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徽州木雕的艺术特点

2014-11-21 11:14张评飞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徽派木雕徽州

张评飞

(内蒙古大学 艺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徽派建筑,主要在古徽州地区(古徽州府及其所属六县: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流行.徽派建筑的造型艺术主要集中体现在民居、祠堂和牌坊三个方面,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并以马头墙与白墙青瓦等独特建筑方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徽州建筑的雕刻艺术上,古今徽州匠人通过运用木雕、石雕、砖雕这三种雕刻技法,并融入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将徽派建筑的雕刻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为世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而徽州木雕作为其中之一,尤其独树一帜,在徽派建筑中占据着中流砥柱的地位.

1 徽州木雕简介

徽州木雕是传统的“徽州四雕”(石雕、木雕、砖雕、竹雕)之一.徽州山区盛产木材,建筑物绝大多数都是砖木石结构,使用木料较多.因此,木雕这种艺术形式在此占据地利之势,得以迅猛发展.木雕的用材一般要求材质经久耐用,纤维韧绵流畅,并具有相应的色彩、肌理效果.浙地多丘陵山地,古时森林资源丰富,木雕所需之樟、枣、松、柏、杉、槠、枫、檀等木材皆可就近取之,适应不同用材的需要.新砍的特殊用材,如槠木、樟木,浙江民间有将其投入池塘中浸泡1~2年再提出晒干使用的习惯,使木材纤维更紧密,更具耐久性,且可留住木香[1].之后,匠人会根据不同的木料材质设计雕刻出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作品,并用于徽派建筑的各个方面.经过上千年的文化积淀,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徽州木雕艺术.

南宋迁都临安之后,在徽州大兴土木,徽商渐渐崛起.由于遵循传统的儒家思想,徽商携家族回乡聚族而居.中国南北方文化由于地理因素,差异过大,“杏花春雨江南,骏马秋风塞北”,阴柔与阳刚两种美学境界在南宋时期的杭州有过强烈碰撞,这种碰撞出来的火花,给江浙工匠以启发,开阔了他们的视野[2].这些人用木雕雕刻为发家致富的徽州商人装饰豪宅.精湛的手艺与儒家文化的积累,使徽州木雕逐渐形成其独特的装饰风格.

2 徽州木雕的艺术特点

(1)分布广泛

徽州木雕的分布,无论是雕刻物品还是建造区域,都非常广泛.

首先,徽州木雕普遍用于建筑物与家具上,主要起装饰作用.徽州木雕主要应用于民居、祠堂、寺庙、宫殿等建筑,并且体现在建筑的内部结构之中,例如斗拱、雀替、月梁、梁托、架梁、檐条等等.在家具上主要体现在屏风以及日常使用的床、太师椅、案桌等.

其次,在江浙一带的建筑中,一般房屋的内部屋顶都是砌上明造,梁架直接暴露.由于木架构都裸露在外,所以各式各样的木雕就成了江浙民居的特色[3].因此,在徽州地区,木雕建筑分布极为广泛,从每府每县,到每村每户,处处都可以见到精美绝伦的木雕作品.徽州木雕绝不仅仅出现于达官显贵的高宅大院,寻常巷陌也多有使用,只是规模有所不同.

(2)内容丰富

徽州木雕雕刻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人物、花鸟、走兽、山水等等.不同的形象表达方式各尽其妙.

首先,雕刻的人物多选材于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日常生活等.例如,卢村志诚堂中木雕楼上雕刻的姜太公钓鱼、苏武牧羊取材于历史故事,春耕插秧、进京赶考则是人们日常生活的表现;而款县黄村一民宅中,雕刻在镂花隔扇门中间横板上的《三英战吕布》则是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情节(见图1).徽州人遵循儒家文化,对于儒家文化的八端道德精神(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在其木雕中也有诸多体现,木雕中取材于“二十四孝”的作品就有很多,如“卧冰求鲤”“望云思亲”等,这些作品不仅为宅院增光添彩,还起到了教育后人的作用.木雕中对于神话故事的选材借鉴也非常丰富,表达吉祥如意、多子多福的意味.例如,“八仙庆寿”“百子闹元宵”(见图2)等.

图1 三英战吕布

图2 百子闹元宵

其次,山水类雕刻多以徽州当地有代表性的山水名胜作为表达对象,例如,南坪村慎思堂,其莲花门腰板雕刻的是西湖十景,另外,三潭映月、断桥残雪、南屏晚钟或是黄山风景、新安江景色等,逼真的木雕作品给观者以身临其境之感,又表现了匠人对于当地著名景象了然于胸的自豪.

动物雕刻有些是以写实的方式进行,雕刻鸡、鸭、鹅、牛、猪、马、羊等家畜表达六畜兴旺之意.有些则是通过动物纹饰来寄托吉祥如意的理想.例如:蝙蝠、梅花鹿与寿桃的谐音能传达“福、禄、寿”的含义,麒麟兽纹饰表达多子多福或财源滚滚的寓意.

