理在教学中的启发

2014-11-19 08:50田宁宇田蕾
科技与创新 2014年19期
关键词:蝴蝶效应教育教学

田宁宇++田蕾

摘 要:介绍了“蝴蝶效应”的混沌定义,探究了教学系统中的“蝴蝶效应”现象,分析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蝴蝶效应”的策略,这对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蝴蝶效应;混沌理论;教育教学;敏感特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19-0145-01

1 “蝴蝶效应”的起源与混沌释义

“蝴蝶效应”是1963年由美国气象学家Lorenz提出的,并给出了生动的比喻:一只蝴蝶偶然扇动几下翅膀,2周后就可能在另一个地方引起龙卷风。这是因为空气系统属于极不稳定的混沌系统,蝴蝶扇动翅膀改变了“初值”,最终影响到与之相关的空气系统。

“混沌“原指一种混乱、杂乱无章的状态。在教学领域中,“蝴蝶效应”是一种混沌现象,初值条件的微小差异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性状发生巨大的改变,即混沌系统对初值敏感依赖。1989年,狄万内在前人的基础上给出了混沌的定义,深刻地刻画了混沌系统的特点。

设(X,f)为紧致系统,d是X的一个拓扑度量。

定义1:如果存在δ>0使得对每一点x∈X和x的任意领域Ux存在y∈Ux和n>0,满足 ,则称f对初值敏感依赖,δ为敏感常数。

定义2:如果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①f是拓扑传递的;②f的周期点在X内处处稠密,即 ;③f对初值敏感依赖,则称f在狄万内意义下是混沌的。

2 教学系统实质为一个混沌系统

由狄万内意义下的混沌定义可知,一个复杂的混沌系统具有对初值敏感的依赖特性。一个很小的影响经过一系列连锁反应,便会对长期的行为产生难以预知的效果,那么,教学系统也是这样一个非线性动力系统,可以用混沌理论来分析、研究。教学看似稳定,实际上却杂乱无章,且由很多因素和环节组成,因此属于一个混沌系统。对于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性格尚未完善,教师的言谈举止会对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的未知微小影响,使教学中的初值发生改变,从而使学生未来短期内的学习成绩,乃至长期的性格养成发生极大的改变,就如同“蝴蝶效应”一样。

3 利用“蝴蝶效应”帮助学生

3.1 “蝴蝶效应”在教学中的发生条件

无论是在中、小学,还是在高等学府中,授课教师往往会把更多精力放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一言一行在无意识中或多或少会偏袒这些学生,而对于所谓的“差生”,多数关注不够,往往另眼相看。这种情况往往会使“好学生”因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而更加优秀,而“差生”因受到的关注较少而产生心理阴影,或出现自暴自弃等消极举动,最终导致恶性“蝴蝶效应”,差生成绩越来越差,影响了他们的一生。

3.2 教师的行为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最重要的交流平台,教师的言行举止在不经意间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方面,大多学生处于思维方式还未成型、心理年龄较小的阶段;另一方面,开展学习活动受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课堂中学生虽然处于主体地位,但是教师才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这两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对教师课堂行为的模仿。

3.3 教师的行为会影响学生性格的形成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不自觉地通过自己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扩充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不当或无礼貌的言论和行为会遭到一些学生的反感,同时会引起一些学生模仿,从而影响课堂授课效果,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相反,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师如果能够注意自身的言语和行为,为人师表,也会让学生养成礼貌待人、积极思考、善于发现的好习惯。

3.4 教师的行为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就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而言,应以“教师的行为能够使每个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短期目标,以“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其才能,挖掘自身潜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长期目标。这种依赖初始条件的敏感性将会充分发挥其在教育领域的作用。

4 教学活动中应用“蝴蝶效应”的策略

在教学活动中应用“蝴蝶效应”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①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组织才能。作为教育的引导者,教师应该借助一切有利条件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亲近学生,得到学生的爱戴和拥护,使学生能够受自己的正面影响,纠正错误、发扬优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组织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②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尽力避免带给学生心理负担。对于那些自尊心较强、比较内向的学生,要耐心指点,关心他们的生活,真正走入学生心中;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要耐心指正,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育,而不是单一的说教形式,要言传身教、寓教于乐,让学生接受一种积极、乐观的教育方式。③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建设,将“蝴蝶效应”理论作为指导,注意周围事物发展的初始条件,对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微变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利用“蝴蝶效应”的良性作用促进教学过程的完成,避免“蝴蝶效应”的恶性作用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过程中,保持谨慎态度,牢记“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的古训。

复杂的教学系统随时会受偶然事件、偶然因素的影响,因此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够把握课堂及周围环境发生的改变,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前进,促进良性“蝴蝶效应”的产生,从而为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秦小惠.蝴蝶效应与教师课堂行为[J].新课程(中旬),2013(08).

[2]张秀敏,徐雷.由“蝴蝶效应”探析心理健康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J].世纪桥,2007(07).

〔编辑:刘晓芳〕

猜你喜欢
蝴蝶效应教育教学
老来得子隐私惶急:一夜轻狂引发蝴蝶效应
荷兰 阿姆斯特丹 蝴蝶效应
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问题研究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有趣的“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
你知道什么叫“蝴蝶效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