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胃息肉的临床特点分析

2014-11-21 07:39池添雨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息肉胃炎炎性

池添雨,张 玫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消化科,北京 100053;*通讯作者,E-mail:xiaoyu800524.student@sina.com)

胃息肉是临床上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表现不典型、病因复杂、早期诊断较困难,并有一定的癌变率[1]。为此我们回顾性总结了老年人(年龄≥60岁)胃息肉患者的胃镜下特点、病理分型、胃息肉与H.pylori感染、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及内镜下切除胃息肉的疗效观察以指导胃息肉的临床诊治原则。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选择2012-01-01~2013-12-30在我院行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8436例,353例经内镜诊断为胃息肉。同时收集了同期400例老年人慢性胃炎、400例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

1.2 方法

对受检者进行全方位内镜观察,观察胃息肉的大小、形态、部位、数量,应用日本山田分类法进行形态分类[2]。H.pylori感染情况应用13C-呼气试验方法。对大部分息肉(部分长期应用抗凝剂的老年患者未行活检)均在基底部活检或直接活检钳除并行病理检查,多发息肉患者取有代表性的数个息肉做病理检查,并判断息肉组织本身是否伴有肠化生、萎缩及不典型增生。胃息肉内镜下切除的方法:<0.5 cm者行内镜下钳除或氩气凝固术,>0.5 cm扁平无蒂者以高频电灼除,>0.5 cm有蒂者以高频电圈套摘除。术后给予禁食抑酸补液等治疗,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嘱息肉切除患者3-12个月复查胃镜,随访资料完整的65例胃息肉切除术后患者,随访时间3-12个月。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1.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息肉的一般特点

胃镜确诊胃息肉353例,其中男191例(54.11%),女162 例(45.89%),平均年龄(66.47±7.28)岁,219 例(62.04%)胃息肉患者年龄 60-69岁。其中单发息肉229例(64.87%),多发息肉124例(35.13%);单发息肉较多见于胃窦部 91例(25.78%),其次为胃底部80 例(22.66%)及胃体部58例(16.43%)。其中山田Ⅰ型223例,山田Ⅱ型124例,山田Ⅲ型52例,山田Ⅳ型15例(如果患者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的息肉,则重复进入统计)。

2.2 胃息肉的病理类型

息肉平均直径为(0.5±0.25)cm。424例(58.08%)胃息肉患者的息肉≤0.5 cm。炎性增生性及胃底腺息肉以≤0.5 cm者多见,腺瘤性息肉以0.8-2.5 cm 者多见,息肉>2.0 cm 者共 15 例,炎性增生性息肉6例,腺瘤性息肉9例。对316例胃息肉患者进行病理检查(总息肉数为730枚),其中炎性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胃底腺息肉分别占70.14%,6.03%,23.84%(如果患者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病理的息肉,则重复进入统计,见表1)。发现不典型增生息肉11例(1.51%),未见癌变息肉。三种病理类型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息肉大小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胃息肉患者中炎症增生性息肉比例最高,并且以≤0.5 cm者最多。

表1 老年胃息肉的大小与病理类型 例(%)Table 1 Correlation between polyps size and pathological types cases(%)

2.3 胃息肉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系

对比老年人胃息肉组、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三组患者中萎缩性胃炎所占比率、H.pylori感染率,结果显示,各组间萎缩性胃炎所占比率、H.pylori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各组间萎缩性胃炎、H.pylori感染率的对比分析例(%)Table 2 Comparison of incidences of atrophic gastritis and H.pylori infection among three groups cases(%)

2.4 胃息肉的治疗及随访

316例胃息肉给予内镜下治疗,其中活检钳除或氩气凝固术225例,高频电流圈套摘除91例。65例有随访资料,26例(40.0%)复发,其中17例为多发息肉治疗后复发,20例为炎性增生性息肉。

