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吵完架,有没有向孩子道歉?

2014-11-20 11:55咪蒙
中华家教·幼儿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反省玩游戏小时候

咪蒙

我想很多小孩,会希望永远活在这样的电影里。就像小时候看《成长的烦恼》,恨不得一头扎入电视,有杰森和玛姬那么萌的一对父母。小时候,因为爸爸外遇,我的父母很多时候都形成了固定的吵架模式,家里成了肥皂剧的现场,每天定时上演哭闹、吵架、冷战、翻脸无情、互相羞辱的戏码。在那样狗血的家庭环境中,很多时候我的固定食谱,就是眼泪拌饭。

那时我就下了决心,以后结了婚,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干净、简单、快乐的情绪环境—— 你知道吗,《美国科学家》公布了10 种最佳科学育儿方法,排在第一位的,是给孩子足够的爱与关怀。第二位就是父母好好相爱,这比经济条件、培训班、安全教育之类的都重要多了。一项调查表明,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带给孩子的伤害,比离婚的家庭更大,因为孩子每天都活在争吵当中,会否定爱、否定自己、否定人性。还有科学调查表明,一个人最核心的价值观,在6 岁之前就形成了,而最能左右这个结果的,就是小孩的父母,因为对小孩子而言,父母就是他的整个世界。

我在《南方都市报》上曾经主持过一项调查,主题是“ 小孩不懂大人的事”,收到330 份由小学生认真参与的问卷,结果发现, 四成以上的小孩, 最不懂的一点就是为什么父母都像吵架大王?父母针锋相对、言语上兵戎相见的场景,对小孩来说构成了强大的心理阴影。小孩们感到非常困惑,为什么大人教育我们要心平气和,自己却用这么粗暴的方法来沟通?

这个调查曾经让我深刻反省,老实说,我和老公没有做到完全不在孩子面前吵架,每隔三四个月,可能会有一次小型争吵——我们小时候,父母吵架,我们会害怕,会躲起来、逃避现实,在内心默默祈祷他们快点和好,但我的儿子罗唯唐完全不这样,因为他在民主的家庭氛围中长大。我们吵架的时候,他像一个行为督察,直接指责我们:别吵了!好好说话!不要这么着急!听见没有!都给我停下来!

4 岁的他像一个裁判,给我们大发黄牌——而我和老公,像两个不懂事的孩子,太羞愧了。经过深刻的反省,我和老公达成共识,以后如果意见产生分歧,尽量加强对自己的情绪管理,即使要争论,也避开孩子,如果实在实在忍不住,要就事论事,绝对不使用任何讽刺、挖苦甚至羞辱对方的语言。我和老公一定会做到的是绝不冷战,有事情当即解决,争论完了马上和好,有错的一方道歉,没有错的一方表现出大度和宽容。记得有一次吵架,我因为加班到晚上9 点,之后又接着和同事讨论接下来的工作,忙到11 点,但老公却急着玩魔兽卡牌游戏,催我回家陪孩子,我当时就气晕了。事实上我很支持老公玩游戏,我的业余爱好是写专栏写书,而他的业余爱好是玩游戏,两种爱好是平等的,不能因为写书相对是正经事就要否定玩游戏的价值——这是我的人生观,爱一个人,就支持他去做喜欢的事,但我的原则是,要尊重和支持我的工作,不能因为你玩游戏而影响我的工作啊。回家我确实大发脾气,骂了老公一顿, 即使孩子在场我也忍不住, 当时老公就立即道歉了,说自己错了,而我也冷静下来, 跟孩子解释了我为什么要发脾气,因为觉得心里很委屈,希望他能理解。

我很认真地跟孩子讲:爸爸妈妈吵架是因为对一件事的看法不一样,绝对不是宝宝的问题。我告诉他:吵架也是一种沟通方式,有时候人生气了,就会管不住自己的语气,会变得比较激动,所以爸爸妈妈也在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宝宝一起学习。我像小学生一样,跟孩子保证:以后遇到同样的状况,爸爸妈妈会做得更好一点,希望宝宝来监督,提醒我们冷静点。他很有使命感地满足地睡了。

我知道,有些道理,4 岁的孩子未必会懂,但他一定会感觉得到我对他的信任和尊重。要让他知道: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一家人会永远相爱。

让孩子有恒定的安全感,是父母最重要的事。

猜你喜欢
反省玩游戏小时候
哈哈大笑玩游戏
回到古代玩游戏
壹月记事簿
常反省自己
考前焦虑?该反省一下
小时候
好想回到小时候
那些回不去的小时候
小时候,你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反省与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