另外,在宅中建筑结构上,雀替上面雕刻多用狮子、花鸟、回纹等造型纹饰(如图3).三者虽然内容丰富,但是没有故事情节,大都以独一形态展示;而腰板则多以人物故事、山水美景为素材.相对于前三者来说,后者雕刻面积较大,可以着重雕刻,即使做房屋支撑结构,细致雕刻也不会使结构的承重能力下降.

图3 鸟纹雀替

徽州木雕选材多样,内容丰富.无论是欲学习雕刻技法还是参悟木雕作品中所蕴含的儒家思想,徽州木雕都犹如一座巨大的文化艺术宝库,可供人们从中肆意地汲取营养.

(3)手法多样

徽州木雕绝不局限于单一的雕刻手法,匠人会根据建筑物内部构件、家具自身与日常用品的特点来决定雕刻的技法.包括圆雕、浮雕、镂空雕、线刻等等.在建筑物内部构件中的雀替、斗拱、梁架、梁垫、月梁多以圆雕为主,窗户或是屏风下方、门板、檐条采用浮雕居多,窗棂或是屏风多是以镂空雕的方式雕刻而成(见图4).

图4 镂空雕

家具雕刻多以浮雕或浮雕与镂空雕相结合的方式为主.衣柜多是浮雕雕刻而成,而椅子则是椅背部分和椅子扶手部分为镂雕,其余部分多为浮雕.

日常用品的雕刻,笔筒多是以浮雕为主;镇纸多是通过浮雕与线刻的手法来加以装饰;装饰品则雕刻方法不定,要根据装饰品风格而定.

总之,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能使徽州木雕极具生命力与创作感染力,给观者灵动之趣和丰富之感.

(4)格调淡雅

不同于北方建筑的大气磅礴,徽州建筑往往给人一种淡雅、含蓄的感觉.没有气势恢宏的宫殿类建筑,有的是鳞次栉比的马头墙,加之白墙青瓦的衬托.相对于北方浓墨重彩的建筑特色,徽派建筑的颜色淡雅单一.但正是这种恬淡的环境,使人体会到优雅和谐的别样美.如果说北方建筑给人的感受像滚烫的烈酒,让人心潮澎湃,那么徽派建筑给观者的感受则是淡淡的清茶,远离尘嚣.

徽州的木雕也是这样,数量众多,造型精致,格调淡雅.首先,从造型上来说,徽州木雕表意主观性强,若是细心观察会发现匠人在雕刻时带有很强的自主性,为了突出主题,他们往往会夸张、简化某一部分,或者是将事物的位置、物体间的比例人为进行调整,使得画面达到一种和谐状态,突出徽州木雕的随性美.其次,从色彩上来说,徽州木雕基本不髤漆,最多刷上一层桐油,以保持木头的原色与纹理,虽然有些家具会上一层朱漆,但是与北方色彩丰富的雕刻作品相比,格调上差别很大.再次,从内涵上看,大都遵循儒家学派的中庸之道,为人处世力戒张扬,故而徽州木雕鲜有独立的艺术作品,大都是附着于建筑构件、家具物品之上.虽然数量众多,令人目不暇接,例如卢村号称徽州木雕第一楼的志诚堂,达到了“无处不雕花”的境界,但是宅内所有的雕刻都统一在房屋结构之上,给人以整体和谐的感受.最后,从内容上来说,徽州木雕中大多描绘人们日常生活,例如“放牛图”“挑担图”“顽童嬉戏图”“老者对弈图”等,还有些木雕作品仅是对美景的刻画,一幅幅作品通过原始的纹理与淡雅的木色,折射出屋主人对俗世生活的热爱.

3 小结

自南宋迁都临安到现在,徽州木雕已经走过了上千年.千年之中,徽州木雕虽然历经了无数次破坏、创作、再破坏、再创作的洗礼,依旧风采不减.加之历史为其披上了一层时间的外衣,使得徽州木雕既有艺术价值又有文化价值.人们不仅能从木雕作品中学到高超的创作技法,还能从中感悟出徽商从崛起到衰败的过程以及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徽州木雕通过自身的系列艺术特点,形成了内容丰富、手法多样、风格淡雅的独特艺术派别.徽州历代匠人经过近千年的不断革新与创作而形成的艺术珍品,为世界木雕文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供后人汲取创作养料,也有利于后世对徽州木雕文化的传承.

[1]陈汉波.浙派木雕艺术 [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4(3):89-93.

[2]马未都.中国古代门窗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3.

[3]王其钧.中国古代建筑史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57.

猜你喜欢
徽派木雕徽州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春雪
徽派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徽州绿荫
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
浅谈徽派“马头墙”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与演变
木雕工艺品如何保养
木雕鱼
徽派建筑技艺在插画设计中的应用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