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主旋律创作中的人文关注
——新编历史剧《三断胭脂案》、现代柳琴戏《水远路长》浅析

2014-11-21 03:40刘鹏
剧影月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胭脂剧目题材

■刘鹏

时代主旋律创作中的人文关注
——新编历史剧《三断胭脂案》、现代柳琴戏《水远路长》浅析

■刘鹏

在当今娱乐形式多样化、西方强势文化冲击我国戏剧市场的现状之下,传统艺术形式如何通过既富有我国民族特色又体现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发挥其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正是在这样的追求之下,江苏省第五届戏剧节参演剧目《三断胭脂案》、《水远路长》的创作、演出体现了在新时代要求下戏剧人的精神追求,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塑造出了一批激励人心的人物形象,弘扬了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

《三断胭脂案》是新编历史剧,取自《聊斋志异》中的故事。上世纪五十年代已经改编为戏曲,全国多种剧种都有演出,是一部观众非常熟悉的剧目。剧组编创人员在改编时,难度相当大,它不仅要面对观众的欣赏习惯和感情定势,还要以新的面孔给观众新的艺术体验和感受。在创作过程中,编导以“规避颠覆,谨慎重塑”的原则进行了再创造。在表现情感上,用当代人思想理念赋予人物当代的人文性格;在表现形式上,利用大气的舞台布景、极具现代感的服装和人物造型使观众摆脱陈旧感;在表演上,深入挖掘人物性格形成的深层原因,特别是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燕凌的表演,将一个富有担当、善于剖析、敢于否定自我的吴南岱形象深深地烙在观众的心目中。

该剧虽是历史题材,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在题材的拓展,艺术思想的挖掘、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表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创新与突破。戏中的人物,虽然都着古人的服饰,然而,他们所表达的是现代文化的精神和灵魂,它关照现实,关照生活,体现了对现代人性的关注和思考。

与《三断胭脂案》截然不同,江苏省柳琴剧团演出的《水远路长》一剧是关注当代农村、农民命运的剧目。该剧是新农村题材戏剧的典型剧目,即为主旋律题材的戏剧作品。这类题材若故事不新,主题不深,结构不巧,很容易落入当下农村题材剧目的俗套。在创作时,剧作者没有局限于把主干放在一个农村基层干部带领群众治穷致富奔小康,期间碰到了技术、资金、农村落后势力的困扰和阻拦,基层干部紧紧依靠上级党委和政府,百折不挠,克服重重困难,最终事业成功,皆大欢喜的套路上,成为新农村题材戏剧创作公式化的演绎和克隆。而是另辟蹊径,以李二壮回村后“买官”为引子展开剧情,重点挖掘剧中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思想性上开掘深度,从细节上使人物灵动。这出戏每次演出都获得观众的热烈掌声和开心的笑声,既叫好又叫座。

《水远路长》一剧在创作上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细节的运用非常成功,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和剧情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细节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剧中有两个人物的语言非常典型,即村主任王福根和懒汉王老一。王福根有一句口头禅“不但而且说”经常挂在嘴边,以此来显示他是一级村官,比普通村民有“文化”,显示出他的地位;而经常满口的“浑话”使另一个人物李老一的形象一下子使其在观众心目中与光棍汉、二流子联系起来。这些典型性的语言使人物既清新又生动。二是动作。村主任王福根有一个招牌式的动作:即经常在众人面前端着茶杯、斜披着衣服。他认为这是身份的象征。因此,他一出场,就引起观众会心的微笑。剧中这些细节的运用,把一个既没有本事,又想显示他的本事的农村基层干部形象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为舞台增色不少。

这两部作品虽然在人物和题材选择方面各有千秋,但却有一个共同之处,即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人物性格的挖掘、展现,运用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把戏的美深入挖掘出来,在思想性、艺术性上得到完美的体现。同时又注重从现实出发、从细节着手塑造人物形象,虽然都是弘扬时代主旋律的作品,却没有口号式的宣言,处处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更加符合现代生活和思维的逻辑,从而更容易为观众所接受,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好评。既弘扬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又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真善美的人文精神。

由此,我们认识到主旋律题材的艺术作品要摆脱窠臼,勇于创新,在艺术性、思想性和演出市场方面寻求一个最佳的结合点,使之成为政府部门、精英阶层、人民大众都能接受,具有高度的融合力、较强大的传播力即社会“主旋律”的舞台艺术精品,成为讴歌时代精神,反映大众心声的艺术精品。

猜你喜欢
胭脂剧目题材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徐纯中红色题材绘画选(下)
春游凤山胭脂垴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酷相思
优秀剧目进校园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胭脂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