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校企共育”合作模式探讨:以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为例

2014-11-21 11:14尉胜伟赵占军王立群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共育校企工程造价

尉胜伟, 赵占军, 王立群, 匙 静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系,河北 石家庄 050081)

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供大于求,企业的用人标准也逐步提高,要想使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仿真训练和得到实际工程历练[1].而要想让毕业生拥有较多的工程实践经验,获得企业的认可,需要学校通过校企合作与相关企业建立密切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参与校企合作单位的实际工程获得相关经验、提高专业技能.本文对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如何与企业共建订单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合作模式进行探讨.

1 工程造价专业面临的严峻形势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我国建筑企业生产一线的基层造价管理人才,这就要求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在掌握“必需、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识图算量、定额组价、过程计价、工程结算、工程资料整理等)[2]和相关的专业法律法规知识.企业在招聘工程造价岗位的员工时普遍强调2~3年的工作经验,这就使应届毕业生就业变得非常困难.这也恰恰反映出一个现实:如果不考虑企业的需求和用人标准,高职院校培养的工程造价人才就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高职院校在专业教学中,如果不充分重视学生的工作实践,并调整培养思路,那么该专业必将落伍或被淘汰.要想使学生毕业后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仅仅依靠学校自身的条件很难实现.而要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具备足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专业实践经历,就必须与相关企业合作.这种局面的形成不但与建筑市场的发展有关,更与各高校工程造价专业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有关.

2 破解困境的出路在于加强校企合作

要解决这一突出的矛盾,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强校企合作,实施“校企共育”.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和企业要找到校企双方的利益共同点,建立合作机制,拟定合作纲领,互通有无,协同发展[3].

(1)校企合作受益者首先是学校

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要具有建筑生产一线的实践技能,在校期间就必须接受等同于真实情景的仿真性工程实践历练和实践性操作技能训练[4].实习实训场地、设备条件和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等诸多条件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将是制约学校人才培养效果的瓶颈.而建筑企业却有这些现成的条件,只要加以组合利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上就能事半功倍.工程造价专业的市场需求是有限的,而学校的培养规模在膨胀,所以,此专业办学投资的风险在不断加大.而深度、顺畅的校企合作是工程造价专业办学过程中“借鸡生蛋”的重要途径.高职高专学生在企业一线工作环境中形成的实践技能,与在学校实训室中养成的实践技能有重大差别,其差别不仅仅表现在技术、技能本身,更在于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的养成.在校企合作共育的过程中,学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都可以向“双师”教师顺利转型.

(2)校企合作中建筑企业也受益

建筑市场的调整使得工程造价管理的各个环节向精细化管理过渡,建筑企业在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的过程中,必须拥有一大批实用型基层造价管理人才.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若没有经历1~2年的工程实践历练,就无法胜任建筑企业基层一线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企业对接收的毕业生,必须制定系统的、高效的岗前内训计划,从而将学生转变为称职的员工,它包含技术与技能、责任与约束的转变,但是企业招聘及内训总量与达到企业用人要求的比例、内训合格与内训后流失的风险,都让企业如鲠在喉.而如果将企业的内训环节转移到学校,则参训人数不受企业招聘人数的限制,不但能减轻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压力,节省企业内训的硬件投入,而且企业录用学生的成功率也较高.

(3)学生是校企合作中最大的受益者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能接触到实际工程.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过程中,师生间容易产生共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教学效果显著.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既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又提高自信心,毕业后容易得到企业的认可,有利于提高就业竞争力.

3 “校企共育”的实施与效果

3.1 “校企共育”的尝试

2010年,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与北京中关村建设开发集团公司合作,设立了“中关村造价班”,尝试通过“校企共育”的方式来培养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实施计划.在第四学期末,北京中关村开发建设集团公司选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配套实际工程项目的各种资料,走进课堂,按企业岗前培训模式开展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企业文化,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肯吃苦的实干精神及合作、沟通能力.学院提供“教、学、做”一体的多功能专用教室,为每个学生配备电脑、预算软件、施工图纸、预算定额及图集规范;校内专任教师配合企业专家对学生进行辅导.在这种合作中,以动手“做工程”为主要学习方式,学生在完成工程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主动学习,并解决多个工程难题,进而丰富个人的实践经验和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以学生成果的现场适用度为检验、评价学生的依据,分阶段进行点评和总结,以利于学生掌握相关工作经验和实践技能.

3.2 “校企共育”效果

到2014年,工程造价专业已有三届学生在“校企共育”模式下,完成了强化训练和学习.基本情况见表1.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这些学生就业比较顺利,95%以上的学生从事与建筑专业相关的工作,80%以上的学生从事工程造价方面的工作,且部分学生在工作中表现优异.与未实施“校企共育”前相比,学生的就业率有明显提高.

表1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三届“中关村造价班”情况表

在不利的大环境中,我们创新教学模式,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如师资力量不足,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解决.

3.3 “校企共育”展望

通过与北京中关村建设开发集团公司的合作,分析企业用人特点,将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细分为四个递升阶段:基础专业知识、基本专业技能、专业核心竞争力和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经过这四个阶段,学生能独立系统地处理比较复杂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而实现第四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必须依赖良好的校企合作环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面对项目学习,学习的成果要在项目中验证.这就需要校企之间进一步加强合作,拓宽合作领域.相信通过“校企共育”,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专业人才.

4 结束语

高职院校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和企业用人标准的变化,及时调整办学方向,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细化教学实施过程,寻求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和苛刻的用人标准面前,提高 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吴跃文.论高校与企业构建紧密合作关系的原则 [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10-112.

[2]李赛强.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初探 [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42.

[3]刘晓明,杨如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 问题 模式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8):32-33.

[4]李爱卿,加强校企合作 培养实用交通高职人才 [J].广东公路交通,2003(3):64-66.

猜你喜欢
共育校企工程造价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工程造价之旅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