3 讨论

胃息肉是向胃腔内生长的病变,由上皮细胞或间质成分增生而成。欧美国家80%以上胃息肉患者的年龄在50岁以上,因而本研究选取老年人胃息肉为研究对象。本研究提示老年人胃息肉的检出率为4.18%,较国内文献报道稍高[2]。胃息肉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纳差、返酸、烧心及黑便等。胃镜是目前确诊胃息肉的金标准[3]。本研究显示老年人胃息肉多发生于胃窦、胃底、胃体部,绝大多数直径小于2 cm。胃息肉的病理类型主要可分为炎性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腺瘤性息肉、炎性纤维性息肉,还有错构瘤性息肉等少见类型,其中以炎性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胃底腺息肉多见,本研究报道与之相符。本研究未计入较少见类型的息肉。炎性增生性息肉为非肿瘤性病变,占胃息肉总数的76%-90%,本研究为70.14%;腺瘤性息肉起源于胃腺上皮的良性肿瘤,腺上皮增生形成绒毛和/或管状结构,以腺体出现异型增生为特征,通常认为是癌前病变,因而对其应该积极治疗和随访[4,5]。胃底腺息肉在西方国家中常见,常见部位为泌酸腺黏膜,单发或多发,本研究示其多见于胃底及胃体部。近年来胃底腺息肉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本研究中老年人胃底腺息肉的比例为23.84%。其发病原因可能与泵抑制剂的使用有关[6]及不典型增生有关[7]。

H.pylori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疾病的关系已经得到了证实,但H.pylori与胃息肉的关系尚无明确结论。很多研究[8-10]报道认为H.pylori感染同炎性息肉相关,本研究显示胃息肉患者中H.pylori的感染率为55.52%,感染率较高,考虑可能胃息肉与长期慢性炎症刺激所致黏膜过度增生、修复有关,考虑到这一因素,建议治疗胃息肉时需根除Hp并治疗炎症,预防息肉复发。部分学者认为萎缩性胃炎患者发生胃息肉的可能性增加,但本研究结果不支持这一观点。

老年人胃息肉之所以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其有一定的癌变率。胃息肉的癌变与息肉大小、息肉数目、病理类型、息肉外形等多因素相关。息肉有存在时间长、多发性、直径>2 cm、生长速度快、分叶状、广基底腺瘤性异型上皮、黏膜色泽改变、附近黏膜与息肉黏膜界线不清等特点,提示其发生恶变的可能性大。有研究[11]发现,所有的胃上皮息肉均有恶变潜能,因此对胃息肉的患者,无论息肉大小及性质如何,均应及时处理,并尽可能随访观察,这样有利于防止胃癌的形成。本研究中共316例胃息肉给予内镜下治疗,无出血、感染、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提示内镜下治疗胃息肉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临床上治疗胃息肉的首选方法。

本研究中65例患者有随访资料,26例复发,其中17例为多发息肉治疗后复发,说明多发息肉患者易再形成胃息肉,需加强随访观察。随访病例中未发现癌变的息肉,说明息肉经早期积极治疗后,癌变率可显著降低。由于本研究的研究例数及随访资料较少,研究的普遍性、代表性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我们会继续进行这方面的内镜观察。

[1]徐世平,张子其,王孟薇.115例老年人胃息肉临床及病理观察[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0,19(2):271-273.

[2]白贤女,王彦铭,王超.胃息肉[J].黑龙江医学杂志,2004,28(3):827-830.

[3]王化冰,许乐.365例胃息肉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2,26(6):581-584.

[4]朱鸣,唐杰,杨春敏,等.老年常见胃息肉病理分析、内镜观察及治疗[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2):179-183.

[5]CAO Hai-long,WANG Bang-mao,ZHANG Zhi-hua,etal.Distribution trends of gastric polyps:An endoscopy database analysis of 24121 northern Chinese patients[J].Gastroenterol Hepatol,2012,27(7):1175-1180.

[6]Genta RM,Schuler CM,Robiou CI,etal.No association between gastric fundic gland polyps and gastrointestinal neoplasia in a study of over 100,000 patients[J].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9,7:849-854.

[7]Bertoni G,Sassatelli R,Nigrisoli E,etal.Dysplastic changes in gastric fundic gland polyps of patients with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J].Ital JGastroenterol Hepatol,1999,31:192-197.

[8]熊枝繁,曹仕琼,谢红英,等.126例老年人胃息肉临床、内镜及病理分析[J].临床荟萃,2002,24(17):1436-1438.

[9]张亚历,杜文礼,赖卓胜,等.不同类型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黏膜炎症相关性的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1,18(3):246-249.

[10]郑恩典,王英,余颖聪,等.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25(10):1145-1147.

[11]Ginsberg GG,Al-Kawas FH,Fleischer DE,etal.Gastric polyps:relationship of size and histology to cancer risk[J].Am J Gastroenterol,1996,91:714-717.

猜你喜欢
息肉胃炎炎性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白兆芝治疗胃息肉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息肉样黑素瘤一例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